






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章末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章末复习课件,共15页。
第一章章末复习垂直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米(m)减小1.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1.6 cm B.教室的空间高度为4 m C.人的一次脉搏时间为10 s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8 sB2.(2021•山西中考)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中信息,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 A. 0.5 m B. 1 m C. 2 m D. 4 mC3.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 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2.2 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解析: 题图中B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所以B刻度尺的放置是错误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故A和C错误,B正确; A刻度尺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是1 mm,物体的长度是2.20 cm,D错误。B4.(20-21·衡水二中月考)小明是体育委员,一次他协助体育老师测量60 m的跑道 的长度,老师给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让他选择,他应该选择( ) A.长度为20 m,分度值为1 cm的皮卷尺 B.长度为50 m,分度值为1 m的皮卷尺 C.长度为2 m,分度值为1 mm的钢卷尺 D.长度为30 cm,分度值为0.5 mm的钢尺解析: 长度为20 m,分度值为1 cm的皮卷尺,量程大,同时准确程度不需要太高,故A正确。 长度为50 m,分度值为1 m的皮卷尺,其分度值太大,不精确,故B错误。 长度为2 m,分度值为1 mm的钢卷尺,其量程太小,故C错误。 长度为30 cm,分度值为0.5 mm的钢尺,量程和分度值都偏小,故D错误。A5.(20-21•沧州任丘期末)如图中木块的长度是 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如图中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s。2.201 mm32 6.(20-21•唐山丰润区期末)下列关于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但不能避免 C.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测量误差最终将被消除 D.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B解析: 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会产生测量错误,不是误差;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但不能避免;测量仪器的进一步改进可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一位的方法,但不能多估读几位。故选B。7. (20-21•保定师范附中期末)四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24.57 m、24.80 m、24.81 m、24.82 m,则下列答案中最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的是( ) A. 24.81 m B. 24.75 m C. 24.79 m D. 24.793 mA 8.下列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解析: 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D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边缘没有对准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C9.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常见的自行车有“28”“26”和“24”等型号,这些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6”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26英寸,1英寸=2.54 cm。 (1)“26”型号车轮的直径是 m。 0.660 49.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常见的自行车有“28”“26”和“24”等型号,这些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6”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26英寸,1英寸=2.54 cm。 (2)给你一把量程为2 m的卷尺和一辆“28”型自行车,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你写出测量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你测得的物理量: ①用卷尺测出 ;②算出车轮的 ; ③用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或用气门芯做记号),让记号与跑道的起点重合,推着自行车沿跑道移动一圈,记下 ; ④跑道长度的表达式为: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0.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 和 。解析:(1)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实验中,不需要测出细铜丝的长度,即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根据测量步骤可知,错误的步骤是C,原因是计算细铜丝直径的方法错误。CA10.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 10.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 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选填序号)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解析:(3)在测量原理和方法相同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A符合题意。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C符合题意。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D符合题意。A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