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案
展开第四节 海陆变迁
第二课时 板块构造学说和火山地震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材内容包括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内容,举例解释山脉、海洋的形成。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让学生认识火山地震灾害,掌握正确的防震方法。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变化。
3、说出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想象能力、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讨论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3教学过程
3.1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回顾:
我们一直都热爱着唯一家园——地球,人类对她不断地科学研究,尤其是地表形态的变化。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但“泛大陆”漂移到如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什么力量推动呢?二战后,海底的探索技术长足进步,科学家在海底发现大洋中脊,还用地热、磁场等方面研究,最后提出由于软流层的熔岩推动大陆漂移。在20世纪,逐渐发展出板块构造学说。
活动2【讲授】二、热身抢答:
为了学好今天的板块构造学说,让我们进行课前热身抢答,温故知新,打开大脑的开关。
首先,规则说明:
1、看清题目,心中有案
2、轻点屏幕,抢到请答
3、回答清晰,倾听认真
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B.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C.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 D.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连线错误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层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地壳抬升。
B.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有古河流及水井等遗迹——地壳下沉。
C.欧洲的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海水侵蚀。
D.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破裂分离。
3.下列关于海陆轮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B.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C.世界上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D.世界上海陆轮廓部分地区变化,部分地区不变
4.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不包括( )
A.气候变暖 B.古生物分布
C.地质构造 D.大陆轮廓
活动3【活动】三、学说分析:
全球地壳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哪个板块几乎有大洋构成呢?太平洋板块。大洋洲的大部分陆地位于哪个板块呢?印度洋板块还包括哪两个半岛?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亚欧板块指的是亚洲和欧洲吗?是全部吗?不是。亚洲的东北角属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除了亚欧洲的大部分陆地以外,还包括北冰洋和大西洋。可见,板块不同于大洲,板块包括大洲和大洋。
板块构造学说还认为,板块不断地运动着。每年以几厘米的速度,相当于我们长指甲的速度。所以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活动比较活跃。打个比方,在游泳池的几只橡皮艇,坐在里面的人比较安全,边界的人在碰撞或分离的时候感觉震动特别大。在地壳活跃的交界地带,容易发生什么现象呢?
活动4【活动】四、画图有解:
板块如何运动呢?请注意图上的箭头,有的板块在靠拢,有些则正在分离。例如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聚集靠拢。非洲、南极洲、美洲板块就在分离。
板块之间运动的形式有两种,在相对的箭头表示板块在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山脉。相反的箭头表示板块在张裂拉伸,地面将出现裂谷。
以1、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为例,欧亚和印度洋板块不断靠近碰撞挤压,每年仍在以几厘米的速度在增高。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议题进行画图解答。
2、日本多地震。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英国少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4、地中海缩小。两大板块碰撞,在陆地挤压,海底隆起。地中海的海水流出大西洋,
5、太平洋缩小。三大板块四面埋伏包围。
6、安第斯山脉形成。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活动5【活动】五、学以致用:
板块构造学说研究不断深入和细致,已经可以解释山脉和海洋形成、火山地震分布和化石分布等等。
火山喷发、地震发生是偶然发生还是有规律可循呢?对比两幅地图,发现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在世界地图上,我们有圆点代表火山,条带代表地震。可以发现,有些地区火山地震特别密集,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在板块边缘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60%的活火山和绝大部分的深源地震。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某些段落有火山活动。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日本处于构造板块的边界,正是研究构造火山和地震的好地方。
活动6【活动】六、身边地理
观看《日本沉没》
学习《避震方法》
假如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家里,我们该怎么办( )
如果遇到大地震,你被压在废墟下不能自行脱险时,你应该( )
活动7【活动】 七、避震方法
地震波在震源先发出纵波,让地面上下震动,破坏性较弱。几分钟后,横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最后是沿地表面传播的面波,是导致建筑物破坏的罪魁祸首。
假设我们在课室,在学校地图,用火柴人代表你,标上有效的逃生路线,在安全区域写上“安全”。
在图的上方写上“温馨提醒”!
在图的下方写上你对这节课的“疑问”。
活动8【讲授】八、板书总结:
全球六大板块
碰撞挤压----高山、海沟
板块内部稳定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交界处
张裂拉伸----裂谷、海洋
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
从我做起
防震防灾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火山与地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海陆在变迁,海陆怎样变迁——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