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四节 海陆变迁
一、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综合思维
1、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到板块构造的提出。
2、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等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加强对学生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
2、初步认识自然届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永无止境。
地理实践力
1、通过阅读示意图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陆地形的形成及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2、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
难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学,明确主题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
通过“沧海桑田”这一成语引入,
引导学生认知,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活动交流,展示评研
请同学们寻找“海陆变迁”的实证。
举例:1、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2、云南石林2亿多年前曾是海底石灰岩层;
3、台湾海峡海底有人类活动的遗迹;
4、荷兰填海造陆。
总结: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1、地壳变动(造山运动) 2、海平面的升降
次要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渡: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海陆之间也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海陆之间是如何变化的呢?
二、大陆漂移假说
介绍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
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请同学们寻找证据,证明非洲与南美洲原本是一块大陆。
总结:1、大陆轮廓的相似性;2、动物的相似性;3、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补充拓展: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媒,说明南极洲原本的位置不是寒带,是后来漂移到现在位置的。
讲授讲解,提炼归纳
通过大陆漂移过程的模拟示意图讲解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观点。
1、地球原先只有一块“泛大陆”。
2、大约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向外“漂移”,逐渐形成现在的海陆分布。
过渡:大陆漂移被证实后,必须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漂移”,地质学家经过长期探究,提出多种学说,其中板块构造学说最为著名。
三、板块构造学说
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通过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让学生熟悉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及海陆构成。
思考:板块与板块之间有哪些运动方式?会带来怎样的现象?
归纳: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如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
板块涨裂拉伸,形成海洋、裂谷,如红海、东非大裂谷
举例:1、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2、地中海: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不断缩小
3、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
4、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不断扩大
四、火山与地震
过渡:引起海陆变迁的地壳运动过程中,地球内部会以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形式释放巨大的能量。
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通过展示“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示意图,找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有哪些,它们与板块运动有什么关系?
讲授讲解,提炼归纳
讲解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通过对比英国和日本发生火山地震的次数情况,进一步说明: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释火山喷发,介绍几座火山: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长白山天池。
解释地震,介绍震级的概念及国际通用的“里氏震级”的震级标准。
通过多媒体播放“遇到地震怎么办”,介绍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自我保护措施。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表形态的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1.火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案,共4页。
2021学年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还原真相,教学过程,自主先学,合作探究,质疑拓展,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