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杞人忧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杞人忧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揣摩问话,理清杞人的忧虑,科学分析,探讨杞人的忧虑,激活思维,理性看待杞人的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杞人忧天》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至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这则寓言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一直以来,这是本则寓言的“确定价值”。
作者运用夸张、荒诞的手法,将杞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人们总是站在一种优越感的角度,用嘲讽的态度鄙视着他。然而,杞人真的就是这么一个不堪之人吗?
杞人能思考到别人毫不关注的事,这是不是思维的敏锐和超前?杞人活在当下,却牵挂着未来的世界,这是不是忧患意识?朋友一番开导后,杞人并没有陷入忧虑之中无法自拔,而是“舍然大喜”,这是不是性格中的信赖与豁达?甚至有点可爱?
散文家周国平先生的《杞人是一位哲学家》说:杞人并非庸人,而是哲学家。因为,当所有的人都在心安理得地过日子的时候,他的眼光却投向了天上,思考起了宇宙生灭的道理。天,按常理不会毁灭,但常识是真理吗?哲学就是一门突破常识的科学。(当然周国平先生只是站在文学的角度而不是科学的角度)。
本微课将用现代的眼光来评判、分析杞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微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列子,战国时道家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郑国人(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列子》一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故事。
“列子御风”的故事:相传他修道九年之后,能御风而行。《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圈出不懂的字词。
2、同桌释疑。
3、全班释疑。
教师引导难点字词:
奈何:为何,为什么
奈……何:对……怎么办,把……怎么样
●口语运用:你奈我若何?
●拓展: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4、学生熟读课文,点1生复述课文。
二、揣摩问话,理清杞人的忧虑。
【屏显】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其人曰:“奈地坏何?”
1、齐读上面体现杞人“忧天”的三句话。(要求学生在课本中圈起来)
2、请学生翻译。
3、根据你的理解,在杞人的话语前面加上神态或动作的修饰语,并表演朗读。
三、科学分析,探讨杞人的忧虑。
1、讨论:杞人既忧天又忧地,他的这种担忧有道理吗?(学生自由地各抒已见,教师不作结论)
2、我们来看各种解释。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看故事中“好心人”(晓之者)的解释【屏显】: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学生齐读上面句子后,请3生翻译。
学生再讨论:这种解释有道理吗?(参考:科学性不强)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看古希腊哲学家的解释:
【屏显】 本文作者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出生;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约公元前500年出生),根据陨石现象断言:天由石头构成,剧烈的旋转运动使这些石头聚在了一起,一旦运动停止,天就会塌下来。(师点拨:当然也是难圆其说)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屏显】 看现代宇宙学观点:
地球是宇宙中的星球之一,众多星球有相撞而毁灭的可能;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干旱洪水是地球无法避免的灾难。
师小结: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探索着宇宙,关注着我们生存的星球。
四、激活思维,理性看待杞人的形象。
师述:杞人忧天的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其寓意、其讽刺性很明朗了。
【屏显】【杞人忧天】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小组探究活动。
请用现代眼光评判:杞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鄙视他还是赞扬他?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相机点击重点词语:身亡所寄、废寝食、舍然、大喜
(参考: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鄙视理由:A.不必要的担忧,徒增烦恼。B.活得不豁达,患得患失;胆小怕事;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赞扬理由:A.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杞人的忧天正是他对自然的忧患。B.思维超前;体现了他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值得学习。C.单纯、可爱。 D.信赖朋友
●酌情引导品析: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解释“舍”,“然”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其人”和“晓之者”都是“舍然大喜”,他们各自“舍”了什么?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从“大喜”看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很单纯,很可爱)
3、链接:散文家周国平先生写过《杞人是一位哲学家》中说:杞人并非庸人,而是哲学家。因为,当所有的人都在心安理得地过日子的时候,他的眼光却投向了天上,思考起了宇宙生灭的道理。天,按常理不会毁灭,但常识是真理吗?哲学就是一门突破常识的科学。
微点拨:
1、“揣摩对话,理清杞人的忧虑”环节,通过朗读和想象活动,充分体会杞人性格形象。“加神态、动作”的活动要组织到位。
2、“科学分析,探讨杞人的忧虑”环节,看似是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关于“天”的问题(自古至今的一些代表观点),实质是为下文深度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用现代眼光评判人物作铺垫。
3、“开拓思维,深度品析杞人的形象”环节,是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杞人形象——既要理解寓意的“确定主旨”,也要发散理解多元内涵,以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的批判精神。
4、“激活思维,理性看待杞人形象”可以根据实际,安排在课外进行。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身没有安全居住的地方,乃至于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前去劝慰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当真是气体积聚的,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
劝慰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的,只不过是气体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对人有所伤害。"
那个人又说:"那地塌陷下去怎么办?"
劝慰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面八方的空虚之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那个杞国人放下思想包袱,非常高兴;劝慰他的人也如释重负,非常高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拓展提高,整体感知,揣摩词句,体味语言,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明确目标,主动达标,读以感悟·听读课文,译读课文,疏通文意,寓意思辨,各抒己见,思以提升,品析担当,小结提高·加深理解,读以内化·传唱担当,巩固提高·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