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Fe 56
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都属于酸B. 、都属于碱
C. 、都属于盐D. 、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属于酸,为有机物不是酸,A错误;
B.氢氧化钠为碱,而乙醇为有机物不是碱,B错误;
C.、均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都属于盐,C正确;
D.含3种元素,不是氧化物,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扩散在空气中都会形成胶体
B. 胶体在通电后可作定向移动,是因为胶体带电
C. 可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钠
D. 依据分散质颗粒大小将胶体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微粒扩散在空气中才会形成胶体,故A错误;
B.胶体在通电后可作定向移动,是因为胶粒带电,胶体不带电,故B错误;
C.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可用半透膜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钠,故C正确;
D.依据分散剂的状态将胶体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故D错误;
选C。
3.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是水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葡萄糖自身不能电离,葡萄糖是非电解质;Mg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MgO是碱性氧化物;SO3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SO3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
B.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属于过氧化物,故B错误;
C.液氧是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NO和酸碱都不能反应,N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
D.稀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和酸碱都能反应,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
选A。
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g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MgO
B 溶液中加入少量粉末能生成
C. 溶液能与反应生成
D. 能与反应生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Mg是活泼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MgO,故A正确;
B.溶液中加入少量粉末,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放出,故B正确;
C.盐酸是强酸、碳酸是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溶液与不反应,故C错误;
D.是碱性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能与反应生成,故D正确;
选C。
5. 意大利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 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个分子由两个分子构成D. 和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一种单质,故A错误;
B.与都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1个分子由4个O原子构成,故C错误;
D.和是不同物质,和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选B。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将化合物分为酸、碱和盐
B. 根据酸分子式中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C.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D. 根据在水中或熔融状态自身是否能电离,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根据电离生成的离子的种类将化合物分为酸、碱和盐,故A错误;
B.根据酸分子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故B错误;
C.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C错误;
D.根据在水中或熔融状态自身是否能电离,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D正确;
选D。
7. 实验室以CaCO3为原料,制备CO2并获得CaCl2﹒6H2O晶体。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备CO2
B. 收集CO2
C. 滤去CaCO3
D. 制得CaCl2﹒6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钙盛放在锥形瓶中,盐酸盛放在分液漏斗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
C.加入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后,部分碳酸钙未反应完,碳酸钙是难溶物,因此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
D.CaCl2∙6H2O易失去结晶水,因此不能通过加热蒸发得到,可由氯化钙的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析出六水氯化钙结晶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8. 向盛有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直至过量,如图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随硫酸铜溶液体积变化的情况,其中正确的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铜的反应来确定离子浓度变化,进而确定导电能力的变化。
【详解】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所以在没加硫酸铜之前,氢氧化钡溶液具有一定导电能力,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铜,发生的反应为:,随着硫酸铜溶液的滴加,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导电性逐渐降低,最后导电能力为零,也就是说恰好完全反应时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了,当硫酸铜过量时,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逐渐增大,所以溶液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是强→弱→强,曲线①符合导电性的变化趋势。
故选A。
9. 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MgSO4与Ba(OH)2B. MgCl2与KOH
C. Mg(NO3)2与NH3H2OD. MgSO4与Ca(O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MgSO4与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不选A;
B. MgCl2与K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选B;
C.Mg(NO3)2与NH3·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不选C;
D.MgSO4与C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不选D;
选B。
10.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对应结论不匹配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燃无色气体X,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说明有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气体X可能是CO、CH4等,故A错误;
B.将Zn(OH)2固体粉末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搅拌,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说明Zn(OH)2溶于碱,体现酸性,故B正确;
C.将红色固体CrO3加热,得到绿色固体Cr2O3,Cr2O3在加热条件下能稳定存在,说明热稳定性:Cr2O3>CrO3,故C正确;
D.向盐酸中加入少量镁粉,产生大量气泡,测得溶液温度上升,说明该反应放热,故D正确;
选A。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氢氧化铁胶体中,、、、
B.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C. 澄清透明溶液中:、、、
D. 的穃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铁胶体在电解质溶液中聚沉,且H+可与氢氧化铁反应,不共存,A不符合题意;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含有大量氢离子,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形成弱酸醋酸,B不符合题意;
C.、、、相互不反应,能共存,C符合题意;
D.pH=13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石灰石与醋酸溶液的反应:
B. 向澄清石灰水中加稀硫酸:
C. 溶液与足量溶液混合:
D. 硫酸铜溶液遇到难溶的转变为更难溶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钙为沉淀、醋酸为弱酸,反应为,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中加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沉淀和水:,B错误;
C.溶液与足量溶液混合,铵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完全反应转化为氨气和水、亚硫酸根离子:,C错误;
D.硫酸铜溶液遇到难溶的转变为更难溶的,同时铅离子转化为沉淀,,D正确;
故选D。
13. 下图为固体溶于水并电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是由和构成的化合物
B. 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发生电离
C.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和脱离固体的表面而电离
D. 和在水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Cl固体中含有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由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按一定规则紧密地排列着,A正确;
B.NaCl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发生电离,B错误;
C.当将NaCl固体加入水中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和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破坏,和脱离NaCl固体的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C正确;
D.由C分析可知,和在水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D正确;
故选B。
14.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生成单质硫并沉淀出来。若将硫代硫酸钠溶液先与界面活性剂(不参与反应)均匀混合于烧杯中,再加入盐酸溶液并立刻搅拌,静置后无沉淀产生,得到含硫单质的胶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硫代硫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B. 界面活性剂加快了硫生成的速率
C. 烧杯中单质硫颗粒直径约为
D. 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液体,将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中存在硫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是复分解反应,A正确;
B.将硫代硫酸钠溶液先与界面活性剂(不参与反应)均匀混合于烧杯中,再加入盐酸溶液并立刻搅拌,静置后无沉淀产生,得到含硫单质的腔体(硫分散在体系中),这说明界面活性剂减缓了硫生成的速率,B错误;
C.胶体分散系的微粒直径介于10-9~10-7m之间,因此烧杯中单质硫颗粒直径约为,C正确;
D.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用平行光照射烧杯中液体,将观察到光的“通路”,D正确;
故选B。
15. 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增加
B. 水中的、、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 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增强
D. 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先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由电荷守恒可知H+数目增加,A正确;
B.水中的、、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阴离子只有OH-,B正确;
C.净化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减小,水的导电性降低,C错误;
D.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树脂后,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 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被誉为“金属之王”。已知:①,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说明实验室不用铁与稀硝酸反应制氢气
B. 反应①中的化合物有两种强电解质和两种弱电解质
C. 溶液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 能发生离子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①中生成NO而不是氢气,说明实验室不用铁与稀硝酸反应制氢气,A正确;
B.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反应①中的化合物有硝酸铁1种强电解质和水1种弱电解质;稀硝酸为混合物、铁为单质、NO为非电解质,B错误;
C.反应中电荷要守恒,溶液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铜活动性弱于铁,不能置换出铁单质,D错误;
故选A。
17. 某溶液中含有Ba2+,Cu2+,Ag+,现用NaOH溶液、盐酸和Na2SO4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试剂A为Na2SO4溶液
B. 沉淀3的化学式可能是BaSO4
C. 生成沉淀1的离子方程式为:Cu2+ + 2OH-= Cu(OH)2↓
D. 生成沉淀2的离子方程式为:Ag++ Cl-= AgCl↓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溶液中含有Ba2+,Cu2+,Ag+,现用NaOH溶液、盐酸和Na2SO4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银离子反应,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所以先用盐酸将银离子转化为沉淀,则A是稀盐酸;过滤后加入Na2SO4或NaOH生成硫酸钡沉淀或Cu(OH)2沉淀,所以B可能是硫酸钠或NaOH;A.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稀盐酸,A错误;B.沉淀3可能是硫酸钡,B正确;C.生成沉淀1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C错误;D.生成沉淀2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或Ba2++SO42-=BaSO4↓,D错误;答案选B。
18.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且所含的各离子个数相等,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部分原溶液,测得溶液的
②另取部分原溶液,加入足量溶液并加热,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但溶液依然澄清
③另取部分原溶液,加入足䭪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④取步骤③中滤液,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该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和
B.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C. 肯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D. 溶液中溶质一定只含一种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含有的溶液呈黄色,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
①取部分原溶液,测得溶液的,说明一定含有;与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一定不含;
②另取部分原溶液,加入足量溶液并加热,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放出的气体一定是氨气,则原溶液一定含有,溶液依然澄清,说明没有沉淀生成,则一定不含;
③另取部分原溶液,加入足量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该沉淀为硫酸钡,则一定含有;
④取步骤③中滤液,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为氯化银,但由于步骤③引入氯离子,则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
根据以上分析,一定含有、、;一定不含、、,由于所含的各离子个数相等,则不能确定是否含有和;所以溶液中可能含铵盐、钠盐,故D错误;
选D。
19. 向一定量的硝酸与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溶液至过量,有关量随溶液质量(m)增加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向一定量的盐酸与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溶液至过量,先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水,硝酸完全反应后,再与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详解】A.初始硝酸过量,逐滴滴入溶液立刻生成二氧化碳气体,A错误;
B.先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水,硝酸完全反应后,再与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符合图像,B正确;
C.碳酸钠过量后,溶液显碱性,pH大于7,C错误;
D.先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硝酸完全反应后,再与反应生成氯化钠,D错误;
故选B。
20. 利用粗(含有杂质和)制取纯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①氧化是指将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②稀硫酸能与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不与反应。
A. 操作X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烧杯
B. 氧化过程主要目的是使氧化为
C. 与溶液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
D. 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粗MnO2样品加入硫酸,MnO2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MnO和MnCO3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4,同时产生二氧化碳,过滤后得二氧化锰固体及含有硫酸锰的滤液,向滤液中加入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将产生的氯气和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得到氯酸钠的溶液,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得固体二氧化锰,滤液含有硫酸、硫酸钠等;
【详解】A.操作X为分离固液的操作,为过滤操作,用到主要仪器有铁架台、玻璃棒、烧杯、漏斗,A错误;
B.已知:①氧化是指将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过程;结合流程可知,氧化过程主要目的是使氧化为,B正确;
C.与溶液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5,C正确;
D.由流程可知可用于氧化过程,则可循环使用,D正确;
故选A。
21. 工业上以和纯碱为原料制备无水的主要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①电离出的能力:,②和受热均易分解
A. “吸收”过程中有气体生成B. 结晶后母液中含有
C. 气流干燥湿料时温度不宜过高D. “中和”后溶液中含和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流程图,结晶后的母液中含有NaHSO3,NaHSO3和碳酸钠溶液混合生成和,“中和”后溶液中含和,和都能吸收二氧化硫生成NaHSO3。
【详解】A.“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SO2+NaHCO3= NaHSO3+CO2,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故A正确;
B.吸收过程中二氧化硫足量,SO2+NaHCO3= NaHSO3+CO2反应完全,结晶后母液中不含,故B错误;
C.NaHSO3得性质与类似,NaHSO3加热易分解,所以气流干燥湿料时温度不宜过高,故C正确;
D.母液中含有NaHSO3,NaHSO3和碳酸钠溶液混合生成和,“中和”后溶液中含和,故D正确;
选B。
II卷 (共5个题,共52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2分)
22. 实验室有如下物质:
①乙醇;②氨水;③熔融的;④;⑤饱和氯化铁溶液;⑥氢氧化铁胶体;⑦纯;⑧溶液;⑨固体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
(2)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区分物质⑤和⑥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A.能否透过滤纸 B.丁达尔效应 C.观察颗粒大小
(4)⑥的颜色为___________,用⑤制备⑥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向⑦的水溶液中加入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①④ ②. ③⑦⑨
(2)=Ba2++2OH-
(3)B (4) ①. 透明红褐色 ②. Fe3++3H2OFe(OH)3(胶体)+3H+
(5)CH3COOH+=CH3COO-+CO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乙醇自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②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③熔融的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④自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⑤饱和氯化铁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⑥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⑦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⑧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⑨固体的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小问2详解】
在水中完全电离为Ba2+和OH-,电离方程式为=Ba2++2OH-;
【小问3详解】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分饱和氯化铁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方法是丁达尔效应,选B。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铁胶体为透明红褐色液体,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形成氢氧化铁胶体,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
【小问5详解】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CO2↑+H2O;
23. 完成以下问题
I.A、B、C、D均为常见化合物,都含有钠元素,D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品。A、B、C、D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C、D均为溶液状态,且部分产物已省略)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电解质(填“强”或“弱”)。
(2)下列试剂可鉴别B和C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
①溶液 ②溶液 ③溶液
(3)写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II.实验室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未知溶液,只知道它们由、、、、五种溶液组成。
(4)仅观察即可以确定的溶液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5)取剩余四瓶溶液,分别彼此相互滴加,发现甲与其余三种溶液反应均产生白色沉淀,向乙中逐渐滴加丁,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体。
①由此可推断乙、丁的化学式分别为:乙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
②向少量甲溶液中滴加足量丙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Na2CO3 ②. 强
(2)① (3)Na2CO3+CO2+H2O=2NaHCO3
(4)
(5) ①. ②. ③.
【解析】
【分析】A、B、C、D均为常见化合物,都含有钠元素,D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品,D是NaCl;根据A、B、C、D的转化关系,A能连续和二氧化碳反应,A的NaOH、B是Na2CO3、C是NaHCO3;
溶液呈蓝色,其余溶液均为无色,所以仅观察即可以确定的溶液为。取剩余四瓶溶液,分别彼此相互滴加,甲与其余三种溶液反应均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钡和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钡和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钡和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甲为,向乙中逐渐滴加丁,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气体,丁中含有H+、乙中含有,说明丁是、乙是,丙为。
【小问1详解】
B的化学式为Na2CO3,C是NaHCO3,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小问2详解】
①溶液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和NaHCO3溶液不反应,可用溶液鉴别Na2CO3、 NaHCO3溶液,选①;
②溶液和Na2CO3、 NaHCO3溶液都能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溶液鉴别Na2CO3、 NaHCO3溶液,不选②;
③溶液和Na2CO3不反应,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钾,但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用溶液鉴别Na2CO3、 NaHCO3溶液,不选③;
选①
【小问3详解】
Na2CO3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HCO3,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小问4详解】
溶液呈蓝色,其余溶液均为无色,所以仅观察即可以确定的溶液为。
【小问5详解】
①由此可推断乙、丁的化学式分别为:乙是;丁是。
②向少量溶液中滴加足量溶液,钡离子和氢氧根按1:2完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4. 铟(In)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立方体形的三氧化二铟(In2O3),具有良好的气体传感性能。研究小组用水热法制备该In2O3,其主要实验过程及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前驱体In(OH)3的制备
①实验中使用溶液盛在___________的试剂瓶中(填“带橡皮塞”或“带玻璃塞”)。
②A装置中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
③B装置中,滴加溶液调节,测定需用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④装置中,与水反应生成和另一种酸性气体___________(填化学式),将与溶液反应生成前驱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的制备
将前驱体煅烧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带橡皮 ②. 固体溶解且生成气泡 ③. pH计 ④. CO2 ⑤.
(2)
【解析】
【分析】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反应后加入氢氧化钠、反应得到In(OH)3,煅烧得;
【小问1详解】
①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能和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故实验中使用的溶液盛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
②A装置中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和氢气,反应现象是固体溶解且生成气泡。
③B装置中,滴加溶液调节,测定需用的仪器名称是pH计;
④装置中,与水反应生成和另一种酸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该气体为二氧化碳CO2;,将与溶液反应生成前驱体In(OH)3和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前驱体In(OH)3煅烧得,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5. Ⅰ.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可用于消毒杀菌。已知:①受热容易分解;②可看作二元弱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中的主要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和稀盐酸反应可以生成和,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3)水电离生成和叫做水的自耦电离,可表示为:。和水类似,也有极微弱的自耦电离,其自耦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与溶液反应生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Ⅱ.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有和的双重性质。和反应可制备过碳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可知:
a.制备反应为,该反应放出大量热;
b.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
c.时开始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5)反应中控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下列试剂可作“稳定剂”使用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答案】(1)
(2) ①. 复分解 ②. -1
(3)
(4)
(5)过氧化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乙醇容易挥发,且温度过高也会分解 (6)C
【解析】
【分析】和加入稳定剂、乙醇,在15℃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反应后抽滤、洗涤、干燥,得到;
【小问1详解】
可看作二元弱酸,则在水中的主要电离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和稀盐酸反应可以生成和,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为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则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小问3详解】
和水类似,也有极微弱的自耦电离,则其自耦电离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与溶液反应生成的“酸式盐”,则酸式盐为:;
【小问5详解】
过氧化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乙醇容易挥发,且温度过高也会分解,故反应中控制温度不宜过高;
【小问6详解】
二氧化锰会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硫酸、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会和碳酸钠反应,故三者均不可以做稳定剂;故应该选C:。
26. 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
Ⅰ.用工业废渣(主要含有、、及少量)制备绿矾晶体的流程如下:
(1)“浸泡”前将工业废渣粉碎的目的___________。
(2)已知:属于两性氧化物,可以与等强碱反应生成。则上述浸泡过程中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一系列操作”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Ⅱ.以为原料生产氧化铁的步骤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①将配成溶液。
②溶液与稍过量溶液混合,得到含的浊液。
③将浊液过滤,用热水洗涤沉淀,干燥后得到固体。
④煅烧,得到固体。
(4)步骤②反应中,产物有和等,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步骤③中,过滤、洗涤,通过检验来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出液,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已经洗涤干净。
(6)已知煅烧FeCO3的化学方程式是,现煅烧116.0kg的FeCO3,得到79.2kg产品。若产品中杂质只有,则该产品中的质量是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2)
(3) ①. 蒸发浓缩 ②. 冷却结晶
(4)
(5)BaCl2 (6)7.2
【解析】
【分析】工业废渣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解氧化铝成为溶液,铁的氧化物及铁不反应,过滤后固体加入稀硫酸溶解,加入铁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趁热过量除去滤渣,滤液含FeSO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FeSO4·7H2O晶体。
溶液与稍过量的溶液混合反应生成FeCO3沉淀、二氧化碳、硫酸钠,过滤、洗涤得FeCO3固体,通过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来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煅烧FeCO3得到Fe2O3固体。
【小问1详解】
“浸泡”前将工业废渣粉碎的目的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小问2详解】
属于两性氧化物,可以与等强碱反应生成,则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一系列操作”主要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小问4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步骤②反应为溶液与稍过量的溶液混合反应生成FeCO3沉淀、二氧化碳、硫酸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小问5详解】
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不溶酸的硫酸钡沉淀,故检验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出液,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已经洗涤干净;
【小问6详解】电解质
非电解质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葡萄糖
液氧
D
稀盐酸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点燃无色气体X,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
X一定CO
B
将Zn(OH)2固体粉末加入过量NaOH溶液中,充分搅拌,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Zn(OH)2体现酸性
C
将红色固体CrO3加热,得到绿色固体Cr2O3,且生成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热稳定性:Cr2O3>CrO3
D
向盐酸中加入少量镁粉,产生大量气泡,测得溶液温度上升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金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专题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专题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页数4页,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002ml/LHCl溶液B,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5℃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