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综合训练题
展开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②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③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④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⑧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节选自《短歌行》的这部分诗句抒写了作者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古朴雄浑,气度非凡。
B.①②句,以月光不可拾取,比喻忧思难以断绝。③④句,想象有才学的人屈驾来访,作者与之宴饮畅谈的情景。
C.⑤⑥句,作者把自己比作乌鹊,南飞而无处栖息,暗示自己率军南下,在赤壁之战中战败,不知该逃向何方。
D.⑦⑧句,作者运用典故,表达广揽人才的愿望,并以周公自比,表明要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征服天下人的心。
2、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越陌度阡 阡: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B.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 子衿:衣领
C.鼓瑟吹笙 鼓:弹奏 山不厌高 厌:满足
D.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沉吟至今 沉吟:沉思吟味
3、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存在,保存
C.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讌:同“宴”,宴饮
D.去日苦多去:过去的
4、下面对诗句修辞运用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短歌行》三、四节运用了引用的手法,突出了诗人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B.《短歌行》最后两节运用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表现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以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
D.《归园田居(其一)》描写的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5、下列句中对课文相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借赞美大自然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象,折射出“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意境壮阔,带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B.《百合花》中的百合花并不是实指,而是采用象征的手法,指“我”与通讯员之间、新媳妇与通讯之间纯洁与感情的花,也使小说具有浪漫抒情色彩。
C.同样遭逢乱世,曹操的《短歌行》积极进取,表达求贤才建功业的愿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消极避世,表达仕途失意无奈躬耕田园的淡泊之情。
D.同为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句式灵活,不用押韵,描绘了一个梦中世界;《琵琶行》情节曲折,语言华美隐晦,展现了一个动人的音乐世界。
6、面对短暂而又飞逝的生命时光,古人曾作过许多精妙的比喻,如曹操的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D.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7、以下对于文学形象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巨人,站在眺望地球的立足点上,放声呼喊,为伟大的“五四精神”而呐喊;其中的自然形象是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反映。
B.《短歌行》中,诗人借助“明月”意象,借酒抒怀,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时不待我的个体悲伤;诗人也化用典故,抒写自己的怀抱,恰到好处,浑然一体而不露痕迹。
C.雪莱寄寓了云雀形象以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诗人借云雀的高飞欢唱来表现自己追求光明真理、追求崇高、向往理想世界的心志;诗歌也展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美学理想。
D.创设物象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如《百合花》中“百合花”意蕴丰富,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生命的朴实与纯洁。
8、以下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这首诗能够抒发政治文告不能抒发的情感。
B.《红烛》中,诗人开头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增添了这首新诗的古典气息,并点出蜡烛甘愿牺牲的高尚人格,且与尾句形成呼应。
C.《百合花》中小通讯员“枪筒插一枝野菊花”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意在讴歌美好的人性,增添小说的欢快气息,符合“诗体小说”的美学追求。
D.《哦,香雪》中,在香雪下火车归来时,作者站在香雪的视角描写了山间景物,有柔和的风、明净的月亮、像金铃铛的核桃叶等,烘托出香雪得到铅笔盒后喜悦的心情。
9、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10、对《短歌行》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感叹人生短暂,联系全诗看,并无消极情绪。
B.尽管当时作者正在畅饮豪歌,却并没有排解掉求才立业的忧思与雄心。
C.“乌鹊”在此有自喻之意,“何枝可依”一句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
D.周公以至诚之心招纳贤才,作者认为要创建统一大业,就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招纳贤才。
11、对《短歌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曹操晚年所作,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C.“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人以借代和引用手法,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得到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
D.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诗经•郑风•子衿》是一首爱情诗,写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与埋怨。青衿,读书人穿的衣服。又,郑玄曰:“礼,父母在,衣纯以青。”意为父母健在,应着纯青色衣服以示孝敬。
12、下列对《短歌行》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蕴藏着及时努力之意。
B.三、四节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热情。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13、曹操《短歌行》对《子衿》篇的化用有何深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节选的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节选)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4、下列对该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明”二句,作者把贤士难求比作明月无法揽取,用可望而不可即的情状来表明求贤不得的忧思。
B.“乌鹊……何枝可依?”诗人借乌鹊讥讽那些找不到寄身之地的所谓贤才,还在忙忙碌碌到处奔波。
C.作者用“山不厌高”两句比喻贤士多多益善,并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统一天下的大志。
D.曹操的这首《短歌行》,篇幅不长,但情调健康,内容积极,其中的进取精神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
15、找出运用典故的诗句,分析典故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①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②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③,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①“唯”另写作“惟”;②“明明”另写作“皎皎”;③“谈讌”另写作“谈宴”。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自己远大的志向。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17、概括《短歌行》所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8、下列对《短歌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
B.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19、本诗善于用典表达诗人的情感,试结合文本举例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0、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21、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22、在此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短歌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3、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子衿:衣领。
C.绕树三匝三匝:三周,匝,周、圈。
D.山不厌高厌:厌恶。
2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抒发的是作者对人生有限、生命易逝的无限感慨。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作者巧妙借用,是想表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也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现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他在这里的情感是消极的、低沉的。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典故,意在表达作者的求贤若渴。
25、翻译下列诗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各题。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6、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衿:衣服的交领。
C.鼓瑟吹笙鼓:弹奏。
D.山不厌高厌:厌恶。
27、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28、下列对《短歌行》中所用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9、填空: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心念旧恩。
30、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慷慨激昂B.深沉含蓄C.清新明丽D.明快简洁
31、赏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句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2、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33、下列命《短歌行》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但联系全诗看,并未流露出消极情绪。
B.作者当时虽然在畅饮豪歌,却并没能排解心中求才立业的忧思。
C.“乌鹊”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
D.周公以至诚之心招纳贤才,作者认为要建立统一大业,就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34、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周公吐哺”二句,是作者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的“忧”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35、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默写题
3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杜甫《登高》中,表现诗人杜甫忧心国事愁思难遣的深沉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3)《短歌行》中感叹人生短暂,好比早上的露水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在《短歌行》中说一旦四方贤才光临,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是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点出了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间,他是在参加宴会,正在喝酒。
(7)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3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品三国不如品曹操,①____________。曹操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得最真实的人,相反,②____________。曹操的性格太过丰富,《三国演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曹操。他的真实在于他的功过、是非、黑白都清清楚楚地写在历史的画卷上。虽然后世有所误解,但丝毫无损他的枭雄形象。相反,诸葛亮性格太过完美,③____________。他只是罗贯中先生以自己的审美理想倾心赞颂和精心描绘的忠贞智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三国演义》给我们描绘的并不是真正的诸葛亮。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C.第⑤⑥句实际上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这四句诗生动地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些人的关心和同情。故选:C。
2、答案:A
解析:
3、答案:B
解析:A.正确。B.存:问候,探望。译文: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C.正确。D.正确。故选:B。
4、答案:B
解析:B.“《短歌行》最后两节运用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错,诗的最后两节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运用了比兴手法,而不是借代。故选:B。
5、答案:D
解析:
6、答案:C
解析:题干要求选择曹操《短歌行》中面对短暂而又飞逝的生命时光用了比喻句的句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正符合要求。该句的意思是:人生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诗人将人生的短暂时光比作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失。这正符合比喻和慨叹时光短暂的要求。故选C。
7、答案:B
解析:B.主要错在“意义”一词的表述。《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燃烧的“红烛”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奉献的象征,不是有情人的悠长的情愫,它是力量、是英雄、是时代的呐喊。故选:B。
8、答案:C
解析:C.“增添小说的欢快气息”的说法错误,应该是通过小通讯员对生活的热爱,与后文他的牺牲形成反差,进而凸显了小说的悲剧色彩。故选C。
9、答案:C
解析:A.正确。B.正确。C.“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错,应是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接纳贤才。D.正确。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C.“作者自喻”和“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错误,“乌鹊”比喻尚在歧路徘徊的贤士,“何枝可依”表现了那些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故选C。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C.“诗人以借代和引用手法”分析有误,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应是比喻的修辞,用山和海来比喻自己博大的胸怀。故选C。
12、答案:D
解析:D.“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错误。运用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故选D。
13、答案:①“青青子衿”象征知识与才能,代表的正是曹操日思夜想的青年俊秀。
②据郑玄笺:“礼,父母在,衣纯以青”,“青青子衿”又可隐喻忠孝、淳厚的人品,这也正是曹操所求贤才的重要品质。
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指对情人的思念,此处隐喻对贤才的思慕。
④用典中被省略的“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表达了因天下青年才俊不够主动或者说不理解其政治抱负而产生的寂寞之情和悲凉之感!作者的英雄气概、一统天下的韬略伟志,竟然鲜有人知,这也就是他“沉吟至今”“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深层次的缘由。
解析:根据两首诗歌可知,曹操《短歌行》化用了《子衿》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两句。“青青”二句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首先,“青青子衿”所代表的“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所以,由此可直接看出,“青青子衿”象征知识与才能,代表的正是曹操日思夜想的青年俊秀。其次,根据注释中“又,郑玄曰:‘礼,父母在,衣纯以青。’意为父母健在,应着纯青色衣服以示孝敬。”可知,这里的“青青子衿”还代表孝道。而在中国古代,这是评判一个人德行的首要标准。所以,“青青子衿”又可隐喻忠孝、淳厚的人品,这也正是曹操所求贤才的重要品质。综合上述两者,可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指对情人的思念,此处隐喻对贤才的思慕。此外,曹操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曹操在这里也表达了因天下青年才俊不够主动或者说不理解其政治抱负而产生的寂寞之情和悲凉之感!作者的英雄气概、一统天下的韬略伟志,竟然鲜有人知,以至于他只能暗暗呼喊“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也就是他“沉吟至今”“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深层次的缘由。
14、答案:B
解析:B.“借乌鹊讥讽那些找不到寄身之地的所谓贤才,还在忙忙碌碌到处奔波”错,这几句的大意是说,贤者们都在寻找寄身之地,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还是到我这里来吧,与我一起共同创建丰功伟业。不存在“讥讽”的意思。故选B。
15、答案:①“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势解》,表达了作者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心情。
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作者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解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意为: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属于用典中的“用语”,语出《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表达了诗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心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为: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用典中的“用事”。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作者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殷勤接待人才,表现曹操渴望求贤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的心情。
16、答案:C
解析:C.“表明自己远大的志向”有误。应该是表明自己像“山”“海”那样接纳贤才。
17、答案:①对时光流逝的感慨;②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③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解析: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虽然诗歌一开始诗人在感慨人生的短暂,但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所以想要抓紧时间招揽贤才,一起建功立业。诗中表现出对贤才的渴望,非常地真诚,诗人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他忧心贤才不得,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最后用周公的典故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全诗格调昂扬,诗人表现的是积极进取,想要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18、答案:C
解析:
19、答案:①文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篇。《鹿鸣》篇本是宴宾客的诗,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用了典故来作比喻,“婉而多讽”的表现对贤才的渴求。
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通过比喻用典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
④“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说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典故用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解析:
20、答案:D
解析:
21、答案:D
解析:
22、答案:全诗通过对人生短暂、贤才难得、功业未成的感叹,表现了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解析:
23、答案:D
解析:D.“厌:厌恶”错误。“山不厌高”意思是“高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度”,“厌”,满足。故选D。
24、答案:C
解析:C.“表现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他在这里的情感是消极的、低沉的”错误。曹操并没有悲观厌世,他是为人生的短暂而兴起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的念头,是积极的忧虑。故选C。
25、答案:高山不满足于自己的高度,大海不满足于自己的深度。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解析:“厌”,满足;“吐哺”,吐出食物;“归”,归顺;“归心”,真心归顺。译文:高山不满足于自己的高度,大海不满足于自己的深度。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26、答案:D
解析:D.“厌”应为“满足”的意思。“山不厌高”意思是就像那山一样,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的高度。故选D。
27、答案:A
解析:A.“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错误,“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故选A。
28、答案:C
解析:C.“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错误,应是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接纳贤才。故选C。
29、答案:越陌度阡;契阔谈讌
解析:易错字词有:越、陌、度、阡、契、讌。
30、答案:A
解析: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以建功立业。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曹操把自己年岁渐老大业未成的英雄喟叹,把自己对未来坚定的信心都渗透在诗中,诗歌围绕对人才的渴望思慕一气呵成,完整严密。结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句子分析可见“慷慨激昂”。
31、答案:作者先化用诗句,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的愿望;用典,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得天下英才而用之,辅佐汉室一统天下,建功立业。
解析:“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典故,周公为了招揽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咏叹着曹操求贤若渴之心,告诉我们只有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归顺于我。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32、答案:C
解析:
33、答案:C
解析:
34、答案:A
解析:
35、答案:示例一:同意。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示例二:不同意。诗中虽包含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慕之情,但“怜才”并不是这首诗的主旨。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解析:
36、答案:(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5)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6)对酒当歌
(7)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解析:
37、答案:(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5)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6)对酒当歌
(7)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解析:
38、答案:①品三国不如品诸葛亮;②诸葛亮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得最虚假的人;③《三国演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太真实的诸葛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情景中补写语句的能力。第一空后面“曹操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历史的发展”的文字判断,还要品诸葛亮。而根据句式对称的特点,依照前面“品三国不如品曹操”的句式,第一处可拟为“品三国不如品诸葛亮”。第二处横线,根据前面“相反”的提示,可知横线处填的内容与“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得最真实的人”这句话相反,故此处填“诸葛亮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得最虚假的人”。第三处横线的内容从最后一句话“《三国演义》给我们描绘的并不是真正的诸葛亮”可推知,都在说小说中的诸葛亮被罗贯中塑造得不够真实,故此处可填“《三国演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太真实的诸葛亮”等语句。
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4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7.1 短歌行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小阅读-课内,选择类,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默写题,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课后作业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默写题,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