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6.1课《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6.1课《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1
    第16.1课《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2
    第16.1课《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3
    第16.1课《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4
    第16.1课《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5
    第16.1课《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6
    第16.1课《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7
    第16.1课《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8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课文内容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情感乐,乐在何处,感情色彩转喜悦,水月之美引发游兴,乐极生悲,主客同乐,夜游赤壁,主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1.巩固作者,知人论世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3.读懂全文,理清感情的变化及原因4.梳理、巩固知识点并准确默写全文
    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谥号文忠。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  苏轼出身于一个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宋神宗嘉佑二年(1057年),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赴考。主考官欧阳修对苏轼十分赏识,他读了的文章后说:“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苏轼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 嘉佑六年,授为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之路。           
    综观苏轼一生,从文学方面看,他无疑是一个最大的成功者,但从政治上看,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他在去世前曾写过一首 《自题金山画像》 身如已灰之木,心似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抒发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之意和苍凉之感。 但从文学史的眼光来看,他的一生却又是辉煌的一生,他在文学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是宋代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因“乌台诗案”,作者死里逃生,被贬到黄州。黄州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作者带来了莫大的慰藉。尤其是黄州附近长江边上,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被人们称为赤鼻矶,又因临江山崖陡峭如壁,又被称为赤壁。 赤壁风景优美,虽然并非真正的三国古战场赤壁,但它却成了苏轼思索历史和人生、排遣苦闷的最佳载体。1082年秋、冬,作者先后两次游览了赤壁,写下了两篇著名的赋。本文是第一篇,故又称《前赤壁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成就最高。
    其特点是“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具体说:1、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排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和谐、协调);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4、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文赋,也叫散文赋,是中唐之后出现的一种文体。 它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自由,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 文赋名篇:杜牧的《阿房宫赋》 苏轼的《赤壁赋》 欧阳修的《秋声赋》
    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1、壬戌( ) 12、酾酒( )临江2、桂棹( ) 13、横槊( )赋诗3、余音袅袅( ) 14、渔樵( )江渚4、幽壑( )潜蛟 15、扁舟( ) 5、嫠妇( ) 16、匏樽( ) 6、愀然( ) 17、蜉蝣( )7、山川相缪( ) 18、无尽藏( )8、舳舻千里( )19、狼籍(藉)( )9、旌旗( )蔽空 20、枕藉( ) 10、麋鹿( ) 21、万顷( )11、扣舷而歌( ) 22、挟飞仙( )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夜游赤壁,触景生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于是饮酒乐甚”“苏子愀然”“客喜而笑”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方式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心情
    纵 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 之 茫然。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横”写出江上水汽范围之大、之广
    “接”写出江天一色的壮丽景色
    浩瀚无边、水天一色的壮阔江景
    洒脱旷达、无拘无束的心情
    浩浩乎如冯 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古:辽阔的样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的江面。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飞去,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飘飘然像要脱离了人世,飞入仙境。
    1、第1段描绘了怎样的景?手法?此时作者心情如何?
    景 清风:徐徐、冯虚御风,
    特点:舒畅飘逸,超然物外,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 陶醉于良辰美景。
    江流: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万顷茫然,
    明月:诵…诗,歌…章;月出于…徘徊于…
    二、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四、感觉: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三、乐事: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 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文:在这时,我们喝着酒,感觉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拍打(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我的心思悠远啊, 眺望那个美人啊,她(却)在天的另一边。”
    于是:古今异义,在这时 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之:音节助词,不译。 空明: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溯 (sù):逆流而上,迎着。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兮”,主谓倒装,我的心思悠远。 美人: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常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有位吹洞箫的客人,依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那箫声呜呜咽咽的样子,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倾诉,尾声婉转悠扬,像一缕不断的细丝。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倚:循、依。 和(hè):伴奏。 之:音节助词,不译 然:...的样子 袅袅(niǎ):指洞箫声婉转悠扬。幽壑(hè):深谷,这里指深渊。 嫠(lí)妇:寡妇。 潜蛟:潜伏的蛟龙。
    舞、泣:使…起舞,使…哭泣。 (使动用法)
    2.①第2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1)来自“美人”(圣主或贤臣的象征)。 “望美人兮天一方”,作者希望君主重用自己,为朝廷分忧,建立功业;而眼下遭受贬谪,心情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于是由对大自然浩渺的赞美,引出对人生不如意的悲情。(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明确:1.正面描写:运用比喻、拟声词、 叠音词2.侧面描写:想象、夸张 作者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吟诗: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唱歌: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箫声: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完成了由乐转悲的过渡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危坐:端坐。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南、西、东: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繆,通“缭”,盘绕,围绕。于:被。
    译文: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方:当。破荆州,下江陵: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击荆州,刘琮投降;之后在当阳击败刘备,进兵江陵。下,攻下。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舳舻: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酾酒:斟酒。槊:长矛。固:本来,当然。安:不定疑问代词,哪里。而:表转折,然而。
    译文: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侣、友:名词意动,以……为侣,以……为友。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蜉蝣:古人传说为一种朝生暮死的小虫。这里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短暂。一粟:一粒米。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须臾:片刻,短时间。挟:偕同,带。骤:一下子,很轻易地。遗响:余音,指箫声。
    译文: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人生短暂(寄蜉蝣、吾生之须臾)
    自然无穷(长江之无穷)
    理想(挟飞仙、抱明月)
    1.客人为何会“悲”呢?“悲”什么呢?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客之悲”的?
    2.第3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 未尝 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 将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 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答话
    译文: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 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发语词,表示另起一个话题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译文: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以明月与水为喻。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不取)禄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思考: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把问题绝对化,万物时刻在变,悲伤什么?人类也是永恒,有何羡慕?
    天地万物如果有主人,一毫莫取;但天地万物是没有主人的,且无穷无尽,我们可以共同享受。
    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苏子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 , 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2.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 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旷达、乐观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1.第5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主客开怀畅饮,兴尽而眠。
    2.这样的结尾有何蕴意?
    ①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既白”呼应“月出于东山之上”,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②结尾用“反衬”写法,用“杯盘狼籍”的杂乱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这时喝酒已不是为了借酒消愁,而是表达精神获得自由与解放后的轻松愉悦之感。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从精神上实现了对现实处境、现实心态的超脱 。
    你认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如何认识?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补充:主客问答——赋(1)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或议论。(2)常用主客问答、最终抑客而扬主的表现手法。
      从全文看,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解释其变化的原因
    课文描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伤,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全文通过主客对答所表现的喜乐与忧伤,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出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是作者并不甘心沉沦,从“变”与“不变”的两个方面的辩证思考中,寻找到了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抒发了作者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人生态度。
    1.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2.写景、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挥洒自如
    东坡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表现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是豪放的风格和浪漫的色彩。苏轼处于当时的复杂政治斗争中,本来是很想有所作为的,但在入狱受审并贬谪黄州的沉重打击下,他不由得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
    可是,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 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嫉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1.(新课标全国卷Ⅱ)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2.(四川卷)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手法借箫声写愁情。3、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叹 , 。4、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 , 演化而来。5、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 , ; , 的观点。
    6、【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7、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天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 。8、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在【赤壁赋】中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它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
    9、【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 。10、【赤壁赋】中,诗人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中,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并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得超然之乐的语句是: , ; , 。11、【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是________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12.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课件

    语文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课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简介,题目解说,知识卡片,写作背景,课文探究,课文分析,结构图解,主题归纳,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获奖课件ppt,共18页。

    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6.1 赤壁赋公开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艺全才”,赋的发展脉络,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段落大意,客人的箫声悲,形作动发白,浅而小的酒杯,情感线索,艺术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6.1课《赤壁赋》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