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7.16.1 赤壁赋导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7.16.1 赤壁赋导学案01
    7.16.1 赤壁赋导学案02
    7.16.1 赤壁赋导学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优秀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优秀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背景,拓知识,明文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组别: 姓名:














    1、了解文赋特点。


    2、在诵读的基础上,运用提要钩玄的方法整体把握文意和概括各段主要内容,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3、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能准确翻译课文第一段,能用散文化语言描述所写之景,并积累这段文言知识。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赋的相关知识。反复阅读,提高语言感受能力。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2、体会景、情、理有机结合的特点。








    一、知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①,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伴读] ①这两位文坛奇才因为在朝辅政意识形态及文学风格的迥然不同,导致个人是非恩怨不断。好在二人在晚年能握手言和啊。


    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而是黄州的赤鼻矶②。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伴读] ②这个曾叫“赤鼻”的地方因苏子而被誉为“文赤壁”,赤鼻之幸,黄州之幸!


    二、拓知识


    1.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一场有名的文字狱,苏轼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但在思想上和王安石变法革新派发生分歧,于是求为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对于新法实行中的一些疏弊,也“不敢默视”,后因“托事以讽”写了一些与新法有关的诗文,被言官何正臣等人弹劾为“包藏祸心”“指斥乘舆”,于是在湖州任上被突然逮捕送交御史台治罪,在狱中备受诟辱,几乎被置于死地,后来经多方(包括王安石)营救,被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此牵连的有苏辙、司马光等多人。因御史台又称“乌台”③,所以此次事件被称为“乌台诗案”。


    [伴读] ③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令人不禁莞尔。


    2.干支纪年法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天干(10个)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


    三、明文体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④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作“文赋”。


    [伴读] ④有时间可以读一读如下名赋:左思《两都赋》、张衡《二京赋》、杜牧《阿房宫赋》。


    四、理基础


    1.记字音


    ①壬戌之秋(rén xū)②举酒属客(zhǔ)


    ③少焉(shǎ) ④斗牛之间(dǒu)


    ⑤冯虚御风(píng) ⑥桂棹(zhà)


    ⑦嫠妇(lí) ⑧愀然(qiǎ)


    ⑨山川相缪(liá) ⑩舳舻千里(zhú lú)


    旌旗蔽空(jīng) 酾酒临江(shī)


    横槊赋诗(shuò) 渔樵(qiá)


    江渚(zhǔ) 麋鹿(mí)


    匏樽(pá) 蜉蝣(fú yóu)


    无尽藏(zàng) 枕藉(jiè)


    2.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乘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同“缭”,盘绕、围绕


    3.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失意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所思慕的人。


    今义:美貌的女子。


    4.一词多义


    (1)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


    ②歌曰“桂棹兮兰桨……”(歌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韵律)


    ④诗言志,歌永言(能唱的诗)


    (2)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


    ③日夜望将军至(盼望)


    ④德高望重(名望,声望)


    ⑤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念头)


    (3)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往)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如同,好像)


    ③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表假设,如果)


    ④突如其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⑤自以为不如(及,比得上)


    (4)属


    ①举酒属客(劝请)


    ②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辈)


    ⑥有情人终成眷属(家属,亲属)


    (5)于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表被动)


    ④强于百万之师(介词,比)


    ⑤告之于帝(介词,向)


    5.词类活用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②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③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④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吟诵)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⑦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⑧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⑨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⑩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6.文言句式


    ①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


    ③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④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句


    ⑤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句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句


    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7.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走进图书馆,我深深感到一个人的知识再多,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②人类的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最怕弃之不用,听任生锈。


    ③我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听着隐隐约约如泣如诉的钢琴声。


    ④为什么这些人能够高标独具,遗世独立,而没有与时俯仰,同流合污呢?我们不能够忽视我国古代教育中的完善的人格培养部分。


    ⑤珍珠之歌随波荡漾,余音袅袅。


    ⑥叛乱的三十万大军破城而入,京都不绝如缕。


    [释义]


    ①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


    ③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④遗世独立:超自然独自生活于现实社会之外。


    ⑤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⑥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整体感知


    1.结构图示





    2.主旨归纳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合作探究


    一、诵读第1段,回答以下问题。


    eq \a\vs4\al(环节一 梳理基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


    (2)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


    (3)歌窈窕之章________________


    (4)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


    (5)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


    (7)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泛:漂浮。(2)属:通“嘱”,劝请。(3)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唱。(4)白露:古今异义词,白茫茫的水汽。(5)茫然:旷远的样子。(6)冯:通“凭”,乘。(7)独立:古今异义词,单独地站立;羽:名词作状语,像长了翅膀似的。


    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文: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译文:





    (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译文:





    (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





    [明确] (1)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状语后置句)


    (2)清风缓缓吹来,江面上波澜不兴。


    (3)吟诵着“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


    (4)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停留在斗宿、牛宿之间。(状语后置句)


    eq \a\vs4\al(环节二 分析文意)


    3.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描绘“七月既望”之夜赤壁景色的一组是( )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④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明确] 选D。①是游赤壁事件,③是作者在游赤壁时的活动。


    4.对这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水天相连的景象。


    B.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几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是在结构上引出了后文的“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以及主客对话的情节;二是为下文定下了一个得失两忘、超然物外的感情基调,并且与结尾相呼应。


    D.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喜悲交融。


    [明确] 选D。D项“本段的感情色彩喜悲交融”错,是以喜悦为主。


    二、诵读第2段,回答以下问题。


    eq \a\vs4\al(环节一 梳理基础)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扣舷而歌之________________


    (2)击空明兮溯流光________________


    (3)望美人兮天一方________________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而:连词,表修饰关系;歌:名词用作动词,唱。(2)空明: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3)美人:古今异义词,文中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4)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译文: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





    [明确] (1)客人中有位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定语后置句)


    (2)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像思慕,像抽泣,像倾诉,余音悠长婉转,像细长的丝缕绵延不断。


    (3)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伤心哭泣。


    eq \a\vs4\al(环节二 分析文意)


    7.下列句子中属于侧面表现箫声悲凉的一句是( )


    A.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B.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明确] 选C。A、B项属于正面表现,D项是作者的歌声。


    8.对这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客人的歌声;第二层,写作者的箫声。


    B.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C.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


    D.本段的“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明确] 选A。A项“第一层,写客人的歌声;第二层,写作者的箫声”错,应是“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


    三、诵读第3段,回答以下问题。


    eq \a\vs4\al(环节一 梳理基础)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正襟危坐而问客曰________________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


    (4)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


    (6)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


    (7)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


    (8)课内:①托遗响于悲风________________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_________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


    链接:①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


    ②终期于尽(《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


    ③长于臣(《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2)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3)西、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4)下、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占/东进。(5)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6)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7)哀:形容词用作动词,哀叹。(8)课内:①响:动词用作名词,声音;于:介词,在。②介词,被;③介词,从。链接:①介词,对;②介词,到;③介词,比。


    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何为其然也?


    译文: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译文: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





    (4)而今安在哉?


    译文:





    [明确] (1)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宾语前置句)


    (2)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判断句)


    (3)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被动句、判断句)


    (4)然而如今在哪里呢?(宾语前置句)


    疑问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的疑问句中,当代词作宾语时,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称为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种句式常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





    eq \a\vs4\al(环节二 分析文意)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客悲”原因的一组是( )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④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明确] 选D。②是写曹操的英雄表现,不是“客悲”原因,正是因为曹操的表现,所以才发出了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悲叹;④是描写主客的行为,不是悲的原因;③⑤“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吾生须臾,长江无穷”对比,是短暂与永恒的对比,说明人的渺小,这是人生苦短之悲;⑥是无可奈何的心情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是理想与现实对比,是壮志难酬之悲。


    12.对这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听到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他感到“愀然”,忧愁凄怆,整理衣襟胆战心惊地坐着。这里借主人之问,引出悲之所在。


    B.“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


    C.本段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D.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虽然作者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


    [明确] 选A。A项“整理衣襟胆战心惊地坐着”,应是“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危”在这里就是“正”的意思,解释为“端正”。


    四、诵读第4、5段,回答以下问题。


    eq \a\vs4\al(环节一 梳理基础)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


    (3)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_________


    (4)杯盘狼籍________________


    (5)不知东方之既白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盈、虚:满/缺。(2)曾:简直、竟然。(3)适:舒适,引申为享有。(4)狼籍:凌乱。(5)白:形容词用作动词,发白、变亮。


    形容词用作动词


    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动词,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14.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





    [明确] (1)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不消失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宾语前置句)


    (2)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判断句)


    eq \a\vs4\al(环节二 分析文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作者认为都在“变”的一组是( )


    ①逝者如斯 ②而未尝往也


    ③盈虚者如彼 ④而卒莫消长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明确] 选A。①是作者认为水在不停地流去,在变化;③是作者认为月有圆缺,也在变化;②是作者认为水虽然流去,但没有流逝,是不变的;④是作者认为月有圆缺,但没有消减或增长,是不变的。


    16.对这两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水、月作比,说明世界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B.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如“清风明月”;该取的就取,如“非吾之所有”。


    C.苏轼讲完了道理,“客”听了以后想通了,心中的悲意没有了,心情又变得舒畅起来,于是客喜而笑,洗盏更酌,洗干净酒杯重新斟上酒。


    D.文章的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明确] 选B。B项,应为:不该取的不取,如“非吾之所有”;该取的就取,如“清风明月”。








    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36分)


    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抱明月而长终


    C.而卒莫消长也 D.纵一苇之所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C.①寄蜉蝣于天地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托遗响于悲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白露横江


    B.挟飞仙以遨游


    C.凌万顷之茫然


    D.望美人兮天一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歌窈窕之章 ②羽化而登仙 ③击空明兮溯流光


    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泣孤舟之嫠妇 ⑥西望夏口


    ⑦东望武昌 ⑧顺流而东也 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⑩侣鱼虾而友麋鹿 ⑪不知东方之既白


    ⑫哀吾生之须臾


    A.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B.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C.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D.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5.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⑥/②⑤/③/④/⑦


    B.①/②③/⑤⑥/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⑤/③④/⑦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7.名句默写(10分)


    (1)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面①~⑥六个句子重新排序填在文中横线处,使之与上文一起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我到南京后,才吃到水芹,香气浓郁,比旱芹口感更好些。__________________


    ①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到过蕲州,发现彼地芹菜味美。


    ②苏东坡被贬杭州时还发明过“东坡肉”。


    ③他在仕途上是个倒霉的人,但奇怪的是,放逐江湖的政治灾难却把他造就成了美食家。


    ④于是,他就把老家的菜改良成了“蕲芹春鸠脍”,即今“东坡春鸠脍”是也。


    ⑤也有称水芹为楚芹者,因其过去多产于楚地,其中又以蕲州最为有名。


    ⑥而他老家有道菜“春鸠脍”,其做法是用雪下芹菜的嫩芽,配以斑鸠肉丝炒熟。


    9.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原意。(3分)


    苏东坡的盖世才华固然是使他让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主要因素,但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他令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


    答:








    10.请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个字。(3分)


    答:





    11.广播稿既要求通俗化、口语化,又要求语意连贯。请将下面一段文字改写成广播稿。(5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曾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研究极广,学术成就极高,著述颇丰,尤以豪放词独开一派。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答:








    二、阅读提升(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赤壁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本文是第二篇。


    B.望:农历每月十五。苏轼两次游览赤壁都是选择了“望”这一天。


    C.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


    D.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尽管苏轼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但他还是在此赋中流露出了悲伤的心情。


    B.这篇赋以记游为主,描绘了冬夜赤壁凄凉可怕的景象,从而衬托出了作者无限伤感的心绪。


    C.苏轼的前赋和后赋一比较,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后赋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


    D.此赋末尾写了一个梦境,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5分)


    译文: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解析:选A。“冯”通“凭”。


    2.解析:选D。D项,①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②介词,引出对象,给。A、B、C项的“于”都是介词“在”。


    3.解析:选B。A项,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B项,古今义均为“漫游,游历”。C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D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有隐喻君王或美好理想的意思。今义:美貌的女子。


    4.解析:选B。①⑧⑨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唱”“向东航行”“喝酒”;②⑥⑦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④⑤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跳舞”“使……哭泣”;⑩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⑪⑫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变白”“哀叹”。


    5.解析:选A。①⑥判断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③宾语前置句,④定语后置句,⑦被动句。


    6.解析:选C。“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7.答案:(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8.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六句话中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比如“于是”“也”“而”等。


    答案:⑤①⑥④②③


    9.答案: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他除盖世才华这一主要因素之外令无数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又一原因。


    10.答案:白茫茫的露气像轻纱一样笼罩江面,月光映照辽阔的江水,水光远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


    11.答案:苏轼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眉州眉山人,眉州现属于四川省。苏轼曾经担任杭州通判,后来因为所作的诗歌有讽刺朝廷的意思,被贬到黄州。苏轼的研究很广泛,学术成就也很高,著作丰富,特别是他写的豪放词开创了一个流派。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12.解析:选A。“今者薄暮”表时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状如”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


    13.解析:选B。苏轼第一次游览赤壁是在“既望”,即农历十六日。


    14.解析:选D。“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错。


    15.答案:(1)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2)(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拉长声音嘹亮地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们船上飞过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相关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湖南师大附中数学附中3次pdf、湖南师大附中数学答案附中3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纵:任凭,如:往,去,凌:越过,茫然,旷远的样子,桂棹:桂木做的棹,兰桨:香兰做的桨,渺渺,悠远的样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6.1 赤壁赋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16.1 赤壁赋导学案,共16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7.16.1 赤壁赋导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