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课件(30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合归儒,精神和肉体,建安文学,王羲之,以形写神,龙门石窟,齐民要术,僧一行,千金方,唐本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对应学生用书正文第31页) [学习目标] 1.识记儒学发展过程,了解道教、佛教的发展与儒学的冲突,理解其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2.识记魏晋到隋唐的代表性文化、科技成就,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化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观念。3.了解魏晋到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理解开放、包容是隋唐盛世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重要元素。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概况
2.反佛 (1)背景: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2)代表: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提出人的 、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3.影响 (1)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未从根本上遏制佛教的发展。 (2)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期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误区警示】 道家与道教 道家是哲学思想流派,道教是从道家这个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来的宗教组织派别,道教不等于道家。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2)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 ”和“诗圣”。
三、科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1)数学: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 5927之间。 (2)农学:北朝贾思勰的《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3)地理:西晋杰出地图学家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2.隋唐时期 (1)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印刷:唐朝已有 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3)火药:唐中期的书籍中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4)天文:天文学家 ,测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5)医学: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 》,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唐高宗时编修的《 》,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传播 (1)东晋: 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2)唐朝: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唐朝高僧 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高僧空海来长安求法。 2.其他方面 (1)唐都城 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日本、新罗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 、 等港口城市定居。
探究一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材料一 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再后梁武帝又舍道事佛,要以皇帝之身出家。唐朝著名诗人杜牧亦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儒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教你读史】材料一中可从梁武帝一度信奉道教,后又舍道事佛的事迹和杜牧的诗中看出佛教和道教盛行。
【我的结论】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影响:佛道盛行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三教相互影响,宗教呈现多元特征。
材料二 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它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伏清《柳宗元: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2)根据材料二,概述韩愈、柳宗元的主张及其影响。 【教你读史】材料二中面对三教并存,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产生了两种主张。
【我的结论】 主张:韩愈主张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柳宗元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学。影响:有力地回应了佛道的发展对儒学正统地位的挑战,使儒学得到复兴,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新局面。
儒学、道教与佛教融合的过程及产生的影响 (1)过程:①尊崇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②佛教传入:西汉时期,佛教传入;东汉初年,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白马寺。③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平道。④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盛行,出现崇尚老庄的玄学,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⑤佛教发展: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同时也出现了反佛现象。
⑥三教并行: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尊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2)影响:①经济方面:强化了农业社会所必需的身心内外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②思想方面:强化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政治、哲学、宗教和伦理等交融的局面。③政治方面:为统治者提供了多重治理国家的范本,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维系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探究二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材料一 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摘编自伊佩霞《剑桥中国史》
(1)试举两例论证唐朝时“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 【教你读史】 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奉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其他国家交往。
【我的结论】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很多使节和留学生;不少西亚商人在我国定居。
材料二 长安是连接中国和中亚及更遥远国家的贸易路线的东端终点,它统辖着甚至超过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从亚洲各处来的人充塞着它的街道,增添了它的国际色彩。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长安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教你读史】 材料二反映出长安的繁华,是东西方文明和贸易交汇的中心。
【我的结论】 长安不仅是唐朝都城,还是国际性大都会。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范围广泛: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同时与欧洲、非洲也有往来。 (2)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3)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等。 (4)内容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等,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授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展示•定方向,基础必备•探新知,儒学家,天命论,三教并行,本土化,东汉末年,陶渊明,魏晋南北朝,王羲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背景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学案,导研案,导练案,三教合归儒,政府财政收入,无神论,正统地位,封建纲常,建安文学,田园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图文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发展历程,2反佛斗争,文学艺术科技,1文学艺术,颜真卿,柳公权,顾恺之,吴道子,敦煌莫高窟,2科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