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设计
展开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证明过程;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运用定理和推论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难点)
3.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运用定理和推论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运用定理和推论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A点)为目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B点插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度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度,这时,地质专家测得BC的长度是50米,就可知河流宽度是50米.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吗?他是怎么知道BC的长度是等于河流宽度的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类型一】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AE与CD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ABE=∠ACD,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CEF=∠CFE,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CE=CF,从而可得△CEF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在△ABC中,∠ACB=90°,∴∠B+∠BAC=90°.∵CD是AB边上的高,∴∠ACD+∠BAC=90°,∴∠B=∠ACD.∵AE是∠BAC的角平分线,∴∠BAE=∠EAC,∴∠B+∠BAE=∠ACD+∠EAC,即∠CEF=∠CFE,∴CE=CF,∴△CEF是等腰三角形.
方法总结:“等角对等边”是判定等腰三角形的重要依据,是先有角相等再有边相等,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此结论不一定成立.
【类型二】 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
(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2)当∠A=50°时,求∠DEF的度数.
解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利用“SAS”证明△BDE和△C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EF,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DE=∠CEF,然后由外角可知∠B+∠BDE=∠DEF+∠CEF得出∠B=∠DEF.
(1)证明:∵AB=AC,∴∠B=∠C.在△BDE和△CEF中,∵∴△BDE≌△CEF(SAS),∴DE=EF,∴△DEF是等腰三角形;
(2)解:∵△BDE≌△CEF,∴∠BDE=∠CEF.∵∠B+∠BDE=∠DEF+∠CEF,
∴∠B=∠DEF.∵∠A=50°,AB=AC,∴∠B=eq \f(1,2)×(180°-50°)=65°,∴∠DEF=65°.
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提供了很多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手段.
探究点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类型一】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等边△ABC中,点P在△ABC内,点Q在△ABC外,且∠ABP=∠ACQ,BP=CQ,问△APQ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说明你的结论.
解析:先证△ABP≌△ACQ得AP=AQ,再证∠PAQ=60°,从而得出△APQ是等边三角形.
解:△APQ为等边三角形.证明如下:∵△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在△ABP与△ACQ中,
∵∴△ABP≌△ACQ(SAS),∴AP=AQ,∠BAP=∠CAQ.
∵∠BAC=∠BAP+∠PAC=60°,∴∠PAQ=∠CAQ+∠PAC=60°,∴△APQ是等边三角形.
方法总结: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种方法:一是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二是先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再证明有一个内角等于60°.
【类型二】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F的度数.
(2)求证:DC=CF.
解析:(1)结合平行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DC的度数,再结合DE⊥EF,可求得∠F的度数;(2)中由平行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EDC=∠ECD=∠DEC=60°.从而得△DEC是等边三角形.进而结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F的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线段之间的等量变换,得出结论.
(1)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60°.∵DE∥AB,∴∠B=∠EDC=60°.
∵DE⊥EF,∴∠DEF=90°,∴∠F=90°-60°=30°.
(2)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
∵DE∥AB,∴∠B=∠EDC=60°,∴∠EDC=∠ECD=∠DEC=60°.
∴△DEC是等边三角形,∴CE=CD.∵∠ECD=∠F+∠CEF,∠F=30°,
∴∠CEF=∠F=30°,∴EC=CF,∴CD=CF.
方法总结:等边三角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几何图形,它的角的特殊性给有关角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它的边角性质为证明线段、角相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是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同样具备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
三、板书设计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教学难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学生刚刚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等腰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并能够灵活应用它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归纳、猜想能力,发展学生证明用文字表述的几何命题的能力,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归纳思维方法,领会数学中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等边对等角与等角对等边一定要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来研究,这点强调得不够.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2 等边三角形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2 等边三角形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2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2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2 等边三角形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2 等边三角形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