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6.1.4 比和比例_人教新课标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6.1.4 比和比例_人教新课标,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回顾与整理,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
课题
比和比例
课型
复习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第84页的内容,系统复习比例的意义、性质,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等知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明确化简比和求比值、比和比例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明确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并能利用表格、关系式或图像进行判断。
3.通过知识整理,提高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加强对该部分知识的系统认知。
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认识正比例图像。
难点:能运用比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化解措施
引导复习,巩固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典例解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创设情境。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今天共有多少位同学参与我们的复习课?有多少位男生?有多少位女生?
引导学生用“比的知识”说说男、女生和全班人数的关系。
(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
2.师:你能再说出一个比和其中一个比组成比例吗?
方法: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找到比值不变的两个比,组成比例。
3.导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比和比例。
二、回顾与整理。
1.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
引导学生汇报,系统整理:
比的意义
比值的意义求比值(结果是一个数)
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a∶b=a÷b=(b≠0)
比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结果是一个比)
按比分配
两个相等的比组成一个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组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正比例的意义及图像
比例正比例与反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意义
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比例尺应用
2.对比梳理。
(1)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汇报: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分数分子—(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2)从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中找联系。
教师带着学生逐步梳理表格。
比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各部分名称
0.9∶0.6=1.5
↓↓↓
前项后项比值
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0.9∶0.6=9∶()
=3∶()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5∶6=20∶24
()×()=()×()
(3)找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
明确:都是一样的,都是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不变。
(4)对比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与区别。
课件出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题目,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提问:求比值、化简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结合学生回答,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5)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
反比例
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
=k(一定)
xy=k(一定)
3.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提问: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步骤是什么?
(1)关键:正确判断正、反比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步骤:
①分析数量关系,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②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如果成反比例,按“等积”找等量关系。
③列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带入等量关系式,得到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
④解比例。
⑤检验并写出答语。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85页第3~6题。
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4∶15
(2)0.25∶
(3)2吨∶850千克
分析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可求出各比的比值,求比值时应注意比的前项与后项的单位要统一,且比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但不能是一个比。
规范解答
(1)24∶15=
(2)0.25∶=
(3)2吨∶850千克=2019千克∶850千克=2019÷850=
2.化简下面各比。
(1)3.6∶0.75
(2)1.5平方米∶30平方分米
分析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也可以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来化简比。
规范解答
(1)3.6∶0.75=(3.6×100)∶(0.75×100)=24∶5
(2)1.5平方米∶30平方分米=150平方分米∶30平方分米=150∶30=5∶1
3.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行驶180千米,用这样的速度又行驶3.5小时到达乙城。甲、乙两城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汽车的行驶速度一定,即=速度(一定),因此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用了(3+3.5)小时。
规范解答
解:设甲、乙两城之间相距x千米。
=
3x=180×6.5
3x=1170
x=390
答:甲、乙两城之间相距390千米。
4.某货场有550吨货物,分给两个运输队运到另一个货场。甲队有载质量6吨的汽车6辆,乙队有载质量8吨的汽车3辆,按两个队的运输能力分配。甲、乙两队各应运货多少吨?
分析此题考查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先根据两队汽车的载质量和车的辆数求出两队运输能力的比,再按比分配;也可以用列比例的方法解答。
规范解答方法一甲队的运输能力∶乙队的运输能力=(6×6)∶(8×3)=36∶24=3∶2
甲队:550×=330(吨)
乙队:550×=220(吨)
方法二解:设甲队应运货物x吨。
x∶(550-x)=(6×6)∶(8×3)
x∶(550-x)=3∶2
5x=1650
x=330
550-330=220(吨)
答:甲队应运货物330吨,乙队应运货物220吨。
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
意义→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求比值
比按比分配
基本性质→化简比
意义解比例
比例→
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正比例→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反比例→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培优作业
三个运输队按运输能力分配850吨的货物,第一队有载质量4吨的卡车5辆,第二队有载质量3.5吨的卡车8辆,第三队有载质量5吨的卡车4辆。应该分别分配给这三个运输队多少吨的货物?
三个运输队的运输能力的比:
第一队∶第二队∶第三队
=(4×5)∶(3.5×8)∶(5×4)
=20∶28∶20
=5∶7∶5
第一队和第三队各自运货物的吨数:
850×
=850×
=250(吨)
第二队运货物的吨数:
850×
=850×
=350(吨)
答:应该分配给第一队和第三队各250吨的货物,分配给第二队350吨的货物。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反思整个学习过程,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发展,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共进,同时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热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6.1.1 数的认识(一)_人教新课标,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揭题,引入复习内容,归网建构,主体内化,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6.2.3 图形的运动_人教新课标,共2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回顾与整理,全课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数与代数(1)_人教新课标,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