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930268/0-16982005588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930268/0-169820055884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930268/0-16982005589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课一练
展开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著作中,介绍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是:
A.《论语》 B.《史记》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2.“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你知道这两句诗赞美的是谁吗?
A.司马迁
B.拓跋宏
C.刘秀
D.祖冲之
3.《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要术”是指
A.果树种植的技术 B.农民需要的生产技术
C.加工农产品的技术 D.养殖家畜的技术
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材料中体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一位人物的观点( )
A.贾思勰 B.祖冲之 C.钟繇 D.刘徽
5.中国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谌,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某中医学研究小组,为学习和弘扬中华医学,挑选了许多古代医学典籍,下列著作不能为研究小组提供帮助的是
A. B.
C. D.
6.(见下图人物)与之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著有名著《缀术》 B.生活在南北朝时期
C.创制了《大明历》 D.算出圆周率为3.1416
7.某专家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运问题,数学知识虽然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是( )
A.重视实用 B.重视理论 C.不求甚解 D.具有感性
8.“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A.贾思勰 B.刘徽 C.祖冲之 D.郦道元
9.下图所示成果
A.领先世界近千年 B.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
C.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D.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0.每年的 3月14日是国际数学节,这一天也被称为“圆周率日”。下列人物中在圆周率推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墨子 B.蔡伦 C.祖冲之 D.贾思勰
11.我国古代制定历法以服务于农业。下列著作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法成就的是
A. B.
C. D.
12.甲骨文横直转折,小篆笔画均匀,汉隶破圆而方,再变而为草、楷、行,汉字的书写在“上下左右之位,方圆大小之形”的结构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由此可见,汉字的演变特点是( )
A.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刚柔兼备苍劲厚重
C.风格各异一脉相承 D.结构稳定方折俊丽
13.通过对我国的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历史遗存、口头传说等多种反映历史的材料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祖国的历史。如图所示的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古代陶塑艺术的“历史遗存”是
A. B. C. D.
14.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我国古代数学具有突出贡献的是( )
A.张衡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郦道元
15.《帝后礼佛图》(如图)是龙门石窟中的浮雕。它创作于北魏年间,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该作品反映出( )
A.书法艺术的成熟 B.北方民族的交融
C.江南经济的开发 D.南北政权的对峙
16.有关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祖冲之既是数学家,又是天文学家
B.祖冲之首创了割圆术
C.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D.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稍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晋纪》
材料三:“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
(1)材料一图1中的翻车有什么作用?图2中的书籍记述了哪方面的内容?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现象?依据材料三,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8.请结合下列图片内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中国在1986年发行了祖冲之纪念银币。
请你试着为这枚纪念币中对人物写一个简要的介绍。
参考答案:
1.C
【详解】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选C;《论语》是记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不是农业著作,A错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错误;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D错误。
2.D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诗句“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关于圆周率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所以D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故选D。
【点睛】本题以“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为依托,考查祖冲之的贡献。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要术”是指农民需要的生产技术。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齐民要术》的内容不符,故选B。
4.A
【详解】根据材料“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句话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作者是贾思勰,A项正确;祖冲之是数学家,排除B项;钟繇是书法家,排除C项;刘徽是数学家,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C
【详解】依据题干“挑选了许多古代医学典籍”“不能为研究小组提供帮助的是”,结合课本所学,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C符合题意;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总结前人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一书。A排除;华佗是东汉末年另一位华佗,《华佗神医药方》属于医学著作。B排除;《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医学著作,D排除;故选C。
6.D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可知,该人物是祖冲之。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著有《缀术》一书,这部书在唐朝时被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所以与祖冲之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D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7.A
【详解】从材料中的“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可以看出,该专家认为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是重视实用,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表明中国古代数学对理论不重视,排除B项;不求甚解表述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具有感性,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可知与祖冲之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的祖冲之,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创立大明历,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选项C符合题意,贾思勰是著名的农学家;刘徽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郦道元是地理学家。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
【详解】3.1414926是圆周率的前七位,它是由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A项正确;这是数学成果,和文学、雕刻艺术品以及农学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选项C符合题意;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选项A不符合题意;蔡伦改进造纸术,选项B不符合题意;贾思勰是著名农学家,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科学家祖冲之对天文历法进行了精细的观测和推算,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历法成就,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数学著作,排除;C项是地理学著作,排除;D项是元代的历法,排除。故选B。
1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由甲骨文而秦篆而汉隶,进而演变成草、楷、行,它们形态各异,但后者均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这体现了风格各异又一脉相承,C项正确;颜真卿书法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碑刻书体苍劲厚重,柳公权书法方折俊丽,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对我国的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历史遗存、口头传说等多种反映历史的材料进行研究,我国古代陶塑艺术的“历史遗存”是北魏陶俑。选项B符合题意,ACD均不是古代陶塑艺术,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B
【详解】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还擅长机械制造,指南车、千里船等。B项一瞭解;张衡发明地动仪,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贾思勰写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排除C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帝后礼佛图》 是龙门石窟中的浮雕。它创作于北魏年间,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可知,北魏统治阶级崇信佛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影响,体现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B项正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石窟艺术、浮雕作品,与书法艺术无关,排除A项;西晋末年以来,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大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由此得到了开发,但此项与处于北方的北魏无关,且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长期对峙,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此项与题干主旨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祖冲之是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而非祖冲之首创,故B项符合题意;南朝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7.(1)作用:灌溉、排水;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
(2)北方人南迁(或人口迁徙);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3)科技的进步;劳动力的增加;稳定的社会环境。
【详解】(1)根据图一“翻车”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时期毕岚创造“翻车”,能大量引水灌溉,开我国水车历史之先河。根据图2“《齐民要术》”结合所学知识,贾思勰的著作《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书中介绍了北方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根据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江南地区社会安定。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的进步;劳动力的增加;稳定的社会环境。
18.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在数学方面,祖冲之运用刘徽“割圆术”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创制的南北朝时期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在机械制造方面,祖冲之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在数学方面,祖冲之运用刘徽“割圆术”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创制的南北朝时期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在机械制造方面,祖冲之很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史书上称他造的千里船能“日行百余里”,指南车“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笔记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课后复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课时练习,文件包含第四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第四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湖北专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