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天津静海区北师大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评估及答案(九科)
2024天津静海区北师大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评估试题生物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4天津静海区北师大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评估试题生物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静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第一次阶段性评估
生 物 试 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共54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中。)
1.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B. 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C. 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 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2. 多细胞生物个体往往是由受精卵经分裂、分化而来。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后细胞失去了全能性
B. 细胞分化的关键是特异性蛋白合成
C. 细胞分化使个体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细胞
D. 细胞分化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则黄颖的基因型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5种
4.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A. 含有15NDNA分子占1/8 B.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 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 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5.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昆虫(AaBBDd)细胞分裂某时期图象,图乙表示其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含量和每条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图甲细胞的变异发生在图乙中的b或d时期
C. 图乙c时期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D. 等位基因的分开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6.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图是解释结肠癌发生的简化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来辅助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
B. 健康人细胞中的DNA上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7. 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B.
C. D.
8. 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
A. 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 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 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 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9. 有同学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某两栖类动物(基因型为AaBb)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 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无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
A. B. C. D.
11. 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是( )
A. Ddrr或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12. 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分别控制正常蚕、油蚕性状,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E、e分别控制黄茧、白茧性状。现有EeZDW×EeZdZd的杂交组合,其F1中白茧、油蚕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1/2 B. 1/4 C. 1/8 D. 1/16
13.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14. 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 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 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 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15. 下图所示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研究发现四环素具有与细菌核糖体结合能力强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四环素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抗菌效果
B. 图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C. 细菌体内②和③过程可在同一区域同时发生
D. 艾滋病毒侵染T细胞后能发生图中所有过程
16. 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中二核苷酸(图中CG)的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已知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F1体色差异可能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
B. 碱基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
C. 碱基甲基化的基因可以传递给后代
D. A基因中的碱基甲基化引起了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17. 某单链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正链 RNA(+RNA)。该病毒感染宿主后,合成相应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代表相应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NA 复制出的子代 RNA具有mRNA 的功能
B. 病毒蛋白基因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传递给子代
C. 过程①②③进行需 RNA 聚合酶的催化
D. 过程④在该病毒的核糖体中进行
18. 甲~丁表示细胞中不同的变异类型,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变异类型会引起染色体上基因种类的变化
B. 甲~丁的变异类型都可能出现在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过程中
C. 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中甲、乙、丁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
D. 图乙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第Ⅱ卷(共4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9. 图一表示黄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二为对黄牛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后绘制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细胞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若细胞Ⅳ的基因型是Ab,则细胞Ⅴ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2)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图一中的______(填“①”“②”或“③”)过程。
(3)图二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__。
(4)若产生图二中细胞的黄牛的基因型为AABb,则细胞丙中存在等位基因A和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20. 某种植物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
⑴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__________。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⑵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
21. 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RNA聚合酶的作用是___。图示转录的方向是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2)图2过程不同于图1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图2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多聚核糖体的意义是___。
(3)若图2表达产物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指导其合成的mRNA含有的碱基数至少为___(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4)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后发现,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均显著减少,导致叶绿体功能受到影响,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的性状受___基因控制。
22. 下图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为____________遗传病(填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_____。
(3)若2号个体同时患甲病和乙病,那么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生育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____________,生育不患病孩子的概率____________。
北师大静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第一次阶段性评估
生 物 试 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共54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中。)
1.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B. 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C. 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 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是转录过程,乙是ATP的结构简式,丙是核苷酸的组成,丁是二糖的分子简式。
【详解】A、甲图中有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四种,共8种核苷酸,A错误;
B、乙图中A表示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碱基组成,B错误;
C、如果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则丙的单糖是脱氧核糖,如果丙是核糖核苷酸,组成丙的单糖是核糖,C正确;
D、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动物细胞中没有,D错误。
故选C。
2. 多细胞生物个体往往是由受精卵经分裂、分化而来。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后的细胞失去了全能性
B. 细胞分化的关键是特异性蛋白合成
C. 细胞分化使个体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细胞
D. 细胞分化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于专门化,利于提高效率。
【详解】A、细胞分化后仍具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仍具有全能性,A错误;
BCD、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此过程中有特异性蛋白的合成,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使细胞趋向于专门化,B、C、D正确。
故选A。
【点睛】一般而言,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全能性通常要在离体条件下实现。
3.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则黄颖的基因型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5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的基因型为AaBb;又已知亲本均为纯合子,且只要A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双隐性则出现白颖,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详解】根据分析,F1的基因型是AaBb,子代黄颖占3/16,可能的基因型是A_bb或aaB_,因此其基因型可能是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只有2种。
故选B。
4.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A.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 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 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1、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特点:半保留复制。
2、一个DNA复制n次,共产生2n个DNA分子。
3、一个亲代DNA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共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2n-1)m个。
【详解】A、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DNA复制四次后产生的子代DNA的数目为24=16,故全部子代DNA含15N的DNA所占的比例为2/16=1/8,A正确;
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即经过四次DNA复制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比为1,B错误;
C、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C正确;
D、复制4次后产生24=16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B。
5.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昆虫(AaBBDd)细胞分裂某时期图象,图乙表示其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含量和每条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图甲细胞的变异发生在图乙中的b或d时期
C. 图乙c时期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D. 等位基因的分开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并且B/b、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图乙中,根据染色体所含DNA分子数的变化可以确定,e时期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而mRNA的合成发生在间期的G1期和G2期,因此a、b、c、d分别对应G1期、S期、G2期、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
【详解】A、图甲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图乙e时期,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
B、由于二倍体昆虫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所以图甲细胞的变异只能是基因突变,因而发生在图乙中的b时期,即DNA分子复制时,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图乙c时期最可能是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其中的G2期),C错误;
D、由于图中的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故等位基因的分开既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A。
6.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图是解释结肠癌发生的简化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来辅助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
B. 健康人细胞中的DNA上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1、癌细胞具有以下特征: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它们迅速地生长、分裂,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例如,体外培养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当这种细胞转变成癌细胞后就变成球形了。
(3)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详解】A、由图可知,癌变的结肠上皮细胞与正常的结肠上皮细胞形态不一样,所以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来辅助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A正确;
B、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错误;
C、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C正确;
D、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积累效应,因此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7. 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和D(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
A. 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 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 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 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②细胞内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说明细胞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③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中④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图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分开,A错误;
B、图②表示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B错误;
C、图③表示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C正确;
D、图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D错误。
故选C。
9. 有同学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某两栖类动物(基因型为AaBb)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次级卵母细胞的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
B、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应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与图示a和B、A和b分离不符,B错误;
C、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卵细胞形成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不均等分裂,与题图不符,C错误;
D、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产生,D错误。
故选A。
10. 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无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干可知,决定小鼠毛色和有无色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两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而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B_S_(黑色无白斑)∶B_ss(黑色有白斑)∶bbS_(褐色无白斑)∶bbss(褐色有白斑)=9∶3∶3∶1。所以后代中出现黑色无白斑小鼠的比例是,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 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是( )
A. Ddrr或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答案】A
【解析】
【分析】1、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采用逐对分析法进行分析,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分别从每一对基因考虑,(3+3):(1+1)=3:1,说明一对等位基因为杂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3+1):(3+1)=1: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为杂合基因型与隐性纯合基因型杂交。据此可知,由于甲DdRr,乙可以是Ddrr,也可以是ddRr。
故选A。
12. 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分别控制正常蚕、油蚕性状,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E、e分别控制黄茧、白茧性状。现有EeZDW×EeZdZd的杂交组合,其F1中白茧、油蚕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1/2 B. 1/4 C. 1/8 D. 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EeZDW×EeZdZd杂交,F1中白茧、油蚕雌性(eeZdW)所占的比例为1/4×1×1/2=1/8,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B. 基因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中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基因)的特异性;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绝大多数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A错误;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错误;
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错误。
故选B。
14. 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 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 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 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双链DNA和双链RNA都有碱基对,碱基之间形成氢键,tRNA有氢键,A错;
一种病毒只能含DNA或含RNA,B错;
只要是细胞,都有DNA和RNA,C正确;
叶绿体、线粒体都含有 DNA,核糖体不含DNA,D错误。
15. 下图所示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研究发现四环素具有与细菌核糖体结合能力强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四环素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抗菌效果
B. 图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C. 细菌体内②和③过程可在同一区域同时发生
D. 艾滋病毒侵染T细胞后能发生图中所有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是DNA复制,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G-C、C-G;②为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G-C、C-G;③为翻译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G-C、C-G;④为RNA的复制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G-C、C-G;⑤为逆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U-A、A-T、G-C、C-G,其中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四环素具有与细菌核糖体结合能力强的特点可知,四环素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抗菌效果,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图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B正确;
C、细菌没有细胞核,所以细菌体内②和③过程可在同一区域同时发生,C正确;
D、艾滋病毒是逆转录病毒,不会发生④过程,D错误。
故选D。
16. 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中二核苷酸(图中CG)的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已知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F1体色的差异可能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
B. 碱基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
C. 碱基甲基化的基因可以传递给后代
D. A基因中的碱基甲基化引起了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通过题图可知,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A基因中二核苷酸(CpG)的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这表明F1体色的差异可能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碱基甲基化的CpG可能会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但不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
【详解】A、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不同体色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A基因中二核苷酸(CpG)的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这表明F1体色的差异可能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A正确;
B、碱基甲基化的CpG可能会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B正确;
C、碱基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过程,而DNA复制过程有碱基互补配对过程,故碱基甲基化不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C正确;
D、A基因中的碱基甲基化不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D错误。
故选D。
17. 某单链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正链 RNA(+RNA)。该病毒感染宿主后,合成相应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代表相应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NA 复制出的子代 RNA具有mRNA 的功能
B. 病毒蛋白基因以半保留复制方式传递给子代
C. 过程①②③的进行需 RNA 聚合酶的催化
D. 过程④在该病毒的核糖体中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题图分析:图示①、②过程表示R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其中①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②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③④表示以+RNA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以+RNA 复制出的子代 RNA为模板合成了蛋白质,因此+RNA 复制出的子代 RNA具有mRNA 的功能,A正确;
B、病毒蛋白基因是RNA,为单链结构,通过两次复制过程将基因传递给子代,而不是通过半保留复制传递给子代,B错误;
C、①②过程是RNA复制,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而③过程是翻译,原料是氨基酸,不需要RNA聚合酶催化,C错误;
D、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过程④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进行,D错误。
故选A。
18. 甲~丁表示细胞中不同的变异类型,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变异类型会引起染色体上基因种类的变化
B. 甲~丁的变异类型都可能出现在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过程中
C. 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中甲、乙、丁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
D. 图乙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表示染色体中DNA的片段的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乙图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异,图丙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丁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A、图甲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c片段),会引起基因数量的增加,但基因种类没有变化,A错误;
B、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活动旺盛,而图丙所示的变异类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的基因重组,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B错误;
C、图甲和丁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乙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而丙图表示的基因重组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被观察到,C正确;
D、乙图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异(增加了一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第Ⅱ卷(共4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9. 图一表示黄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二为对黄牛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后绘制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细胞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若细胞Ⅳ的基因型是Ab,则细胞Ⅴ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2)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图一中的______(填“①”“②”或“③”)过程。
(3)图二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__。
(4)若产生图二中细胞的黄牛的基因型为AABb,则细胞丙中存在等位基因A和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答案】(1) ① 次级卵母细胞 ②. aB
(2)① (3) ①. 甲、丙、丁 ②. 甲、丁
(4)基因突变
【解析】
【分析】分析图一:Ⅰ为卵原细胞,其基因型为AaBb;Ⅱ是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Ⅲ为(第一)极体;Ⅳ为卵细胞;Ⅴ为(第二)极体。
分析图二: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减数分裂后,细胞Ⅳ体积大于细胞Ⅴ,故Ⅳ为卵细胞,因此图一中细胞Ⅱ为次级卵母细胞;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①的基因型为AAaaBBbb,若细胞Ⅳ的基因型是Ab,则细胞Ⅱ的基因型为AAbb,故细胞Ⅲ的基因型为aaBB,则细胞V的基因型是aB。
【小问2详解】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对应图一中的①过程。
【小问3详解】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图二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丙、丁,初级精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的细胞,因此,图二中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细胞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若产生图二中细胞的黄牛的基因型为AABb(不含有a基因),而细胞丙中存在等位基因A和a,因此其原因是基因突变。
【点睛】本题结合卵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细胞的名称,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0. 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
⑴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__________。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⑵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一 ②. F2中高茎:矮茎=3:1 ③. 4 ④. 5 ⑤. 27:21:9:7
【解析】
【详解】⑴根据F2中,高茎:矮茎=(162+126):(54+42)=3:1,可知株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紫花和白花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受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可知,紫花基因型为A_B_;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根据纯合白花和纯合白花杂交出现紫花(A_B_),可知亲本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故F1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F2的矮茎紫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四种基因型,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5种基因型。
⑵F1的基因型是AaBbDd,A和B一起考虑,D和d基因单独考虑分别求出相应的表现型比例,然后相乘即可。即AaBb自交,后代紫花(AB):白花(Abb、aaB、aabb)=9:7,Dd自交,后代高茎:矮茎=3:1,因此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27:21:9:7。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1. 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RNA聚合酶的作用是___。图示转录的方向是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2)图2过程不同于图1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图2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多聚核糖体的意义是___。
(3)若图2表达产物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指导其合成的mRNA含有的碱基数至少为___(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4)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后发现,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均显著减少,导致叶绿体功能受到影响,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的性状受___基因控制。
【答案】(1) ①. 打开DNA双螺旋和催化RNA的合成 ②. 从左向右
(2) ①. U—A ②. 从右向左 ③. 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或多肽链)
(3)3n (4)细胞核基因与细胞质
【解析】
【分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小问1详解】
图1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中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根据合成的RNA释放的部位可确定,图中转录的方向是从左到右进行的。
【小问2详解】
图2过程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RNA之间,即发生在A和U、G和C之间(该过程的碱基配对包括U-A、G-C、C-G、A-U),图1过程为转录过程,该过程的碱基配对包括T-A、G-C、C-G、A-U,可见,图2过程不同于图1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是U—A。图2过程中,表示一个mRNA上同时结合了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的过程,根据肽链的长短可知,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该过程实现了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或多肽链),提高了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小问3详解】
若图2表达产物由n个氨基酸组成,由于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同时决定一个氨基酸,据此可推测指导其合成的mRNA含有的碱基数至少为3n。
【小问4详解】
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后发现,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均显著减少,导致叶绿体功能受到影响,这种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由细胞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控制。
22. 下图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为____________遗传病(填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_____。
(3)若2号个体同时患甲病和乙病,那么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生育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____________,生育不患病孩子的概率____________。
【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
(2) ①. 1/2 ②. Ⅱ8
(3) ①. 1/3 ②. 1/12 ③. 1/4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3号和4号患甲病,出生正常的女儿9号,故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号和2号都不患乙病,生患乙病的儿子7号,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作答。
【小问1详解】
3和4有甲病而子女9、11号没有病,说明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小问2详解】
对于甲病而言,Ⅱ5的基因型是aa,对于乙病而言,Ⅱ7的基因型是XbY,则Ⅰ1的基因型是XBXb,Ⅰ2的基因型是XBY,则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2aaXBXB。Ⅲ-13患乙病,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母方Ⅱ8。
【小问3详解】
若2号个体同时患甲病和乙病,则2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Y,Ⅲ10的基因型对于甲病而言是1/3AA、2/3Aa,对于乙病而言是1/2XBXB、1/2XBXb,Ⅲ13的基因型对于甲病而言是aa,对于乙病的基因型是XbY,因此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1-2/3×1/2)×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患甲病的概率为2/3,则生出只患乙病的概率为1/3×1/4=1/12,不患病的概率为1/3×3/4=1/4。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静海区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概念辨析判断对错并改正,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天津静海区一中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概念辨析判断对错并改正,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静海区北师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阶段评估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