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13.2 *上图书馆课后练习题
展开第六单元 13.
基础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刷屏”时代,“读书”何为?一方面,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求知。阅读形式的进阶,以①的程度丰富了知识内容的打开方式。在阅读体验上,“听书”“快读”等方便快捷的选择,让随时随地随心获取知识成为可能;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的“尽观天下事”。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求知的方式各异,但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化零为整、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文字留白处的掩卷长思、声画落幕后的②,都在一次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充盈着读者的精神家园。( )。这种魅力,正是③的快餐式阅读、蜂拥而至的流量化内容所不能给予读者的独特馈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以思考的力量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
B.在信息浪潮中以思考的力量涵养情怀与气质,在笔墨世界中保持专注与笃定
C.在信息浪潮中以思考的力量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
D.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首先,先是“信息浪潮中”再是“笔墨世界中”,层次从外到内,强调思考的力量,故“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应该在“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之后;再者,“以思考的力量”统摄后面的所有的内容,应放在第一句开始的位置上。这样,“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和“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句式对称。故选D。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前所未有②意味深长③走马观花
3.改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进一步强调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的重要价值。要求:使用设问、反问两种修辞,可适当增删词语,但改后句子要保持连贯,不得改变原意。
答: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意义何在?这难道还不是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孔子以前的君子大多认为,“知”就是学习学问,明白道理,知道哪些事该做、怎样做,哪些事不该做、为什么不该做;“行”就是学到的知识学问、明白的道理,亲自去付诸于实践。读书人比较容易明白书上的道理,但要自己去身体力行,并且为之奋斗终生,而且还未必成功,即使成功了自己也未必能得到多大的好处,这就非常困难了,所以自古以来,( )先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几千年前,《尚书》就做出了“知易行难”的著名论断。“行难”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世界上从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何况治国平天下这样最艰难最伟大的事业。如果说“知易”,就恐怕要我们琢磨一下了。在远古时代,在人类知识积累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说“知易”有其合理性,但是,当人类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时,不要说“行难”,即使“知”也不“易”了。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坐而论道者少,身体力行者多。
B.身体力行者少,坐而论道者多。
C.坐而论道者多,身体力行者少。
D.身体力行者多,坐而论道者少。
【解析】 结合前文“读书人比较容易明白书上的道理,但要自己去身体力行,并且为之奋斗终生,而且还未必成功,……这就非常困难了”可知,此处对应“知易”“行难”,因而可以得出“论道者”多,“力行者”少。
5.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画波浪线句子中相同的一项是( B )
A.当前对学校提出了课后服务不能发生安全问题、不能借课后服务补课等要求;有了这些“紧箍咒”,课后服务就难免会走向以照看学生为主的低效、低质服务。
B.不同于中国山水画惯见的浓墨重彩,郑文笔下的山水是简淡的、妍雅的,没有丝毫“墨气”,甚至有些显得过“白”。
C.当前,全国各地正按“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原则,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城市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D.原始时期的社会,想必是在高山上一座茂密的林子里立上神主,设上祭坛而已。社又名“丛”,便是很好的证据。
【解析】 文中句子的引号表示强调。A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项引号表示强调;C项引号表示引用原文;D项引号表示特殊称谓。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行”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学问、明白的道理,亲自去付诸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①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无比丰富、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②读书类短视频盛行甚嚣尘上,它至少有两个积极作用:一,推荐出好的书籍,免去了很多人的选择困难;二,以分享读书心得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引导更多人读书。③我们a应清醒认识到,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被动接受为特点的读书类短视频,并不能代替阅读本身。④阅读是一个自主性很强的学习体验,一本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好书,其思想性、文学性、哲理性、思辨性等等,不是短短十多分钟,b一两分钟的视频所能浓缩得了的。⑤因此读书类短视频应努力把人引流向读书,c过度宣扬观看此类短视频可以“让读书变得轻松有趣”。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②④句中加点的“了”“等等”字,可删。
B.④句中“其”字指代的是“好书”。
C.①②句中加点的两个成语均使用准确得当。
D.③④两句的位置不能够互换。
【解析】 C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形容各类书籍很多,使用正确。“甚嚣尘上”比喻消息到处流传,议论纷纷;今多用来形容某种传闻或谬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此处对象误用,使用错误。
8.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a并b乃至c而非(而不是)
9.在以下文本空格处补写三条倡议,内容分别对应活动的三个目的,每条不超过15个字。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读书关乎个人修养、境界,关系民族素质、力量,影响国家前途、命运。本学期,学校阅览室计划组织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活动,以推动同学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进而打造“书香校园”。
为此,向全体同学发出三条倡议:第一,;第二,;第三,。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活动,切实响应倡议,让我们的校园阅读蔚然成风,书香处处弥漫!
学校阅览室
2022年9月5日
答:制定读书计划,坚持每日阅读(对应“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做好读书笔记,写好阅读心得(对应“提升阅读素养”)积极分享交流,营造阅读氛围(对应“打造书香校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读书:目的和前提
黑 塞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对优美诗歌的爱好,也有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土传说;有的人也许喜欢民歌,还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阅读之路有千万条。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一本别人称赞而我们也试图阅读却引不起兴趣的作品,一本令我们反感、无法读进去的作品,千万别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硬往下读,应该干脆放弃。所以也不要过分地鼓励和规劝小孩子和年轻人去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是的,甚至厌恶读书本身。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罪过之一。
(有删改)
材料二:
上图书馆
王佐良
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此后若干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的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上看也看得吃力。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还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这就是过去马克思常去的地方。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有删改)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读书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而是要使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B.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去读一本能引起共鸣的作品,第一要务是认识自己本身。
C.千万别强迫自己耐着性子读一本别人称赞却引不起我们兴趣的作品,否则会厌恶读书。
D.包德林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尽管照明不好,苦读的空气却与王佐良当时的心情合拍。
【解析】 B项,“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去读一本能引起共鸣的作品,第一要务是……”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可见,“认识自己本身”是“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的第一要务,而非“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去读一本能引起共鸣的作品”的第一要务。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A.获得真正教养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即完全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B.阅读的道路有千万条。最好途径是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等。
C.读书不求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每个人一生只要读十来本书,就能成为真正读书人。
D.清华图书馆是王佐良的一大恩师,启发他思考走向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灿烂新世界。
【解析】 A项“即完全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为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而不是“完全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B项“最好途径是”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阅读之路有千万条。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可以从”不等于“最好途径”。C项“每个人一生只要读十来本书,就能成为真正读书人”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可见选项曲解了文意。
1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D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读书可以不求甚解,但必须有“三到”,谓心到,眼到,手到。
C.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
D.世界上的书籍,都不会给你带来幸福,但它们让你成为自己。
【解析】 材料一的标题是“读书:目的和前提”,结合内容可知,材料认为读书的目的是“获得真正的教养,从而让我们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而前提是“认识自己本身”,带着“爱”去选择,去深读。A项强调虚心好学,与材料观点不同。B项依据“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读书可以不求甚解”与材料的观点相反。C项强调“不要被书本所约束,不要尽信书,死读书,读书死”,而本文是强调从经典名著中获得教养。D项“但它们让你成为自己”符合材料的观点。
13.简析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答:先写大学期间,清华图书馆带“我”进入知识和情感的深层世界,再写包德林图书馆见证了“我”从苦闷沉郁到豁然开朗的心境变化,最后写在英国圆形图书馆中升华体会,感悟上图书馆的奇趣。
14.两位作者都用灵活自由的笔触,记述了自己求学读书的生活和感悟。请结合材料,联系你读过的某一本书,谈谈你对读书的理解。
答:参考示例(一):《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在艺术、生活上的睿智之言,既是父亲对儿子爱的集中体现,又是傅雷自己人生态度的集中写照。读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从中感悟到:一个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上图书馆或者学艺术,可以完善自我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从天性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去阅读,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去成就自我。
参考示例(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反映了作者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精辟理解,是一本不错的学术著作,徜徉在其间,可以明白:阅读,可以让自己与整个人类社会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阅读一个作品,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与作品产生思想的共鸣;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升华对知识的崇敬之情。
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选编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材料二: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寄电子邮件给我,请我提供有关教育方面的建议,他们想要知道,他们到底应该学习哪些科目。此外,因为我当初放弃完成大学学业,所以他们也经常询问我,应不应该仿效我,也放弃完成大学的学业。有时,也有一些孩子家长请我指引他们子女的方向,他们说:“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迈向成功?”我能给予的建议其实是相当简单的:尽你所能,获得较高较好的教育。年轻学子应该充分利用高中、大学教育,并且努力学习治学的方法。
的确,我因为创建微软公司而中途辍学,但是别忘记,我在辍学之前,曾在哈佛大学就读三年。事实上,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希望能够重返校园就读。就像我以前曾经说过的,任何人都不应该轻易辍学,除非他们相信他们所面对的机会是一生中的一次,而且,即使如此,他们也应该考虑再三再做决定。
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小学六年级老师凯西·克利兰写信说:“很多我的孩子都说,你从未完成高中学业,现在却是如此成功,所以我的孩子都认为他们有很好的理由不要在意学业的好坏。”谁说我没念完高中,事实上当年我确确实实地完成了高中学业。
电脑界的确有很多人未完成大学课业,但是我未曾听闻任何成功的故事,是源自高中辍学的缘故。事实上我不曾认识任何高中辍学生,更别说成功的高中辍学孩子。
知识的获得必须是宽广的,在我读高中的时候,的确花费了一些时间写作软件程式,但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还是有着广泛的课业兴趣。我父母鼓励我这样做,而我也感激他们对我的鼓励。我在大学时期选取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课程。
事实上,我对任何一种课业都很感兴趣。有一位家长写信告诉我,他十五岁的儿子完全沉溺在电脑的世界里。他说:“我儿子网站设计这一科的分数是A,但是其他的科目全军覆没。”
这名少年错了。高中与大学教育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学习宽广的课业范畴,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与别的同学一起完成课业,让我们有第一手的经验了解团队合作所能达到的力量。无论你对电脑、舞蹈、语言或是其他的科目有多深的兴趣,那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要你继续保持宽广的学习态度。
我认为有些年轻人让自己陷入狭窄的认同里,他们轻率地做决定说:“没错,我就是那种会计很棒的人。”当朋友问他说:“你最近都读了哪些书?”他也许会回答说:“我正在阅读有关会计的书。”这就是他们的自我定义,虽然自己也许感到满意,但却牺牲了学习宽广知识的机会。
(选编自比尔·盖茨《功课很重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黑塞不赞成年轻人在咖啡馆和舞池里消磨许多时光,他认为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才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
B.黑塞认为花力气、下功夫阅读杰作,常常不像阅读时髦读物那样适合自己的口味、那么富于刺激性,却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C.比尔·盖茨建议学生应该充分重视并利用好高中、大学教育,努力学习治学的方法,并且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任何人都不应该轻易辍学”。
D.比尔·盖茨认为,学校教育尤其是高中和大学教育为年轻人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学习宽广的课业,高中辍学的学生是不可能成功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高中辍学的学生是不可能成功的”说法绝对化,原文信息“事实上我不曾认识任何高中辍学的学生,更别说成功的高中辍学孩子”,作者只说是自己不曾认识这样的人,而非绝对否定这种可能。故选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黑塞认为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他认为尽管读书有害,会危害生活,但他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B.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意思是,我们必须先向杰作表明自己有价值、有资格,才可能获得杰作传达的价值。
C.比尔·盖茨建议青年人要珍惜学校教育,要保持宽广的学习态度,而不要陷入“狭窄的认同”里。
D.比尔·盖茨在写给美国俄亥俄州的小学六年级老师凯西·克利兰的回信中说道,自己不仅念完了高中,并且还在哈佛大学就读三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会危害生活”曲解文意。材料一中“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可知,选项把“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说成了“危害生活”。B.“我们必须先向杰作表明自己有价值、有资格”理解有误。材料一原文“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可知,这里指的是我们要拿出自己对待杰作的态度以及做好阅读杰作的准备。D.“比尔·盖茨在写给美国俄亥俄州的小学六年级老师凯西·克利兰的回信中说道”中“给老师的回信”于文无据,材料二第三段这样表述的“谁说我没念完高中,事实上当年我确确实实地完成了高中学业”,这里是面对听众说的话。故选C。
3.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各项中与材料话题无关的一项是( D )
A.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B.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先——欧阳修
C.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选项是说学习或读书需要专心。符合材料一中“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的观点。B.选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符合材料一的观点。C.选项强调读书的乐趣。符合材料一的观点。D.反映的是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与两则材料都没有关联。故选D。
4.请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内容进行改写,以便于更加生动形象地阐明作者的观点。
答:(示例)阅读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就好像在吃营养不良的快餐——味道鲜美却对健康无益,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阅读杰作则像吃口感不够酸爽味道不那么刺激的营养餐,需要我们精心选材、烹饪,还要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花力气、下功夫才能从杰作中吸取有效的营养。
5.结合材料二中比尔·盖茨的主张,谈谈你对年轻人辍学创业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答:①年轻学子应尽自己所能,获得最高最好的教育。②年轻学子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并且努力学习治学的方法。③知识的获得必须是宽广的,不能陷入狭窄的认同里。④即使面对难得的机遇,辍学创业也不能轻率决定,要慎重考虑再做决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千年书香落闲花
陈世旭
(1)一千年前的大宋是一个崇拜文化的王朝,而大宋文化的基业在四大书院。
(2)嵩阳书院为四大书院之首,讲经论籍的盛景远在宋明两朝。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二程”在嵩阳书院讲学凡10余年。嵩阳书院乃成为儒学发展史的丰碑。
(3)自春秋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到汉代“精舍”“讲堂”,到唐代书院、五代学馆,以至宋代书院,发展为严密的教育模式。其中的起落随着朝代的更迭、信仰的变幻,沉浮于历史潮流。汉唐以来儒学衰败,五代时期佛、道极盛。大宋王朝的名儒精英在圣学日微之际,以捍卫道统自许,决心重整圣德名教,以求孔孟之道的复兴,造就内圣外王的圣人,“拨乱世以返治”“希圣希贤”遂成为书院宗旨。
(4)嵩阳书院坐落在嵩山之阳,三面环山,两边山峡溪水汩汩而来,在书院门前的书院河汇合东流汇入颍河,远涉入淮。桥边绿树如临水的美人,染得一湾水绿。绿水环绕,锁住一院秋色。
(5)书院匾额为苏东坡书,字体高俊敦厚而悠远散淡,与书院气氛浑然一体。
(6)书院择势颇高,望去如一片台阁,笼入深碧的树色,清幽,深邃,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书院初为宗教之所。但今日见到的院中之筑,却少佛寺道观的气味,平屋素室,浮漾着静穆之气。
(7)午后来书院亦颇相宜,书院的意韵都藏在斜阳中。
(8)静气挹住了轻尘,也挹住了喧嚣,令人屏息。书院像一个沉默的老人,在寂然中冷冷看我,目光穿过千年积淀从灵魂深处射出,直抵我的灵魂。讲堂昏暗,先贤无语,只听苍老的石碑,模糊的文字,褪色的匾额和尘封的桌椅,喑哑诉说遥远的故事。静静地立着,缓缓闭上眼睛,气息渐渐平和,万物不复存在。
(9)不闻“子曰诗云”的讲诵,但藏书楼还在,典章要旨、经史义理皆有可观。教化的气息在院中飘散。随风上溯千年,开理学之宗的程颢正站在路口,低语苍然,与学生道别,背负理学传承的重任,学生们渐行渐远。又有虔心求取圣王之学的杨时远道请益,“静敬”以候“偶瞑”的大师,“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昨日的程门岁月终成严厉的训诫。
(10)嵩阳书院无可替代地完成了使命,理学使儒家经典的伦理化达到了新的高度,积儒、道、佛三教精华于一身,撑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却也成为一种思想和制度的桎梏,使人既惊诧于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与智慧,又不免感叹千年行走的路途有那样多的无奈和悲哀。
(11)一种祭祀凭吊的心绪,融入悠远宁静的空气。从宋朝至今,经历了多少荣辱兴衰,书院以安详而坚韧的姿态,典雅而淡然的步子走过岁月。院中汉武帝命名的将军柏,至今“郁然如山”,“大唐嵩阳观纪盛德感应之颂碑”,连后来的乾隆都认为:“虚夸妙药求方士,何似菁莪育俊英?”碑文出自权臣之笔,书法却姿态横生。
(12)倾听旷野的风啸,凝望天空的云飘,可以沉思可以怀想可以轻叹。忽有“高山流水”的琴音传来,参天古柏下,素手古装的豆蔻少女,正端坐抚琴。曼妙出尘的曲调弥漫着万岁峰的花香,如淡烟袅然。
(13)似乎置身于宋明的山径了。一院青枝,如长衫飘逸;清越的鸟鸣,像是苦读书生的吟唱。枕泉石,醉烟霞,朝夕面对飞泉蔓草、鸟影苔痕,守正的儒风同隐逸的道气浑融。
(14)汉武帝封将军柏,不会想到一千年后这里书香缭绕;司马光埋首案头,未必料到《资治通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程颢谆谆教诲,应不知座下有多少历史的书写者。见证这一切的,只有书院自身。
(15)时隔千年,程颢、程颐头上明月,范仲淹、司马光眼前草色犹在,程门前的青石板,雪却化去无踪影。山风猎猎,千年沧桑扑面。一个鼎盛的王朝消失在风中。时空轻盈嬗递,学问身后孤寂。书院弥散着怅惘。访客落寞,与左近少林的摩肩接踵适成对照。唯“高山仰止”的匾额格外端肃。在所有物质的时世,多少人皓首穷经,满腹经纶,却只能两手空空。书中的黄金屋,不过是黄粱一梦;书中的颜如玉,早已纷然离去。即便在少室山下,一个耿介的书生也再回不到遥远的初始。
(16)斜阳清风中飘落香雪似的闲花。任几片秋叶落在肩头,带走千年墨香的回忆,带走千年书院的气韵和千年古柏的灵动苍劲。
(17)嵩阳书院,吸引我们的应该不只是瞻仰者的目光,更多的应该是一种遗落和古朴的珍贵,一道探寻与思考的题目,一个议论与感叹的话题吧。
(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接:碰。踵:脚后跟。
B.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
C.皓首穷经:到年老头白之时在学问上仍没有什么成就。穷:贫乏。
D.满腹经纶: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经纶:原义是整理丝缕。
【解析】 “皓首穷经:到年老头白之时在学问上仍没有什么成就。穷:贫乏”解释错误。“皓首穷经”正确解释: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穷”,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认为,书院气氛与苏东坡的书法一样高俊敦厚而悠远散淡。
B.作者认为一个好的读书的地方,应具有清幽、深邃和静穆之气。
C.“不闻‘子曰诗云’的讲诵”,说明现在已失去文化传承的作用。
D.理学撑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也阻碍了思想和制度的发展。
【解析】 C项,“说明现在已失去文化传承的作用”表述错误。“不闻‘子曰诗云’的讲诵”,说明古人讲经论籍时代距今已经时间很久远了,但是书院仍然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
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嵩阳书院的创办宗旨。
答:①捍卫和复兴儒学;②培养优秀人才。
9.本文题目为“千年书香落闲花”,意蕴丰富,纵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寓意:①“千年书香落闲花”的表面意思是嵩阳书院有千年的教学气息,而今飘落着香雪似的闲花。②深层意思是嵩阳书院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环境优美雅致却寂寥。③表达了作者对嵩阳书院当下仍有很好的文化传承作用的赞美,也表达了嵩阳书院今不如昔的落寞感。
作用:①在内容上,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文化底蕴、传承作用和落寞感。②在结构上,以“书香”“落花”为线索贯穿全文,描绘了历史文化内涵和优美环境。③在艺术上,以“书香”“落花”这样的物象为题目,形象生动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5 我与地坛(节选)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5 我与地坛(节选)课后练习题,共10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同步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的词语解说不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