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三)(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2023-2024 鲁教版化学 八年级全一册
展开
单元质量评价(三)(第三单元)
(60分钟 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 —16 P—31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D)
A.石墨 B.水银
C.五氧化二磷 D.氯化钠
2.(2022·贺州中考)钼是组成眼睛虹膜的元素之一,虹膜可调节瞳孔大小,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元素的化合价是 (C)
A.+4 B.+5 C.+6 D.+7
3.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D)
4.(2023·淄博高青期中)元素是化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汞元素的汉字名称没有“钅”,它不是金属元素
D.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奶”“加碘盐”等食品中,“钙”“碘”指的就是元素
5.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
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元素是铍元素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带电
D.该原子的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6.(2022·潍坊中考)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D)
A.两个氮原子:N2
B.纯碱:NaOH
C.铝离子:Al3-
D.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H3
7.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素养之一。某同学用不断生长的仙人掌来构建物质分类的分支模型,其中E处为氧化物,则对A、B、C、D处分别代表的物质类别判断不正确的是 (D)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化合物
D.金属单质
8.胰蛋白酶是我国自主研发疫苗的原料之一,其中一种胰蛋白酶的化学式为C6H15O12P3。下列关于这种胰蛋白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从宏观上看:胰蛋白酶由碳、氢、氧、磷四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胰蛋白酶由碳、氢、氧、磷原子构成
C.从定量角度看:胰蛋白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72
D.从定量角度看:胰蛋白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9.如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同一个化学符号,此化学符号是 (D)
A.H B.3N2 C.NH3 D.CO2
10.(2023·烟台莱州期末)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没有什么差别
B.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1.学好化学,必须熟悉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图中黑球和白球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分子形成的单质的是 (D)
12.(2022·北部湾中考)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甲 | |||
7 N 氮 14.01 | 乙 | 丙 | 10 Ne 氖 20.18 |
A.甲元素的符号是He
B.原子序数:乙>丙>甲
C.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3.如图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A.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B.硫元素在第三周期
C.“+”表示硫原子带正电
D.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
14.如图为甲、乙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两种粒子的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D)
A.粒子甲不显电性,粒子乙带正电荷
B.甲、乙两种微观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C.甲、乙两种微观粒子的化学性质都不稳定
D.粒子甲和粒子乙都是阴离子
15.(2023·青岛崂山质检)纤维素是棉花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C6H10O5)n(n约为103~104)。下列关于纤维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属于混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0+16×5)
C.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8分)
16.(4分)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根据以下符号回答:
①2N2 ②Al3+ ③CO2 ④S ⑤O
(1)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 ③ (填序号)。
(2)①表示两个 氮分子 。
(3)由②和④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Al2(SO4)3 。
(4)⑤中“+2”的含义是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
17.(3分)(2023·烟台期末)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所示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
(2)上述Ⅰ、Ⅱ和Ⅲ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变化Ⅰ ,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C、O (填粒子符号)。
18.(6分)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历史上横贯欧亚的“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当时的贸易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香料、瓷器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茶又称“茗”,茶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茶叶(如图1所示)中含有咖啡因(分子式为C8H10O2N4),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帮助消化等功效,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咖啡因属于 化合物 (填“单质”或“化合物”)。在咖啡因中,每个分子共含有 24 个原子。
(2)蚕丝(如图2所示)是一种天然纤维状丝素蛋白质,甘氨酸和丙氨酸是这种蛋白质水解的两种主要产物。在甘氨酸(分子式为C2H5O2N)分子中,碳、氧两元素原子个数之比为 1∶1 (填写最简整数比)。在丙氨酸(分子式为C3H7O2N)中,氢、氮两元素质量之比为 1∶2 (填写最简整数比)。
(3)花椒(如图3所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我国将花椒作为香料利用历史悠久,《诗经·周颂》曰:“有椒其馨”。山椒素为花椒麻味物质的主要成分,羟基-β-山椒素的分子式为C16H25O2N,在该山椒素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N (填写元素符号)。
(4)陶瓷(如图4所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历史悠久,西方人称古老文明的中国为“China”,意为“瓷器之国”。精美的瓷器是以瓷石、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再辅以釉料,经过配料、练泥、制坯、上釉、煅烧等过程加工而成。对于在煅烧过程中物质发生的变化,下列有关描述中,合理的是 C (填选项序号)。
A.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只发生了化学变化,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C.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时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D.既没发生化学变化,也没发生物理变化
19.(6分)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8.7 ,核内质子数是 50 。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 6 。若C表示氯离子,则X= 8 。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0.(9分)(2023·烟台招远期末)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丰富。下列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俄罗斯科学家人工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18 。
(2)位于第3周期ⅤA族的元素是 P (写元素符号,下同),它的化学性质与 N 相似。
(3)由原子序数为13、8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l2O3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13 ,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5)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①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Na+、Cl- (填微粒符号)。
②如图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的。
三、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21.(6分)(2023·淄博沂源期末)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如图是某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C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10∶3∶12 ;
(2)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XX钙片 【药品规格】每片含CaCO3 0.25 g 【用法用量】每次1片,每天3次 |
【解析】(1)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16×3)=10∶3∶12。
(2)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
(3)根据题意,每片含碳酸钙0.25 g,每次一片,每天3次,则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0.25 g×3×40%=0.3 g。
答案:(1)10∶3∶12 (2)40% (3)0.3 g
22.(6分)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化学式是NH4HCO3。请计算:
(1)碳酸氢铵的化学式量;
(2)碳酸氢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某碳酸氢铵产品的含氮量为18.1%,判断它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解析】(1)碳酸氢铵的化学式量为14+1×5+12+(16×3)=79。
(2)碳酸氢铵中氮、氢、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5)∶12∶(16×3)=14∶5∶12∶48。
(3)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7.7%;
因为18.1%>17.7%,说明含有其他含氮元素的杂质,所以该样品为混合物。
答案:(1)碳酸氢铵的化学式量为79
(2)碳酸氢铵中氮、氢、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5∶12∶48 (3)该样品为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