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 催化剂的反应机理与能垒图像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 催化剂的反应机理与能垒图像 (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 催化剂的反应机理与能垒图像 一、选择题1.醋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基础原料,可用作酸度调节剂、香料等。科学家用CO2和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醋酸,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增大B.在该反应历程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C.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CO2和甲烷合成醋酸的过程中反应物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 2.近年,在钯(Pd)催化下进行的偶联反应成为研究热点,其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R1、R2表示烃基,X表示卤原子,Y表示羟基。A.转化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转化过程中未发生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C.R2—Pd(Ⅱ)—OC(CH3)3是中间体D.转化过程中存在反应:R2—Pd(Ⅱ)—X+NaOC(CH3)3―→NaX+R2—Pd(Ⅱ)—OC(CH3)3 3.利用苯(C6H6)和甲醇(CH3OH)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可得到C7H8。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得到反应C6H6(g)+CH3OH(g)C7H8(g)+H2O(g)在固体酸(HB)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固体酸(HB)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6(g)+CH3OH(g)C7H8(g)+H2O(g) ΔH=-61.4 kJ·mol-1B.C6H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C7H的反应方程式为C6H+H2O+CH3B===C7H+H2O+HBC.吸附CH3OH(g)的焓变大于吸附C6H6(g)的焓变D.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61.9 kJ·mol-1 4.H2在石墨烯负载型Pd单原子催化剂(Pd/SVG)上还原NO生成N2和NH3的路径机理及活化能(kJ·mol-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还原NO生成N2的决速步为反应⑥B.Pd/SVG上H2还原NO,不容易生成N2C.根据如图数据可计算NO+5H===NH3+H2O的ΔHD.由图可知,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可能存在多种反应历程 5.将CO2电催化转化成燃料和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甲酸可以作为氢载体直接用于甲酸燃料电池。某科学家在常温下用SIn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2制甲酸的机理如图1所示,反应历程如图2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SIn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催化剂S2-活性位点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是活化水分子C.制甲酸过程的决速步骤为CO2+H2O+e-―→HCOO*+OH-D.电催化还原CO2制甲酸总反应的ΔS<0 二、非选择题6.碳、氮化合物用途广泛,回答下列问题:(1)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SO2。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无水条件下,一个氧分子的活化能为____,容易活化氧分子的条件是___(填“有水”或“无水”)。(2)已知在金属催化剂M作用下以N2O为氧化剂可以氧化乙烯生成乙醛。乙烯氧化法制乙醛的催化体系中氧化还原循环如图2所示。已知物质与氧原子的结合力用OA表示。氧原子与N2生成N2O的结合力OA(N2)=167.4 kJ·mol-1,氧原子与乙烯生成乙醛的结合力OA(C2H4)=473 kJ·mol-1,则可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的金属M与氧原子的结合力OA(M)的值应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催化剂会使该反应的活化能____(填“增大”或“减小”)。 7.(1)一种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示意图如图1,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①写出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采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氢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是一种比NH3还原NO更为理想的方法,备受研究者关注。以PtHY为催化剂,氢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如图:①Pt原子表面上发生的反应除N+N===N2、2H+O===H2O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已知在HY载体表面发生反应的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补充并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NH+NO+O2===N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 催化剂的反应机理与能垒图像 一、选择题1.醋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基础原料,可用作酸度调节剂、香料等。科学家用CO2和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醋酸,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增大B.在该反应历程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C.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CO2和甲烷合成醋酸的过程中反应物的原子利用率达到100%解析: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A错误;根据图示,该反应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H键是极性键,无非极性键的断裂,有C—C键的形成和O—H键的形成,C—C键是非极性键,O—H键是极性键,B错误;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能使平衡移动,不能增大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由图示可分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CH3COOH,没有副产物产生,故原子利用率为100%,D正确。2.近年,在钯(Pd)催化下进行的偶联反应成为研究热点,其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R1、R2表示烃基,X表示卤原子,Y表示羟基。A.转化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转化过程中未发生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C.R2—Pd(Ⅱ)—OC(CH3)3是中间体D.转化过程中存在反应:R2—Pd(Ⅱ)—X+NaOC(CH3)3―→NaX+R2—Pd(Ⅱ)—OC(CH3)3解析:选B 由图可知,转化过程中Pd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烃基R1与R2的成键过程中形成碳碳非极性键,故B错误;由图中转化关系知,R2—Pd(Ⅱ)—OC(CH3)3是中间体之一,故C正确;转化过程中存在反应:R2—Pd(Ⅱ)—X+NaOC(CH3)3―→NaX+R2—Pd(Ⅱ)—OC(CH3)3,故D正确。3.利用苯(C6H6)和甲醇(CH3OH)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可得到C7H8。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得到反应C6H6(g)+CH3OH(g)C7H8(g)+H2O(g)在固体酸(HB)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固体酸(HB)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6H6(g)+CH3OH(g)C7H8(g)+H2O(g) ΔH=-61.4 kJ·mol-1B.C6H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C7H的反应方程式为C6H+H2O+CH3B===C7H+H2O+HBC.吸附CH3OH(g)的焓变大于吸附C6H6(g)的焓变D.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61.9 kJ·mol-1解析:选C 根据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过程无关,C6H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C7H,A、B项正确;根据图示,计算可知吸附CH3OH(g)的焓变为-109.9 kJ·mol-1,吸附C6H6(g)的焓变为(-66.4-25.5)kJ·mol-1=-91.9 kJ·mol-1,二者的焓变都小于0,则吸附CH3OH(g)的焓变小于吸附C6H6(g)的焓变,C项错误;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52-(-109.9)] kJ·mol-1=161.9 kJ·mol-1,D项正确。4.H2在石墨烯负载型Pd单原子催化剂(Pd/SVG)上还原NO生成N2和NH3的路径机理及活化能(kJ·mol-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还原NO生成N2的决速步为反应⑥B.Pd/SVG上H2还原NO,不容易生成N2C.根据如图数据可计算NO+5H===NH3+H2O的ΔHD.由图可知,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可能存在多种反应历程解析:选C 活化能最大的为决速步,则H2还原NO生成N2的决速步为反应⑥,A正确;由图知, Pd/SVG上H2还原NO,经过①到⑤即可生成氨气,经过①到⑦步才能生成氮气,而决速步反应⑥的活化能最大,发生最困难,则更容易生成NH3,不容易生成N2,B正确;根据如图数据可计算NO+5H===NH3+H2O的正反应的活化能,不知道逆反应的活化能,故不能计算ΔH,C不正确;由图可知,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可能存在多种反应历程、可能得到不同产物,D正确。5.将CO2电催化转化成燃料和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甲酸可以作为氢载体直接用于甲酸燃料电池。某科学家在常温下用SIn催化剂电催化还原CO2制甲酸的机理如图1所示,反应历程如图2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SIn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催化剂S2-活性位点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是活化水分子C.制甲酸过程的决速步骤为CO2+H2O+e-―→HCOO*+OH-D.电催化还原CO2制甲酸总反应的ΔS<0解析:选C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A正确;由图可知,催化剂S2-活性位点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是活化水分子,故B正确;由于反应HCOO*+H2O+e-―→HCOOH*+OH- ΔG最大,是影响制甲酸的决速步骤,故C错误;结合图像可知,总历程气体分子数减少,ΔS<0,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6.碳、氮化合物用途广泛,回答下列问题:(1)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SO2。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无水条件下,一个氧分子的活化能为____,容易活化氧分子的条件是___(填“有水”或“无水”)。(2)已知在金属催化剂M作用下以N2O为氧化剂可以氧化乙烯生成乙醛。乙烯氧化法制乙醛的催化体系中氧化还原循环如图2所示。已知物质与氧原子的结合力用OA表示。氧原子与N2生成N2O的结合力OA(N2)=167.4 kJ·mol-1,氧原子与乙烯生成乙醛的结合力OA(C2H4)=473 kJ·mol-1,则可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的金属M与氧原子的结合力OA(M)的值应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催化剂会使该反应的活化能____(填“增大”或“减小”)。解析:(1)根据题图1分析,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能垒最大者,故无水条件下反应活化能为0.75 eV;有水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为0.57 eV,所以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0.75 eV-0.57 eV=0.18 eV。(2)氧原子与N2生成N2O的结合力OA(N2)=167.4 kJ·mol-1,氧原子与乙烯生成乙醛的结合力OA(C2H4)=473 kJ·mol-1,由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结合题图2知,当氧原子与催化剂的结合力处于167.4~473 kJ·mol-1之间时,此反应可发生,因此可用作该反应催化剂的金属M与氧原子的结合力OA(M)的值应满足167.4 kJ·mol-1<OA(M)<473 kJ·mol-1。催化剂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1)0.75 eV 有水 (2)167.4 kJ·mol-1<OA(M)<473 kJ·mol-1 减小7.(1)一种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示意图如图1,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①写出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采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氢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是一种比NH3还原NO更为理想的方法,备受研究者关注。以PtHY为催化剂,氢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如图:①Pt原子表面上发生的反应除N+N===N2、2H+O===H2O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已知在HY载体表面发生反应的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补充并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NH+NO+O2===N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①可以先写出分步反应: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乙烯反应,再相加得出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NO+3O2+2C2H43N2+4CO2+4H2O。②由图2可知,最佳脱硝效果时应采取的条件是350 ℃、负载率3.0% 。(2)①根据机理图,Pt原子表面上发生的反应还有N+NO===N2O、3H+N===NH3;②NO、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根据氧化还原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方程式为4NH+2NO+2O2===3N2+6H2O+4H+。答案:(1)①6NO+3O2+2C2H43N2+4CO2+4H2O ②350 ℃、负载率3.0%(2)①N+NO===N2O、3H+N===NH3 ②4NH+2NO+2O2===3N2+6H2O+4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题型18 化学反应机理 历程 能垒图分析(含解析)202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总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9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历程(机理)含答案,文件包含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9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历程机理含答案docx、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39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项训练 反应机理和催化剂,文件包含2024年高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化学反应机理与催化剂解析版docx、2024年高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化学反应机理与催化剂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