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同步检测(原卷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解析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同步检测(解析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1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2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3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1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2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同步检测原卷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同步检测解析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同步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族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分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那是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不易做到的。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我们有谁曾认真的怀疑过这事实?我们又有谁曾想为这原则探讨过存在的理由?)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象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我在江村和禄村调查时都注意过这问题:“怎样才能成为村子里的人?”大体上说有几个条件,第一是要生根在土里:在村子里有土地。第二是要从婚姻中进入当地的亲属圈子。这几个条件并不是容易的,因为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土地并不充分自由买卖。土地权受着氏族的保护,除非得到氏族的同意,很不易把土地卖给外边人。婚姻的关系固然是取得地缘的门路,一个人嫁到了另一个地方去就成为另一个地方的人,(入赘使男子可以进入另一地方社区)但是已经住入了一个地方的“外客”却并不容易娶得本地人作妻子,使他的儿女有个进入当地社区的机会。事实上大概先得有了土地,才能在血缘网中生根。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分一笔一笔的清算往回。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帐,意思就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但是亲属尽管怎样亲密,究竟是体外之己;虽说痛痒相关,事实上痛痒走不出皮肤的。如果要维持这种亲密团体中的亲密,不成为“不是冤家不碰头”,也必需避免太重叠的人情,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这平衡可以在时间上拉得很长,但是如果是一面倒,社会关系也就要吃不消,除非加上强制的力量,不然就会折断的。防止折断的方法之一是在减轻社会关系上的担负。

    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于是“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货币是清算的单位和媒介,有了一定的单位,清算时可以正确;有了这媒介可以保证各人间所得和所欠的信用。“钱上往来”就是这种乐意当场算清的往来,也就是普通包括在“经济”这个范围之内的活动,狭义的说是生意经,或是商业。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都要是有无相通,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血缘社会的基础包括文化传承的固化、长幼之间尊卑次序的不容挑战。

    B.血缘既可以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也可以指单系家庭组织中因为生育而产生的亲属关系。

    C.用生育保证社会持续,以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确定人的社会地位,是血缘社会的标志。

    D.血缘社会用血缘关系作为社会成员职业、身份、财产的分配标准,是为了安稳既存秩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血缘依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文章以血缘的定义为出发点,多角度论证了血缘社会的基本特征。

    C.第四段作者将血缘与地缘联系在一起,论证了两者的同一性。

    D.文章对血缘社会的利弊和优缺点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社会都需要生育来持续,因此血缘社会用生育维系社会结构的稳定。

    B.社会变迁,生育社会化将大大削弱血缘的作用,血缘社会也将随之改变。

    C.血缘所决定的你的父母既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也是你的机会。

    D.我们在方向上划分的尊卑表明位置上的远近仍然是血缘上亲疏的反映。

    4.结合以上两个材料,请概括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

    5.结合以上两个材料,请分析促成血缘社会性质转变的因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八百米故乡

    苏童

    ①在我的字典里,故乡常常是被缩小的,有时候仅仅缩小成一条狭窄的街道。有时候故乡是被压扁的,它是一片一片的记忆碎片,闪烁着寒冷或者温暖的光芒。我需要的一切词汇,都经过了打包处理,便于携带,包括“故乡”这两个沉重而庞大的字眼。

    ②1982年夏天,在一条名叫齐门外大街的街道上居住了二十多年之后,在把四个子女都养大成人之后,我父母乔迁新居。那是很多年来我们家的第一次搬迁,唯一的问题是日常生活的直径改变了。正负八百米,我父亲去市中心上班,骑自行车要多走八百米,我母亲上班少走八百米,可是去看望我外祖母和舅舅们要多走八百米。

    ③对我来说,八百米是一次直径的扩展,美中不足的是这次扩展规模太小,我的生活从一条街到另外一条街,仅仅延伸了八百米,不能遗忘什么,也不能获得什么。那年夏天,我第一次意识到了“故乡”这个词。八百米成为一个象征,就像一个人发现故乡的路,很短,也很长。

    ④我的写作,其实一直在利用这局促的八百米的故乡,有一些事物总是在我创作过程中浮现在脑海里,分别是河水、铁路、工厂、河里的客船、驳船和农用船。许多敞开的房屋的门洞,早晨和黄昏街上的人流和嘈杂的市声。那八百米范围里的居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有好多人脸会在我写作的时候悄悄一闪,进入我的记忆,那些事物,那些人,都以故乡的名义降临。

    ⑤齐门外大街如今拆了一半,保留了一半,被拆去的是临河的房屋,127号,这个门牌号码现在应该是消失了。那曾经是我母亲的家族很多人的旧屋。我母亲这一家家境贫困,从镇江地区的扬中岛上出外谋生,移民到苏州,一直团结在我大舅的周围,一起居住,一起生活。

    ⑥我们这个家族,最初是这个街区的陌生人。周围的邻居大多是苏州的老居民,对于我们127号的日常生活,毕竟是有点好奇的。而语言问题首当其冲,姐姐和表姐们一旦与别人发生口水仗,必然会因口音受牵连。我们家的下一代都为上一代的家乡辩解过,为地理位置辩解,为口音所属方言辩解,出于虚荣心,或者就是出于恼怒。当你为父母的口音感到恼怒时,你如何体会“故乡”这两个字带来的荣耀?

    ⑦失散,团聚,再失散,是我母亲的家族在扬中、苏州两地迁徙生息的结局,没有土地的家族将永远难逃失散的命运。我母亲的家族在几十年的艰难时世里一直聚合在一起,是一个亲密的家族圈的生活,但最终,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一切烟消云散,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第二代,还有第三代,最后还是失散了。

    ⑧五年前,随着苏州齐门外大街的拆迁重建,我的大舅和三舅妈都被安置在了别的居民小区。我童年时代热闹的家族圈生活完全萎缩了,家族对于我来说,仅仅是由直系亲属组成,每次回到苏州,我的足迹仅限于我父亲的家和我兄弟姐妹的家,甚至他们都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每两家之间的距离都很遥远,远远超过八百米。对我来说,超过八百米,故乡便开始模糊,开始隐匿,至此,我的八百米的故乡已经飘忽不见了。

    (节选)

    血缘和地缘

    费孝通

    ①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②但是人毕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个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

    (节选)

    6.简析甲文第③段画线句的丰富内涵。

     

    7.简析甲文第④段画线句表达上的特点。

     

    8.甲文⑦段中说母亲家族经历了“失散,团聚,再失散”的过程,但全文并未简单地按此顺序叙述。请对本文的构思加以评析。

     

    9.请用乙文的观点阐释甲文“失散”、“团聚”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太史公曰:孔子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B.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C.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D.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文中意为升官、一般指官职的调动,有贵右贱左之说,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B.赭衣,在古代只有囚犯才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

    C.景帝,这是用谥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年号、封号等来指称。

    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叔为人率直,清廉公正。他以严谨廉洁为追求,喜欢与有名望的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中,因德行突出而得到赵王看重。

    B.田叔忠诚侠义,不惧死亡。高祖傲慢无礼,赵王臣属阴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时,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威胁,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

    C.田叔为官有才,善于理事。他被赵王张敖推荐给高祖时,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赏。

    D.田叔处事圆通,柔中带刚。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羞愧而自愿偿还百姓;又故意不在馆舍休息,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4分)

     

    (2)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4分)

    14.田叔替景帝调查袁盎被刺杀的事情,景帝为什么称他“大贤”而任命他为国相?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5.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D.“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16.细读全词,赏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宋人罗大经指出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含有八层意思,寓指八层悲伤,层层推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浔阳城当地虽有乡土音乐但难以入耳。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月抒怀,表达对人生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触,并极其自然地想说说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村落整新如旧,游人________。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土文化正____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轰轰烈烈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饱经风雨

    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C.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D.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礼治秩序中的礼,其内容既有成文仪式规范的部分,也有生活经验的知识积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无讼”这一篇中讨论了很多“礼”是如何作为司法程序、判断证据、审判前提和制裁方式的。他____,指出两者的差异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礼是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的。从表面上看,礼似乎接近于“文化”,是人自动形成的秩序,依赖于人的道德修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礼没有强制力,相反,礼所背负的道德要求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同时它本质上作为人与人之间规矩的反复衡量,在处理罪行的时候比法律从个人权利出发的考量要复杂得多,也苛刻得多。所谓“无讼”,并不是一味压制争端,制造一种____,而是说大量基层纠纷不会通过官方司法机构,而倾向于____。“无为政治”所说的就是国家法权无法介入乡土社会的情况。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22.请用三个否定句概括上文提及的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篇中的重要观点。(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费孝通《乡土中国》

    踏进新的历史时期,回望“乡土的中国”,感慨颇多。比如这“规矩”二字,就让人浮想联翩。当代某些青年认为,法治社会里讲“规矩”已无必要,奉行“法无禁止皆可为”的信条即可。你的看法呢?请以“青年与规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6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习题</a>,共12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6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小阅读-课外,小阅读-课内,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著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小阅读-课外,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同步检测-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