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展开第3节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三个部分。我们都知道“谈天是为了说地”,在简单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基础上,我们从地球运动这一内容入手来向学生描述整个地球的一般特征,回归“说地”这一地理学的本质要求。在教材中的地位——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 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的运动其地理意义”是 “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一个延伸。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大气环境”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特点,识记太阳日、恒星日、恒星年、回归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基本概念
2.通过读图理解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的变化特点和地球公转的轨道以及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状况
3.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和由黄赤交角的存在而造成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能够阐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相关演示活动的学习,比较并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
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动手描绘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理解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3.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一般特点都是重点,这是因为它们是认识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的为基础,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首要前提,也是学习以后各节知识的铺垫。【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角速度;公转过程中近日点、远日点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呢?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
由初中所学的知识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自转轴就是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演示】 教师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 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
【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再次演示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在图一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正确方向.
图一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呢?
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自转的角度叫做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提问】此时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的角度是多少,以什么作参照?
学生回答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
学生回答:15°/小时。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根据地球自转周期360°/24小时推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小时,1°/4分钟,1′/4秒。但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即南、北极点的角速度为零。
我们再看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怎样的。
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叫做该点的自转线速度。
(投影)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
我们已经探讨了地球自转的规律。而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那么地球公转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2.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提问】结合前面我们刚刚所学的地球自转运动,说说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地球公转的规律呢?
学生回答:可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公转的规律。
【演示】多媒体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观看动画演示时,思考下面四个问题: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地球公转轨道与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一样,是什么形状?
受公转轨道形状的影响,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一样的吗?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长?
(在演示的同时,讲解回答上述四个问题)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读图思考】阅读教材14页图,思考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行在远日点一侧的轨道位置上,因此公转速度较慢,日数(公转所需时间)较长;冬半年运行在靠近近日点一侧的轨道位置上,所以公转速度快,日数少。
地球公转的轨道与其它行星一样,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一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太远最远,这个位置叫做远日点。
随着地球的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发生思维的变化,公转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随后速度不断减慢,到远日点公转速度达到最慢,之后有逐渐加快,至近日点速度最快。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提问】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指向哪颗恒星?
学生回答:北极星
对,地球在公转时是斜着身子在转动,地轴的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方向,我们假设地球是正着身子公转的,地球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地球仪演示】
学生仔细观察,说出现象。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赤道面和公转轨道面重合
阅读教材图1.18 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
【读图指导】
掌握“黄赤交角”的“一轴两面三角度”
(1)“一轴”指地轴。
(2)“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3)“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在地球的公转运动过程中,有“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是指:
(1)“三个基本不变”:地球在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两个变”: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
2.太阳直射点
由于太阳的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因此可以认为太阳射来的是平行光。
假设:假如地球表面是平面,太阳与地面的关系:均是直射。
实际:地球是球体,表面是球形,因此在球形表面只有一处垂直。
我们将太阳光线中与地球球面垂直的这条光线称为太阳直射光线,其延长线穿过地心。
我们将太阳直射光线与地球的交点称为太阳直射点。
在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由于地球所处的轨道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会发生移动。
【多媒体动画演示】
观看多媒体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公转的四个重要位置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分别是在哪一天前后?
(2)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地球的哪一条纬线?
(3)说出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
边演示,边总结结论。
(1)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2)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画图讲解说明)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 | 围绕中心 | 运动方向 | 运动周期 | 运动速度 |
地球自转 | 地轴 | 由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 | 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南、北两极点为零,其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即15°/小时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逐渐减小,至60°N、S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处为零 |
地球公转 | 太阳 | 由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转 在南极上空:顺时针转 |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 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 km/s。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多媒体演示,学生练习,教师指图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思考讨论,读图分析,案例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引发思考,学生回答,归纳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