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1 水和溶液 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1 水和溶液 学案第1页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1 水和溶液 学案第2页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1 水和溶液 学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1 水和溶液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1 水和溶液 学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31 水和溶液
    【思维导图】

    【知识点回顾】
    一、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1.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________,在阴极产生________。两者体积比为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
    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考点2 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水能电解、水与氧化物反应等) 
    1.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一种________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液体;标准状况下沸点为________,凝固点为________。
    2.化学性质
    (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电解反应:____________。
    (2)水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能够与少数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溶液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考点4 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 a
    水是最常用的________,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________等。
    考点5 说明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b

    溶液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组成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组成
    不溶性液体和液体组成
    分散
    微粒
    分子或离子直径小于10-9米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乳浊液的颗粒大约为1~50微米
    均一性
    ________、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浑浊)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久置后分层
    相同点
    都是________物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________;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______的影响。
    考点8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______水中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________。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________质量之比。
    2.意义:能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考点10 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进行简单计算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考点11 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 b
    1.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五、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的“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的流失。
    考点13 列举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水净化的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________、蒸馏法。
    考点14 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  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考点1 1.氧气 氢气 1∶2 8∶1 2.氢元素 氧元素
    考点2 1.没有 100℃ 0℃ 2.(1)2H2O2H2↑+O2↑ (2)CO2+H2O===H2CO3,SO3+H2O===H2SO4 (3)CaO+H2O===Ca(OH)2,Na2O+H2O===2NaOH
    考点3 溶质 溶剂
    考点4 溶剂 汽油、酒精
    考点5 均一 混合
    考点6 1.不能继续溶解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考点7 温度 压强
    考点8 100g 饱和 溶解度
    考点9 1.溶液
    考点11 2.计算、称量、溶解
    考点13 过滤法
    【例题精析】
    例1.(2021•杭州)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
    (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
    C.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解答】解:A、在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65g,在0.01~1g之间,属于微溶物质,故A说法不正确;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1.6g100g+31.6g×100%≈24.0%>20%,所以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故B说法正确;
    C、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在1~10g之间,属于可溶物质,故C说法不正确;
    D、由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例2.(2021•丽水)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解答】解:A.从图可以看出,20℃时,甲烧杯中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从图可以看出,20℃时,丙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以丙烧杯中,硝酸钾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此基础中继续加水得到丁溶液,溶剂增多,所以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乙烧杯中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乙→丙过程中,故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变小,故C错误;
    D.丙→丁过程中,继续加入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所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例3.(2020•衢州)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解答】解:A、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则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降温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例4.(2020•金华)现有编号为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克水,20℃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解答】解:A、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②、③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①中没有固体出现,可能是恰好溶解,则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B、②③溶液都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正确;
    C、未告知溶质的溶解度是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无法判断升温后固体是否继续溶解,因此不能确定升温后溶液的质量如何变化,故错误;
    D、恒温蒸发溶剂,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溶解度相等而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故选:B。
    例5.(2020•杭州)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10
    100
    40
    120.9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解答】解:A、10℃时,在100g的水中,加入40g的硝酸钾,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20.9g,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故A错误;
    B、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不能说就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增大,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
    D、②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g140g×100%=28.6%,降温至10℃,溶质质量分数变成20.9g120.9g×100%=17.3%,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例6.(2019•杭州)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

    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解答】解:A、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在①→②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②>①故A说法错误;
    B、②③都是恒温蒸发得到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B说法错误;
    C、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所以溶剂水的质量分数③>④,即溶剂质量分数减小,故C说法错误;
    D、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例7.(2019•衢州)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解答】解:A、氮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是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例8.(2019•金华)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解答】解:A.甲溶液恒温蒸发掉20g水没有蔗糖析出,所以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丙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是饱和溶液,从丁溶液里过滤出了蔗糖固体,丁溶液也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在乙溶液里,溶剂的量比甲溶液中溶剂的量少20g,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故C正确;
    D.不知道丙溶液里析出多少晶体,甲溶液和丙溶液的浓度无法比较,故D错误。
    故选:D。
    例9.(2021•温州)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  水蒸气 。
    (2)将B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的名称是  氢气 。
    (3)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1,可燃空气的质量为m2,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m3,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m1、m2、m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  829m1+m2=m3 。

    【解答】解:(1)根据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由于与水蒸气反应,故生成的气体不纯,实验的过程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因此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水蒸气;故填:水蒸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铁与水蒸气反应前有铁、氢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生成四氧化三铁中有铁和氧两种元素,且气体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燃空气的名称是氢气;故填:氢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黑色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可燃空气的质量之和为生成水的质量,即16×456×3+16×4×100%×m1+m2=m3;化简得:829m1+m2=m3;故填:829m1+m2=m3。
    例10.(2020•杭州)为了解决人们在野外生活和工作时的饮水问题,小金开展了便携式野外净水器的设计和制作。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预设的水流方向)。为了使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小金选择了三种滤料去除原水中的杂质,三种滤料的用途如表所示,则滤料甲、乙、丙分别为 ①②③ (按序填写编号)。
    滤料编号
    用途

    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

    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

    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异味等

    【解答】解:除杂质的顺序是按照杂质颗粒的体积由大到小来进行,所以滤料甲先去除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等大颗粒污染物;滤料乙是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等;滤料丙是去除残留的细菌、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异味等,得到的水的水质即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故答案为:①②③。
    例11.(2019•金华)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放置时间
    (小时)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克)

    饱和氯化钠溶液
    饱和硝酸钾溶液
    7.3%的稀盐酸
    24
    1.85
    0.61
    0.72
    1.35
    48
    3.70

    1.44
    2.80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 1.22 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
    【解答】解:(1)因为时间是24小时的2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挥发出来水的质量也应该是0.61的2倍,故?=1.22;
    (2)因为是恒温放置,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设敞口放置48小时的5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5.5g×8% x
    4036.5=5.5g×8%x
    x=0.4015g
    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0.4015g5g×100%=8.03%>7.3%
    挥发的水占水总质量的百分比大于挥发的HCl占HCl总质量的百分比。
    故答案为:
    (1)1.22;
    (2)不变;
    (3)变大 挥发的水占水总质量的百分比大于挥发的HCl占HCl总质量的百分比。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如图为小明在实验室中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图中各烧杯中的液体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解答】解:甲溶液变化为乙溶液,溶液的质量减小,没有晶体析出,说明甲烧杯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乙转化成丙后析出晶体,不能判定乙溶液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丙中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氯化钠存在,一定属于饱和溶液,丁是丙过滤后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选:C。
    2.小科同学在20℃时配制饱和硝酸钾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他想配制质量分数更大的硝酸钾水溶液,需增大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为了达到此目的,他的操作是(  )
    A.不断搅拌 B.加热升温 C.增加溶剂 D.增加溶质
    【解答】解:A、不断搅拌,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硝酸钾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不能增大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错误。
    B、加热升温,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故选项正确。
    C、增加溶剂,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硝酸钾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不能增大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错误。
    D、增加溶质,不能继续溶解,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硝酸钾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不能增大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将30克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克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0℃、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为如图中甲、乙、丙、丁点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0℃时,甲溶液中物质X的质量为4克
    B.t1℃时,物质X的溶解度比0℃时大
    C.t2℃时,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t3℃时的丁溶液降温到t2℃时,没有晶体析出
    【解答】解:A、0℃时,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最终形成24g溶液,即0℃时,20g水中溶解X的质量为24g﹣20g=4g;故选项说法正确。
    B、0℃时,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最终形成24g溶液,即0℃时,20g水中溶解X的质量为24g﹣20g=4g;t1℃时,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最终形成32g溶液,即t1℃时,20g水中溶解X的质量为32g﹣20g=12g,溶剂均为20g,t1℃时溶解的固体多,因此溶解度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20g水中能形成50g溶液,即该温度下20g水中溶解的固体质量为50g﹣20g=30g,30g固体恰好溶解,因此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丙、丁对应的溶液质量都为50g,溶剂质量都为20g,溶质质量均为:50g﹣20g=30g,故t3℃时的丁溶液降温到t2℃时,没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温度不变,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一,将烧杯甲中溶液转移出50mL到乙烧杯中。实验二,是把5g水和5g氯化钠分别加入在甲、乙烧杯中。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二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实验一后,甲和乙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实验二后,甲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度减小
    D.实验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解答】解:A、实验二乙烧杯中饱和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质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正确;
    B、溶液具有均一性,不论分成几份,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实验一后甲乙中溶质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
    C、实验二后,温度不变,甲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度不变,故C错误;
    D、实验二后,甲烧杯溶质质量不变,乙烧杯加入的5g氯化钠不再溶解,溶质的质量也不变,故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C。
    5.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a、c两点时,NaOH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d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
    B、a、c两点时,温度相同,都有固体存在,其他条件相同;所以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故B说法正确。
    C、b点固体完全消失,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C说法错误。
    D、根据题意,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结合图象可知,说明氢氧化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整个溶解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a、c两点温度高于d点温度,d点温度低,因此d点溶解度也更小。a、c两点溶液都有固体剩余,属于饱和溶液;由于d点溶解度更小,所以剩余的固体量更多,因此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6.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NaCl的质量/g
    15
    20
    25
    30
    未溶解NaCl的质量/g
    0
    2
    7
    12
    A.20℃时,68g 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 NaCl
    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的方法
    C.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实验②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解答】解:A、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12g=18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18g+50g=68g,则20℃时,68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g﹣2g):50g=9:25,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②③④所得溶液,均有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某同学在室温下(20℃)称7.5g物质N的固体颗粒,加入50mL水中(物质N不与水反应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终形成无色溶液。通过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N的溶解度是15g
    B.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C.a、c两点时N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D.b、c两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同
    【解答】解:A.在20℃时,N物质能完全溶解于50mL水中,得到的溶液可能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该物质下的不饱和溶液,因为物质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b点时溶液一定是N的不饱和溶液,选项说法错误;
    B.最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5g7.5g+50g×100%<15%,选项说法错误;
    C.a、c两点时对应的温度相同,所以N的溶解度一定相同,选项说法正确;
    D.b、c两点时对应的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N物质质量相等,所以N溶液浓度一定相同,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B.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D.经过操作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加
    【解答】解:A、操作Ⅰ不一定是加溶质,也可能是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与③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为不饱和溶液,②为饱和溶液,可能采用的是降温至恰好饱和的方法,它们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为不饱和溶液,②为饱和溶液,可能采用的是降温至恰好饱和的方法,经过操作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图所示的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密度相同 D.均为饱和溶液
    【解答】解:A、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转移50mL至乙,转移后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由于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转移50mL至乙,转移后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故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同,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转移50mL至乙,转移后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则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同,它们的密度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转移50mL至乙,转移后甲、乙溶液的质量相等,向乙溶液中加入50mL水,故最终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0.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得到相应溶液质量与加入KCl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B.乙和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C.本实验中只有乙溶液为该温度下饱和溶液
    D.通过本实验得出KCl固体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答】解:A、乙溶质的质量为40g,溶液质量是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即40g+100g=14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g140g×100%=28.6%,故不正确。
    B、乙溶液再加20g氯化钾不能再溶解氯化钾,所以两次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相同,所以乙和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故正确。
    C、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甲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甲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乙、丙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属饱和溶液,故不正确。
    D、实验过程中并无温度变化,不能得出KCl固体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结论,故不正确。
    故选:B。
    11.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
    C.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饱和溶液
    【解答】解:A、①→②,溶剂质量减少,没有晶体析出,说明①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①→②没有晶体析出,②→③,有晶体析出,③→④,析出更多的晶体,则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为:①=②>③>④,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②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在②→③,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④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乙→丙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C.乙→丙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甲→丙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减少了20克
    【解答】解:A、甲→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乙→丙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增大,也可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乙恰好饱和的溶液,乙→丙的过程中,溶液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丙的过程中,蒸发的溶剂的质量为20g,由于析出了晶体,溶液的质量减少的质量大于20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现将200g不饱和KNO3溶液分成两等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实验过程,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①→③过程中,KNO3的溶解度和质量分数都增大
    B.②→④蒸发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C.25℃时,KNO3的溶解度是43g
    D.③比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解答】解:A、①→③过程中,温度不变,则KNO3的溶解度不变;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增加,则KNO3的质量分数都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④的过程中,溶液由25℃时的不饱和溶液变为25℃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加,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①→③过程中,溶液变为恰好饱和的溶液;②→④的过程中,溶液变为恰好饱和的溶液,即25℃时,20g水中溶解8.6g硝酸钾,溶液恰好饱和,25℃时,KNO3的溶解度是8.6g×100g20g=43g,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③、④均为25℃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室温下,小乐将16克硫酸铜粉末和25克硫酸铜晶体分别放入两只各盛有100克硫酸铜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待反应结束后,恢复至室温。则两只烧杯中,相等的是(  )

    A.析出的硫酸铜晶体的质量
    B.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硫酸铜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室温下,小乐将16克硫酸铜粉末和25克硫酸铜晶体分别放入两只各盛有100克硫酸铜饱和溶液的烧杯中,16克硫酸铜粉末放入盛有100克硫酸铜饱和溶液的烧杯中时硫酸铜在结晶时会结合水,导致原饱和溶液中溶剂减少,会进一步析出晶体,直至达到平衡不再析出晶体,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第一个烧杯中会析出晶体,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25克硫酸铜晶体放入盛有100克硫酸铜饱和溶液的烧杯中时,因已结合结晶水,晶体表面上不再溶解,所以第二个烧杯中不会析出晶体,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根据以上分析A、析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不等;错误;
    B、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错误;
    C、硫酸铜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等;错误;
    D、两烧杯中仍是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故选:D。
    15.小科在学习“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后,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配制一杯过饱和硫酸铜溶液,取一小块硫酸铜晶体作为晶种,用一根线绑住放入溶液中静置。第二天小科发现,晶种消失了。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及室温的变化,有关这次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入晶种前的硫酸铜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B.放入晶种后的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硫酸铜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放入晶种前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放入晶种后的大
    【解答】解:A、加入晶种后,晶种消失,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B、加入晶种后,晶种消失,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冷却热饱和溶液制取过饱和的硫酸铜溶液,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为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错误;
    D、放入晶种后,晶种消失,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错误;
    故选:A。
    16.20℃时,在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并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及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
    B.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和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
    【解答】解:A.从图可以看出,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则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故说法正确;
    B.由A分析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图②中的溶液是100g水中溶解20g氯化钠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C.由A分析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所得③和④均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其中溶剂是100g,溶质是36g,因此③和④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说法正确;
    D.由A分析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向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最多溶解36g,因此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6g,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7.20℃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小金在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得到溶液①②③④。下列有关溶液①~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属于20℃时的饱和溶液的是②和④
    B.溶质的质量相等的是②和④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①和③
    D.溶液的质量②>④>③=①
    【解答】解:A.根据20℃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故②④属于饱和溶液的;正确;
    B.根据20℃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故②④属于饱和溶液的,其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错误;
    C.①、③溶质的质量都20g,并且全部溶解,溶液的质量为120g,溶质质量分数=20g120g×10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③;正确;
    D.根据20℃时,K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4g和31.6g,故②④属于饱和溶液的,且溶液的质量②>④;因为①、③溶质的质量都20g,并且全部溶解,溶液的质量为120g,溶液的质量小于④,即溶液的质量②>④>③=①,正确。
    故选:B。
    18.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阴影处(不包含曲线上的点)N为不饱和溶液,M为饱和溶液
    D.P点表示20℃时M、N的溶解度相等
    【解答】解:A、根据图示,20℃时,M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处于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说明此时,N物质的溶解度大于M物质的溶解度;故A不正确;
    B、由M、N的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M、N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g,因此两物质都属于易溶性物质;故B不正确;
    C、阴影处于物质N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此处所对应溶解为物质N的不饱和溶液;而处于物质M溶解度曲线上方,表示此处溶液为M的饱和溶液且有溶质剩余;所以阴影处(不包含曲线上的点)N为不饱和溶液,M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P点为t℃时,M、N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此时M、N的溶解度相等;故D错;
    故选:C。
    19.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经过图示操作后得到18.0gNH4Cl固体,已知60℃和20℃时,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和37.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为6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
    B.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
    C.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解答】解:A、已知60℃和20℃时,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和37.2g。则分别在60℃和20℃时,100g水中分别溶解NH4Cl 55.2g和37.2g恰好达到饱和,由题干可知,③中溶液是20℃时含有100g水的NH4Cl饱和溶液,由于20℃时,NH4Cl的溶解度37.2g,所以溶解的氯化铵的质量为37.2g,含有18.0g固体NH4Cl,所以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含有37.2g+18.0g=55.2gNH4Cl,为不饱和溶液,②中溶液是60℃时含有100g水的NH4Cl溶液,含有55.2gNH4Cl,恰好达到饱和,故错误;
    B、由分析可知,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故正确;
    C、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含有37.2g+18.0g=55.2gNH4Cl,为不饱和溶液,②中溶液是60℃时含有100g水的NH4Cl溶液,含有55.2gNH4Cl,恰好达到饱和,故错误;
    D、②中溶液是60℃时含有100g水的NH4Cl溶液,含有55.2gNH4Cl,③中溶液是20℃时含有100g水的NH4Cl饱和溶液,溶解的氯化铵的质量为37.2g,所以②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0.同学们用固体M做了如图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蒸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丁 (填序号)。
    (2)小金同学认为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他这样判断的证据是 烧杯中有未溶解的固体 。
    【解答】解:(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丁,是因为丁中溶质质量最大,甲、乙、丙、丁中溶剂质量相等。
    故填:丁。
    (2)小金同学认为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他这样判断的证据是烧杯中有未溶解的固体。
    故填:烧杯中有未溶解的固体。
    21.如表是甲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10.0
    18.0
    36.0
    56.0
    按如图步骤进行操作:

    (1)在A﹣E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D (填字母)。
    (2)要使E中未溶的甲物质全部溶解,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 50 克。
    【解答】解:(1)由各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可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0g甲物质,在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6.0g甲物质,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甲物质,比较可知,D溶液中溶解了54g甲物质,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填:D;
    (2)E是30℃时的溶液,此时加入的甲物质共54g,设该温度下恰好溶解54g甲物质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
    36.0g100g=54gx
    x=150g
    至少需要加入30℃的水的质量为:150g﹣100g=50g
    故填:50。
    22.为了探究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小明在配制20℃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他向硝酸钾中分批加水,充分搅拌,流程如图:
    (1)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 。
    (2)图中可能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描点有 bd 。

    【解答】解:(1)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故填: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
    (2)由图象可知,第一只烧杯和第二只烧杯的底部均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所以二者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第三只烧杯中没有晶体存在,可能恰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前二者相等,也可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第四只烧杯中又加入了25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比第三只烧杯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减小了;故填:bd。
    三.解答题(共1小题)
    23.在室温条件下,对100毫升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甲 ;
    (2)乙溶液在加50毫升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增大的有 ①③ 。
    ①溶液的体积
    ②溶解度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质质量
    【解答】解:(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甲;故答案为:甲;
    (2)乙溶液在加50毫升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增大的是:①溶液的体积,③溶剂的质量,②溶解度不变,④溶质质量不变;故答案为:①③。

    相关学案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6 元素的循环和物质的转化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6 元素的循环和物质的转化 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1 电流、电压、电阻和电路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1 电流、电压、电阻和电路 学案,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6 运动和力(二)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6 运动和力(二) 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