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学案
展开专题07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
【思维导图】
【知识点回顾】
一、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考点1 指认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1.心脏
(1)心脏的结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主要由____________构成,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与____________相连,心室与____________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能开关的瓣膜,分别叫房室瓣和动脉瓣。
(2)瓣膜的特点
瓣膜只能向____________开放,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
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
血管
种类
功能
分布
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处
多分布
在较深
的部位
管壁________,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________。血液流动由总到分支。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
位置有
深有浅
管壁______,弹性______,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血液流动由分支汇合。
毛细
血管
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分布很
广
管壁由一层____________构成,管内血流速度 。血液流动时红细胞呈____________通过。
3.人体的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
体循环:从____________射出的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____________。
肺循环:从____________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____________。
(2)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血液循环示意图
考点2 辨认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
1.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成分
功能
异常病
血
液
的
组
成
血浆
运载____________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
血
细
胞
红细胞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吞噬异物,抗感染
太少,抵抗能力差;太多,炎症
血小板
加速血液____________
凝血功能降低
(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________的地方,容易结合氧;在氧浓度________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2.血液的种类
血液
考点3 描述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1.人体ABO血型
人类的血型由遗传决定,而且终生不变。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____________决定的。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
________
抗B
B
B
________
AB
A、B
无
O
________
抗A和抗B
血液的红细胞上存在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液的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同时,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的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2.输血
(1)原则:____________。
(2)异型输血:异型之间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的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异型间可行的输血:(见下表)
供血者血型
受血者血型
A
AB
B
____________
O
A、B、AB
3.AB型可以接受____________的血液,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____________,因此被称作万能供血者。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一般只能小量地输送,不能大量输送。
二、尿的生成和排出
考点4 描述人体内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1.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____________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1)肾小球的____________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外,血浆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____________。
(2)肾小管的____________作用
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____________和大部分的____________、 等。
(3)尿液排出
肾盂内的终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
三、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考点5 概述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1.生物体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交换,同时生物体内不断进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转变。
2.意义: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如一旦停止,生命就结束。
3.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和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
考点1 1.(1)心肌 静脉 动脉 (2)一个方向 2.厚 快 薄 小 上皮细胞 很慢 单行 3.(1)体循环 肺循环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肺静脉 右心房
考点2 1.血 凝固 (2)高 低 2.多 少
考点3 1.凝集原 A 抗A 无 2.(1)输同型血 (2)AB
3.任何血型 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考点4 1.泌尿系统 2.(1)滤过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原尿 (2)重吸收 全部的葡萄糖 水 无机盐
考点5 1.物质 能量 物质 能量
【例题精析】
例1.(2021•台州)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下列表示肺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观图可知:A是脑,属于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B是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C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D是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B。
例2.(2021•宁波)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人体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共同完成生命活动。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
B.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C.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D.胃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解答】解:A、人体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是心脏,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A正确;
B、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B正确;
C、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C正确;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为智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只能吸收水分和酒精,D错误。
故选:D。
例3.(2017•衢州)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作用是重吸收 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
C.③的作用是滤过 D.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
【解答】解:A、①是肾动脉,A错误;
B、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腔形成原尿;B正确;
C、③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C错误;
D、④肾静脉内是静脉血,D错误。
故选:B。
例4.(2021•衢州)他在国内外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盛誉,他创造了世界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他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发的耐盐碱水稻(海水稻)在高盐浓度条件下,也能有很高的产量。
(1)文中的“他”是如图中的 D 。
(2)普通水稻不适合在盐碱地生长,因其根毛细胞中细胞液浓度 小于或< 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引起细胞失水。
(3)水稻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米饭消化产物进入循环系统后,首先到达图甲所示心脏四个腔的 C (填字母)。之后随血液送往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中参与代谢提供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图乙表示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动脉、静脉、支气管,肺泡,请选择图乙中序号按顺序表示出二氧化碳从血管经肺部排出体外需经历的路径 ①④③ 。
【解答】解:(1)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故选:D。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多数水稻不能在盐碱地生长,是由于水稻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或<盐碱地的土壤溶液浓度,导致水稻细胞出现失水,影响植物的生长。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淀粉首先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被肠液和胰液彻底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小肠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中的下腔静脉,在进入心脏的C右心房。
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毛细血管→小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①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④肺泡→③支气管→气管→体外。
故答案为:
(1)D
(2)小于或<
(3)C;①④③(顺序有错不给分)
例5.(2020•金华)人体血液日夜奔流在血管中,把各器官、系统联系在一起。如图为心脏及相连血管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③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左心室 ;
(2)在正常、完整的循环过程中,图中①②③④结构中血液含氧量最低的是 ④ (填序号)。
【解答】解:(1)在心脏的4个腔中,③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
(2)含氧多、颜色为鲜红的血是动脉血,含氧少、颜色为暗红的血是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由①肺静脉流回②左心房和③左心室,即①肺静脉、②左心房和③左心室内流着动脉血;血液流经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由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和④右心室,即④右心室内流着静脉血。因此图中血液含氧量最低的是④右心室。
故答案为:(1)左心室;
(2)④。
例6.(2021•台州)同一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同的科学道理。如图为某同学在不同情况下手背的对比图,乙图中鼓起的血管是 静脉 (填血管名称)。关于血管鼓起的成因可能有:
Ⅰ.血液流动是 单 (选填“单”或“双”)向的,当手腕或前臂处血管被挤压时,血液流动受阻,血管鼓起。
Ⅱ.剧烈运动时,产热增加,为加快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血管 舒张 (选填“舒张”或“收缩”),血流量增大,血管鼓起。
【解答】解:血液由小的血管汇集流往大的血管,这样的血管为静脉。图中隆起的血管是静脉。
Ⅰ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可见血液流动是单向的。
Ⅱ运动员在跑步的过程中,骨骼肌剧烈的收缩和舒张,产生大量的热量,运动中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皮肤中的血管将舒张,散失一部分热量。
故答案为:静脉;Ⅰ单;Ⅱ舒张
例7.(2021•绍兴)如图是小敏在复习整理血液循环相关知识时的手绘图,请据图回答。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肠胃道”中被消化成 氨基酸 进入血液。
(2)气体A在肺泡中的浓度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肺部毛细血管中浓度。
(3)与C处血液相比,D处血液最明显的变化是 尿素、氧 含量减少。
(4)心脏结构1、2和3、4在血液循环中的功能是 防止血液倒流 。
【解答】解:(1)蛋白质在消化道被消化的过程是: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在小肠内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
(2)气体的扩散作用是指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经过吸气,肺泡内充满了新鲜的空气,肺泡内B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而A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小;因此,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A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3)由于C肾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脏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成排出,故D肾静脉血液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含量迅速减少,同时血液中的氧气提供给肾脏细胞呼吸利用,因此D肾静脉血液中的氧含量也明显减少。
(4)心脏结构1、2是房室瓣保证了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3、4是动脉瓣,保证了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心脏中1、2和3、4这些瓣膜的存在,保证了血液的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
故答案为:(1)氨基酸;(2)小于;(3)尿素、氧;(4)防止血液倒流。
例8.(2021•湖州)如图是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模型。
(1)写出人体细胞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人体细胞﹣ C 系统﹣ ABD 系统﹣外部环境。(选填“A”、“B”、“C”、“D”,不定项选择)
(2)肺泡中的O2通过 扩散 作用进入血液。
(3)B系统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肾脏 。
【解答】解:(1)人体细胞以C血液循环系统为纽带,在A消化系统、B泌尿系统、D呼吸系统共同参与下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肺泡中的氧气会通过扩散(或自由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3)图示B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
故答案为:
(1)C;ABD
(2)扩散
(3)肾脏
例9.(2020•衢州)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该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和接触。该病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 病原体 。
(2)新冠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呼吸排出并散播。如图表示患者呼吸运动的两个过程,箭头表示横膈运动方向。则甲、乙两图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C 。
A.甲、乙都吸气 B.甲、乙都呼气
C.甲吸气、乙呼气 D.甲呼气、乙吸气
(3)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含有抗体的血浆来治疗重症患者,这种方法属于 特异性 免疫。
(4)目前尚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预防是抗击这场疫情的最有力“武器”,请从保护自身角度,说说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 自觉隔离,避免人群聚集,锻炼身体,按时休息,提高免疫力 (答出两点即可)
【解答】解:(1)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从传染病角度说,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2)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从图示中可以看出,甲图膈顶下降,为膈肌收缩时的状态,即吸气过程;乙图膈顶回升,为膈肌舒张时的状态,即呼气过程。即甲吸气、乙呼气。
(3)治疗新冠肺炎其中的一种治疗手段是对重症患者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浆,因为康复者体内含有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4)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且病毒感染性疾病尚没有特效药,医生只能提供支持性治疗,主要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疾病。为早日打赢这场战役,我们要自觉隔离,避免人群聚集,锻炼身体,按时休息,提高免疫力。
故答案为:(1)病原体
(2)C
(3)特异性
(4)自觉隔离,避免人群聚集,锻炼身体,按时休息,提高免疫力
例10.(2020•舟山)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如图甲)或动脉(如图乙),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
(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 肺 (填器官名称)的功能。
(2)ECMO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 乙 所示模式,判断依据是 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
【解答】解:(1)(2)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俗称人工肺,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人工肺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故答案为:(1)肺
(2)乙;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例11.(2020•温州)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会释放让人产生幸福感、增强记忆力的物质。
(1)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特殊物质。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大脑的过程中,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室? 右心房
(2)运动时呼吸加快,经肺泡处的 气体交换 ,血液含氧量升高。
(3)不同状态流经不同部位的血液量如图所示。请分析运动时流经骨骼肌血液量大大增加的意义。 为骨骼肌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更快地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解答】解:(1)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特殊物质。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肌肉部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2)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经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运动时,全身骨骼肌的活动加强了,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流经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大,为骨骼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即能量;所以图中骨骼肌在运动时的血液流量变化是增加,发生变化的生理意义是为骨骼肌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更快地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故答案为:(1)右心房;
(2)气体交换;
(3)为骨骼肌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更快地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例12.(2018•衢州)人工肾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利用透析膜将血液中的废物滤过后排出,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图所示。
(1)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 肾小球 出现了病变。
(2)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 尿素 等废物减少了。
(3)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器官 。
【解答】解:(1)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可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在尿液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肾小球出现了病变。
(2)血液透析的目的是除去血液中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同尿的形成过程,因此血液透析过程实际上模拟了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所以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尿素等废物减少了。
(3)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故答案为:(1)肾小球
(2)尿素
(3)器官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健康人的尿液中,检测不到的物质是( )
A.尿素 B.血细胞 C.无机盐 D.水
【解答】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综上所述,一个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可能出现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如果尿液中出现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应该是肾小球的滤过出现了问题,是由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强导致的,可能患了肾小球炎。
故选:B。
2.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D.血液循环的规律: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解答】解:A、据分析可见: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A正确;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错误;
C、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错误;
D、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从图中看出,血液循环的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D错误。
故选:A。
3.因咽炎引起发烧的糖尿病患者,检查他的血液与尿液,预测的结果分别是( )
A.血液白细胞偏高,尿液含有红细胞
B.血液白细胞偏低,尿液含有红细胞
C.血液白细胞偏高,尿液含有葡萄糖
D.血液白细胞偏低,尿液含有葡萄糖
【解答】解:患者有咽炎,可以说明体内有炎症,原因是白细胞吞噬细菌,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因此可以看到白细胞的测量值高于正常值。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经肾脏形成尿液时,一部分血糖会进入尿液形成糖尿。
故选:C。
4.人工肺(ECMO)是一种模拟人体心脏和肺的机器,可以对心肺疾病患者进行体外辅助呼吸,人工肺中血液和气体虽然不直接接触,却能通过隔离膜(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隔离膜模拟的是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血液和气体通过隔离膜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作用
C.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D.人工肺在进行气体交换时,还能过滤血液中的尿素
【解答】解: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病人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说明半透膜模拟的是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
B、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气体的扩散作用,B错误;
C、血液流经膜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通过半透膜扩散出去,所以静脉血变成动脉血,C错误;
D、膜肺只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气体交换,不能过滤血液中的尿素,D错误。
故选:A。
5.人体的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使得体内复杂多变的生理功能得以实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
B.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
C.小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D.肺泡的数目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毛细血管,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解答】解:A、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A正确;
B、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四肢的大静脉内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只能从静脉流向心房,从心房流向心室,B错误;
C、小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无关,C错误;
D、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C。
6.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将下腔静脉扎紧,从上腔静脉灌水,则流出水的血管是( )
A.下腔静脉 B.肺静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
【解答】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已结扎)灌水入心脏,水在心脏内流动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流出。
故选:D。
7.如图为人体某部位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a、b、c表示血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该结构位于肺部,则c内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比a内少
B.若c血管受到损伤,为防止流血太多,应在伤口的远心端结扎
C.若该结构位于肾脏,则c内氧合血红蛋白和含氮废物含量都比a少
D.若该结构位于小肠,则c内营养物质到达右心室的途径是:c→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解答】解:A、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a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c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则c内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比a内多,A错误;
B、c为静脉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静脉流回心脏。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按压或绑扎止血,B正确;
C、若该结构位于肾脏,则c肾静脉内含静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少,含氮废物明显减少,C正确;
D、若b为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由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的途径: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D正确。
故选:A。
8.下表中结构和功能相一致且表述正确的是( )
结构
功能
A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
促进红细胞的运氧能力
B
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大量毛细血管
有利于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C
小肠能分泌胰液、肠液、胆汁
能有效促进小肠的吸收功能
D
心脏的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能有效降低体循环血压
A.A B.B C.C D.D
【解答】解:A、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A正确;
B、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B错误。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C错误;
D、人的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室壁要将血液泵至全身,需要的动能大,因此左心室壁最厚,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D错误。
故选:A。
9.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左侧流动的是静脉血,右侧流动的是动脉血
B.贫血病患者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C.在体循环中,主动脉流动脉血,在肺循环中,肺静脉流静脉血
D.小明左手不慎划伤,鲜红是血液从伤口喷射出来,小明立即按压远心端止血
【解答】解:A、心脏的左侧都是动脉血,右侧都是静脉血,A错误。
B、当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时,人就会出现贫血。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所以贫血患者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B正确;
C、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血液由心室射向动脉。C错误;
D、动脉是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内流动脉血,血色是鲜红的,在近心端止血。D错误。
故选:B。
10.如图为生物常见的物质交换模型,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若X为组织细胞,Y为毛细血管,则②可表示为营养物质和氧气
B.若X为肺泡,Y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Y后,含氧量增加
C.若X为叶肉细胞,①为有机物,则Y为叶脉中的导管
D.若X为根毛细胞,①为水,则Y可表示输导组织
【解答】解:A、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代谢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走,A正确。
B、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若X为肺泡,Y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Y后,含氧量增加,B正确。
C、若X为叶肉细胞,①为有机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则Y为叶脉中的筛管而不是导管,C错误。
D、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1.国家一直倡导“有氧运动,科学健身”。在有氧运动时,人的呼吸、循环等系统协调配合,共同为骨骼肌提供物质和能量。如图甲是人体吸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如图乙为人体部分物质的获取和排出途径,请据图回答:
(1)人在吸气时,膈肌 收缩 (选填“收缩”或“舒张”),膈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扩大。
(2)F过程后,血液变为 静脉血 ,这些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 右心房 (心脏的结构名称)。
(3)图乙中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细胞内的 呼吸作用 生理活动。
【解答】解:(1)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故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扩大。
(2)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血液里的氧气就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这样,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氧气的含量就减少了,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故F过程后,血液变为静脉血。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扩散进入血液,经过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后,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所以,这些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
(3)进入组织细胞的氧气,参与细胞呼吸作用,与细胞内的有机物反应,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里。所以,图乙中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细胞内的呼吸作用生理活动。
故答案为:
(1)收缩
(2)静脉血;右心房
(3)呼吸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2.为探究单纯服用中药汤剂和中药汤剂辅以针灸这两种方法治疗肾病的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情况见下表。
实验对象
处理方法
检测
甲组
选择80名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相似的志愿者,平分为甲乙组。
_____
检测患者24h内尿样
中红细胞和蛋白质的含量。
乙组
口服中药汤剂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肾病患者尿检后,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该患者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肾小球 。
(2)表中甲组的处理方法是 中药汤剂辅以针灸 。
(3)对甲乙两组治疗前、后的尿样进行检测,结果如图: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中药汤剂辅以针灸这种方法治疗肾病的效果较好 。
【解答】解:(1)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对红细胞、蛋白质没有重吸收作用导致的。
(2)该实验是探究单纯服用中药汤剂和中药汤剂辅以针灸这两种方法治疗肾病的效果,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参与该实验研究的80名志愿者在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方面应该一致。甲组中药汤剂辅以针灸,乙组单纯服用中药汤剂。治疗一段时间检测患者尿样中蛋白质和红细胞的含量。
(3)据柱状图可见:甲组尿液中红细胞、蛋白质含量在治疗前后下降率最显著。由此可见:中药汤剂辅以针灸这种方法治疗肾病的效果较好。
故答案为:(1)肾小球
(2)中药汤剂辅以针灸;
(3)中药汤剂辅以针灸这种方法治疗肾病的效果较好。
13.血液呈红色的原因是红细胞中存在着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铁含量不足,人体易患缺铁性贫血症。当外界氧浓度高时,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氧合血红蛋白(呈鲜红色),当外界氧浓度较低时,血红蛋白又会和氧分离。血红蛋白还能跟一氧化碳气体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呈樱桃色)。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要比与氧气的亲和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又是氧合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的13600。人体吸入较多量一氧化碳,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
(1)缺铁性贫血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疾病,典型症状为“嘴唇苍白,容易头晕”,请解释缺铁造成上述症状的理由: 缺铁性贫血是因为缺少铁元素,造成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使患者嘴唇发白,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导致脑部因缺氧而供能不足出现头晕的症状 。
(2)人体血液流经肺部前和流出肺部后相比,血红蛋白与外界氧结合能力 变强 (选填“变强”、“不变”或“变弱”)
(3)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新鲜的动脉鸡血(加入抗凝剂防止凝血),先通足量一氧化碳再通入足量的氧气,血液颜色变化是:鲜红色(原来颜色)→ 暗红色 。
(4)请简述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要比与氧气的亲和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又是氧合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的1/3600,外界一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导致血红蛋白无法与氧气结合,最终导致人体缺氧,产生一氧化碳中毒 。
【解答】解:(1)缺铁性贫血是因为缺少铁元素,造成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使患者嘴唇发白,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导致脑部因缺氧而供能不足出现头晕的症状。
(2)在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浆,此时氧气浓度增大,血液流经肺部前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能力变强,与氧气结合随血液循环流经全身。
(3)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要比与氧气的亲和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又是氧合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的1/3600,所以通足量一氧化碳后血液由于无法与氧气结合变成暗红色,再通入足量的氧气由于血红蛋白不容易与一氧化碳分离,仍然是由于缺少氧气呈暗红色,所以血液颜色变化是:鲜红色(原来颜色)→暗红色。
(4)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要比与氧气的亲和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又是氧合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的1/3600,外界一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导致血红蛋白无法与氧气结合,最终导致人体缺氧,产生一氧化碳中毒。
故答案为:
(1)缺铁性贫血是因为缺少铁元素,造成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使患者嘴唇发白,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导致脑部因缺氧而供能不足出现头晕的症状;
(2)变强;
(3)暗红色;
(4)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要比与氧气的亲和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又是氧合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的1/3600,外界一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导致血红蛋白无法与氧气结合,最终导致人体缺氧,产生一氧化碳中毒。
四.解答题(共9小题)
14.如表是正常成年人的血浆和尿液中主要物质浓度 (单位:%)的比较,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A
0
0
2.0
0.05
1.6
B
7~9
0.1
0.2
0.002
0.91
(1)样品中属于尿液的是 A (填“A”或“B”),你判断的依据是 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 。
(2)样品A中的尿素、尿酸、无机盐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样品B,这是因为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
(3)如果样品A中出现了蛋白质,表明肾脏的 肾小球 部位可能发生病变。样品A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 。
【解答】解:(1)样品A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只有尿素、尿酸和无机盐等,是尿液。
(2)样品A中的尿素、尿酸、无机盐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样品B,这是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
(3)如果样品A中出现了蛋白质,表明肾脏的肾小球部位可能发生病变,通透性过大。样品A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被肾小管全部重新吸收了。
故答案为:
(1)A;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球;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
15.仙人掌科的很多植物的果实都可食用,如仙人掌果、玉龙果等,图甲是区分它们的检索表。
(1)根据检索表可知,图乙所示的果实为 仙人掌果 。
(2)人在食用红龙果后,常排出偏红色的尿液。这是由于果实内含有的甜菜红素被人体吸收后,再随尿液排出体外。这部分甜菜红素在肾单位模式图(图丙)的流动路径是①→ ②→④ 。(用序号表示)
【解答】解:(1)由图可知,图乙中的果皮外有刺,根据检索表可知,图乙所示果实属于仙人掌果;
(2)甜菜红素随血液通过①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经过肾小球滤过作用,进入到②肾小囊腔中,然后经过④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尿液,尿液经过④肾小管汇入肾盂,然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仙人掌果;(2)②→④。
16.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结构示意图,A、B、C表示三种物质。
(1)淀粉转变为C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的心腔是 右心房 。
(2)某病人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异常,尿液中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而 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则不能滤过。
(3)人体从安静进入运动状态后,进入相关骨骼肌组织细胞处的A和排出的B物质含量都大大增加,试阐述原因 呼吸作用消耗大量A氧气,这些氧气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同时产生大量B二氧化碳 。
【解答】解:(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然后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所以主食中的淀粉在小肠内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b后进入血液,经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3)人体从安静进入运动状态后,呼吸作用消耗大量A氧气,这些氧气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同时产生大量B二氧化碳,因此进入相关骨骼肌组织细胞处的A和排出的B物质含量都大大增加。
故答案为:
(1)右心房
(2)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3)呼吸作用消耗大量A氧气,这些氧气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同时产生大量B二氧化碳
17.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A~D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1)物质B进入血管后会与甲细胞上的 血红蛋白 结合,经运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内.
(2)②所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在人体的 小肠 中完成的(填器官名称).
(3)如果发现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可能是肾脏中的 肾小球 发生了病变.
【解答】解:(1)物质B氧气进入血管后会与甲细胞(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结合,经运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内.
(2)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因此②所表示的生理过程(吸收)主要在人体的小肠中完成的(填器官名称).
(3)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如果发现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可能是肾脏中的肾小球发生了病变.
故答案为:(1)血红蛋白
(2)小肠
(3)肾小球
18.如图为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管类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在进行图中所示的过程③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 舒张 。(填“舒张”或者“收缩”)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 气体扩散作用 实现的。
(2)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同时两个心室舒张,那么此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开闭情况分别是 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
(3)Ⅰ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是 氧气、尿素、尿酸等 。
【解答】解:(1)③表示呼气,④吸气,人体在进行图中所示的过程③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A表示血液循环系统,其中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此时心脏内瓣膜的开闭情况是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3)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⑤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⑥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会明显减少.
故答案为:(1)舒张;气体扩散作用;
(2)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3)氧气、尿素、尿酸等.
19.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1]是肺泡壁,A、B为两种气体.那么煤气中毒严重时窒息而死,原因是一氧化碳影响了 血红蛋白 与B结合,使细胞无法获得B,从而导致死亡。
(2)若[1]是肾小管壁,则B表示的过程是 重吸收作用 。
【解答】解:(1)若[1]是肺泡壁,则[3]是包绕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A、B所代表的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发生在该处的生理过程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发生煤气中毒时,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大200多倍,且结合后不易分离,这样就使氧气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使细胞无法获得B氧气,从而导致死亡.(2)若[1]是肾小管壁,则[3]是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
故答案为:(1)血红蛋白;
(2)重吸收作用。
20.人工心肺机可用于急性呼吸衰竭的辅助治疗,如图为其工作原理示意图。
(1)为防止血液在体外发生凝血,需注射一种抗凝血药物﹣﹣肝素溶液,该药物主要是抑制 血小板 (填一种血细胞名称)的凝血作用。
(2)“氧合器”相当于人的肺,图中M所指的气体应该是 二氧化碳 。
(3)人工心肺机中的血泵能将血液压到氧合器,该功能相当于心脏中 右心室 (填心脏腔室名称)的功能。
【解答】解:(1)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防止在支架位置血液凝固,病人需要注射抗凝血剂药物,该药物主要是降低了血小板的作用。
(2)由于氧合器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吸收了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变成了动脉血。因此图中M指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氧合器”相当于人的肺,人工心肺机中的血泵能将血液压到氧合器,因此可推断图中血泵相当于人的心脏中右心室的功能,把血压入肺。
故答案为:(1)血小板;(2)二氧化碳;(3)右心室
21.小明为了研究自己心率和运动量的关系,做了如下实验:
(1)测量平静状态下的脉搏。计时1分钟,数脉搏跳动的次数,记录在表格中(表格如下)。
(2)测量运动后的脉搏:
①小明慢步走1分钟停下后,立即测量1分钟的脉搏并记录。
②恢复平静状态后,跑1分钟停下后立即测量脉搏,休息1分钟后和3分钟后再分别测量脉搏并记录。
状态
脉搏(次/分钟)
平静
75
走路
95
跑步
135
跑步后休息1分钟
103
跑步后休息3分钟
9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调节心跳的神经中枢在 脑干 。
(2)实验完成后,小明同学写出其中一个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定范围内,运动量随心率的加快而增大。请判断这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不对,应该是心率随运动量的增大而加快,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消耗的能量增多,心率的加快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 。
(3)当运动停止后,心率为什么会逐渐变慢? 当运动停止后,能量的消耗逐渐减少,心脏的跳动慢慢恢复了平静 。
【解答】解:(1)人体调节心跳的神经中枢在脑干。
(2)小明同学的说法不对,应该是心率随运动量的增大而加快,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消耗的能量增多,心率的加快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
(3)当运动停止后,能量的消耗逐渐减少,心脏的跳动慢慢恢复了平静。
故答案为:(1)脑干
(2)不对,应该是心率随运动量的增大而加快,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消耗的能量增多,心率的加快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
(3)当运动停止后,能量的消耗逐渐减少,心脏的跳动慢慢恢复了平静
22.血液流经某器官时,其中的成分往往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都发生在循环系统的毛细血管处。如图为人体某部位的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四处的不同体液。
(1)如该部位为小肠,则正常人①处葡萄糖浓度总比④处 高 (填“高”或“低”);
(2)如该部位为脑,则图中CO2浓度最高处是 ③ ;(填序号,下同)
(3)如该部位为肺,则图中O2含量较高的是 ① 处;
(4)如该部位为肾,则图中代谢废物较多的是 ④ 处。
【解答】解:(1)如该部位为小肠,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故①处葡萄糖浓度总比④高;
(2)如该部位为脑,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则组织细胞③中CO2浓度较高;
(3)如该部位为血液中肺静脉①氧气较多,从而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地;
(4)肾具有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的作用,因此经过肾后代谢废物较少,故代谢废物较多的是进入肾的④肾动脉。
故答案为:(1)高;(2)③;(3)①;(4)④。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6 元素的循环和物质的转化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6 元素的循环和物质的转化 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3 物质的密度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13 物质的密度 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06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06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一) 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查阅资料,实验器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