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 二次函数专题17 二次函数与等角存在性问题
展开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 二次函数专题17 二次函数与等角存在性问题,文件包含专题17二次函数与等角存在性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17二次函数与等角存在性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 二次函数与等角存在性问题
解题点拨
除了特殊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外,相等角存在性也是今年二次函数压轴题中常见的题型,根据题目给的不同的条件,选择恰当的方式去构造相等角,是此类问题的关键.
【基本定理】
回顾一下在几何图形中有哪些方法能得到相等角,大概如下:
(1)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2)角平分线:角平分线分的两个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
(4)全等(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5)三角函数:若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则两角相等;
(6)圆周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也许还有,但大部分应该都在此了,同样,在抛物线背景下亦可用如下思路构造相等角.
想得到相等角,先考虑如何度量角,除了角度之外,另外的方法便是求出角的三角函数值,因此在以上6种方案当中,若无明显条件,可考虑求出角的三角函数值来构造相等角.
选择较多未必是好事,挑出关键性条件确定恰当方法才是更重要的~
直击中考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过点,x轴上有一动点,过点P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直线BC及抛物线分别交于点D,E.连接.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在线段上运动时(不与点O,B重合)当时,求t的值.
(3)当点P在x轴上自由运动时,是否存在点P,使?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2
(3))或.
【分析】(1)将代入,即可求函数的解析式;
(2)由题意可求,又由,可得,能求出点,即可求t的值;
(3)由题意可得,从而能求出,再由,求出t即可求P点坐标.
【详解】(1)解:代入,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2)解:令,则,
∴,
∴,
∴,
∵轴,
∴,
∵,
∴,
∴,
∴t的值为2;
(3)解:存在点P,使,理由如下: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轴,
∴,
∴,
∵,
∴,
∴,
解得或,
∴P点坐标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黑龙江中考真题)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与轴交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存在,,
【分析】(1)把点AB的坐标代入即可求解;
(2)分点P在轴下方和下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1)∵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0),B(3,0),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存在,理由如下:
当点P在轴下方时,
如图,设AP与轴相交于E,
令,则,
∴点C的坐标为(0,3),
∵A(-1,0),B(3,0),
∴OB=OC=3,OA=1,
∴∠ABC=45,
∵∠PAB=∠ABC=45,
∴△OA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A=OE=1,
∴点E的坐标为(0,-1),
设直线AE的解析式为,
把A(-1,0)代入得:,
∴直线AE的解析式为,
解方程组,
得:(舍去)或,
∴点P的坐标为(4,);
当点P在轴上方时,
如图,设AP与轴相交于D,
同理,求得点D的坐标为(0,1),
同理,求得直线AD的解析式为,
解方程组,
得:(舍去)或,
∴点P的坐标为(2,);
综上,点P的坐标为(2,)或(4,)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与几何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方程组,分类讨论是解本题的关键.
3.如图,抛物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C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将绕坐标原点O顺时针旋转,点C的对应点为点,点是否落在抛物线上?说明理由.
(3)P为抛物线上直线上方的一点,当四边形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4)点D在抛物线上,连接.在对称轴左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满足?如果存在,请求出点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点落在抛物线上,理由见解析
(3)点P的坐标为
(4)存在,P坐标为
【分析】(1)把A、C两点坐标代入即可得解;
(2)根据旋转可得点C的对应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检验是否在抛物线上;
(3)设点P的坐标为,根据,即可得到关于x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化成顶点式就可以得到面积的最大值和此时x的值,即点P的横坐标,再把x值代入所设的点P的纵坐标中即可得解;
(4)首先把D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到D,所以,根据坐标易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与y轴交于点,通过证明,所以,,得到点,从而计算出直线直线解析式为,再与抛物线解析式构成方程组即可得解.
【详解】(1)解:将点A,C代入抛物线得,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将绕坐标原点O顺时针旋转,点C的对应点为点,则点,
当时,,
∴点C'落在抛物线上;
(3)解:连接,设点P的坐标为,
∵,
∴,
当,四边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
此时:点P纵坐标,
即点P的坐标为;
(4)解:存在,P坐标为.理由如下:
如图:
∵点D在抛物线上,
∴代入得:,
∴D,
∵点C,
∴,
又∵点B坐标为,点C,
∴,
∴,
∴,
设与y轴交于点,
在△CD'B和△CDB中,
,
∴,
∴,
∴,
即点,
所以直线解析式为,
联立抛物线与直线解析式得:,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故点P坐标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图形的旋转、面积的计算等,解题关键是化顶点式和待定系数法的运用.
4.已知: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的交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的一般式;
(2)若抛物线第一象限上有一点P,满足,求P点坐标;
(3)直线与抛物线交于E、F两点,当点B到直线l的距离最大时,求的面积.
【答案】(1)
(2)或
(3)10
【分析】(1)把C点坐标代入中求出a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
(2)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直线的下方时,过点B作交CP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E作轴于点M,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长,求出点E的坐标,可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联立直线和抛物线方程可求出点P的坐标;当点P在直线的上方时,过点B作交CP于点F,同理求出点F的坐标和直线的解析式,联立直线和抛物线方程可求得点P的坐标;
(3)求出直线恒过定点,连结,当时,点B到直线的距离最大时,求出此时k的值,可求出点E,F的坐标,则的面积可求出.
【详解】(1)把代入,
得,解得,
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即;
(2)当点P在直线的下方时,如图1,过点B作交的延长线于点E,过点E作轴于点M,
∵,
∴时,或,
∴,
∴,
∵,
∴,
∵,
∴,
∴,
∵,
∴,
∴,
∴,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 ,
解得: ,
∴直线的解析式为,
∴,
解得,,
把代入得,
∴ ;
当点P在直线的上方时,过点B作交于点F,如图2,
同理求出,,
∴,
求出直线的解析式为,
∴ ,
解得:,
∴.
综合以上可得点P的坐标为或;
(3)∵直线,
∴,
∴,
∴直线恒过定点,如图3,连结,当时,点B到直线的距离最大时,
求出直线的解析式为,
∴,
∴直线的解析式为,
∴ ,
解得: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二次函数的性质;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坐标与图形性质,学会运用方程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是关键.
5.如图1,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在的左边),与轴交于点,且.若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和点,直线交直线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第三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若存在,请求出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对于直线上一点,若过点总有一条直线(不和直线重合)交抛物线于两点(在的左边),使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抛物线解析式为:
(2)存在,
(3)
【分析】(1)根据题意,求得,,设抛物线解析式为,将点代入解析式即可求解;
(2)根据题意得出,根据正切值相等,即可求解.
(3)根据题意,可知当点在点左侧时,存在,继而即可求解.
【详解】(1)解:∵与轴交于点,
令,得,
∴,则,
∵,
∴,,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将点代入得,
,
解得:,
∴,
∴抛物线解析式为:;
(2)存在,理由如下,
解:如图,点在第三象限,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和点,
令,解得,令,解得
∴,,
∴,,
设,则,
∴,
解得:(舍去)
∴,
∴;
(3)解:∵,,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则,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
∴,即,
设,
∵为的中点,则,
∵在上,
∴,
整理得,
∵,
∴或,
∵,M在N的左边,
∴Q点在M点左侧,
∴当,即点在点左侧时,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问题,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角度问题,已知正切求线段长,线段中点问题,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经过A,B两点的抛物线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M为抛物线上一点,,求点M的坐标;
(3)若P为线段AB上一点,,求点P的坐标;
【答案】(1)
(2)或
(3)
【分析】(1)根据直线与y轴的交点和抛物线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由,可证明,即可得,然后根据函数图象去掉绝对值即可求得点M的坐标
(3)设点,过点P作轴于点Q,则点,得到,所以,计算得,即可得
【详解】(1)∵直线与y轴的交点为,
将点、代入抛物线得: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由(1)知,抛物线为,
由,解得:或,
∴,且,,
∴,,
设点,过点M作轴,交x轴于点N,
∴,∴,,
∵,且,
∴,
∴,
即,
通过二次函数图象当时,,,
∴,,
解得:或(舍)
∴点M的坐标为:
通过二次函数图象当时,,,
∴,
解得:或(舍),
∴点M的坐标为:,
通过二次函数图象当时,,,
∴,
解得:(舍)或(舍)
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或
(3)由(2)知,,,,
设点,过点P作轴于点Q,则点,
∵,且,
∴,
∴,即,
∴,
∵,,,
∴,且轴,
∴,
∴
∴,
∴,
∴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和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的应用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B,与y轴相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连接,求的正切值;
(3)点P在抛物线上,且,求点P的坐标.
【答案】(1)
(2)2
(3)或
【分析】(1)将点A,B坐标代入抛物线即可;
(2)如图1,过点A作于H,分别证和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求出的长,可在中,直接求出的正切值;
(3)此问需分类讨论,当时,过点P作轴于点M,设P,由同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可求出a的值;由对称性可求出第二种情况.
【详解】(1)解:将点A,B代入抛物线中,
得,解得,,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2)解:∵在中,当时,,
∴C,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如图1,过点A作于H,
则,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在中,,
即的正切值为2;
(3)解:①如图2,当时,过点P作轴于点M,
设P,则M,
由(1)知,,
∴,
∴,
∴,
解得,(舍去),,
∴;
②取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延长交抛物线于,
则此时,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将A,代入,
得,,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或,
∴;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锐角三角函数,交点的坐标等,解题关键是第三问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8.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直线与轴、轴交于点D,E.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点M为该二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
①若点M在图象上的B,C两点之间,求的面积的最大值.
②若,求点M的坐标.
【答案】(1)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2)①的面积的最大值为;②点M的坐标为或.
【分析】(1)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①如图1,作辅助线构建,根据面积差可得的面积:,表示MN的长即可,由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与这一范围可得结论;
②由图形可知:是钝角,当M在第三和第四象限时,才可能符合条件,所以分两种情况:
当点M在第四象限时,延长交x轴于点F,如图2,根据列方程可得M的坐标;
当点M在第三象限时,如图3,可得轴,即M的纵坐标为,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可得M的坐标.
【详解】(1)解:∵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设抛物线的交点式为:,
将代入得,
∴,
∴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2)解:①如图1,过M作轴,交直线于N,交x轴于H,
当时,,解得:,
∴,
则,
设点,则,
∴,
当时,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②当点M在第四象限时,延长交x轴于点F,如图2,
∵,,
又∵,
∴,
∴,
设点F,则,,
∴,解得,即,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把,代入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则,
解得:,
∵点M在第四象限,所以,
∴点;
当点M在第三象限时,如图3,
∵,
∴轴,
设,
将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中,得,,
∵M在第三象限,
∴(舍去),
∴点,
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或.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还涉及到分类讨论的思想,有难度,注意利用数形结合,属于中考压轴题.
9.(山东泰安中考真题)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分别交于点、,且过点.
(1)求二次函数表达式;
(2)若点为抛物线上第一象限内的点,且,求点的坐标;
(3)在抛物线上(下方)是否存在点,使?若存在,求出点到轴的距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l) ;(2)点的坐标为;(3)点到轴的距离为 .
【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计算即可.
(2)首先设出P点的坐标,再利用求解未知数,可得P点的坐标.
(3)首先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过点作轴,垂足为,作轴交于点,再利用平行证明,列出方程求解参数,即可的点到轴的距离.
【详解】(l)因为抛物线过点,∴,
又因为抛物线过点,
∴
解,得
所以,抛物线表达式为
(2)连接,设点.
则
由题意得
∴或(舍)
∴
∴点的坐标为.
(3)设直线的表达式为,因直线过点、
,
∴
解,得
所以的表达式为
设存在点满足题意,点的坐标为,过点作轴,垂足为,作轴交于点,则的坐标为,,.
又轴
∴
又∵
∴
∴
∴.
在中
解得:
所以点到轴的距离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性问题,难度系数高,但是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应当熟练地掌握.
10.(2022·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与y轴交于点C.
(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连接,在该二次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点P,使?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直线l为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E.若点Q为x轴上方二次函数图象上一动点,过点Q作直线,分别交直线l于点M,N,在点Q的运动过程中,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或
(3)
【分析】(1)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求解;
(2)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①过点作关于的对称点,即可求P的坐标,②轴上取一点,使得,则,设,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建列方程,解方程求解即可;
(3)设,,过点作轴于点,则,证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求得,即可求解.
【详解】(1)解:∵由二次函数,令,则,
,
过点,,
设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将点代入得,
,
解得,
,
(2)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①如图,过点作关于的对称点,
,
,
,
,
②轴上取一点,使得,则,设,
则,
,
解得,
即,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
,
解得,
直线CD的解析式为,
联立,
解得或,
,
综上所述,或,
(3)的值是定值,
设,,
过点作轴于点,则,
,
,
,
,
,
即,
,,
,
,
.
即的值是定值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角度问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1.(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二次函数(m是常数,且)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其对称轴与线段BC交于点E,与x轴交于点F.连接AC,BD.
(1)求A,B,C三点的坐标(用数字或含m的式子表示),并求的度数;
(2)若,求m的值;
(3)若在第四象限内二次函数(m是常数,且)的图像上,始终存在一点P,使得,请结合函数的图像,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答案】(1)A(-1,0);B(2m+1,0);C(0,2m+1);
(2)
(3)
【分析】(1)分别令等于0,即可求得的坐标,根据,即可求得;
(2)方法一:如图1,连接AE.由解析式分别求得,,.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由,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方法二:如图2,过点D作交BC于点H.由方法一,得,.证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3)设PC与x轴交于点Q,当P在第四象限时,点Q总在点B的左侧,此时,即.
【详解】(1)当时,.
解方程,得,.
∵点A在点B的左侧,且,
∴,.
当时,.
∴.
∴.
∵,
∴.
(2)方法一:如图1,连接AE.
∵,
∴,.
∴,,.
∵点A,点B关于对称轴对称,
∴.
∴.
∴.
∵,,
∴,
即.
∵,
∴.
∴.
∵,
∴解方程,得.
方法二:如图2,过点D作交BC于点H.
由方法一,得,.
∴.
∵,
∴,
.
∴.
∵,,
∴.
∴.
∴,即.
∵,
∴解方程,得.
(3).
设PC与x轴交于点Q,当P在第四象限时,点Q总在点B的左侧,此时,即.
∵,
∴.
,
,
∴.
解得,
又,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求二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角度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综合运用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2022·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点,与y轴交于点,连接AC、B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将沿AC所在直线折叠,得到,点B的对应点为D,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并求出四边形OADC的面积;
(3)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时,求点P的坐标.
【答案】(1)
(2)
(3)或
【分析】(1)直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即可;
(2)先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点B、C、D三点共线,继而通过证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点D的坐标,根据四边形OADC的面积进行求解即可;
(3)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在x轴上方时,当点P在x轴下方时,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1)将,,代入抛物线,得
,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2)如图,过点D作DE⊥x轴于E,
,
∵,,,
,
,
为直角三角形且,
将沿AC所在直线折叠,得到,点B的对应点为D,
此时,点B、C、D三点共线,BC=DC,,
,
,
,
,
,
∴四边形OADC的面积
;
(3)
当点P在x轴上方时,
∵,
∴轴,
点P的纵坐标为4,即,
解得或0(舍去)
;
当点P在x轴下方时,设直线CP交x轴于F,
∵,
∴,
设,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即,
解得,
,
,
∴设直线CF的解析式为,
即,解得,
∴直线CF的解析式为,
令,解得或0(舍去),
当时,
;
综上,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目,涉及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折叠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 二次函数专题15 二次函数与矩形存在性问题,文件包含专题15二次函数与矩形存在性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15二次函数与矩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 二次函数专题13 二次函数与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文件包含专题13二次函数与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13二次函数与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 二次函数专题14 二次函数与菱形存在性问题,文件包含专题14二次函数与菱形存在性问题原卷版docx、专题14二次函数与菱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