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教案【秋季课程】
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9讲《还原问题》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9讲《还原问题》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四年级 ) 备课教员:××× 第9讲 还原问题一、教学目标:1. 通过画图及表格,帮助学生解决还原问题;2. 能够运用倒推法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推想,直到问题解决;3.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教学重点: 熟悉还原法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策略。学会借助图示和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逐步倒行推理,解决问题。三、教学难点:学会借助图示和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逐步倒行推理,解决问题。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猪八戒非常喜欢吃西瓜,所以自己种了很多又大又甜的西瓜。终于等到西瓜成熟了,猪八戒喜出望外。于是第一天他吃了西瓜的一半还多2个,第二天他吃剩下的西瓜的一半还多2个,还剩3个,猪八戒原来种几个西瓜?你们知道猪八戒种了多少西瓜吗?生:不知道。师:不知道不要紧,今天的课只要你认真听了,并听懂了,相信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还原问题,碰到这种题目的时候到底该怎么解决呢?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来探索吧!二、探索发现授课(42分)(一)例题一:(14分) 某数加上10,再乘以10,减去10,除以10,其结果等于10,求这个数。【课件出示例题一,请学生观察思考,再与同桌讨论,此时教师可下台聆听同学们的说法。】师:同学们,先观察,再思考,跟同桌说一说从这一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师: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的,但是我似乎并没有听到完整的说法,来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想法。生1:他们的数字相同。师:真是一个细心的小伙伴。真棒,请坐!生2:这道题中都包括加减乘除。师:你找到的是一整条信息对吧。好的,请坐。生3:我找到的是最后等于10。师:看来同学们很用心,很认真,你们找到了这些有用的信息了吗?生:找到了。师:很好,看来真的都找到了,但是,最关键的信息你们没有说出来,是什么?生:这个数是几?师:对啦,问题是整道题中最关键的信息了!所以大家以后做应用题,可不能把问题给忽略了哦。师:我们解答这道题时,先判断这道题是不是还原问题。什么是还原问题呢?简单的说,还原问题就是已知一个数的变化过程和最后结果,求原来的数的问题。求原来的数,一步一步退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道题中的某数是不是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求某数是多少。所以这题是还原问题。【出示画图课件】师:还原问题从最后结果出发,倒着往前推算。从“除以10,结果等于10”向前推算,几除以10等于10,反过来想,10×10等于几。生:10×10=100。师:嗯,100÷10=10,所以没有错。那“减去10,结果等于100,这个数是几?【师出示课件,边讲边演示课件】反过来想,100+10等于几?生:110师:“乘以10,结果等于110,反过来想,110÷10等于几?生:110÷10=11。师:看第一步,“某数加上10”得11,某数等于11-10=1。生:这个数是1。师:在解答还原问题时,从最后结果出发,倒着往前推算。变减为加,变加为减,变乘为除,变除为乘。这是解答还原问题的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课件。适时板书解题时的注意要点。】 板书: (10×10+10)÷10-10 =110÷10-10 =11-10 =1
答:这个数是1。练习一:(6分)某数加上7,再乘以7,减去7,除以7,其结果等于7,求这个数。【课件出示练习题,请学生自主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下去巡视、指导。然后讲解解答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培养细心审题的习惯。】 分析: 本难度不大,只要例题一听明白了,就能很快地解答出来;从最后结果出发,倒着往前推理:最后是除以7得7,那么未除以7之前的数应是7×7=49;减去7得49,未减去之前的数是49+7=56;乘以7得56,未乘以7的数是56÷7=8;加上7得8,未加上7之前的数是8-7=1,所以这个数是1。 (7×7+7)÷7-7 =56÷7-7 =8-7 =1答:这个数是1。(二)例题二:(13分) 阿派问米德:“你今年多少岁?”米德说:“把我的年龄乘6,减去23后,再乘4正好是100岁。”你能帮阿派算一下米德今年多少岁吗?【出示课件】师:昨天啊,好吃的阿派跑过来问我说,米德他今年几岁了。刚好被米德听见了,他想考考阿派,他就想呀想,他对阿派说:“把我的年龄乘6后,再减去23后,再乘以5,正好是100岁。”阿派听完后糊涂了,脑袋都成浆糊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了吗?生:不知道。师:现在不知道也没关系,学了之后肯定就知道了。生:好。师:根据例题一的学习知道,解决还原问题从最后结果推算。从最后一个条件“正好是100岁”我们向前推算,乘以4以后是100岁,没有乘以4之前应该是多少岁?反过来想,由乘变除,×4变为÷4【出示解题示图】生:100÷4=25(岁)。师:减去23以后是25岁,反过来想没有减去23之前应该是多少岁?由变减为加,-23变为+23。生:25+23=48(岁)。师:最后一步乘以6以后是48岁,反过来想没有乘以6之前应该是多少岁?由变乘为除。生:48÷6=8(岁)。师:米德今年8岁。板书: ﹙100÷4+23﹚÷6 =﹙25+23﹚÷6 =48÷6 =8(岁)答:米德今年8岁。【课件展示练习二,教师下台巡视。然后讲解题目,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未领会的知识要点和易错点。】练习二:(6分) 一位老爷爷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除以4,然后减去15,再乘以10,恰好是100岁。”这位老爷爷现在有多少岁?分析: 本题和例题相类似,知道变化过程及最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是多少。这种题目就是采用倒推法,从最后一个条件得数是100入手,一步步往前推。也可以先根据题意列出数量关系:[(?+12﹚÷4-15]×10=100,再用逆运算方法求出得数。最后可得出这个数是88。板书: ﹙100÷10+15﹚×4-12=﹙10+15﹚×4-12=25×4-12=100-12=88(岁)答:这位老爷爷88岁。三、小结:(5分) 已知一个数的变化过程和最后结果,求原来的数,我们通常把它叫做“还原问题”。解答还原问题,关键是从最后一步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向前倒推,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即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直到问题解决,这就是常说的“倒推法”。第二课时(50分)一、谈话导入(3分)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呀?生:还原问题。师:对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还原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求解还原问题的呢?生:倒推法。师:同学们掌握得都非常的好。还原问题有很多种,针对还原问题的解法当然也会有很多种。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倒推法。这堂课我们来看一看解决还原问题还能用其他的什么方法?师:大家想不想知道啊?生:想。师:非常好!那我们就不浪费时间了,赶紧来看看都有些什么问题在等我们吧!【课件出示例题三】二、探索发现授课(42分)(一)例题三:(13分) 甲、乙、丙各有一些连环画。甲给乙3本连环画、乙给丙5本连环画后,三人连环画的本数同样多。乙原来比丙多多少本连环画?【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认真看一下这个例题,找出这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甲给乙3本连环画、乙给丙5本连环画。生:三人连环画的本数同样多。师:根据条件可知乙给丙5本连环画后两人连环画的本数同样多,可知乙比丙多多少本连环画?生:5×2=10(本)师:10本是没给丙的之前的本数。问题是求乙原来比丙多多少本连环画?生:10-3=7(本)连环画。师:为什么是10-7呢?生:因为这10本连环画中又有3本连环画是甲给的,所以用乙原来的本数减去甲给的本数,就是乙比丙多的本数。师:非常棒,看来其他同学要加油了。因为10本连环画中又有3本连环画是甲给的,减去3本就是乙比丙多的本数,列式为10-3=7(本)。板书: 5×2=10(本) 10-3=7(本)答:乙原来比丙多7本连环画。【课件演示例题三的答案。】 师:不过光理解是不够的,你要学会运用这个方法,才是最棒的。大家现在动笔做一做这道练习题,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这个方法。做完了,我请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思路。【课件出示练习三,学生自行解答,教师下台巡视,适时指导学生解答。】练习三:(7分) 米德、阿尔法、阿派各有玻璃球若干个。如果米德给阿尔法10个玻璃球、阿尔法给阿派6个玻璃球后,三人玻璃球的个数同样多。阿尔法原来比阿派多几个玻璃球?分析: 因为阿尔法给阿派6个玻璃球后两人玻璃球的个数同样多,可知阿尔法比阿派多6×2=12个玻璃球,而这12个玻璃球中又有10个玻璃球是米德给的,所以阿尔法原来比阿派多12-10=2个玻璃球。板书: 6×2=12(个) 12-10=2(个)答:阿尔法原来比阿派多2个玻璃球。(二)例题四:(13分) 卡尔卖鸡蛋,她上午卖出鸡蛋总数的一半多10个,下午又卖出剩下的鸡蛋的一半多10个,最后还剩65个鸡蛋没有卖出。卡尔原来有多少鸡蛋? 师:同学们,前面的例题难度有点低,有点对不起聪明的你们。现在我们来挑战难度高一点的题目。想吗?生:想。师:卡尔她呀,心血来潮,想攒钱买一个芭比娃娃,她去了农贸批发市场,批发了很多的鸡蛋来卖,她上午卖鸡蛋总数的一半多10个,下午又卖出剩下的鸡蛋的一半多10个,最后还剩65个鸡蛋没有卖出。卡尔原来有多少鸡蛋?师:现在请看例题四,先读题,再观察,后思考。举手回答。【课件出示例题四】生:上午卖了鸡蛋总数的一半。师:还有不同的回答,请举起你的小手,告诉老师。生:下午卖出剩下鸡蛋的一半多10个。生:还剩下65个鸡蛋没有卖出去。师:同学们,你们还掉了什么呢?生:卡尔原来有多少个鸡蛋。师:为了更好地理解题目意思,老师画图表示。【出示线段图,边演示边讲解】师:从前面几个例题你学会了什么,会不会灵活运用呢?生:从最后结果,倒着向前推算。生:会。生:倒推法。师:根据图所示“下午又卖出剩下的鸡蛋的一半多10个,最后还剩65个鸡蛋没有卖出”可以求出上午剩下的鸡蛋个数?生:(65+10)×2=150(个)。师:下午我们已经知道150个,上午卖出鸡蛋总数的一半多10个,那卡尔原来多少个鸡蛋呢?生:(150+10)×2=320(个)。板书: (65+10)×2=150(个) (150+10)×2=320(个)答:卡尔原来有320个鸡蛋。师:看来这题也难不倒你们,你们真厉害!会了一道题不叫厉害,全部会了才叫厉害。请看到下面的习题,学会运用。【教师下台指导巡视】练习四:(7分) 某商场出售洗衣机,上午售出总数的一半多10台,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20台,还剩95台。这个商场原来有洗衣机多少台?画图分析: 从“下午售出剩下的一半还多20台”和“还剩95台”向前倒推,从图中可以看出,剩下的95台和下午多卖的20台合起来,即95+20=115(台)正好是上午售出后剩下的一半,那么115×2=230(台),就是上午售出后剩下的台数。而230台和10台合起来,即230+10=240(台)又正好是总数的一半,那么,240×2=480(台),就是原有洗衣机的台数。 [(95+20)×2+10]×2 =[115×2+10]×2 =[230+10]×2 =480(台)答:这个商场原有洗衣机480台。(三)例题五:(选讲)(13分) 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共有贺年卡90张,如果甲给乙3张后,乙又送给丙5张,那么三个人的贺年卡张数刚好相同。问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来各有贺年卡多少张? 师:相信大家过节的时候都会买一张贺年卡送给自己的同学,朋友。现在呢?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共有90张,如果甲给乙3张后,乙又送给丙5张,那么三个人的贺年卡张数刚好相同。问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原来各有贺年卡多少张?生:(学生读题)师:从题中找出有用的已知条件。举手回答。生: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共有贺年卡90张。生:甲给乙3张。师:很好,请坐。还有其他的吗?生:乙又送给丙5张,三人的贺年卡张数相同。师:同学们非常细心,认真,通过条件你知道了什么?生:甲、乙、丙三个人每人有30张贺年卡。师:非常棒,对,不管三个人如何给来给去,贺年卡的总张数是不变的,还是90张,根据三个人贺年卡张数相同,可以求出最后三个人平均每人的张数为多少呢?生:90÷3=30(张)。【出示课件】师:他们三人原来各有贺年卡多少张?你们还记得从题中找出的已知条件吗?根据题中条件,把每人的贺年卡还原,便可以得到他们三人原来贺年卡的张数。【出示图片】师:甲给乙3张后,甲原来有多少张?生:30+3=33(张)。师:乙原来有贺年卡多少张?生:30+5-3=32(张)师:丙原来有贺年卡多少张?生:30-5=25(张)师:同学们,你学会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了吗?生:学会了。师:光会说可不行,我还要考考你们呢!现在请你们看看这道练习四,动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课件出示练习四,请学生上台板书,并请他们讲解自己的思路,台下学生解答时,教师应多走动走动,指导不会的学生领会、理解。】板书: 90÷3=30(张) 甲:33+3=33(张) 乙:30-3+5=32(张) 丙:30-5=25(张)答:甲原来有贺年卡33张,乙原来有贺年卡32张,丙原来有贺年卡25张。练习五:(7分) 甲、乙、丙三筐苹果共90千克。如果从甲筐取出15千克苹果放入乙筐,从乙筐取出20千克苹果放入丙筐,从丙筐取出17千克苹果放入甲筐,这时三筐苹果就同样重。甲、乙、丙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分析: 甲、乙、丙三筐共有苹果90千克,总重量是不变的。而题中告诉我们从甲筐取出15千克苹果放入乙筐,从乙筐取出20千克苹果放入丙筐,从丙筐取出17千克苹果放入甲筐,这时三筐苹果就同样重,那么可以求出平均每筐各有多少千克苹果:90÷3=30(千克);如果甲给乙15千克苹果后,丙又给甲17千克苹果,甲原有苹果:30+15-17=28(千克);如果甲给乙15千克苹果后,乙又送给丙20千克苹果,说明乙原来有苹果:30+20-15=35(千克);从题中可知乙又送给丙20千克苹果,丙又取出17千克苹果给甲,所以丙原来有苹果:30+17-20=27(千克)。板书: 90÷3=30(千克) 甲:30+15-17=28(千克) 乙:30+20-15=35(千克) 丙:30+17-20=27(千克)答:甲筐原来有苹果28千克,乙筐原来有苹果35千克,丙筐原来有苹果27千克。三、总结:(5分)师:今天我们终于把“还原问题”解题方法学完了,想想,我们是不是还忘了什么?生:要知道猪八戒有多少个西瓜。师:对,没错,那我们要怎么帮助他呢?生:我们可以采用倒推法。生:我们可以从结果向前推。师:看来你们收获满满呀!好,我们从结果出发,往前推。生:结果是还剩3个并且还多2个,可以求出第一天剩下的西瓜。师:非常棒,思路非常清楚。(2+3)×2=10(个)。第一天剩下几个?生:10个。师:那猪八戒原来一共有多少呢?生:(10+2)×2=24(个)。师:猪八戒种了24个西瓜。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还原问题”这个知识掌握得真的很牢固嘛!那么今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我希望大家都能像今天一样,运用科学的知识去解决种种问题。大家一起加油吧!板书: [(2+3)×2+2]×2 =[5×2+2]×2 =12×2 =24(个)答:猪八戒种了24个西瓜。四、随堂练习。1. 某数加上8,乘以8,减去8,除以8,其结果等于8。求这个数。 (8×8+8)÷8-8 =72÷8-8 =9-8 =1
答:这个数是1。2. 欧拉问爷爷现在多大年纪。爷爷说:“把我现在的年龄加上18,除以4,再减去20,然后用9乘,恰好是27岁。”问爷爷现在多少岁? ﹙27÷9+20﹚×4-18=23×4-18 =92-18=74(岁)答:爷爷现在74岁。3. 甲、乙、丙三个组各有一些图书,如果甲组借给乙组13本图书后,乙组又送给丙组6本图书,这时三组图书的本数同样多。原来乙组和丙组哪个组的图书多?多几本? 乙增加了:13-6=7(本) 丙增加了:6(本) 所以原来丙比乙多了:7-6=1(本)答:原来丙组的图书多,多1本。4. 有若干吨煤,第一次用去了一半多2吨煤,后又买进了4吨煤;第二次又用了一半煤,又买进了3吨煤,这时还剩15吨煤。原来有多少吨煤? 第一次用后剩下的煤:(15-3)×2=24(吨) 原有煤:[(24-4)+2]×2=44(吨) 答:原来有44吨煤。5. 阿派、卡尔、欧拉都喜欢画片。如果阿派给卡尔11张画片,卡尔给欧拉20张画片,欧拉给阿派5张画片,那么他们三人的画片张数同样多。已知他们三人共有画片150张,他们三人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 150÷3=50(张)阿派:50+11-5=56(张)卡尔:50-11+20=59(张)欧拉:50-20+5=35(张)答:阿派原来有画片56张,卡尔原来有画片59张,欧拉原来有画片35张。家庭作业 主管评价 主管评分 课后反思(不少于60字)整体效果 设计不足之处 设计优秀之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六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9讲《流水行船问题》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5讲《平均数问题》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奥数四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3讲《差倍问题》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