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四十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8分。其中1-8为单选,9-12为多选)
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103cm
B.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nm
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2m/s
D.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3s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
B.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如图所示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可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会上,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做成喇叭的形状主要改变唢呐声音的音色
D.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4.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B.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C.放在柜子中的樟脑丸过段时间变小了,是汽化现象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5.在﹣1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水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6.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开始时两温度计示数相同。现在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浸过酒精的棉花,过一会儿( )
A.一样 B.甲比乙大 C.乙比甲大 D.无法比较
(多选)7.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8.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测得的四次结果是1.82cm、1.83cm、1.68cm、1.81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
A.1.82cm B.1.785cm C.1.79cm D.1.80cm
(多选)9.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 )
A.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海波,因为海波是非晶体
(多选)10.如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使B中的水沸腾( )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会迅速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多选)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属于机械运动
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必须从零刻线开始测量
C.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多选)12.某品牌汽车性能测试中,甲、乙两辆车做示范测试,甲在乙前方60m处和乙沿平直的公路同时、同向行驶。它们运动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
A.甲车前10s始终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5秒时,甲车速度比乙车小
C.第20秒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是5m/s
D.6﹣8秒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远离甲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2分)
13.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 ,音调较 。(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 (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14.如图为浓度75%免洗酒精消毒剂,喷在手上很快变干,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会很快变干,这是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5.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汶川地震中,远在600公里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中产生的 而引起的。
16.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铅笔的长度为 cm。
17.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盛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 ,“白气”是 液化而成的。(均选填“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18.目前,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是消声、吸声和隔声。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是通过 (选填“消声”、“吸声”和“隔声”)减小噪声污染。大会堂和大剧院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 (选填“增强”或“减少”)声音的反射。
19.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来自患者的心跳声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中,这是通过 来传播声音(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一个粗心的护士将一支用后未甩的示数是38℃的体温计,用来去测量体温是36.5℃的病人的体温时 ℃。
20.寒冷的冬天,窗户上会结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 的(选填“内”或“外”)侧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 现象,把这支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这是一种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1.小明和小华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
盐水的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3
﹣2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适当的盐便于除雪,原因是撒盐可以 冰的熔点。(选填“升高”或“降低”)
2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则丙车是 的、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共18分)
23.小敏一家到西安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她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西安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汽车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3)行驶30min后,剩下的路程汽车以最快速度行驶完剩下的路程,则整个行驶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4.某同学乘着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对山崖大喊一声,5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上他离高崖有多远?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山崖驶去,他喊话时离山崖有多远?
(3)若汽艇通过山崖下的隧道用了2min,该隧道的长是多少km?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2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走一些以后,铃声明显减小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里,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26.如图甲,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应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通过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大”或“小”)一些。
(3)根据图甲中的数据,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C处的过程中,小车BC段平均速度为 m/s。
(4)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
(5)图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27.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图甲装置时的顺序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2)根据数据绘制出海波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像中的 段(选填“AC”或“BC”),其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海波的熔点是 ℃。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 (选填“b”、“c”或“d”)。
28.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温/℃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1)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2中的 (填“甲”或“乙”)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除了因为所用水的量过多 (酒精灯火焰正常)。
(4)在探究结束后,同学们对不同液体的沸点进行了交流,在图3中,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表格中为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
(5)小明回家动手做了书上的实验,如图4所示,将纸做的小锅放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关于纸锅没有烧着,主要是由于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2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增大敲击的力度,可以看到小球弹跳的高度变高,此现象说明了 。
(2)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探究过程中,采用的思维方法是 (填“转换法”、“等效法”或“类比法”)。
(3)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乙所示,再把瓶口封上,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4)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问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变小。
(5)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实际上将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五、综合应用(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0.超声洗碗机以其省电、节水、噪声小、不需要洗涤剂而且洁净度高,深受人们喜欢。它的工作原理是当超声波经过液体时,以极高的频率带动液体振动,产生强烈的微爆炸和冲击波,使被清洁物的表面污物遭到破坏,但每秒有上亿个气泡在作用,具有很好的清洗效果。洗碗机还带有烘干功能,让热风带走湿气,使碗迅速干燥。
(1)超声洗碗机洁净度高,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超声洗碗机噪声小,是在 处减弱噪声。
(3)烘干过程是通过暖风烘干是靠 、 的方式来加快水的 (填一种物态变化)。
(4)以下事例中,利用声波的方式同洗碗机相同的是 。
A.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内的污垢
D.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沈阳四十三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8分。其中1-8为单选,9-12为多选)
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103cm
B.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nm
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2m/s
D.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3s
【答案】C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
B、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0.1mm。
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8.2m/s,故C正确。
D、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0.7s。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
B.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B
【分析】声音的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信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
B、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液体,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当声音先在空气中传播后进入水中时;声音的特性是:音调、音色,音调和音色不会改变;
D、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噪声的防治、声音的利用以及声音的特性,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3.如图所示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可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会上,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做成喇叭的形状主要改变唢呐声音的音色
D.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A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
【解答】解:
A、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故A正确;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振动频率不同,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能减小声音的分散,所以主要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D、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对乐音、噪音定义的理解等,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4.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B.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C.放在柜子中的樟脑丸过段时间变小了,是汽化现象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A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4)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
【解答】解: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
B、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蒸发从人体吸热,但风不能降低室温;
C、樟脑丸变小,属于升华过程;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所以下雪时。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主要是分清变化前后的物质状态,从而做出判断。
5.在﹣1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水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答案】C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解答】解:把一块0摄氏度的冰投入0摄氏度的水中,在﹣10摄氏度的环境中,从水传递到环境,所以水会部分凝固;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熔化、凝固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6.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开始时两温度计示数相同。现在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浸过酒精的棉花,过一会儿( )
A.一样 B.甲比乙大 C.乙比甲大 D.无法比较
【答案】B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需要吸热。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解答】解:根据题意知道,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浸过酒精的棉花,会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所以包棉花的乙温度计示数比甲的示数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蒸发吸热现象,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多选)7.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答案】AB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A、“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状态是“来”,是相对于山来说的。
B、“轻舟已过万重山”,故诗人选取的参照物为山及两边的岸。
C、“看山恰似走来迎”研究的对象是“山”,山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巍巍青山两岸走”研究的对象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此题通过古诗句考查同学们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8.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钢球的直径,测得的四次结果是1.82cm、1.83cm、1.68cm、1.81cm,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
A.1.82cm B.1.785cm C.1.79cm D.1.80cm
【答案】A
【分析】用刻度尺测小球的直径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分度值,在刻度尺分度值之后应再估读一位,记录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其余的是准确值;多次测量时,准确值是相同的,估读值可以不同,根据测量记录结果找出错误的数据;正确测量数据的平均值是小球的直径。
【解答】解:1.68cm与1.82cm,8.87cm,测量结果偏差大,所以数是1.68cm是错误的;
小球的直径:d==2.82cm。
故选:A。
【点评】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多选)9.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 )
A.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海波,因为海波是非晶体
【答案】AC
【分析】海波是晶体,蜡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晶体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非晶体变软,熔化。
【解答】解:如图,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乙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AD、甲是海波,吸收热量,海波是固态、D错误;
BC、在4~8min,进行熔化,海波固液共存、C正确;
故选:AC。
【点评】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掌握各阶段的状态。
(多选)10.如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使B中的水沸腾( )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会迅速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答案】BC
【分析】(1)液体沸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据此分析。
(2)水蒸发变成水蒸气飘到空中。
【解答】解:AB、用酒精灯对大烧杯加热时,达到沸点后沸腾.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升高,与外面的温度相同,不能满足沸腾的条件,故A错误;
CD、试管中水的温度能到达沸点,故C正确。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沸腾条件的了解与掌握和对蒸发的认识,知道热传递的条件是关键。
(多选)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属于机械运动
B.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必须从零刻线开始测量
C.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答案】BCD
【分析】(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刻度尺的使用时可以从整刻度开始,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一个物体,处于同一种状态,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4)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A、人、房屋,相对于太阳位置不断改变,故A正确;
B、刻度尺在使用时可以从整刻度开始;
C、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也可能相同,相对于路面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故D错误;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多选)12.某品牌汽车性能测试中,甲、乙两辆车做示范测试,甲在乙前方60m处和乙沿平直的公路同时、同向行驶。它们运动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
A.甲车前10s始终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5秒时,甲车速度比乙车小
C.第20秒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是5m/s
D.6﹣8秒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远离甲车
【答案】BCD
【分析】A、从图中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甲车的路程先不变、再均匀增加、最后不变,据此得出甲车的运动情况;
B、结合图像读出5s内甲、乙两车的运动路程关系,根据v=可知甲的平均速度与乙的速度的大小关系;
C、从图中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乙车的路程均匀增大,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得出乙车的速度v乙;第20s时,甲车静止,据此得出故第20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
D、在6~10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得出甲车的速度v甲,并和乙车的速度比较大小关系,且甲和乙沿平直的公路同向东行驶,据此得出在6~8s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方向。
【解答】解:A、从图中可知,甲车的路程先不变、最后不变、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乙车通过的路程小于60m可知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从图中可知,乙车的路程均匀增大,速度v乙==5m/s,甲车静止、乙两车的速度差是5m/s;
D、在6~10s内,速度v甲==10m/s>v乙,甲和乙沿平直的公路同向东行驶,故在6~7s内,以甲为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2分)
13.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 大 ,音调较 低 。(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 甲 (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由信息知: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音调低,频率低,相反乙是海豚的叫声的波形图。
故答案为:大;低;甲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此外还要通过波形图来认识声音的特征,对波形图的各种特征要了解。
14.如图为浓度75%免洗酒精消毒剂,喷在手上很快变干,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会很快变干,这是 汽化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需要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解答】解:
消毒酒精喷到手上后,会很快变干,即发生了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吸热。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5.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汶川地震中,远在600公里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中产生的 次声波 而引起的。
【答案】信息;次声波。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能量。
地震能产生次声波,人听不到但会有一些异样的感觉。
【解答】解: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
地震能产生次声波,人听不到但会有一些异样的感觉。
故答案为:信息;次声波。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及次声波的认识,难度不大。
16.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的情景,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铅笔的长度为 5.50 cm。
【答案】b;5.50。
【分析】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估读值为0.00cm。
故答案为:b;5.5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7.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盛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 二氧化碳气体 ,“白气”是 水蒸气 液化而成的。(均选填“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答案】二氧化碳气体;水蒸气。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干冰易升华,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和凝华现象。
【解答】解:“气泡”内主要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水面上方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气体;水蒸气。
【点评】了解各个物态变化的概念,并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辨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目前,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是消声、吸声和隔声。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是通过 隔声 (选填“消声”、“吸声”和“隔声”)减小噪声污染。大会堂和大剧院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 减少 (选填“增强”或“减少”)声音的反射。
【答案】隔声;减少。
【分析】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是消声、吸声和隔声;
(1)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用柔软多孔的物质来吸收声波﹣﹣吸声;(3)在传播过程中,用真空玻璃等办法来隔断声波的传播﹣﹣隔声。
【解答】解: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是消声、吸声和隔声;
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措施是隔声;
大会堂和大剧院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减少回声的反射;
故答案为:隔声;减少。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理解防止噪声的途径是解决本题关键。
19.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来自患者的心跳声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中,这是通过 固体 来传播声音(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一个粗心的护士将一支用后未甩的示数是38℃的体温计,用来去测量体温是36.5℃的病人的体温时 38 ℃。
【答案】固体;38。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解答】解:来自患者的心跳声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中,这是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橡皮传声;
体温计的示数是38℃,没有将水银柱甩下,则该温度计的读数不变。
故答案为:固体;38。
【点评】此题考查了体温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区别,涉及到声音的传播。
20.寒冷的冬天,窗户上会结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 内 的(选填“内”或“外”)侧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 凝华 现象,把这支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这是一种 液化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内;凝华;液化。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窗户上会结一层冰花,这层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
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是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
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杯壁。
故答案为:内;凝华。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1.小明和小华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
盐水的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3
﹣2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先降低后升高 ;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适当的盐便于除雪,原因是撒盐可以 降低 冰的熔点。(选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先降低后升高;降低。
【分析】根据表中盐水浓度从0~36%,凝固点从0℃降低然后上升到0℃可得出结论;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因此向积雪撒盐,可降低积雪的熔点,使积雪更易熔化。
【解答】解:从表格中到数据可以看出,盐水的浓度变大;
适当撒盐可以使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可以降低冰的熔点。
故答案为:先降低后升高;降低。
【点评】此题考查了熔点和凝固点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
2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则丙车是 静止 的、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 运动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静止;运动。
【分析】(1)根据三个图像,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甲的运动速度,根据右图直接读出乙、丙的速度,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甲图像是s﹣t图像,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甲===4m/s,
乙图像是v﹣t图像,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7m/s;
丙的图像也是v﹣t图像,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速度大小v丙=4m/s;
甲、丙小车同时,v甲=v丙,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乙、丙小车同时,v乙>v丙,故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像的分析能力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正确读取图像信息,是解答的关键。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共18分)
23.小敏一家到西安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她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西安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汽车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3)行驶30min后,剩下的路程汽车以最快速度行驶完剩下的路程,则整个行驶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西安至少需要的时间是0.9h;
(2)若汽车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40km;
(3)整个行驶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分析】(1)图1中的100是限速标志;图1中的“西安90km”是指从标志牌到西安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从图中的标志牌到西安至少需要的时间;
(2)先确定图2速度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利用s=vt求汽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
(3)求出剩下的路程,利用t=求汽车以最快速度行驶完剩下的路程需要的时间,求出总时间,整个行驶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答】解:(1)从图1“100”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快速度v最大=100km/h;
图1中的“西安90km”表示从标志牌到西安的路程s=90km,
由v=可知
t最小===5.9h;
(2)由图2可知,汽车的行驶速度v5=80km/h,
汽车行驶30min=0.5h通过的路程:
s6=v1t1=80km/h×5.5h=40km;
(3)剩下的路程:
s2=s﹣s7=90km﹣40km=50km,
汽车以最快速度行驶完剩下的路程需要的时间:
t2===5.5h,
总时间t=t1+t4=0.5h+3.5h=1h,
整个行驶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
v===90km/h。
答:(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
(2)若汽车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40km;
(3)整个行驶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km/h。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交通标志牌的认识以及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是一道常考题,难度不大。
24.某同学乘着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对山崖大喊一声,5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上他离高崖有多远?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山崖驶去,他喊话时离山崖有多远?
(3)若汽艇通过山崖下的隧道用了2min,该隧道的长是多少km?
【答案】(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高崖850m远;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叫时离高崖875m远;
(3)隧道的长度为1200m。
【分析】(1)先求出声音从汽艇传到高崖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的变形式计算出此处到高崖的距离。
(2)若汽艇运动,如图,在A处喊话,因为声速大于汽艇的速度,所以声音从A→C、回声由C→B.设声音的传播所用时间为t,在这个时间内,汽艇由A→B,所用时间也为t。注意:声音传播时,汽艇仍在行驶。
(3)忽略汽艇的长度,知道汽艇的速度和行驶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汽艇在2min内的路程,即隧道的长度。
【解答】解:(1)因为声音传播到高崖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
所以t=×2s=2.5s,
因为v=,
所以汽艇到高山的距离:
s=vt=340m/s×3.5s=850m。
(2)由题知汽艇由A→B所用时间:t=5s,
汽艇行驶的路程:sAB=v艇t
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AC+sBC=v声t,
因为sAB+sAC+sBC=5sAC,
所以v艇t+v声t=2sAC
代入数据:(10m/s+340m/s)×5s=4sAC,
所以sAC=875m;
(3)汽艇在2min内的路程:s=vt=10m/s×2×60s=1200m。
答:(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高崖850m远;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叫时离高崖875m远;
(3)隧道的长度为12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1)确定声音从喊话处传到高崖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2)该题较复杂,注意画草图,搞清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得答案。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2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走一些以后,铃声明显减小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里,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答案】C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解答】解: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钟声明显减弱,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吹笛子时,说明声音的音调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有关;
C、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说明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6.如图甲,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应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通过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 小 (选填“大”或“小”)一些。
(3)根据图甲中的数据,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C处的过程中,小车BC段平均速度为 0.2 m/s。
(4)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小 。
(5)图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C 。
【答案】(1)停表;(2)小;(3)0.2;(4)小;(5)C。
【分析】(1)该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根据图示读出BC段路程、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BC段平均速度;
(4)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测量时间会偏大,利用v=分析测量的速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5)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找出符合题意的图象。
【解答】解:
(1)该实验中,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需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
(3)根据图示可知,BC间的距离sBC=80cm﹣40cm=40cm=0.4m,
由题意可知,BC段所用的时间:tBC=tAC﹣tAB=7s﹣3s=2s,
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5.2m/s;
(4)若小车松开之前就已经开始计时,计时早了,根据v=,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小;
(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A、由s﹣t图象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由s﹣t图象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由s﹣t图象知,即变大,故C正确;
D、由v﹣t图象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故答案为:(1)停表;(2)小;(4)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器材、注意事项、图象分析等知识,属于基础题目。
27.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图甲装置时的顺序是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如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46 ℃。
(2)根据数据绘制出海波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像中的 BC 段(选填“AC”或“BC”),其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不变 ;海波的熔点是 48 ℃。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 c (选填“b”、“c”或“d”)。
【答案】(1)自下而上;46;(2)BC;不变;48;(3)c。
【分析】(1)实验器材的安装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使用温度计前要弄清楚它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3)只改变海波的质量,加热至熔化的时间发生变化,熔点不会变化。
【解答】解:(1)实验器材的安装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首先确定点燃酒精灯的高度,然后依次放烧杯;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2)如丙图,海波在BC段吸收热量,所以BC段海波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用来熔化。
(3)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海波的熔点是不变的、d表示熔点都变了,c正确。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46;不变;(3)c。
【点评】会正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知道晶体的熔化特征。
28.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温/℃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1)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2中的 乙 (填“甲”或“乙”)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8 ℃。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除了因为所用水的量过多 水的初温太低 (酒精灯火焰正常)。
(4)在探究结束后,同学们对不同液体的沸点进行了交流,在图3中,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A 。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表格中为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
(5)小明回家动手做了书上的实验,如图4所示,将纸做的小锅放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关于纸锅没有烧着,主要是由于水的沸点 低于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答案】(1)乙;不变;(2)98;(3)水的初温太低;(4)A;(5)低于。
【分析】(1)①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地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②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3)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根据Q=cmΔ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等。
(4)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
(5)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而纸的燃点大约是183℃,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
【解答】解:(1)①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图甲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图乙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②水在第4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此时水的沸点是98℃。
(2)温度保持98℃不变,此时水的沸点是98℃。
(3)根据Q=cmΔt知,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就是Q比较大,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
(4)甲容器内盛有水,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最高是100℃,乙容器中只能盛有比水沸点低的液体,所以乙容器中盛有酒精。
(5)因为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温度不变,所以纸锅没有燃烧。
故答案为:(1)乙;不变;(3)水的初温太低;(5)低于。
【点评】水的沸腾实验是初中热学中重要的实验,一般考查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点、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沸腾的条件、沸腾的特点、加热时间比较长的原因、器材、水沸腾的图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等等。
2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增大敲击的力度,可以看到小球弹跳的高度变高,此现象说明了 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
(2)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探究过程中,采用的思维方法是 转换法 (填“转换法”、“等效法”或“类比法”)。
(3)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乙所示,再把瓶口封上,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C 。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4)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问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 不变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变小。
(5)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实际上将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不可以 (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2)转换法;(3)C;(4)不变;(5)不可以。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响度大小和物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5)抽气机不可能将广口瓶内抽成绝对真空。
【解答】解:(1)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不同的力击打音叉,音叉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2)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是桌子振动比较微小,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来判断桌子的振动,采用的思维方法是转换法;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故选:C;
(4)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响度变小;
(5)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C;(5)不可以。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探究小实验考查了用转换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等。
五、综合应用(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0.超声洗碗机以其省电、节水、噪声小、不需要洗涤剂而且洁净度高,深受人们喜欢。它的工作原理是当超声波经过液体时,以极高的频率带动液体振动,产生强烈的微爆炸和冲击波,使被清洁物的表面污物遭到破坏,但每秒有上亿个气泡在作用,具有很好的清洗效果。洗碗机还带有烘干功能,让热风带走湿气,使碗迅速干燥。
(1)超声洗碗机洁净度高,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能量 (选填“信息”或“能量”)。
(2)超声洗碗机噪声小,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3)烘干过程是通过暖风烘干是靠 提高液体温度 、 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的方式来加快水的 汽化 (填一种物态变化)。
(4)以下事例中,利用声波的方式同洗碗机相同的是 CD 。
A.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内的污垢
D.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答案】(1 )能量;(2 )声源;(3)提高液体温度、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汽化;(4)CD
【分析】(1)(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3)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解答】解: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2)超声洗碗机噪声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烘干的过程中,温度较高,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
(4)A、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故A错误;
B、用声呐探测海深,故B错误;
C、用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内的污垢,故C正确;
D、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故D正确。
故选:CD。
故答案为:(1 )能量;(2 )声源、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4)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噪声的控制,属于基础知识,要熟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