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达标测试
展开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南外期中]华山古称“西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是侵入岩体的花岗岩浑然巨石,顶部是粗粒斑状花岗岩。下图为游客拍摄的华山景观图。据此回答1~3题。
1. 下列岩石成因与华山岩体一致的是( )
A. 石灰岩B. 玄武岩C. 页岩D. 石英岩
2. 照片中显示的地质构造是( )
A. 向斜B. 背斜C. 地垒D. 地堑
3. 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依次为( )
A. 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C. 地壳抬升—冷却凝固—风化侵蚀D. 风化侵蚀—冷却凝固—地壳抬升
[2023·启东中学期中]为解释某地理景观的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了如图的演示。据此回答4~5题。
4. 学生演示了( )
A. 岩层水平挤压B. 板块挤压碰撞C. 岩块断裂上升D. 外力侵蚀、搬运
5. 下列地貌是由图示景观形成的是( )
A. 红海B. 大西洋C. 喜马拉雅山脉D. 东非大裂谷
[2023·常熟中学期中]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6~7题。
6. 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 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 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 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 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7.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
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C. 沉积作用D. 搬运作用
8. [2023·黎里中学期中]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地质构造:甲、乙、丙。
(2) 地壳运动:该地地壳受到了方向力的作用,属于力(填“拉张力”或“挤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运动和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运动。
(3) 地貌成因:在地貌上,背斜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褶皱构造上覆盖有岩石是由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
(4) 主要应用: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原因是
假设想打一眼深水井,应该选择在;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原因是。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南通一中期中]下图为虎跳峡景观图,峡长约17千米,落差213米,是万里长江第一大峡谷,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谷坡陡峭,蔚为壮观。据此回答9~10题。
9. 虎跳峡形成的主要内力作用是( )
A. 地壳抬升B. 岩浆活动C. 地壳下沉D. 变质作用
10. 虎跳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堆积B. 冰川侵蚀C. 风力侵蚀D. 流水侵蚀
[2023·曲塘中学期中]雅丹地貌是干旱区常见地貌之一。下图是柴达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观图。该地貌的组成岩石主要来自湖底沉积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水上雅丹”。据此回答11~12题。
11. 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化学风化B. 冰川沉积C. 岩浆活动D. 风力侵蚀
12. 推测“水上雅丹”的演化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B. ④→②→①→③C. ①→②→④→③D. ②→④→③→①
[2023·海州中学期中]川东平行岭谷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今川渝交接处,岭谷相间,平行分布,构成独特的地貌景观(下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 川东平行岭谷的走向大致为( )
A. 西北—东南B. 东西C. 东北—西南D. 南北
14. 川东平行岭谷主要是( )
A. 张裂作用下形成的平行断裂地貌B. 长江水系作用下形成的侵蚀地貌
C. 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山和向斜谷D. 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2023·淮阴中学期中]冲积扇是在一定气候和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受山麓带的构造隆升影响,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相互叠置,形成串珠状格局,并且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和活动断层发育。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据此回答15~16题。
15.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地区的特点有( )
①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②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 ③耕地分布南多北少 ④城镇分布南多北少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6. 据图中冲积扇形成过程,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 持续下降B. 持续抬升C. 间歇性下降D. 间歇性抬升
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B[解析]由材料可知,华山岩体为花岗岩,从岩石成因来看,属于岩浆岩。石灰岩和页岩为沉积岩;玄武岩为岩浆喷出形成的火成岩,属于岩浆岩;石英岩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属于变质岩。
2. C
[解析]华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悬崖峭壁,坡度极大,是断层中上升一侧的岩块形成的断块山,属于断层构造中的地垒构造;地堑常形成地势较为低洼的平原或谷地;背斜和向斜是岩层受力弯曲变形而形成的,图中岩层没有明显的弯曲变形,因此照片中显示的地质构造不太可能是背斜和向斜。
3. A
[解析]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首先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地下的花岗岩,之后地壳抬升(断裂上升),使上覆岩层、沉积物和花岗岩高出地表,形成高大的山体,海拔较高处的上覆岩层及沉积物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破碎,由搬运作用带到低洼地点沉积,原地花岗岩完全出露,并受到风化作用和外力侵蚀作用等影响,形成现在的地貌。
4. A
[解析]读图可知,学生从两侧向中部用力对岩块进行挤压,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图中只有一块岩层,没有演示板块挤压碰撞;岩块没有断裂、错动;图中岩层只是发生了弯曲变形,但仍完整,因此没有演示外力侵蚀、搬运。
5. C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岩层水平挤压形成的;红海、大西洋、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6. A
[解析]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暴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风化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故图中①是风化作用,②是外力搬运。
7. B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沟壑纵横的地表主要是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8. (1) 背斜; 向斜; 断层
(2) 南北; 挤压力; 水平; 垂直; 水平
(3)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 沉积; 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弯曲形成褶皱,地面隆起,接受外力侵蚀,后是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
(4) 甲; 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 乙; 甲;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9. A
[解析]虎跳峡是在玉龙雪山上升过程中,金沙江强烈下切形成的。
10. D
[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虎跳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11. D
[解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一些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被称为雅丹地貌。故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
12. B
[解析]“水上雅丹”的演化是由于湖区面积不断缩小,湖底干涸裸露,由于风力侵蚀作用,逐渐形成雅丹地貌,雅丹地貌形成之后,湖水汇入,进而形成“水上雅丹”,因此演化顺序为④→②→①→③。
13. C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岭谷相间,平行分布,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川东平行岭谷的横剖面为西北—东南,川东平行岭谷走向与其垂直,大致为东北—西南。
14. C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东平行岭谷是由于岩层受挤压力的作用,岩层向上凸起形成背斜山,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谷地;图中平行岭谷形成与平行断裂有一定联系,但这些断层上盘上升,而旁边岩层明显发生弯曲,因此应是受到挤压形成的,不是张裂作用;长江水系的侵蚀作用和流水溶蚀作用不可能形成这样大规模的平行岭谷。
15. B
[解析]冲积扇是在一定气候和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扇形堆积体,越往外缘,堆积层厚度越薄,颗粒越细。结合经纬网可知,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地区的地势由南向北倾斜,①正确;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②正确;耕地分布在水库或河流附近,灌溉便利,耕地南少北多,③错误;城镇分布南多北少,④正确。
16. D
[解析]受山麓带的构造隆升影响,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相互叠置,且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和活动断层发育。根据图例中冲积扇形成顺序可知,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持续下降、间歇性下降时,外力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不会出现阶梯状地貌;持续抬升不能形成阶梯状陡坎。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达标测试,共5页。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精品一课一练,文件包含22地形变化的动力练习解析版doc、22地形变化的动力练习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