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分层作业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46824/0-16952643199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分层作业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46824/0-1695264319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分层作业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846824/0-16952643199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启东中学期中]四川省茂县位于岷江上游中段的高山峡谷区,是典型干旱河谷中心,下图示意茂县乡村聚落沿岷江干流的分布特征。据此回答1~3题。
1. 茂县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总体呈现出( )
A. 片状集中B. 带状延伸C. 环状分布D. 零散无序
2. 距干流约200米聚落数量最多,最可能原因是( )
A. 地形相对平坦,地质灾害较少B. 植被茂盛,土壤肥沃、易于耕作
C. 距水源近,不易遭洪涝灾害D. 地势较高,气候干爽,适宜居住
3. 近几十年来,该干旱河谷植被退化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减少B. 气温升高C. 地下水位下降D. 人类活动增加
[2023·高淳高中期中]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村落的平面形态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4. 该村落所在地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A. 平原B. 高原C. 丘陵、山地D. 盆地
[2023·太湖高中期中]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峰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印加人修筑的水渠和梯田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左图)和古印加梯田景观图(右图),回答5~6题。
5. 古印加梯田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 水源B. 光照C. 土壤D. 地形
6. 印加人修建水平梯田的生态效益主要是( )
A. 蓄水、保土、增肥力B. 调节当地气候
C. 增加粮食产量D. 减少地震灾害的发生
[2023·丰县中学期中]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一带的铁路。据此回答7~8题。
7. 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A. 河流较多,河谷深邃B. 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
C. 沿线地势陡,坡度大D. 发展沿线旅游业
8. 下列有关“人”字形铁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B. 降低了线路的坡度
C. 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D. 增加了工程量
9. [2023·启东中学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苏州十中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乡村地区空间分布与海拔关系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 1995—2013年,该区域( )
A. 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也就是面积增大的区域
B. 乡村聚落面积与个数分布均大致呈正态分布的空间集聚特征
C. 乡村聚落面积最大的区域,聚落个数变化不明显
D. 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聚落面积没有变化
11. 对该区域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民居屋顶多平顶
B. 民居受地形影响较大,注重散热通风
C. 聚落分布受地形影响不大,最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
D. 最典型的民居是窑洞
[2023·常州高中期中]我国许多聚落的名称可以体现其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我国某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垸”。“垸”是指在沿江、沿湖地区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像堤坝的防水建筑物或指堤坝所围住的地区。据此回答12~13题。
12. 推测这些以“垸”为名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A. 山东、河北B. 湖南、湖北C. 山西、陕西D. 云南、广西
13. 近些年来,名称中带“垸”的聚落数目在减少。“垸”作为一种聚落形式正在逐渐消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农民外出打工,聚落自然消亡B. 城镇建设需要,成为住宅小区
C. 低地淤积抬升,地形发生改变D. 防洪泄洪需要,部分堤坝拆除
[2023·南通中学期中]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底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称为横谷。陉,历史上常被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下图为太行八陉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 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
①交通要道 ②农业基地 ③人口集聚区 ④关隘要冲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5. 太行八陉中,交通意义最为重要的是( )
A. 飞狐陉B. 井陉C. 白陉D. 轵关陉
[2023·南师附中期中]云南元阳以水田为主的哈尼梯田(左图)和山西昔阳大寨旱地梯田(右图)是我国南北方山区人民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代表。据此回答16~17题。
16. 两地均形成了坡面“上部林地+下部梯田”的空间结构,林地对梯田的主要生态保护功能是( )
①防止山洪对梯田的毁坏 ②为梯田提供养分 ③防止大风对梯田的毁坏 ④为梯田涵养水源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7. 与大寨旱地梯田相比,哈尼梯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独特性是( )
A. 防止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
B. 防止水分流失加剧土地干旱化
C. 防止土壤侵蚀导致土壤养分流失
D. 防止有机质快速分解与淋溶加剧养分流失
[2023·淮阴中学期中]下图为甲、乙两地附近等高线简图(单位:米),计划在甲、乙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据此回答18~19题。
18. 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9. 施工前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 )
A. ①B. ②C. ③D. ④
20. [2023·扬州中学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桑干河流经土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V”形狭谷上叠置“U”形宽谷的“谷中谷”地貌。下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
(1) 推测“谷中谷”的形成过程。
(2) 桑干河河湾的凸岸村落聚集,分析其原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B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该地的乡村聚落在距岷江干流200~1 000 m处最为集中,由此可见该地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带,呈带状延伸。
2. C
[解析]乡村聚落临江而建,主要原因是便于取水,同时沿江河漫滩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和农耕生产。但临江不是越近越好,在距岷江干流200 m之内,地势较低,易受到洪涝灾害的侵袭。
3. D
[解析]干旱河谷植被退化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因素的变化是缓慢的,本题强调近几十年来干旱河谷植被的退化,显然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4. C
[解析]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村落属于我国南方地区,且村落沿河分布,呈条带状,较为分散,因此该区域最可能为山地、丘陵地区;平原地区村落即使沿河分布也是呈团块状;我国南方高原是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村落更加分散;我国南方的盆地只有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村落应该是同心圆模式。
5. D
[解析]古印加多坡地,发展农业易引发当地水土流失,因此该地在缓坡修建梯田,一方面能够增加土地面积,另一方面能够使坡面变得平坦,减少水土流失。
6. A
[解析]修建水平梯田可减少坡面径流,增加水的下渗,减少水土流失。既能够蓄水保土,又能够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起到保持土壤肥力的作用。
7. C
[解析]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为了减小坡度,詹天佑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人”字形铁路。
8. B
[解析]“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可以降低线路的坡度,减少工程费用,降低施工的强度和难度。
9.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减少地质灾害威胁。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10. B
[解析]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并不都是面积增大的区域;聚落个数和聚落面积分别以某一海拔为中心点向两边大致呈正态分布;乡村聚落面积最大的区域在海拔200 m到400 m,该区域聚落个数变化明显;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在海拔350 m左右,聚落面积有明显变化。
11. B
[解析]从聚落分布的海拔看,该区域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平顶房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民居受地形影响大,而且夏季高温,注重通风散热;四合院是北方的典型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区域的典型民居。
12. B
[解析]材料中“垸”是指在沿江、沿湖地区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像堤坝的防水建筑物或指堤坝所围住的地区,选项里的湖南、湖北位于长江沿岸及洞庭湖周边。
13. D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防洪泄洪需要,进行了平垸行洪及拆除部分堤坝,使名称中带“垸”的聚落数目减少。
14. D
[解析]由材料“陉,历史上常被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可知,历史上陉的功能是交通要道和关隘要冲。
15. B
[解析]井陉横穿太行山脉,连接两个主要省级行政中心,是主要的交通道路,交通意义最为重要。
16. D
[解析]上部的林地可以起到减缓地表径流速度的作用,防止山洪对梯田造成破坏;同时林地可大量保存水分,为梯田涵养水源,①④正确。
17. D
[解析]哈尼梯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哈尼梯田可以防止有机质快速分解与淋溶加剧养分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18. C
[解析]线路穿过山区要修隧道,线路经过河流要架桥。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③。①②线路只需要架桥,④线路只需要修隧道。
19. B
[解析]施工前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即将河道沿100米等高线延伸方向,在最窄处开通新河道,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②,既不需要架桥,也不需要修隧道。
20. (1) 早期土家湾地区地势平缓,地壳抬升较慢,桑干河侧蚀作用明显,下蚀缓慢,形成“U”形宽谷;经历比较长的平静期后,地壳抬升速度加快,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V”形狭谷。
(2) 河流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缓,泥沙大量沉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发展村落和农业生产;凸岸河流流速慢,流水侵蚀作用弱,河岸不易坍塌,居住环境较为安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堂检测,共5页。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达标测试,共7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山西黑属于图中的, 山西黑的形成过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