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章末培优练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章末培优练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章末培优练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章末培优练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章末培优练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章末培优练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共13页。
    章末培优练创新应用练读图,回答1~2题。1. 下列对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为流水堆积地貌,乙为流水侵蚀地貌B. 两者都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C. 甲位于河流出山口或山麓地区D. 乙一定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2. 下列描述最可能体现甲地貌特征的是( )A. 波状起伏 B. 河网密布 C. 崎岖不平 D. 广袤无垠[2023·宿迁期末]下图为甘肃省平凉市某地地貌演化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3. 该地地貌的演化过程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4. 该地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为( )A. 顶平身陡,垄槽相间 B. 山峰高耸,脊如刀刃C. 墚峁交织,沟壑纵横 D. 奇峰林立,崎岖不平5. 影响该地地貌演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侵蚀 B. 冰川侵蚀 C. 流水侵蚀 D. 风力堆积[2023·南通通州期末]下图为风成地貌景观组图。据此回答6~8题。甲乙丙丁6. 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7. 图中地貌成因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8. 甲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 沟垄相间,纵列分布 B. 岩壁残缺,凹坑各异C. 孤岩突起,上宽下窄 D. 沙丘广布,形如新月[2022·江苏学业考试]典型的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槽走向常与当地主导风向一致。据此回答9~10题。9. 下列属于雅丹地貌的是( )A. B. C. D. 10. 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作用 B. 风力作用 C. 海浪作用 D. 冰川作用[2023·如皋中学模拟]挪威松恩峡湾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海水浸漫大小湾,最终延伸到内陆,宛如一条条“河流”,景色秀丽。下图为挪威松恩峡湾景观图。据此回答11~13题。11. 峡湾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是( )A. 干旱、半干旱区 B. 高纬度沿海地区 C. 湿润、半湿润区 D. 中纬度高原地区12. 形成挪威松恩峡湾的主要原因是(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海浪侵蚀 D. 冰川侵蚀13. 松恩峡湾景观的地貌特点是( )A. 谷底较窄 B. 孤峰林立 C. 崖壁陡峭 D. 海岸线平直[2023·泰州期末]下图为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回答14~15题。14. 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流域内水土流失加重,入海泥沙增多 B. 河流下游过度采砂C. 水污染严重 D.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15. ①河入海口常形成的地貌是( )A. 三角洲 B. 冲积扇 C. 喀斯特地貌 D. 千沟万壑拓展提升练[2023·河北邢台期末]乾坤湾位于延安市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构成一个太极图,此处为特殊形式河曲,一般来说蛇曲指形成于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平原或宽谷中,很难发育在岩石中,但此处S形蛇曲深深嵌入岩石圈内。据此回答16~18题。16. 乾坤湾蛇曲深深嵌入岩石圈的外力作用为( )A. 流水下切侵蚀 B. 流水溯源侵蚀 C. 流水的侧蚀 D. 冰川侵蚀17. 从航拍图中发现B处有一个村落,B处所在地貌名称和流水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 凹岸—侵蚀 B. 凹岸—沉积 C. 凸岸—侵蚀 D. 凸岸—沉积18. 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下列观察顺序正确的是( )A. 黄土高原—乾坤湾—凹凸河岸 B. 凹凸河岸—乾坤湾—河流剖面图C. 延安市—黄土高原—凹凸河岸 D. 河流剖面图—乾坤湾—黄土高原[2023·盐城期中]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据此回答19~20题。19. 三个测量点从下游到上游的排序是(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甲、丙、乙20. 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A. 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 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C. 溯源侵蚀导致河床变高 D. 流水堆积导致河床变高[2023·连云港调研]下图为开都河上游河流阶地综合剖面图(T1~T7为不同时期的河流阶地)。据此回答21~22题。21. 与T5所属类型不同的阶地是( )A. T1 B. T3 C. T4 D. T722. 与T2相比,T6时期可能( )A. 植被面积缩小,碎屑物质增多 B. 气候变干变冷,堆积作用变强C. 处于间冰期,以侧蚀作用为主 D. 地壳抬升较快,形成时间较短[2023·海安期末]库布齐沙漠北部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中西部多为纵横交错的格状沙丘。经过近30年治理,沙漠里已出现6 000多平方千米的绿洲,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图1示意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位置,图2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23~25题。图1图223. 最符合库布齐沙漠北部新月形沙丘(链)形态的是( )A. B. C. D. 24. 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 热量条件 B. 水分条件 C. 土壤性质 D. 生物种类25. 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 )A. 发展特色旅游 B. 甘草种植 C. 放牧牛羊 D. 瓜果蔬菜种植[2023·泰州期末]图1是地中海岛国马耳他海滨“蓝窗”景观,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图2、图3分别是喀斯特地貌和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回答26~28题。图1图2图326. 图1“蓝窗”坍塌后,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形成过程为( )A. 海蚀拱桥—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柱 B. 海蚀柱—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拱桥C. 海蚀洞—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 D. 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27. 图2洞穴和洞穴内微景观石钟乳、石柱的成因分别是( )A. 流水侵蚀、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流水堆积C. 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D. 流水堆积、流水侵蚀28. 在沿海地区,冰川消融后,可演变为峡湾的冰川地貌是图3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9. [2023·北仑中学开学考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从地貌上看甲图是,乙图是,二者都是河流地貌。(2) 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处分布,乙在处分布。(3) 根据甲图,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A. B. C. D. (4) 下图所示地貌从成因上讲属于地貌,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区,图中迎风坡为(填字母)。章末培优练创新应用练1. B[解析]图中甲为河口三角洲,乙为冲积扇或洪积扇,都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选B。2. B[解析]甲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地貌特点表现为河网密布。故选B。3. D[解析]读图可知,该地貌位于泾河沿岸,属于黄土台地,被流水侵蚀,先形成独立的冲沟②,后来,随着侵蚀的加剧,冲沟变宽,彼此相连,形成③,最后流水进一步侵蚀,使黄土台地变得支离破碎,形成①,故该地地貌的演化过程是②③①。故选D。4. C[解析]读图可知,该地貌边缘陡峭,墚峁交织,沟壑纵横。故选C。5. C[解析]影响该地地貌演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C正确;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A错误;该地海拔低,没有冰川分布,B错误;风力堆积形成沙丘等,D错误。故选C。6. C[解析]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故选C。7. D[解析]图甲为风蚀壁龛,乙是风蚀蘑菇,丙是雅丹地貌,甲、乙、丙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丁是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丁的成因与其他三个不同,故选D。8. B[解析]图甲中可见在陡峭的岩壁表面上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B正确;沟垄相间,纵列分布是雅丹地貌丙的特点,A错误;孤岩突起,上宽下窄是风蚀蘑菇乙的特点,C错误;沙丘广布,形如新月是新月形沙丘丁的特点,D错误。故选B。9. C[解析]A是风力堆积地貌,B是海岸地貌,C是雅丹地貌,D是喀斯特地貌。故选C。10. B[解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现在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由土状堆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了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故选B。11. B[解析]峡湾属于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高纬度沿海地区冰川发育,更易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峡湾,B正确。干旱、半干旱区多风沙地貌,A错误。湿润、半湿润区多流水地貌,峡湾分布不典型,C错误。中纬度高原地区,风化作用明显,多风化侵蚀,排除D。故选B。12. D[解析]峡湾属于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在冰期时冰川面积扩大,冰川强烈的刨蚀侵蚀,形成幽深峡谷,之后海水侵入形成峡湾,D正确。海浪侵蚀和流水侵蚀可能加速峡湾的形成,但不是峡湾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A、C错误。峡湾与风力侵蚀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D。13. C[解析]读图可知,松恩峡湾景观崖壁陡峭,谷底宽,A错误,C正确。孤峰林立是喀斯特地貌的特点,B错误。海岸线平直是海岸地貌景观,D错误。故选C。14. A[解析]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②处海水深度越来越浅,泥沙淤积速度加快,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河流域内的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河水的含沙量越来越大,入海口附近泥沙沉积加重,A正确;河流下游过度采砂、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岸线西移,B、D错误;等深线向东移动和水污染无关,C错误。故选A。15. A[解析]①河入海口由于河流的水流速度降低,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A正确;冲积扇是在河流出山口的位置泥沙沉积形成的,B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C、D错误。故选A。拓展提升练16. A[解析]乾坤湾蛇曲深深嵌入较为坚硬的岩石圈,主要是流水对岩石的下切侵蚀所导致的,A正确;流水溯源侵蚀使得河谷向上游延伸,B错误;流水侧蚀会使河流更加弯曲,但不是河流蛇曲嵌入岩石圈的主要作用,C错误;冰川侵蚀一般形成的是冰川U形谷、峡湾等地貌,不是S形蛇曲嵌入岩石圈,D错误。故选A。17. 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处被河水冲击侵蚀,为凹岸,凹岸受侵蚀作用,河岸泥土不断被河流侵蚀,土地面积易缩小,不利于村落的发展;B处受流水沉积作用,为凸岸,凸岸泥沙不断沉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土地面积大,有利于村落的形成和发展。故选D。18. A[解析]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由此可知,黄土高原—乾坤湾—凹凸河岸符合观察顺序。故选A。19. B[解析]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所以三个测量点从下游到上游的排序依次为乙、甲、丙。故选B。20. D[解析]读图可知,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下游河流流速变慢,沉积作用使得河床升高,侧蚀作用使河床变宽,D正确,A错误;下蚀和溯源侵蚀会使河床海拔下降,B、C错误。故选D。21. A[解析]根据剖面图中岩层类型及分布,T1剖面中有粉砂层、砾石层,T3、T4、T5、T6、T7有黄土层、砾石层,由此可判断T1与T3、T4、T5、T6、T7阶地所属类型不同。故选A。22. D[解析]与T2阶地相比,T6阶地面积较小,且剖面层较薄,T2阶地沉积的碎屑物更多,A错误;气候变干变冷,河流流量减小,堆积作用应该变弱,B错误;阶地面积小,说明侧蚀作用不明显,C错误;T6阶地面积较小且剖面层较薄,说明该阶地形成时间较短,地壳隆升较快,D正确。故选D。23. A[解析]库布齐沙漠处在我国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新月形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A图盛行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图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B错误;C图的盛行风向为东北风,C错误;D图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D错误。故选A。24. B[解析]库布齐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纬度相差不大,热量条件没有明显区别,A错误;库布齐沙漠有黄河流经,水分条件较好,便于恢复植被,B正确;同样作为沙漠,库布齐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在土壤性质与生物种类上没有明显差别,C、D错误。故选B。25. B[解析]通过阅读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可知,发展特色旅游、放牧牛羊、瓜果蔬菜种植是建立在甘草种植之上的,甘草种植后,能够固定沙丘,有利于土壤发育,然后才能进行特色旅游、放牧牛羊、瓜果蔬菜种植,所以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故选B。26. D[解析]残留在海水中的M部分是海蚀柱。由图1和所学海浪侵蚀地貌可知,海浪侵蚀向海洋突出的基岩海岸,形成海蚀穴;海蚀穴规模不断扩大形成海蚀洞;海蚀洞贯通后形成海蚀拱桥;顶部受外力作用崩塌后,海岸边形成海蚀崖,残留在海水中的部分形成海蚀柱。故选D。27. C[解析]图2的洞穴是溶洞,是具有溶蚀力的水侵蚀可溶性岩石形成的,故其成因是流水侵蚀(溶蚀);石钟乳和石柱是由含有碳酸盐的水不断沉淀后形成的堆积体,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选C。28. C[解析]图3中①是角峰,②是冰斗,③是U形谷,④是刃脊。在沿海地区,冰川侵蚀作用可形成U形谷(冰川槽谷),当冰川消融后,海水灌入,形成峡湾。故选C。29. (1) 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解析]甲位于河流出山口,呈扇形,是冲积扇;乙位于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是河口三角洲。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挟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降低,所挟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故二者都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2) B; A[解析]冲积扇分布在山前,即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对应丙图的B处;乙是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位置,即丙图的A处。(3) B[解析]图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是冲积扇,冲积扇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所以其地势特点是中部高,两侧低,对应B图。(4) 风积; 西北; a[解析]图中地貌呈新月状,为沙丘地貌;沙丘地貌因风力堆积而成,属于风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丘地貌,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图中a处为缓坡,即迎风坡。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