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分层作业(29份)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共8页。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大港中学期末]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 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B. 针阔叶混交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2. 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大气环流D. 地形
[2023·如东期中]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3. 图中甲自然带为( )
A. 苔原带B.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温带草原带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 影响乙自然带在欧洲所跨经度较广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D. 洋流
[2023·无锡一中期末]土壤有机物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来换算,下图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图。据此回答5~6题。
5. 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
6. 影响内蒙古草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有( )
①降水 ②风力 ③气温 ④地形
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
[2023·官湖高中期末]下图为植被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据此回答7~9题。
7. 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主要体现的是什么的变化( )
A. 热量B. 水分C. 海拔D. 土壤
8. 模式图中沿丙方向主要体现的是什么的变化( )
A. 热量B. 水分C. 海拔D. 光照
9. 图中甲最可能是( )
A. 温带草原B. 热带草原
C. 亚寒带针叶林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23·如皋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0~12题。
10. 图示自然地带的分布变化符合( )
A.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 垂直分异规律
C.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1. 影响图示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壤B. 水分C. 热量D. 海拔
12. 与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的分布大致重合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南通期末]重庆市山王坪镇平均海拔1 000多米,该地某季节有一处罕见的景观,一条狭长绵延的公路,将森林鲜明地分隔为两种色系,一侧翠绿,另一侧金黄。走入森林,发现树木高度、粗细和行距相差不大。下图示意用无人机拍摄的该地景观。据此回答13~14题。
13. 山王坪镇出现该景观的季节最可能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14. 公路两侧景观差异大的原因是( )
A. 热量差异B. 地势高低C. 土壤类型D. 树种差异
[2023·清浦中学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某河谷北坡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分布变化。据此回答15~16题。
15. 该河谷海拔1 200米以下地区,植物多样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
A. 热量B. 水分C. 土壤D. 坡度
16. 与野果林相比,山地草原( )
①年均温较低 ②光照较强 ③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
④群落生产力较高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2023·连云港期末]下图为甲、乙两座山体南、北两坡垂直自然带示意图。据此回答17~19题。
17. 甲、乙分别是( )
A. 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B. 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
C. 天山、珠穆朗玛峰D. 乞力马扎罗山、天山
18. 甲山南坡和乙山北坡雪线较低的共同原因是( )
A. 纬度高,气温低B. 距海近,降水多
C. 位于阴坡,气温低D. 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19. M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带B. 落叶阔叶林带C. 高寒灌丛草甸带D. 山地针叶林带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分层作业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C
[解析]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
2. D
[解析]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成天然白桦林。故选D。
3. B
[解析]据图可知,甲位于北极圈附近,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故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位于甲北侧,温带草原带位于大陆内部、60°N以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位于40°~60°的大陆东西部。故选B。
4. C
[解析]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欧洲所跨经度较广,原因是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并且山脉多东西走向,故有利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深入大陆内部,多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洋流有关,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选C。
5. B
[解析]从图中看,有机碳含量大体由东向西递减,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水分。故选B。
6. A
[解析]东部地区降水多,有机碳含量丰富,影响因素是降水;当降水量相当时,纬度高的地区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有机碳含量丰富,影响因素是气温。故选A。
7. B
[解析]读图分析,模式图中沿乙方向自然景观由森林向草原再向荒漠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故选B。
8. A
[解析]读图分析,模式图中沿丙方向自然景观由雨林向阔叶林、针叶林和冰原苔原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热量条件由低纬向高纬减少的影响。故选A。
9. 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丙方向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变化,乙方向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变化。甲位于低纬地区,且位于雨林和荒漠之间,因此最可能是热带草原。故选B。
10. A
[解析]图中从东侧的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到西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带到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带,主要是由从低纬到高纬的热量的变化所引起,符合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A。
11. C
[解析]由上题可知,图示自然地带的分布变化符合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影响图示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选C。
12. B
[解析]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大致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即图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过渡地区,即乙处。故选B。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13. C
[解析]根据材料一侧翠绿,一侧金黄,两侧色彩的差异,主要是树种的差异;森林出现了金黄色,一般是在秋季。故选C。
14. D
[解析]公路两侧的景观差异,可能是人们在两侧栽种不同的品种的树种;公路两侧属于同一个地区,热量、地势高低和土壤差异不大。故选D。
15. B
[解析]该河谷海拔1 200米以下地区,海拔较低,热量充足。地势较低处土壤厚度较大。没有材料信息说明不同海拔存在坡度差异。海拔1 200米以下为河谷的基带,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分不足,未能形成森林,只能形成荒漠草原。故选B。
16. A
[解析]与野果林相比,山地草原海拔较高,年均温较低,①正确。山地草原受遮挡较少,光照较强,②正确。山地草原由于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③错误。与森林相比,草原生物量较小,群落自然生产力较低,④错误。故选A。
17. D
[解析]由甲图可知海拔5 895米,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86米,乙山可知基带为温带荒漠带,阿尔卑斯山基带为山麓耕地、牧场带;甲山基带热带雨林带与阿尔卑斯山基带为山麓耕地、牧场带不符,乙山基带温带草原带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基带为热带雨林带不符;天山纬度较高,位于内陆地区,基带为温带荒漠带;甲山基带热带雨林带符合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基带特征,乙山温带荒漠带符合天山纬度较高、内陆地区的气候特征。故选D。
18. D
[解析]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天山位于内陆地区,距海远;乞力马扎罗山位于3°S附近,因而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3°S至南回归线之间时南面是阳坡,而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3°S以北至北回归线之间时南面就成了阴坡;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为东南信风迎风坡,天山北坡为西风迎风坡,均因地形抬升降水多。故选D。
19. B
[解析]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按照山地垂直带谱,常绿阔叶林带高度以上为落叶阔叶林带;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同属一个山地自然带且位于M自然带以上高度;距离高纬的亚寒带针叶林带种源很远,缺少针叶林种源,山地针叶林带缺失。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习题,共9页。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习题,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