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授课教师 |
| 授课班级 |
| 授课时间 |
| ||
课 题 | 海水的运动 | 课 型 | 新授课 | ||||
教学目标
| 1.运用图像资料,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说明海浪、潮汐和洋流的运动特点。 2.运用视频、图表等资料,说明具体区域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发展区域认知素养。 3.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类利用海水运动规律开发海洋的主要途径,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 | ||||||
教学重点 | 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
教学难点 | 理解海浪、潮汐、洋流的概念 | ||||||
课前准备 | WPS课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创设情境
新课推进
概念原理
影响
讨论
概念原理
影响
讨论
概念原理
影响
讨论
总结
迁移 |
展示“中国海洋预报网”关于海洋环境的预报。 我们在科学上已经能够对很多海洋现象进行预测,打开中国海洋预报网,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海洋预报产品。在这里我们关注一下我国海区的环境预报,页面显示的是我国台湾海峡的环境预报,我们发现,预报中关于海水运动的内容有很多,这说明海水运动对海洋环境以及我们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过渡:海水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海水运动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我们这节课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学习。
海水运动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我们这节课关注的是地球上表层海水的运动,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
一、海浪 1.海浪的概念: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1)展示海浪动态图解释海浪的概念。 海浪,顾名思义,就是海里的波浪,既然是波浪,那么它的几何形态就应该是波状的。 (2)利用示意图引导学生识别海浪的要素。 波峰是海浪高出静水面的部分,波谷是海浪低于静水面的部分,波顶是波峰的最高顶点,波低是波谷的最低顶底,波高是波顶和波底的相对高度,波长是相邻波顶的水平距离。 一般来说,波高越高,能量越大。 2.海浪的影响 (1)常见的海浪由风力形成,会影响海滨和海上活动,因此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 展示冲浪、海上捕捞、海上勘探等活动。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活动需要的海浪条件。 (2)极端形式的海浪,如海啸、风暴潮等,会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要加强预报和防护措施建设。 展示日本“311大地震”引发海啸和台风“天兔”引发风暴潮,引导学生理解和海啸和风暴潮的概念。 (3)海浪塑造海岸地貌。海浪侵蚀会影响岸边建筑、交通等。 展示海岸侵蚀地,引导学生讨论人类如何应对海浪的侵蚀。 对学生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硬加固的工程所措易受侵蚀,需要维护、成本高,对相邻的海岸造成影响;生物措施成本较低,不易造成恶性后果。
小结:海浪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我们主要协调二者关系,趋利避害。
二、潮汐 1.潮汐的概念: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1)展示动态图解释潮汐的概念。 强调潮汐和海浪的区别,说明白天海水的涨落叫做潮,夜晚海水的涨落叫做汐。 (2)利用示意图简单解释潮汐原理。 在月球、地球这个系统中,地球上的海水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二是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月球引潮力。 海面相对凸起的部分对应的是涨潮,相对落下的部分对应的是落潮。地球上某各个观测自转一周,则会观察到两次海水的涨落,自转一周为一天,所以一天当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的涨落。 农历初一,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叠加,地球对月球和太阳的惯性力叠加,形成大潮,所以此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农历十五,月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和地球对太阳的惯性力叠加,地球对月球的惯性力和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叠加,形成大潮。此时也是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所以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3)展示钱塘江大潮画面,引导学生简单分析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2.潮汐的影响 潮汐影响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 展示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利用潮汐的方式。 人们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以吸收养分。 展示浙江温岭江厦潮汐电站利用潮汐的方式。 江厦潮汐电站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 引导学生讨论赶海、游泳、船舶进出港口、观潮等活动应该怎样利用潮汐规律。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小结:潮汐是有规律的,我们可以利用规律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这也体现了正确利用规律,能够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三、洋流 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1)利用图片解释洋流的概念,强调主要关键词,“比较稳定”、“一定方向”、“大规模”。洋流的规模非常大,比如墨西哥湾海区的这股洋流,宽度达60至80千米,深度约700余米,流量相当于世界陆地径流总量的20多倍。 (2)利用洋流分布图解释洋流的分类。 一般来说,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 2.洋流的影响 (1)洋流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 展示渔场分布与洋流的关系。寒暖流交汇的位置,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利用示意图解释寒暖流交汇。 展示纽芬兰渔场的兴衰。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纽芬兰渔场也被誉为“大西洋的巨大金矿” 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1992年,加拿大政府严令禁止捕捞鳕鱼,以保护海洋生态。 (2)洋流影响海上航行的速度和安全。 展示哥伦布两次航行至美洲的速度差。 展示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 (3)洋流影响海洋污染 展示日本核废水排放事件。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应对海洋污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表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影响,我们知道海水运动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人类可以认识海水运动规律,人类对海水运动产生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反作用于海洋环境,但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利用规律,协调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思想拓展到整个地理学习中,地理环境会影响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理环境,人地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要采取人地协调的策略进行解决。
找出本章关于地球上的水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相关问题,比如地面硬化影响下渗产生洪涝灾害,并提出解决措施。 |
观察网站页面,关注海水运动的预报信息。
总体上感知本节内容。
利用教材和课件图像资料,理解海浪的概念。
利用示意图识别海浪要素,在教师引领在能够自主描述海浪相关要素。
利用案例资料,说出相关活动活动需要的海浪条件并提出应对措施。
利用案例资料,理解海啸和风暴潮的概念并提出应对措施。
对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修建海堤、防波堤、防护林等措施。
利用教材和课件图像资料理解潮汐的概念。
观看示意图了解简单的潮汐规律。
简单总结潮汐规律。 利用教材资料,从地形、天文、气象等角度分析。
利用案例理解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小组讨论利用潮汐的规律的方法。
利用教材和课件图像资料理解洋流的概念。 标记关键词。
说出洋流分布图中寒暖流分布与流向的差异。
说出洋流分布图中渔场与洋流的分布关系。
理解人类活动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限度。
理解洋流对航行的速度和航行安全的影响。
辩证分析洋流对污染物的作用。
回忆本节所学,形成知识体系。
完成课后作业。 |
利用官方网站信息引起学生对海水运动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导入,引出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利用图像学生直观感受。
利用示意图,学生直观感受。
利用案例,学生对海浪的影响形成事实性认识。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以人地协调观视角解决问题。
利用图像和示意图,学生直观感受。
培养读图推理能力。
通过分析成因,发展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为后面的讨论做铺垫。
利用案例,学生对潮汐的影响形成事实性认识。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以人地协调观视角分析现象。
利用图像,学生直观感受。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发展人地协调观念。
利用真实案例,加深理解。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以人地协调观视角解决问题。
通过总结,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深化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利用作业促进学习成果的应用,为教学成果评价提供参考。
| ||||
板书设计
|
| ||||||
高中地理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知识导学,知识拓展,重点导析,探究活动,知识归纳,方法点拨,地理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导学案及答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海浪,潮汐,洋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海浪,潮汐,八和二十二,洋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