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组,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正面临一场逐渐显现的危机,访问实体图书馆的人数比例持续下滑、图书馆数量也不断减少。
影响图书馆到访率的最大因素无疑是互联网和移动数字设备的普及,然而英美书业、图书馆业资深人士的调查报告对此得出了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结论:与其说是电子书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不如说是公共图书馆受到数字化发展理念的过多影响,没有更好地优化传统的纸质书服务。
现在,公共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像数据库和新媒体公司,数字化服务当然有利于文化服务均等化,但不应以牺牲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为代价。图书馆大幅削减纸质图书预算,把资金投入到数字化建设中。由于购书预算紧缩,许多图书馆无法及时更新库存,在库书籍总量大幅下降,人们找不到想看的图书,以致访问实体图书馆的兴趣进一步降低。
公共图书馆到访率下降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经济越发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实体图书馆到访量下降越快,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图书馆的需求基本保持稳定水平。调查报告表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社区图书馆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除了提供基本的图书借阅服务,它还是所在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承担了部分学前教育、业余教育、社区交际功能,为不发达地区提供了公共空间、设备和资源,因此对当地居民具有持久的吸引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通常拥有多种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和资源,因而在数字时代减少了对实体图书馆的访问次数。
(取材于陈镭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正面临转型。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普通读者最大的痛点不是找不到图书来读,而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不知道哪些适合自己。上海图书馆东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最合适的图书”和“最合适的读者”建立联系,帮助供需双方实现精准对接。借助大数据分析、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图书馆为每位读者绘出精准“画像”,推荐最合适的图书。
苏州第二图书馆率先建成国内首家大型智慧书库,可容纳700余万册藏书。书库配备了自动存取系统,通过自动存取和分拣传输,实现便捷的读者借阅和图书调配功能。通过线上下单、线下“社区投递”,解决了大量上班族无暇到馆借书的问题。图书馆还在App“苏周到”上开通“书香借阅”功能,实现“一网通办”,并准备对接上海图书馆平台,促进“沪苏同城”资源共建共享。此外,苏州第二图书馆努力打造明亮温馨的“市民书房”,利用开放空间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将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有机结合。整个借阅区有开架图书8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报纸200余种,呈现开放式布局,实行借阅一体。
苏州第二图书馆有致力于推动地方文化交流与传承的苏州文学馆,有满足少儿阅读、学习等需求的少儿图书馆,有为公众提供高品质音乐鉴赏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的音乐图书馆,有运用先进数字技术为公众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而打造的数字体验馆……
当然,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图书馆服务如何转型,都需要以优质的阅读空间为基础。毕竟,阅读是图书馆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图书馆服务向大文化领域延伸的基础。
(取材于王伟健、金武刚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2020年10月,巴西国家图书馆迎来210岁生日。作为拉美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和巴西最古老的文化机构,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图书馆见证着巴西的历史变迁,守护着国家的历史文化记忆。
早期,国家图书馆主要通过购买和接受捐赠等方式丰富藏品。如今,根据法律规定,巴西全国的出版物都要向国家图书馆提供副本。图书馆以这种方式对国家知识产品进行注册、保管和传播。现在,图书馆馆藏超过1100万件,包括书籍报刊、手稿、地图、文件、画作、照片和音像制品等。
为更好实现馆藏的全民共享,图书馆于2006年创建了“数字国家图书馆”。为此,图书馆设立数字化实验室,由专业团队对藏品进行高、中、低三种画质的数字化处理,以适应图书馆馆藏、出版物印刷和网上展示的不同需求。民众点击图书馆官方网站的相关链接进入数字馆,即可免费查看里面的所有内容。
此外,图书馆通过举办展览等文化活动,向民众讲述国家历史。在举办实体展的同时,图书馆还利用数字馆免费开放线上展览。1880年,为纪念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逝世300周年,图书馆曾举办建馆以来的首场展览。如今,数字馆中仍保留着当年印刷的展览目录,访问者可以看到当时近500件展品的详细介绍。图书馆将近年来举办的一些重要展览都以这种方式保存在数字馆中。人们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欣赏珍贵藏品。
图书馆的多种创新举措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民众来访。巴西国家图书馆基金会执行董事玛丽亚·马克斯说:“在巴西的发展历程中,国家图书馆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希望民众能通过了解国家历史,增强认同感。”
(取材于朱东君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化阅读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职能面临转型。
B.“市民书房”以文化休闲为主,兼以阅读学习。
C.传统服务功能的弱化影响了实体图书馆到访率。
D.巴西国家图书馆数字馆能使民众跨时空欣赏藏品。
2.根据材料-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发达程度与对实体图书馆的依赖度正相关。
B.图书馆提供数字化服务有利于文化服务均等化。
C.苏州第二图书馆开通了线下社区投递借阅服务。
D.提供优质阅读空间应是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基础。
3.面对数字化发展,材料一、二中的图书馆采取了应对策略,以下不属于其中的相关策略的是( )
A.削减纸质图书预算,优先保障数字化发展。
B.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发展智能服务。
C.设立数字化实验室,由专业团队进行管理。
D.优化传统服务,提供优质阅读空间。
4.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出自不同文章,但放在一起具有了内在联系。请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
5.某市图书馆为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的作用,向社会征集改进建议,请你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给相关部门提三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不再参与其中,处于次要地位。
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8.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B.奏疏,臣子向皇帝的奏折,其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
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辛弃疾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疑虑。
C.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拨给了信州。
D.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棹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14.朱熹去世时,他的学说正被朝廷宣布为“伪学”,门生故旧因避忌而不敢去送葬,辛弃疾却前往哭祭,对此你怎么看?祭文内容体现了辛弃疾对朱熹怎样的评价?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周秀实田家行(节选)
王庭珪
向来辛苦躬锄荒,剂肌不补眼下疮。
先输官仓足兵食,余粟尚可瓶中藏。
边头将军耀威武,捷书夜报擒龙虎。
便令壮士挽天河,不使腥膻污后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和朋友周秀实一起到田家探访,看到田家生活的艰辛,诗人感慨良多。
B.诗歌第二句运用比喻,以挖肉补疮也不能救得眼前之急,写出了农家的困难。
C.诗的第五、六句写夜里传来捷报,边地将军威武善战,打败了敌兵,令人兴奋。
D.以“天河”象征国家命运,以“腥膻”借代北方侵略者,表现了对胜利的渴望。
16.诗歌的题目提到“田家行”,但诗的后半部分并不写“田家”,怎么理解诗人这样的安排?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两句,总结出兴亡盛衰转变的历史经验,警示世人应防微杜渐,居安思危。
(2)岳阳楼因历代文人登临赋诗而名声大噪,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境界宏阔,气势宏伟,被后人赞为“雄跨今古”。
(3)古人常用“流水”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慨叹,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 , ”。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抱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渣,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具有一种绘画美,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19.文末“女儿绿”一词用得十分精巧,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公众传媒精心打磨的一些文化节目为观众开启了缭绕着脉脉书香的文化旅途。
《典籍里的中国》把图书馆里的典籍搬上电视,采用今人和古人相遇的方式,跨越时空界限,实现舞台对话,将遥不可及的古典书籍变得触手可及。高冷的历史故事在电视里活了起来,成为滋养当代读书人永不枯竭的源泉。
《但是还有书籍》以“书籍”作为纽带,娓娓道来编辑、装帧师、绘本作者等这个时代的形形色色的爱书人的故事。节目以别具匠心的构思走进这些与书打交道的人的内心,展现他们丰饶有趣的精神世界。如一枚火石,节目点燃了更多人对于书籍的兴趣。
然而这些文化节目终究只是手段,让观众回到书籍静心阅读才是目的。以《数字化生存》一书闻名的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曾预言:纸质书将在2015年前消亡。然而,事实已给出相反的答案——纸质书自有其硬核实力,很难被取代。正如电灯是如今最主要的照明方式,但蜡烛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成为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载体,纸质书依然会竖立在书架,等待有心人与它的邂逅。
20.下列句子中的“活”与文中加点的“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在印刷实践中,毕昇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它等待我的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C.《诗画中国》节目以美妙的敦煌舞蹈使得敦煌壁画活起来。
D.他吃苦耐劳,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专挑重活累活干。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纸质书依然会竖立在书架,等待人们翻阅”,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八、材料作文
23.到家乡实地考察,就家乡的某一风俗写一篇调查报告。
参考答案:
1.B 2.A 3.C 4.①材料一是材料二论述的基础。材料一提出问题:公共图书馆危机。进而分析其原因和现象,为材料二介绍正确的图书馆转型案例奠定了基础。②对比关系。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职能面临转型。材料一中提到的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像数据库和新媒体公司,牺牲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这是转型失败的例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材料二中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和“苏州第二图书馆”的应对方式。 5.①加强乡村和社区图书馆建设。方便百姓即时阅读,满足其文化、教育、社交等需求。②优化城市图书馆的智能服务。数字技术可精准荐书,方便读者借阅,实现跨城共享。③营造明亮、舒适的阅读环境。吸引、便于读者阅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④促进城市图书馆多样化发展。图书馆的不同功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⑤利用政策支持国家图书馆丰富藏品。从国家层面对知识产品进行注册、保管和传播,守护历史文化。⑥利用数字化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打破展览的时空限制,让更多民众有机会参与,增强民族认同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以文化休闲为主,兼以阅读学习”错。根据原文“苏州第二图书馆努力打造明亮温馨的‘市民书房’,利用开放空间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将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有机结合”可知,“市民书房”是将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结合起来,并没有分主次。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正相关”错。根据原文“经济越发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实体图书馆到访量下降越快,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图书馆的需求基本保持稳定水平”可知,经济发达程度与对实体图书馆的依赖度负相关。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是材料一第三段中部分图书馆的做法;
B.是材料二中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做法;
D.是材料二中苏州第二图书馆的做法;
C.是材料三中的举措。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材料一首先提出问题:访问实体图书馆的人数比例持续下滑、图书馆数量也不断减少。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图书馆受数字化发展理念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像数据库和新媒体公司,牺牲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没有更好地优化传统的纸质书服务;另一方面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拥有多种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和资源,减少了对实体图书馆的访问次数。
材料二介绍了两个图书馆转型的案例:一个是上海图书馆东馆借助大数据分析、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每位读者绘出精准“画像”,推荐最合适的图书。另一个是苏州第二图书馆配备了自动存取系统,线上下单、线下投递,在App“苏周到”上开通“书香借阅”功能,打造“市民书房”,推出多种主题的图书馆。
材料一先论述了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材料二介绍了两个图书馆转型的案例,先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材料一是材料二论述的基础。
材料一论述的图书馆受数字化发展理念的影响,没有更好地优化传统的纸质书服务,变得越来越像数据库和新媒体公司,大幅削减纸质图书预算,把资金投入到数字化建设中,造成访问实体图书馆的兴趣进一步降低。这与材料二中上海图书馆东馆借助大数据分析、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苏州第二图书馆配备自动存取系统,线上下单、线下投递,在App“苏周到”上开通“书香借阅”功能形成对比。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原文“社区图书馆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除了提供基本的图书借阅服务,它还是所在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承担了部分学前教育、业余教育、社区交际功能”可知,要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为百姓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满足他们学前教育、业余教育、社区交际的需要。
根据材料二上海图书馆东馆借助大数据分析、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图书馆为每位读者绘出精准“画像”,苏州第二图书馆配备了自动存取系统,线上下单、线下投递,在App“苏周到”上开通“书香借阅”功能,并准备对接上海图书馆平台可知,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存取、App等,优化城市图书馆的智能服务,方便读者借阅,数字技术可精准荐书,方便读者借阅,实现跨城共享。
根据材料二原文“苏州第二图书馆努力打造明亮温馨的‘市民书房’,利用开放空间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将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有机结合”可知,要打造明亮、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引读者阅读,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根据材料二苏州第二图书馆有苏州文学馆,少儿图书馆,音乐图书馆,数字体验馆等可知,要打造多种功能的图书馆,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阅读需要。
根据材料三原文“根据法律规定,巴西全国的出版物都要向国家图书馆提供副本。图书馆以这种方式对国家知识产品进行注册、保管和传播”可知,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法律对知识产品进行注册、保管和传播,见证历史变迁,守护历史文化记忆。
根据材料三原文“为更好实现馆藏的全民共享,图书馆于2006年创建了‘数字国家图书馆’”“图书馆通过举办展览等文化活动,向民众讲述国家历史”“图书馆还利用数字馆免费开放线上展览”“人们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欣赏珍贵藏品”可知,要创建数字国家图书馆,举办展览,免费开放线上展览,打破时空限制,让民众充分参与,了解国家历史,增强认同感。
6.D 7.A 8.①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
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9.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
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
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错误。由“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可知,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而‘我’隐身其后,不再参与其中,处于次要地位”错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也参与其中,和其他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在选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结合“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有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插叙“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
结合“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等分析,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结合“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你一定要好好活着”“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等分析,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
结合“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等分析,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
结合“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老板娘说,没问题”“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等分析,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结合“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等分析,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这些人有的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有的为人热心,救助危难,有的待人细心,体贴入微。这些描写表现了浓浓的人性美,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10.A 11.A 12.C 13.(1)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
(2)当时,枢密院有不喜欢这种做法的人,多次阻挠这件事,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最终没有改变他的做法。 14.看法:①说明二人情谊深厚,辛弃疾对朱熹的去世深感痛惜;②表现了辛弃疾不畏世俗、坚持正道的高贵品质。
评价:充分肯定其学问和功业,认为他将名垂千古,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门生故旧。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
“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是定语后置,“至无送葬”作定语是修饰“门生故旧”,因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万世名”是一个整体名词,作“垂”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1.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也是指南京。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错,原文是“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由此句分析可知:是辛弃疾不顾部下反对,借粮给信州谢源明,而不是信州谢源明向辛弃疾求助。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致”,招致、产生;“弭”,消弭;“徒”,只是。“恃”,依靠。
(2)“乐”,喜欢;“沮挠”,阻挠;“卒”,最终;“夺”,改变。
14.本题考查学生评级人物思想做法的能力。
看法: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两人同游山,说明二人情谊深厚,辛弃疾对朱熹的去世深感痛惜。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概括为:表现了辛弃疾不畏世俗、坚持正道的高贵品质。
评价:
由“所不朽者,垂万世名”概括为:辛弃疾充分肯定其学问和功业,认为他将名垂千古,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乾道四年,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相继爆发的农民起义,被辛弃疾全部讨伐平定了。他于是上疏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吏迫使他们为盗。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有违法贪赃者,让各部门尽职尽责,不要只纠举小官吏应付了事,而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
皇上下诏命辛弃疾进行筹划,于是他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寨栅,招纳步兵两千人,骑兵五百人。侍从在外,战马铁甲齐备。他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密院有不喜欢这种做法的人,多次阻挠这件事,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最终没有改变他的做法。各种费用上万计,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辛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成,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他被差遣为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辛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买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辛弃疾的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辛弃疾进一级俸禄。
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作赋《九曲棹歌》。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门生故旧。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5.A 16.①后半部分虽然没有写田家,但处处和田家关系密切。 ②田家“先输官仓足兵食”的高尚情操,就是为了将士们能多打胜仗。 ③驱逐侵略者,恢复故土,“不使腥膻污后土”,这也正是田家的普遍愿望。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A.“诗人和朋友周秀实一起到田家探访”说法错误,“和周秀实田家行”的“和”是“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作为酬答”的意思,本诗是一首“和诗”,不能理解为“和”明友周秀实一起到田家探访。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艺术特色的能力。
后半部分虽然没有写田家,但处处和田家关系密切。
“边头将军耀威武,捷书夜报擒龙虎”意思是边疆的将士耀威又扬武,捷报夜传擒获了龙与虎。结合前文“先输官仓足兵食”,田家丰年交足官粮,就是为了将士们能多打胜仗, 表现了田家的高尚情操。
“不使腥膻污后土”,希望乘胜前进,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不让腥臊污国土,看起来是写的国事,没有写“田家”,但实际上这也正是田家的普遍愿望。
17.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逸豫”“坼”“日夜”“衰”“凝”。
18.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抓住绿的柔软、鲜嫩、温润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绿的亮度、纯度加以表现,画面感强烈,写出绿醉人的美。 19.“女儿绿”把绿人格化,突出梅雨潭的绿纯净又鲜润,柔美又娇艳的特点,像一位亭亭玉立、洁白无瑕的年轻女子。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绘画美”主要借助色彩、线条、画面、形象等表现。把皱缬的水波比喻成少妇拖着的裙幅,把荡漾的水波比作处女的心,把滑滑、明亮、柔嫩的水光比喻成鸡蛋清,把平铺的潭水比作温润的碧玉,表现出梅雨潭的绿柔软、鲜嫩、温润的形象特点。从而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绿的亮度、纯度加以表现,生动形象,具有绘画美,让人如临其境,表达了作者对绿浓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女儿绿”是对梅雨潭绿的一种爱称,把绿人格化了,把梅雨潭的绿比拟作少女,纯洁美丽,柔美又娇艳,形象地表现出梅雨潭的绿纯净又鲜润的特点,有一种醉人的美,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C 21.《但是还有书籍》把“书籍”作为纽带,将编辑、装帧师、绘本作者等这个时代的形形色色的爱书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22.采用了类比的手法,用电灯虽然是如今主要的照明方式,但蜡烛并未消亡,法尔成为人类追求品质生活的载体来说明纸质书很难被取代的事实。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邂逅”一词生动形象写出对人们阅读纸质书的期待。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和用法的把握能力。
文中加点的“活”是鲜活的意思。
A.“活”是活动的意思;
B.“活”是生活的意思;
C.“活”是鲜活的意思;
D.“活”是工作的意思。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语句有两处语病:
一,“以‘书籍’作为纽带”搭配不当,和“作为”相搭配的介词为“把”;
二,“娓娓道来编辑、装帧师、绘本作者等这个时代的形形色色的爱书人的故事”搭配不当,“娓娓道来”和“故事”搭配不当,“娓娓道来”后面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将编辑、装帧师、绘本作者等这个时代的形形色色的爱书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
本语句整体上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前半部分说到电灯是如今最主要的照明方式,但蜡烛并未因此消失,反而成为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载体,而后半部分说到纸质书依然存在,等待有心人来阅读,而整个语段是在未然纸质书阅读来说的,所以用电灯、蜡烛来进行类比。
“纸质书依然会竖立在书架,等待有心人与它的邂逅”中“邂逅”是人具有的动作,这里用来指纸质书,赋予纸质书以人的情感,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等待有心人与它邂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人们阅读纸质书的期待。
23.例文:
家乡挑幡习俗调查
杜甫说得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爱我的家乡,并且爱得深沉,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便是我的家乡——建瓯。
一、家乡简介
说起建瓯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它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位于武夷山、鹫峰两山脉之间的丘陵地区。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最让我自豪的地方在于建瓯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福建”之“建”即取之“建州”(今建瓯)。建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相当深厚,曾经出过众多青史留名的人才,比如南宋史学家袁枢、宋代古音韵学家吴棫、宋代理学家朱熹等。
二、家乡挑幡习俗
建瓯的文化风俗不胜枚举,经过一番调查之后,我最感兴趣的是建瓯的挑幡艺术。下面,我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建瓯特有的挑幡艺术。挑幡艺术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建瓯民间流行。相传在明朝末期,民族英雄郑成功招募抗清复明大军,意图横渡海峡收复台湾,当时建瓯城郊大洲村的青壮年大都纷纷应征入伍。在收复台湾之后,这些人在正月初返回了家乡,全村男女老幼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当时,将士们将带回的军旗放置于长杆之上,尽情挥舞,借此纪念壮烈牺牲的弟兄们。长此以往,每逢正月之初,大洲百姓都要按照惯例将旗杆取来装点一番,舞动一番,以表示庆祝与纪念之意。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项活动逐渐演化成了当今建瓯特有的挑幡风俗。
说到挑幡的制作过程,就不得不提建瓯“竹子之乡”的美称,这边的竹子那是相当的多,而挑幡所用的竹竿,就是选用一根大约10米长的笔直毛竹,削去枝叶,晾干后把竹子的外壳涂上朱红色的油,画上各种吉祥的图案,竿顶悬挂着彩灯,再装饰上各种各样的小铜铃,竹身还悬挂一幅绣有歌功颂德词句的幡,这种制作工艺是我们建瓯独有的传统文化瑰宝。再说到挑幡表演,那才真的算是无与伦比。从小到大,我看过的挑幡表演不在少数,但每次都能把我深深震撼。挑幡者个个身强力壮,表演时,有的是头顶长竿,有的是肩挑腿踢,有的是鼻托牙咬,动作多样,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这种表演一般是团体表演,那和谐统一的姿势,使得竿旋旗飘,幡幅呼啸,美不胜收,使观者目不暇接。挑幡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美轮美奂的表演,更是建瓯特有的文化习俗的传承和弘扬。
三、总结寄语
挑幡表演艺术不仅仅是一项文艺演出,更表现出我们建瓯人不屈不挠、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华罗庚曾说过:“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无论以后我漂泊到何处,建瓯都是我魂牵梦萦之地,我爱我的家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写作要求就家乡的某一风俗写一篇调查报告。从写作内容来看,主要写自己家乡的某一风俗,注意风俗不是指家乡的建筑、名胜古迹、名人等,而需要写风俗。风俗指的就是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通行的风尚、习惯、礼仪等。比如婚丧嫁娶有什么礼仪,比如年节有什么风俗习惯等。也就是说,先确定写作的基本内容。当然,如果要写好这篇文章,需要对家乡的风俗习惯进行实地考察,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再写作。
调查报告作为实用性文体,对格式及内容方面是有限定的。在特点上要体现写实性、针对性和逻辑性。在结构上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一般包含标题、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摘要、目录、调查背景与目标、调查步骤与方法、调查内容与分析、结论、建议、参考资料等。但作为考场上作文的调查报告,则多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其中正文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主体中包括调查背景与目标、调查内容与分析、结论、建议等内容。
比如确定了调查报告的调查对象之后,需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掌握一手的资料,但是考场作文,这是受限的,只能靠平时的积累。
比如调查家乡过春节的风俗,一是点明自己的家乡是哪里,因为毕竟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各地是有差异的。正文部分主要前言部分可以介绍自己的家乡是哪里,家乡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底蕴等内容;主体则主要写家乡过春节是如何过的,比如准备哪些东西、有哪些拜年的习惯、有哪些祭祖的习俗等等;结尾部分则主要从这些风俗寄寓什么情感,需要怎样传承发展,或者需要怎么改进等。
立意:
1.风俗不能丢。
2.风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家乡情靠风俗来延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临沧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