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部编版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精练
展开2.6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选择题
1.(2022秋·福建莆田·七年级期末)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Δ处依次应填( )
A.商、春秋 B.夏、商 C.春秋、西汉 D.商、东汉
2.(2022秋·福建宁德·七年级统考期末)春秋时期,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剩都城洛邑一带。而这时,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平王东迁 B.王室衰微
C.诸侯争霸 D.尊王攘夷
3.(2022秋·福建漳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据《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
A.宗法制度强化 B.周朝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鲁国国力增强
4.(2022秋·福建厦门·七年级期末)《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平王的时候,周王室衰微,强大的诸侯吞并弱小的诸侯,齐、楚、秦、晋等诸侯开始壮大,王朝的政治局面被强大的诸侯控制。”这反映了当时周朝( )
A.推行分封,巩固疆土 B.与民争利,“国人暴动”
C.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D.争相变法,谋划统一
5.(2022秋·福建福州·七年级校考期末)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开始使用( )
A.青铜农具 B.铁制农具 C.石制农具 D.木制农具
6.(2022秋·福建莆田·七年级期末)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向齐国朝贡11次,向晋国朝贡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周天子势力强大
C.鲁国由齐、晋直接管辖 D.周王室地位下降
7.(2022秋·福建莆田·七年级期末)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霸主“尊王攘夷”,协助小国 B.周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争霸战争不断,分裂趋势加剧
8.(2022秋·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9.(2022秋·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中的诸侯国中最先称霸的是( )
A.秦穆公 B.楚庄王 C.齐桓公 D.晋文公
10.(2022秋·福建福州·七年级校考期末)他尊王攘夷,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第一人。这里的“他”是指(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1.(2022秋·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神话和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历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 B.神农氏教民农作
C.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 D.晋文公首创霸业
12.(2022秋·福建三明·七年级统考期末)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征战激烈,加剧分裂 B.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13.(2022秋·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稻粟农作物的人工栽培 B.陶器、磨制石器的制作
C.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4.(2022秋·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A.石器 B.骨耜 C.铁农具 D.耧车
15.(2022秋·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战国时期,与下图有关的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肥料的推广和适时耕种 D.兴修水利工程
16.(2022秋·福建南平·七年级统考期末)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有很大的发展。能够代表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是
A.石器 B.铁器 C.耧车 D.翻车
17.(2022秋·福建厦门·七年级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上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起到重大促进作用的事件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B.各国的变法运动
C.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D.商业活动的逐渐活跃
18.(2022秋·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按中国古代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的材质来看,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石器、青铜器、铁器 B.石器、铁器、青铜器
C.青铜器、石器、铁器 D.铁器、石器、青铜器
19.(2022秋·福建厦门·七年级统考期末)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20.(2022秋·福建莆田·七年级期末)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可以养活五口人。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
A.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 B.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C.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D.商业活动的活跃
二、综合题
21.(2022秋·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私有观念的深入人心和铁农具的出现,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向个体生产方式转变。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
材料二
战国末年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末年社会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影响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题千所给“朝代更替示意图”中的信息“西周”、“战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顺序:夏、商、西周、东周、秦、汉,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所以,题干中的空缺依次是商、春秋,A项正确;BCD项均不符合题意与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时期,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剩都城洛邑一带。而这时,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说明周王室已经衰落。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朝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B项正确;A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可得出,诸侯朝见天子的次数越来越少,反映出分封制宗法制的逐步瓦解,周王室的衰微,B项正确,排除A项;春秋时期社会动荡,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鲁国国力强盛,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据材料“周平王的时候,周王室衰微,强大的诸侯吞并弱小的诸侯,齐、楚、秦、晋等诸侯开始壮大,王朝的政治局面被强大的诸侯控制。”可知,周平王的时候,周王室衰微,王朝的政治局面被强大的诸侯控制,强大的诸侯吞并弱小的诸侯,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疆土的巩固,而是诸侯争霸,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人暴动”的局面,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变法,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B项符合题意;商朝青铜农具使用日益广泛,排除A项;石器时代,使用石制农具、 木制农具,排除CD项。故选B项。
6.D
【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实力增强,周王室逐渐衰微的历史现象。故D符合题意;材料仅说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没有说明具体的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周天子势力强大与题干意思相反,故B不符合题意;鲁国由齐、晋直接管辖,与史实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周王能够控制全国,就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以后王室权威下降,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争霸,就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争霸、礼崩乐坏,周王室日益衰微,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A
【详解】根据材料“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BCD的内容,排除。故选A。
9.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变革军事,同时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号令其它的诸侯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C项正确;秦穆公、楚庄王、晋文公称霸晚于齐桓公,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神话和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历史”并结合所学可知,神农氏教民农作符合这一观点,B项正确;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属于考古发现,不属于神话和传说,排除A、C两项;晋文公改革成就霸业属于史实,不属于神话和传说,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之间出现了争霸,所以此时最显著的特点是王世衰微,诸侯争霸,C项正确;春秋时期是诸侯争霸,而非加剧分裂,排除A项;春秋时期出现了大国兼并效果,而非扶助弱小,排除B项;此时王室衰微,没有出现王室中兴,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D项正确;最早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据测定,距今已有7300年左右,排除A项;陶器、磨制石器的制作出现时间早于春秋时期,排除B项;都江堰水利工程兴修于战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铁农具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生产工具,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项正确;石器和耒耜是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工具,排除AB项;耧车是西汉时期的生产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在春秋末期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出现之前,劳动力主要以人力为主,牛耕的出现使劳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从而解放了劳动力,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因此这时期牛耕推广是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一次革命,而不是铁制农具的使用,排除A项;肥料使用和适时耕种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但不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排除C项;兴修水利工程也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不是这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所以能够代表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是铁器,B项正确;春秋时期已经不再使用石器,排除A项;春秋时期还没有出现耧车和翻车,排除C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上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起到重大促进作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经济上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的生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起到重大促进作用,A项正确;各国的变法运动有利于促进该诸侯国的崛起和强大,与农业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手工业规模扩大的前提是农业生产的发展,而这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上促进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的是铁犁牛耕的使用,而不是商业活动的活跃,排除D项。故选A项。
1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原始社会时期使用石器工具。夏朝时出现了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A项正确;BCD顺序错乱。排除BCD。故选A项。
19.C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标志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也意味着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C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祖先崇拜的消失,而是贵族禁止用牛祭祀宗庙,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对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重视,这与私有土地的出现以及兼并战争的影响没有直接关系,BD排除。故选C。
20.C
【详解】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可以养活五口人”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提高生产力水平,使土地“养活”更多的人, C正确;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的活跃与题干“农业生产效率”不符,排除BD。故选C。
21.(1)生产由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向个体生产方式转变,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
(2)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在取得了大量土地的同时,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3)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统治者的态度(国家政策)等主要因素。
【详解】(1)根据材料一“随着私有观念的深入人心和铁农具的出现,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向个体生产方式转变。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向个体生产方式转变;铁农具广泛使用;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
(2)根据材料二“战国末年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可知,战国末年社会发展特征是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影响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在取得了大量土地的同时,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影响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统治者的态度、国家政策等主要因素。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堂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周礼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论述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