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天津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
天津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氮及其化合物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氮及其化合物,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3氮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1.(2023春·天津滨海新·高一统考期末)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mol/L和2mol/L。取10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生成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设反应中被还原成)A.0.045mol B.0.03mol C.0.02mol D.0.005mol2.(2023春·天津滨海新·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硫酸和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叫做王水B.稀硫酸和稀硝酸均能与铁反应生成有毒气体C.浓硫酸和浓硝酸均能与炽热的木炭反应D.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都不能用铝制容器盛放3.(2023春·天津滨海新·高一统考期末)下列有关氮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的氮又有化合态的氮B.氮的氧化物只有和,且均有毒C.氮的固定是将氮气转化成含氮的化合物D.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之间可相互转化4.(2023春·天津·高一校联考期末)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试剂B.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C.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运浓硫酸D.向和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成5.(2023春·天津滨海新·高一统考期末)下列事实可以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质 B.晶体、固体碘受热均能变成气体C.S与铁、铜反应均生成低价硫化物 D.与、均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6.(2023秋·天津河西·高一校考期末)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H+、Fe2+、NO、Cl- B.Na+、K+、HCO、OH-C.Na+、NH、SO、Cl- D.Ca2+、NH、CO、Cl-7.(2023春·天津·高一校联考期末)在通常情况下能共存,且都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组是A.H2、H2S、SO2 B.NH3、CO2、HClC.N2、Cl2、CO2 D.NO、O2、CO8.(2023秋·天津河东·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制备并制取氨水的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B.干燥C.收集D.制取氨水A.A B.B C.C D.D9.(2023春·天津武清·高一统考期末)久置的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A.硝酸露置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了B.硝酸露置在空气中被氮气还原了C.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产生的NO2再溶于硝酸中D.硝酸是强氧化性酸10.(2023春·天津武清·高一统考期末)我国谚语与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例如,谚语“雷雨发庄稼”;《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以上例子不涉及的反应是A.N2+O22NO B.Zn+Fe2+=Zn2++FeC.Fe+Cu2+=Fe2++Cu D.3NO2+H2O=2HNO3+NO11.(2023春·天津·高一校联考期末)把8.0g铁粉投入40mL某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2.4g,产生NO2和NO的混合气体0.12mol。若不考虑N2O4的存在,则原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A.6.0mol·L-1 B.7.0mol·L -1 C.8.0mol·L -1 D.9.0mol·L -1 二、实验题12.(2023春·天津滨海新·高一统考期末)研究氮、硫及其化合物对工业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1)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所需装置如图Ⅰ所示。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请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③装置D的作用是 ,装置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为了有效实现和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Ⅱ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气体。 图II①打开弹簧夹,推动针筒活塞,使进入烧瓶。关上弹簧夹,首先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轻轻摇动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 A、B、C、D、E均含同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①A是 。(填化学式)②当X是强碱时,B生成C的化学方程为 。13.(2023秋·天津河东·高一统考期末)同学们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某些夹持仪器和导管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检查A中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按气流方向,各装置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作用是 ,C中棉花的作用是 。(4)证明氨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所利用的氨气性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实验结束后,为防止剩余氨气污染空气,可将蘸有 的棉花放在A的导管口。14.(2023春·天津·高一校联考期末)某小组同学欲探究NH3的催化氧化反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A、B装置可选用的药品:浓氨水、H2O2溶液、蒸馏水、NaOH固体、MnO2。(1)NH3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上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装置G中的溶液都变成蓝色。①甲观察到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③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装置G中溶液变成蓝色的原因: ;(3)为帮助乙实现在装置F中也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可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①甲认为可调节K1和K2控制A、B装置中的产气量,应 (填“增加”或“减少”)装置A中的产气量,或 (填“增加”或“减少”)装置B中的产气量;②乙认为可在收置E、F间增加装置,该装置可以是 (填字母序号)。
参考答案:1.B【详解】n(H2SO4)= 4mol/L×0.01L=0.04mol,n(HNO3)= 2mol/L×0.01L=0.02mol,n(H+)=2×0.04mol+1×0.02mol=0.10mol,n(NO)=1×0.02mol=0.02mol。NO的氧化性比H+强,NO先反应,Fe过量,发生的反应为:3Fe+8H++2NO=3Fe2++4H2O+2NO↑,0.02molNO消耗0.08mol H+,同时得到0.02molNO。剩下(0.10-0.08)mol即0.02mol H+,剩下的H+和Fe反应产生H2,Fe+2H+=Fe2++H2↑,0.02mol H+反应得到0.01mol H2,气体的总物质的量=0.02mol+0.01mol=0.03mol,答案选B。2.C【详解】A.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的化合物(体积比为3∶1),故A错误;B.稀硫酸与Fe反应生成FeSO4和氢气,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是有毒气体,故B错误;C.浓硫酸能与炽热的木炭发生C+2H2SO4CO2↑+2SO2↑+2H2O,浓硝酸与炽热的木炭发生C+4HNO3CO2↑+4NO2↑+2H2O,故C正确;D.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与铝发生钝化反应,能保护内部铝单质,因此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可用铝制容器盛放,故D错误;答案为C。3.B【详解】A.氮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如游离态氮气,化合态铵盐,选项A正确;B.氮的氧化物只有N2O、NO、N2O3、NO2、N2O5等,选项B错误;C.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游离态是指氮气单质,即氮的固定是将N2转化成含氮化合物,选项C正确;D.硝酸盐转化为蛋白质和经动物消化使蛋白质,转化为氨气和铵盐实现了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的相互转化,选项D正确;答案选B。4.B【详解】A.硫易溶于二硫化碳,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的试剂是CS2,选项A正确;B.硫化亚铁具有还原性,而硝酸具有氧化性,两者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FeS +4H+ + = Fe3++ S↓+NO↑+2H2O,选项B错误;C.浓硫酸可以氧化金属铝,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现象为钝化,可防止硫酸进一步氧化,选项C正确;D.硫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和碳酸,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与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选项D正确;答案选B。5.C【详解】A.SO2与品红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属于化合漂白,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HClO将品红氧化而使品红溶液褪色,属于氧化漂白,A不选;B.碳酸氢铵受热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水蒸气和CO2,是化学变化,碘单质受热升华变成气体,是物理变化,B不选;C.S单质的氧化性较弱,只能将变价金属Cu和Fe氧化到较低的价态,二者原理相同,C选;D.ClO-与S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ClO-与H+会结合为弱酸HClO而不能大量共存,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选; 故选C。6.C【详解】A. H+、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A错误;B. 、OH-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不能共存,B错误;C.各离子之间互相不反应,能共存,C正确;D .Ca2+、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D错误;故选:C。7.C【详解】A.H2S与SO2能发生反应生成硫和水,二者不能共存,且浓硫酸能氧化H2S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不符合题意;B.NH3和HCl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二者不能共存,且氨气能和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不符合题意;C.N2、Cl2、CO2气体之间不发生反应,且都不与硫酸反应,能够用浓硫酸干燥,故C符合题意;D.NO能被O2氧化为NO2,二者不能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8.D【详解】A.制备NH3应使用固固加热型装置,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A错误;B.氨气和五氧化二磷反应,不能干燥,B错误;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D.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上升过程中遇到水溶解吸收,同时防止了倒吸,D正确; 故选D。9.C【详解】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A错误;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氮气的性质稳定,二者在常温下不会反应,B错误;C.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产生的NO2再溶于硝酸中使溶液呈现黄色,C正确;D.硝酸是强氧化性酸,但与硝酸呈黄色无关,D错误。故选C。10.B【详解】谚语“雷雨发庄稼”涉及的反应: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O2反应,N2+O22NO,NO在常温下易与空气的O2反应生成NO2,2NO+O2=2NO2;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3NO2+H2O=2HNO3+NO。“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中曾青就是胆矾,即五水硫酸铜,意思是向胆矾中加铁就可以得到铜,有关反应为:Fe+CuSO4=FeSO4+Cu,离子方程式:Fe+Cu2+=Fe2++Cu。所以以上例子不涉及的反应是B。答案选B。11.C【分析】把8g纯铁粉投入到某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2.4g,说明生成硝酸亚铁,硝酸完全反应,反应中硝酸起氧化剂、酸性作用,起酸性作用的酸性生成硝酸亚铁,根据Fe元素守恒计算硝酸亚铁,起氧化剂作用的硝酸生成NO和NO2,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n (HNO3) =2n[Fe (NO3) 2]+n (NO+NO2),据此解答。【详解】把8g纯铁粉投入到某H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2.4g,说明生成硝酸亚铁,硝酸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 8g- 2.4g= 5.6g, 其物质的量,故n[Fe (NO3) 2] = 0.1mol,反应中硝酸起氧化剂、酸性作用,起酸性作用的酸性生成硝酸亚铁,起氧化剂作用的硝酸生成NO和NO2,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n(HNO3) = 2n[Fe (NO3) 2] +n(NO+ NO2) = 0.1mol×2+0.12mol= 0.32mol,所以原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8.0 mol/L。故选C;12.(1)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a→d→e→c→b→f 防止倒吸,起到安全瓶的作用 SO2+2OH-=+H2O(2) 烧瓶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2NO +O2 = 2NO 烧杯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烧杯中水倒吸到烧瓶中(或烧瓶中液面上升) 3NO2 + H2O = 2HNO3 + NO(3) (NH4)2S 【分析】(1)装置A 中利用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制备SO2,设计实验验证性质;(2)根据NO能与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根据3NO2+H2O=2HNO3+NO,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少,液面上升;(3)因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6,则Y为O2,进而推知C、D为氧化物,BCD为连续氧化的过程;【详解】(1)①装置A 中利用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②根据装置A为反应装置,C为干燥装置,B为收集装置,D为防止倒吸装置,E为尾气处理装置,则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d→e→c→b→f;③D为防止倒吸装置,起到安全瓶的作用;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H2O;(2)无色的NO能与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故答案为:烧瓶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2NO +O2 = 2NO2;②轻轻摇动平底烧瓶,使得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所以烧杯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烧瓶中液面上升,故答案为:烧杯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烧杯中水倒吸到烧瓶中(或烧瓶中液面上升);3NO2 + H2O = 2HNO3 + NO;(3)因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大16,则Y为O2,进而推知C、D为氧化物,BCD为连续氧化的过程;因E为酸,故C、D均为非金属氧化物,Z为H2O。当X为强碱时,该连续氧化关系为NH3NONO2HNO3,进而推知A为铵盐;综上所述A为(NH4)2S;当X是强碱时,B生成C的化学方程为;答案为(NH4)2S;。13.(1)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2)③②④(3) 干燥氨气 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使氨气收集不满(4)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C装置的试管口(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C装置的试管口) NH3+H2ONH3•H2O(NH3+HCl=NH4Cl)(5)稀硫酸 【详解】(1)A中制取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检查A中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2)A中制取氨气,B干燥氨气,C收集氨气,按气流方向,各装置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是①→③→②→④;(3)B的作用是干燥氨气,C中收集氨气,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使氨气收集不满;(4)氨气为碱性气体,且可以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C装置的试管口(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C装置的试管口),所利用的氨气性质是NH3+H2ONH3•H2O(NH3+HCl=NH4Cl);(5)氨气为碱性气体,可以和酸反应,则实验结束后,为防止剩余氨气污染空气,可将蘸有稀硫酸的棉花放在A的导管口。14. 4NH3+5O24NO+6H2O 2NO+O2=2NO2 NH4NO3 3Cu+8H++2NO= 3Cu2++2NO↑+4H2O 增加 减少 abc【详解】(1)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氨气中-3价的氮被氧气氧化成显+2价的一氧化氮,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 (2)①氨气发生了催化氧化的产物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极易和氧气化合为二氧化氮,即2NO+O2=2NO2;所以装置F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故答案为2NO+O2═2NO2;②乙观察到装置F中只有白烟生成,白烟是由于氨气和硝酸反应NH3+HNO3=NH4NO3,生成了白色的NH4NO3固体,故答案为NH4NO3;③在装置G中,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获得硝酸,金属铜和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 3Cu2++2NO↑+4H2O,故答案为:3Cu+8H++2NO= 3Cu2++2NO↑+4H2O;(3)①为了氧化氨气,氧气需过量,需增加氧气的量,减少氨气的量,A为制氧气的装置,增加A中氧气的量,或减少装置B中的产气量,故答案为:增加;减少;②E装置是氨气的催化氧化装置,从装置中出来的气体中有氧气和氨气和一氧化氮和水蒸气,因4NO + 2H2O + 3O2 = 4HNO3,NH3+HNO3=NH4NO3,所以避免F中生成硝酸铵,实现在F中看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需除去水或氨气,需在装置E、F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可以将氨气或水除去,a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可以通过防倒吸的b装置吸收氨气,可以通过浓硫酸吸收氨气和水蒸气,实现在F中看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需选abc,故答案为ab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12硫及其化合物,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7铁及其化合物,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各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5氯及其化合物,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