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小阅读-课内,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言表达,选择 简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作业检测
一、选择题
1.【语病】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
B.由于生物在漫长的演化和变异历程中,通常其性状都随之发生了分异,所以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那些比较古老的类型或每一生物群的早期祖先类型,在分类谱系上常或多或少地处于各现生类群之间。
C.为什么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呢?其原因是因为,生物都是以共同的世代谱系相连接,并且其变异的方式也相同。
D.按照遗传变异学说,在任何两个地区若存在着亲缘关系很近的、有代表性的物种的话,就暗示着相同的祖先类型曾经居住在这两个地区。
2.【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驯养(xùn) 吝啬(lìn) 晕眩(xuán) 战栗(lì)
B.脚蹼(pǔ) 鸫鸟(dōng) 诞生(dàn) 夙望(sù)
C.枞树(cōng) 脚踝(huái) 沼泽(zhāo) 束缚(fù)
D.璀璨(cuǐ) 广袤(máo) 甲烷(wán) 荡漾(yàng)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________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②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________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③________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________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A.演化 湮没 虽然/但是
B.演变 淹没 即使/但是
C.演变 湮没 即使/但是
D.演化 淹没 虽然/但是
二、小阅读-课内
5.自然科学论著的语言讲求严密准确,复杂的思路常常用长句子来表述。阅读长句子,要把握句子的基本成分或结构层次,理解句中的重要概念,进而掌握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自然选择的证明》等课文中找出一些比较“难懂”的长句子,想想,自己是怎么读懂它们的?
6.《自然选择的证明》运用了大量具体事实和现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事实和现象的?
7.阅读《物种起源》一书,结合《自然选择的证明》说说它们给了我们哪些重要启示。
8.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
9.从本文来看,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10.作者列举了哪些特创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11.下列对《自然选择的证明》一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动植物就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
B.地球上的一些类群不断扩大规模,同时,一些物种又会灭绝,是因为灭绝的物种缺乏竞争力。
C.自然界的美无处不在,就是因为自然选择让那些动植物为了生存而变得艳丽多彩或叫声悦耳。
D.原本适合一个地区的物种后来为从其他地区迁来的物种所打败和代替,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态度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鳢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馈赠了人类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作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1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完全不同。
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生杀予夺的权力,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14.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15.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
16.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语言表达
17.下面是某高校学生邀请该校知名教授参加学生活动的邀请函初稿片段,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本周五我院学生会将举办一场读书分享会。您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潜心治学的态度在贵校获得了极高的名誉,现就教文学院院长一职。我们特邀您担任本次活动的客座教授,衷心希望您能拨冗参加亲临指导,我们将鼎力给您提供便利。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许多年来,很多人都以为砍掉了树再种上, ,于是盲目地大面积植树造林,但是有时候这种举动很可能是正在用另外一种方式破坏生态圈。比如,台湾有一片被认为是最恐怖的森林林区,在那里听不到任何动物的声音。据说,那里原有的森林树种多样, ,但是后来因为“造林”运动, ,上了人工林。因为树种单一,很多动物不喜欢再在那里居住,于是整个生态圈就此崩塌。
19.下面的文段在语法和标点符号的用法方面共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美国航天局卫星数据表明,全球2000年—2017年的新增绿化面积中,至少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例位居全球首位。②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③库布齐沙漠植被恢复;④距北京仅有180公里的塞罕坝,通过人工种植形成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⑤正因如此,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⑥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对沙尘暴为代表的沙尘天气的认知仍需深化。
20.把下面的三个短句改写成长句。要求:可适当增删字词,但语意要连贯,不得改变原意。
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定位是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国际媒体排在“新世界七大奇迹”的首位。
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世界最大减隔震航站楼、世界首座“双进双出”式航站楼、世界首座高铁下穿航站楼等多项:“世界之最”。
五、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地质下陷,形成古赣江下游河谷盆地,后来断块上升的“庐山”耸峙盆地之缘,盆地变成泱泱大湖。因湖与鄱阳山相接,湖取山名, ① 。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冬候鸟越冬天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被誉为“候鸟的王国”。严寒,千百万只、百余类冬候鸟,从西伯利亚,从西太平洋,从北冰洋,飞越千万里,来到鄱阳湖越冬。小天鹅摇着风扇一样的翅膀;斑嘴鹈鹕在湖畔踱步,像一群乡贤,羽扇纶巾……它们在这里筑巢、孵卵,繁衍后代。三月之末,暮春的湖水变得温暖,群鱼逐草,开始孵卵。这个时节,最后一批北迁的冬候鸟和第一批落户的夏候鸟开始“换岗”。冬候鸟和夏候鸟混杂一起,云集湖面,彼此穿梭其间,游水嬉戏,一派和谐景象。
候鸟爱极了鄱阳湖的湖滩和草洲,爱极了鄱阳湖的温暖湿润气候。湖滩有广袤肥厚的淤泥和星罗棋布的洼湖。淤泥里有螺蛳、泥鳅和黄鳝等; ② 。鱼在洼湖里游得多么畅快,漾起的水波如花纹。水荡声是大地之音,似乎被万里之遥的鸟儿听到了。鸟儿仿佛听见中国的南方在召唤:鄱阳湖多么肥美啊,多么舒适啊,多么宜居啊!
2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借代、排比、比拟 B.比喻、排比、拟人
C.排比、比喻、夸张 D.借代、夸张、比喻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鄱阳湖十分肥美,十分舒适,十分宜居。”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人到猿
刘建超
我刚刚写下“从猿到人”的题目,门便被敲响了。打开门,我吃了一惊,差点将手中的笔扔掉——门口赫然站着我文章中的主人公猿人。我揉揉眼睛,再细看,没错,一个毛茸茸的猿人龇牙咧嘴地站在我对面。
我瞠目结舌竟无了知觉。
猿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张开的嘴才合拢归位,忙拉出一把椅子说:“请坐、请坐。”猿人也不客气,一抬腿蹦上椅子。
“老祖宗驾到,有失远迎,不知您是为何事而来?”
猿人说:“看到你写的从猿到人的文章,觉得你犯了个逻辑性的大错误,特赶来纠正,以免贻害后人。纠正一下,我不是你的老祖宗,恰恰相反,你是我的老祖宗。”
我哑然失笑:“这怎么可能呢,您生活在 50 万年以前,我们现代人就是经过这漫长的进化过程而延续下来的。”
“此言差矣,我生活在距你们 50 万年以后,你们经过漫长的进化而使我们延续下来的。”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人类不断在进步,怎么能倒退呢。”
“倒退?怎么能是倒退,恰恰是实实在在根根本本完完全全的进步。”
原来是跟我理论来了。
我给猿人开了一瓶纯净水,在屋里踱了几步说:“你瞧,我现在直立行走,这就是进化的表现。”
“站立行走迟早要被爬行所代替。站立行走改变了人类正常的发育肌理,造成你们现在的人高血压、脑血管硬化、心脏病、腰肌劳损、关节炎等症状。现在人类已发现每天爬行一段时间有益于健康,人逐渐要进化到爬行的。”猿人说罢还得意地摇了摇尾巴。
“您瞧,您长着尾巴,而我没有。人的进化把没用的尾巴蜕化掉了。”
“你也长着尾巴呀。”猿人鄙夷地瞟了我一眼。
“没有,我是绝没有尾巴的。”我把屁股不礼貌地对着猿人用手使劲拍了拍,“如果我长尾巴,那就是返祖现象,它充分证明我是从您进化而来的。”
“你们都有尾巴,只是你们信奉‘夹着尾巴做人’的信条,妨碍了它的生长。尾巴是用来保持平衡的,也是尊严的象征,而你们却把尊严夹起来,做什么事都是瞻前顾后,婆婆妈妈,怕留下话柄,怕被人揪着小尾巴,这极大地影响了你们的发展和进化,要不然,从你进化到我也用不了 50 万年。现在有的人长尾巴,浑身长毛,这不是返祖,恰恰相反,是人类进化成猿的证明。看我:尾巴想摆就摆,想摇就摇,想伸就伸,不怕天,不惧地,活得多自在!哈哈……”
我急忙转移话题:“人类的进步朝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怎么能越来越向你们低级动物发展呢,现在的人研制出了电脑、核能、卫星、洲际导弹、登上了月球……”
猿人摆着那双毛茸茸的大手:“高科技不正在把人推向危险的绝地吗?曾经引以为自豪的核武器不是越来越使发明者感到畏惧吗?不是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限制它的发展甚至取消它?过多发射卫星已形成了太空垃圾,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空间。”
猿人说着有些激动,抓起桌上的饮料呷了一口,立刻便“呸呸”地吐了起来:“这是什么玩意儿,这怎么能喝? ”
我笑了:“这是纯净水,也是利用高科技制造出来的。”
“笑话,纯净水会制造出来?制造出来的东西怎么能说它纯和净呢,50 万年以后,我们猿人洗澡刷牙的水都比这纯净几百倍。”
“污染当然是有的,但人类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不可能不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我斟酌了词句。
“错,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致命的破坏。森林滥砍乱伐,无序开采污染江河,水土流失。可笑的是人类现在却开始呼吁绿色食品了,偌大的地球竟找不到一块纯净之地了。”
“人类已注意到自己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已经在着手治理保护自己的家园。”
“怎么治理了——不是吆喝声音大,实际动作小吗? ”
我没话。
猿人推开双手:“能给我描绘一下你想象中美好家园吗? ”
“青山绿水、碧空蓝天、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空气清爽澄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贪婪、凶残、狡诈、冷酷、掠夺、战争。全球同此凉热……”
猿人叫道:“对喽,这正是进化到猿人时代的情景。”猿人蹿到我的书桌前,用手指蘸着墨水在我的稿纸上写了四个大字:从人到猿。
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有删改)
2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我”和猿人的对话为主要形式,通过猿人与“我”的辩驳,使小说叙事场景更加集中,叙述节奏紧凑明快,极为巧妙地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
B.小说注意细节的精心设置与安排,前文写“我”请猿人喝纯净水,看似不经意的闲笔,实则是为下文猿人批判纯净水埋下伏笔,前后照应,颇具匠心。
C.小说多处运用反讽手法,如“你是我的老祖宗”“人类不断在进步,怎么能倒退呢”“站立行走迟早要被爬行所代替”等,趣味横生,寓意深刻,富有个性。
D.小说末尾通过“我”描述想象中的理想家园和美好愿景,既有对诗意的自然美景的向往,又有对人性的深刻反省,寓意着对美好家园和健康人性的呼唤。
25.小说以“从人到猿”为标题,有何妙处?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26.小说看似荒诞,却蕴含真实,请简要分析小说中“荒诞”与“真实”的关系。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自然选择的力量
①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变异的保持和有害变异的消除,我称之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至于那些无利也无害的变异,将不受自然选择作用的影响,它们或者成为不固定的性状,或者受到生物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最终发展成生物的固定性状。
②对于“自然选择”这个名词,作者们有误解的,也有反对的,甚至还有认为自然选择可以引起变异的。其实它的作用,只在于保存那已经发生的、对生物在其生活条件中有利的变异而已。没有人反对农学家所说的人工选择的巨大效果,不过在此场合,必须先有自然发生出来的个体差异,人类才能依某种目的而加以选择。还有人反对“选择”这个用语,以为这字包含被改变的动物本身有意识的选择意义在内;并且主张植物既没有意志作用,自然选择一词就不能适用!照字义讲,自然选择无疑是一个不确切的名词,可是化学家所称各种元素的“选择的亲和力”一词,有谁曾经反对过呢?我们不能严格地说酸类特意选择了盐基而和它化合。有人说我把自然选择说成是一种动力或神力,然而有谁反对过一位学者说万有引力控制着行星的运行呢?这种譬喻的说法所指的意义人人都知道,而且名词要求其简约。就是“自然”两个字,应用时亦难免拟人化;不过我所谓的自然,是指许多自然定律的综合作用及其产物。所谓定律,是指我们所能证实的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在稍微熟悉之后,这些肤浅的反对意见自然会停止。
③我们要明了自然选择的大致过程,莫如就某一地方,在经历轻微的物理变化下,如气候的变化,加以观察。在气候变化之下,当地生物的比例数,几乎立时起变化,有些物种或不免绝迹。我们已经看到每一地域内所有生物彼此相互联系的密切性与复杂性,从这里我们可以断定,即使不考虑气候的变化,一地生物比例数的变化亦将会严重地影响其他生物。凡微小变异,只要对任何物种的个体有利,使其能适合于变更后的环境,必定会得到保存,而使自然选择有机会进行它的改进工作。没有有益的变异发生,自然选择就不能有所作为。
④用譬喻的说法,可以说自然选择是每日每时在世界上检查最微细的变异,把坏的去掉,把好的保存和推进;不论时间,不论地点一有机会就在沉默不觉中进行工作,把各种生物与有机的及无机的生活条件的关系加以改进。一个物种要得到任何大量的变异,必须在一个变种成立之后,继续再起(或经过一长时期后再起)同样性质的有利变异或个体差异,而这些变异必须再被保存,这样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我们对于这些缓慢变异的进行,一点也不能觉察,除非有时代变迁的标记。然而我们对于过去悠久的地质时代的知识极为有限,所以我们能看到的,仅是现在的生物和以前的不同而已。
⑤要明了自然选择如何起作用,请允许我举出一两个假想的例子。让我们以狼为例。狼捕食各种动物,有的用狡计,有的用强力,有的靠捷速。我们设想被捕动物中最捷速的要算鹿,如果在狼获食最艰难的季节内,鹿的数目,因当地情形有所变动而增加,或者其他作为狼的食物的动物数目有所减少,那么,只有最敏捷和身材最苗条的狼,才有最优良的生存机会而被选择或保存,只要它们在不得不捕食其他动物的这个或那个季节里,亦仍保持有足以制服这些被捕食的动物的力量。
⑥自然选择的作用通常是非常缓慢的。只有在一区域内,当现存生物的变异更加适应自然体系中的某些位置时,自然选择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些位置的出现在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阻止更加合适的外界生物的迁入。此种位置的存在,常和物理变迁有关,不过此等变迁的发生,大概很是迟缓的;此外,又和适应较佳的类型的被阻止迁入有关。在旧有生物中,有一些生物既发生了改变,则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亦将随之发生变动;新的位置即由此产生,而将为适应较佳的类型所占据,但是这一切经过都很缓慢。同种的一切个体,虽然彼此皆微有区别,可是要使它们构造的各部分表现出适当的差异,却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这结果又常为自由杂交所延迟。许多人会说,这几种原因已很足以抵消自然选择的力量,可是我不相信它是这样。我相信自然选择的作用,通常很是缓慢,须经过长久的时间,并且只作用于同一地域的少数生物。我又相信这种缓慢的时断时续的结果,和地质学所告诉我们的,这世界上生物变迁的速度和方式,是很相符合的。
⑦选择的过程虽很缓慢,但如以弱小的人力,尚能用人工选择大有作为,那么,在很长的时间内,通过自然力量的选择即通过适者生存,其所起的变化,所导致的一切生物彼此间及其与生活的物理条件间相互适应的美妙与复杂关系,实在是没有止境的。
(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有删节)
27.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表述,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个体为了谋求利益而进行的变异,体现了生物的主观意志。
B.物种发生适合于环境的有益变异后,会为自然选择的改进工作提供机会。
C.自然选择的作用通常比较缓慢,但其作用不会被自由杂交所抵消。
D.自然选择能够改善生物和生存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28.第②段中,作者通过类比手法驳斥了他人对自己的质疑,请根据文本内容和提示信息填写表格,分析类比的作用。
类比
所对应的他人的质疑
跟核心概念 “自然选择”的关联
类比的作用
化学家使用“选择的亲和力”一词
①
这一术语和“自然选择”一样,使用了带有自主意识的描述来形容客观的科学现象。
③
“万有引力控制行星运行”
②
这一现象和“自然选择”一样是广泛适用的科学规律。
2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从“自然选择”的概念、发生条件两方面,说明为什么不应将自然选择的说法简单用于形容人类社会的竞争。
【链接材料】
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思潮或者行为倾向,即把生物界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能者为王等竞争规律,简单地运用于人类社会生活。这样的简单化处理,对竞争中的弱者、“落后者”没有任何人性化的关照,将人类社会竞争变成类似于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充满残酷和血腥,罔顾人类的称号。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往往具体地表现为很多形式,如绩效唯一化、资源倾斜化、分类固化和歧视化、威权常态化、胜者光环化、生存自私化等。
八、命题作文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选择无处不在,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如此。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和国家,都要面临大大小小的选择。选择是一种智慧,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会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地完善。
对于选择,你有什么感受和联想?请以“选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标点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自然选择的证明》中比较“难懂”的长句理解示例:
(1)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为因果关系,前面四个分句共同构成最后一个分句的原因;第二层为目的关系,前三个分句共同构成第四个分句的条件;第三层以“而且”为标志,显示为递进关系。这个多重复句的核心句是最后一句。
(2)虽然两个地区具有适于同一物种生活的相同的自然条件,|但如果两个地区长期隔离的话,||它们之间的生物存在极大的差异,人们也就不必为怪了,|||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一切关系中最重要的。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为转折关系,第二层为假设关系,第三层为因果关系。这个多重复句的核心意思是说如果两个地区长期隔离,它们之间的生物会存在极大的差异。
6.文中,作者列举的事实和现象,包括物种与变种的关系、物种的灭绝、优势物种的规模扩大等生物现象,大量生物变异、古生物演变的地质记录及生物的亲缘关系、地理分布等事实。这些现象和事实成为作者分析原理、阐述观点、证明理论的依据。在文中,作者从三个方面运用这些论据:
(1)某些现象和事实就是作者理论分析的对象,比如,第11段,用遗传变异的基本原理解释种种地质记录的事实,用演变论解释化石的性状能体现物种在世系链中的位置,用共同祖先说解释已经灭绝的生物可与现存生物一样进行分类,用生存竞争解释古老类型在分类谱系上常处于现存类群之间的位置,用适应说解释体制上的退化现象,用世系关系解释近缘类型长期共存。
(2)作者依据基本原理展开推理,得出结论,事实材料便成了证明这些结论的依据。比如,最后一段,按照遗传变异学说进行严密推理,推论具有亲缘关系的生物分布,总结“各个地区的生物,必然与其最邻近的迁徙源区的生物有关”这一法则,而生物亲缘关系地理分布的事实就成了有力的依据。
(3)作为解释原理、证明观点的补充依据。比如第13段举出更多的生物地理分布的自然现象,证明迁徙的观点和生物变异理论。
7.《自然选择的证明》列举了大量事实,那些基于事实的逻辑论证,基于事实的严谨推理的过程,那些正与反的多角度的巧妙的思辨,那些朴素而谦虚却字字千斤的文字,如同一把把利刃,直指神创论“物种不变”的靶心,为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达尔文由五年环球旅行所得到的大量事实依据而产生的“生物为什么既相似又相异”的疑问,到对“物种不变”的神创论的怀疑;由可见的人工选择形成新物种的具体事例,到推理漫长的不可见的自然选择形成新物种的过程;由某些看似盲目穿梭的蜂蝶,或许会在繁杂的奇花异草中有某种最爱,到阐明鲜为人知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极其微妙的力量均衡与和谐,再到说明微小变异可能改变微妙的生存平衡、细节决定成败、微小变异的遗传积累对物种形成的作用;等等。达尔文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科学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8.①事实论证。作者在文中大量列举自己在科学考察中发现的现象和事例,如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同一大陆上的近缘类型可以长期共存在一起;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等等,这些都证明了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②道理论证。文中第2段,作者论证自然选择在事理上具有合理性时,以反问、质疑的语气逐步展开,推论严谨,无可辩驳。第5段,作者阐述道理,引用格言,得出“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这一自然进化的普遍性规律。
③对比论证。作者在文中多处将自然选择、进化论能解释物种演化等自然现象与特创论不能解释进行对比,批驳了特创论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巩固。
④因果论证。主要体现在文中运用大量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如第3段“因为在物种形成很活跃的地方……”“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别……”,第4段“由于每个物种……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第8段“……所以某一地区的物种……”等。
9.①自然选择保存了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使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
②使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产生新的优势类型,规模更趋增大,在竞争中打败较不占优势的类型,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
③使物种逐步缓慢变异,努力适应那些自然界中未被占据或尚未占尽的地盘;
④使物种具有千姿百态的美的形态或属性;
⑤使物种间因为竞争都得到适应与改良;
⑥使物种的本能缓慢改变,性状、组织结构要较古代类型更为高级,器官也更为特化,以适应不同的功能。
10.(1)物种是特征显著而稳定的变种,而根据特创论的观点,物种和变种特征不明显,很难划出明确的界限。大属内的物种有很多变种,它们之间的差别较小,在分布上按亲缘关系聚集成许多小群体。根据特创论的观点,所有物种都是独立创造出来的,那就无法解释上述现象。
(2)物种在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之间的细微特征的差异逐渐增大,最终形成大小不一的生物群体。用特创论的观点,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群体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
(3)“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的、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而产生作用,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用特创论的观点,每一种生物都是独立创造出来的,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如何构成了自然界的一-条法则。
(4)物种的连续杂交的后代,在彼此可以融合等方面酷似其父母,公认的变种的杂交后代也遵循这样的法则。如果说物种是独立创造出来的,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相似性。
(5)各个地区的生物,必然与其最邻近的迁徙源地区的生物相关,这是特创论无法解释的。
11.C
12.C 13.B 14.D 15.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材料三,立足人类未能摆正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出现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16.①了解自然。加深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爱护并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保护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③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杀伐以时”。
17.①将“贵校”改为“我校”;②将“名誉”改为“声誉”;③将“就教”改为“担任”;④将“鼎力”改为“竭力”。
18. 就可以修复被破坏的环境 生物种类也比较多 原有的树木被砍伐
19.①句,删掉“至少”;④句,将“降低”改为“减少”;⑤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引号改为书名号。⑥句,应在“沙尘暴为代表”的前面添加介词“以”。
20.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创造了世界最大减隔震航站楼、世界首座“双进双出”式航站楼、世界首座高铁下穿航站楼等多项“世界之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国际媒体排在“新世界七大奇迹”的首位。(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1.B 22.原句为感叹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画波浪线的句子前有“召唤”和冒号,原句更能体现“召唤”的意味,与原文联系更紧密。 23.①遂名鄱阳湖 ②洼湖里有鱼
24.C 25.①小说标题与常理相悖,产生陌生化的阅读体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文章以“从猿到人”开启,结尾以“从人到猿”收束,首尾圆合,形成强烈的错位与反转效果。③暗示小说主旨,引发读者对科技、环境、人性等问题的思考。 26.①真实是荒诞的土壤,是荒诞的现实基础。小说情节和“猿人”的形象虽然荒诞,但内容是对人性异化、环境破坏、科技隐患等现代性问题的曲折反映,荒诞中蕴含着作者对现实问题的理性反思。
②荒诞是对真实的艺术化处理,是对真实的超越与提升。小说通过假定性情境进行虚构,运用反讽等艺术手法,赋予猿人以现代人的思想、口吻和细节描写,让读者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思想的启迪。
27.C 28.①反对“选择”这个用语,以为这字包含被改变的动物本身有意识的选择意义在内;并且主张植物没有意志作用,自然选择一词不能适用②有人质疑我把自然选择说成是一种动力或神力③借助化学家称各种元素的“选择亲和力”与万有引力控制着行星的运行的例子作类比,浅显形象地解释“自然选择”这个名词。 29.①生物物种之间没有道德感,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自然选择”的现象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出现。②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人是有感情的,有人性的,有道德约束的,如果将自然选择的说法简单用于形容人类社会的竞争,那么人就不能称之为人。
30.
例文:
选 择
选择无处不在,人的一生都要面临大大小小的选择。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和国家,都要面临大大小小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只有做出正确选择,才能铸就人生辉煌,才能造就企业的辉煌,才能造就国家的兴盛。
个人做出正确选择,造就人生的辉煌。
莫奈选择摒弃各种传统画派的艺术技法,正确选择利用光与影的变化进行艺术创作,打开了印象派的大门对后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袁隆平正确选择采用杂交育种培育水稻种子,历尽艰难险阻寻找到一个又一个合适的育种材料最终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种子,成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马云,第三次才终于考上大学,开始了新的人生,后来他又选择自主创业,不断创业,终于成为中国新首富,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偶像。正是因为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才造就了他们人生的辉煌,也才让我们今天能享受到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
企业做出正确选择,造就企业的辉煌。
海尔,原来只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企业,张瑞敏接手后,海尔公司开始做出正确的选择一一不断创新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机制。它在中国第一个选择进行家电全系列产品研制和生产,它选择实行人单合一管理制度和质量追踪制度,它选择在国内第一个提出并严格实行“五星级服务”制度。正是依靠做出正确的选择,海尔产品越来越丰富, 不但畅销全国,而且畅销世界。华为在创立之初,就做出正确选择以技术驱动企业发展,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做出正确选择,使得华为迅速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正是因为这些企业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才造就了这些企业的辉煌也才让我们今天能享受到这样舒适便捷的生活。
国家做出正确选择,造就国家的兴盛。
中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缘于我们的祖先的正确选择;而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主要就是缘于错误的选择闭关锁国,抱残守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选择用自己创造的两弹 星让世界对中国肃然起敬。邓小平主政中国后,又做出正确的选择——改革开放。 几十年来,我国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使得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快,发展得越来越好,仅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就让一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强国。
正确的选择,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正确的选择,是登上成功殿堂的阶梯;正确的选择,是造就奇迹的法宝。是的,在前行的道路上,只有做出正确选择,才能铸就人生辉煌,才能造就企业的辉煌,才能造就国家的兴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四单元13(自然选择的证明 *宇宙的边疆)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精品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课文,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精品同步练习题,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课时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语言表达,选择 简答,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