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共21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加反应物的量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使用适宜的催化剂
2.下表中是各组反应的反应物和温度,反应开始时,放出氢气的速率最大的是
编号
金属(粉末状)/mol
酸的浓度和体积
反应温度/℃
A
Mg,0.1
6mol/L硝酸10mL
80
B
Mg,0.1
3mol/L盐酸20mL
60
C
Mg,0.1
3mol/L硫酸10mL
60
D
Mg,0.1
3mol/L硫酸10mL
80
A.A B.B C.C D.D
3.某学习小组用铁与稀硫酸反应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铁的质量/g
铁的
形态
V(H2SO4)
/mL
c(H2SO4)
/mol·L-1
反应前溶液
的温度/℃
金属完全消
失的时间/s
①
0.10
片状
50
0.8
20
200
②
0.10
粉状
50
0.8
20
25
③
0.10
片状
50
1.0
20
125
④
0.10
片状
50
1.0
35
50
请分析上表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①和②表明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B.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①和③
C.实验③和④表明反应物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小
D.实验③将稀硫酸改为同体积、c(H+)相同的盐酸(其他条件不变),发现放出气泡的速率盐酸明显比硫酸快,其可能的原因是Cl-起催化作用
4.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C.该反应的焓变△H=E2-E1
D.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5.一种甲醇、氧气和强碱溶液作电解质的新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其电池反应为2CH3OH+3O2+4OH-=2+6H2O。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CH3OH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B.放电一段时间后,通入氧气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C.标准状况下,通入5.6 L O2并完全反应后,有0.5 mol电子转移
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OH+8OH--6e-=+6H2O
6.在含Fe3+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的分解机理及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
步骤①:
步骤②: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与Fe3+浓度的大小有关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Fe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7.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下面是某蓄电池分别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Fe+NiO2+2H2OFe(OH)2+Ni(OH)2。下列有关该蓄电池的推断错误的是
A.放电时,Fe是负极,NiO2是正极
B.蓄电池的电极浸入某种碱性电解质溶液中
C.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Fe(OH)2+2e-=Fe+2OH-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8.对水样中M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每次取2 L水样进行实验,在相同温度下,M的物质的量[n(M)]随时间(t)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③④得,水样中添加Cu2+,能加快M的分解速率
B.由②③得,反应物浓度越大,M的分解速率越快
C.由②④得,水样的pH越小,M的分解速率越快
D.在0~20 min内,②中M的平均分解速率为0.015 mol/( L·min)
9.实验室常用标定,同时使再生,其反应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1中中的硫元素被还原
B.只发生反应1或只发生反应2时溶液颜色均发生了变化
C.和、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
D.将反应2设计成原电池,放电时向正极迁移
10.可逆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有下列说法: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③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
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
上述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1.对于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2NH3,下列表示其反应最快的是
A.v(H2)=0.04mol·L-1·s-1 B.v(N2)=0.02 mol·L-1·s-1
C.v(NH3)=0.02mol·L-1·s-1 D.v(NH3)=0.03 mol·L-1·s-1
12.某学习小组研究大小相同、过量的去膜镁条与40mL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反应,相同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表所示:
气体读数/mL
5 mL
10 mL
15 mL
20 mL
……
45 mL
A瓶(醋酸)/s
155
310
465
565
……
865
B瓶(盐酸)/s
7
16
30
64
……
46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5mL时,A与B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是c(H+)不同所致
B.5~10mL时,A瓶平均反应速率为mL·s−1
C.0~20mL时,A瓶反应速率增大,可能是温度升高所致
D.0~45mL时段内,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始终大于镁与醋酸反应的速率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1)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中A、B、C、D四种气体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min)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前2 min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在2 min时,图象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
A 增大压强 B 降低温度 C 加入催化剂 D 增加A的物质的量
(2)在100 ℃时,将0.01 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0.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s
浓度/mol·L-1
0
20
40
60
80
100
c(N2O4)/mol·L-1
0.100
0.070
0.050
c3
a
b
c(NO2)/mol·L-1
0.000
0.060
c2
0.120
0.120
0.120
试填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
②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____(指0~20s、20~40s、40~60s、60~80s、80~100 s),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14.在 1×105 Pa 和 298 K 时,将 1 mol 气态 AB 分子分离成气态 A 原子和 B 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1)。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已知氨分子中有 3 个等价的氮氢共价键):
共价键
H—H
N—H
键能(kJ·mol-1)
436
945
391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N2(g)+3H2(g) 2NH3(g)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 298 K 时,取 1 mol 氮气和 3 mol 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 Q1,则 Q1=__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 Q2,Q1与 Q2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号)。
A.Q1>Q2 B.Q1”或“Q2,故答案为: A。
15.(1)0.025
(2)3X+Y⇌2Z
(3) < =
(4)30%
(5)be
【解析】(1)
由图可知,从开始至2min,△n(Y)=1.0mol-0.9mol=0.1mol,从开始至2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
(2)
△n(X)=1.0mol-0.7mol=0.3mol,△n(Y)=1.0mol-0.9mol=0.1mol,△n(Z)=0.2mol,则△n(X) ∶△n(Y)∶△n(Z)=3∶1∶2,最终三者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化学方程式为3X+Y⇌2Z。
(3)
由图可知,该反应在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1min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则1min时,v(逆)<v(正); 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逆)=v(正)。
(4)
X的平衡转化率。
(5)
a.X、Y、Z三种气体的浓度不再改变时,符合特征“定”,为平衡状态,但X、Y、Z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与起始浓度有关、不能说明浓度不再改变,故a错误;
b.3X+Y⇌2Z是一个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的反应,则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正确;
c.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反应未停止,故c错误;
d.反应速率v(X)︰v(Y)=2︰1,不能判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关系,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e.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X同时消耗2molZ,即v正(X) ∶v逆(Z)=3∶2,符合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正确;
故答案为: be。
16. 反应温度 反应物浓度 产生气泡的快慢 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单位时间内消耗锌的质量 2~3min 该反应放热
(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适当提高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Zn粒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会减慢,当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由此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故答案为: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
(2)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进行判断,也可通过实验测定锌与盐酸反应速率,除测量反应时间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故答案为:产生气泡的快慢;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3)①“0~1min”“1~2min”“2~3min”“3~4min”或“4~5min”对应时间段气体体积的变化量分别是:70mL、112mL、58mL、20mL,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2~3min。故答案为:2~3min;
②1~3min时间段里,反应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是该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答案为:该反应放热。
17. U形管两端都通大气,不会产生压强差,液面无变化 不能 向乙中注入溶液,即便不放热,液体也会将气体压出导管 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 放热 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
探究反应热效应的常用方法,通常是观察到密闭体系中一定量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据此回答;
(1)装置Ⅰ想通过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适量锌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放热,但实验中U形管内红墨水液面始终不会变化,因为乙中气体与U形管左侧内气体、通过导管与大气相连,因此,不会产生压强差,液面无变化;
(2)装置Ⅱ想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反应放热,但B同学的实验也不能说明两溶液反应为放热反应,因为向乙中注入溶液,即便不放热,液体也会将气体压出导管,故气泡的产生未必单纯由热胀冷缩引起,因此不能说明;
(3)装置III想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中和反应放热,首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这是由于乙及导管内的密闭体系中一定量气体的受热膨胀引起的,因此说明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一段时间气体冷却收缩,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
【点睛】本题是借助于实验对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的考查,关键是掌握探究反应热效应的原理。
18.(1)A
(2)D>A>B>C
(3) 电极上出现银白色物质 108 76
(4) b a
甲、乙、丙都为原电池装置,其中装置甲B电极上有气体产生,电极反应为,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为负极,B为正极;装置乙中D不断溶解,说明D电极为负极,A为正极;装置丙中C的质量增加,发生电极反应,说明C为正极,B为负极,据此分析来解题。
(1)
根据上面分析,A为负极,B为正极,依据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发生移动,所以装置甲中向A极移动,故答案为A;
(2)
根据上面的分析,由于在原电池中一般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则有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故答案为D>A>B>C;
(3)
根据题意设计一个化学电池,可知负极反应为:,正极反应为:,所以正极上出现的现象是电极上出现银白色物质,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mol,根据正极反应,则生成1mol银单质,则生成银108g,根据电池总反应,运用差量法,可知理论上电解质溶液质量变化,故答案为电极上出现银白色物质,108,76;
(4)
根据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可知Mn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锂锰电池中Li为负极,MnO2为正极,则有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b流向a,电池正极反应式为,故答案为b,a, ;
19. 升温、加压、增大的浓度、增大的浓度等(答案合理即可)
(1)若要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升温、加压、增大的浓度、增大的浓度等;
(2)开始时,的浓度是,的浓度是,内,的浓度减少,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出三段式(单位:mol/L): 因此内,
,末,的浓度是,的浓度是。
20. 2 0.05mol/(L·s) 0.75mol/L,3mol,3mol
根据C、D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得到x的值;根据B和D的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计算;根据“三段式”找出A的浓度及反应开始前放入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
(1)v(C)为0.1mol/(L·s),v(D)=== 0.1mol/(L·s), v(C):v(D)=2:x=1:1,x=2;
(2)根据化学方程式,3A(g)+B(g)⇌xC(g)+2D(g),v(B):v(D)=1:2,v(D)=== 0.1mol/(L·s),v(B)= 0.05mol/(L·s);
(3)设A、B的初始物质的量为n,
在相同的容器中,c(A):c(B)=3:5,故A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3:5,(n-1.5):(n-0.5)=3:5,n=3mol,5min后,A的浓度为==0.75mol/L,开始前放入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都为3mol。
【点睛】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1. Y+ 2Z⇌3X 正、逆反应同时 13:8 6:5 3:1:2 abc
(1)根据图象可知Y、Z浓度降低,为反应物,X浓度增大为生成物,当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达到平衡状 态,此时△n(Y) = 1.2mol -1.0mol = 0.2mol,
△n(Z) = 2.0mol-1.6mol = 0.4mol,△n(X) = 1.0mol-0.4mol = 0.6mol,计量数之比等于△n(Y):△n(Z):△n(X)= 1:2:3,化学方程式可写为Y+ 2Z⇌3X。
(2)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均不为零,即化学平衡是由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反应的;反应开始至2min末,△n(X) = 0.8mol-0.4mol = 0.4mol,,则用X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根据方程式的比例关系可知,此时Z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该反应从开始到达到平衡时,Z的转化率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
(4)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4min时,v(X):v(Y):v(Z)=3:1:2;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一直保持不变;
b.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质量不变,则密度一直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则相对平均式量一直保持不变;
d.反应物的浓度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少;故选abc。
22. 3Cl2+2NH3=N2+6HCl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H2O+O2+4e=4OH- 氧化 负极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来画;
(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氨气氧化为氮气;
(3)金属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氢气;
(4)根据燃料电池的放电规律来回答。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知识,可以推知a是H,b是C,c是N,d是O,e是Na,f是Al,g是S,h是Cl。
(1)S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元素a、c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是氨气,元素h的单质是氯气,氯气和氨气的反应为:3Cl2+2NH3=N2+6HCl;
(3)f单质是金属铝与a、d、e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4)a、b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是甲烷,和氧气形成的甲烷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放电的是氧气,发生得电子得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是O2+2H2O+4e-=4OH-,负极上是燃料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部、物质的性质和电化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考查角度广,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