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环境保护类、综合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94556/0-16937084485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环境保护类、综合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94556/0-16937084488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环境保护类、综合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6)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环境保护类、综合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荒漠化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 赤潮的原因与危害, 影响大气质量的因素, 大气污染源的类型, 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 酸雨的危害, PM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十二、环境保护类163. 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与治理措施原因:一)自然原因:1)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冲刷;2)地形崎岖,地表坡度较大,流水的冲刷力强;3)土质疏松(如黄土高原);4)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二)人为原因:1)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坡地开垦、过度垦殖等);3)工程建设和开采矿产。危害:1)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地肥力,导致农作物减产。2)导致下游河床抬高和水库淤积,降低泄洪能力。3)湖泊淤积,降低水库容量和降低蓄洪标准。治理措施:1)压缩农业用地,禁止陡坡开垦,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种植面积;2)改善天然草场和植被,合理放牧;3)禁止乱砍乱伐,植树造林;4)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利用水电、风能、太阳能和沼气等);5)开矿时有计划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注】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164. 荒漠化的原因与治理措施原因:1)自然原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冬春季多大风,风蚀强烈;土质疏松,地表多沙质沉积物;鼠害和蝗害等破坏植被。2)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过度开垦等破坏植被;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交通线等工程建设时对生态保护不当。治理措施:1)制定保护草场的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增强意识。2)植树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禁止采摘发菜等。3)退耕还林还草,控制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4)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农业结构。5)控制人口增长,采取综合措施(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和推广省柴灶等)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6)设置沙障。7)生态移民。【注】典型地区: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西部内陆等地。165.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原因:1)自然原因:旱涝频繁(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排水不畅;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如只灌不排、大水漫灌;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灌溉(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注】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例】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地 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治理措施华北地区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等)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灌溉;采用喷灌、滴灌技术等。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166. 赤潮的原因与危害原因:1)自然原因:(春夏季)气温和水温较高;水流缓慢,降水少;风力小;海域相对封闭(外因)。2)人为原因: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海洋开发和养殖业规模扩大,严重污染养殖水域,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高,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根本原因)。 危害:1)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2)危害人体健康。3)影响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注】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167. 影响大气质量的因素
1)人类活动排放污染物。燃烧矿物燃料和砍伐森林,导致二氧化碳等增多,引起温室效应;排放大量硫和氮的氧化物,导致酸雨;大量汽车尾气导致光化学烟雾;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导致臭氧层“空洞” 。 2)气象条件:日照、风、降水状况、有无逆温现象。3)地形状况:盆地、山谷地形使污染物不易扩散。168. 大气污染源的类型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三类。169. 改善大气质量(或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1)控制污染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低污染能源),减少废气(如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的排放。2)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3)集中供暖供热,减少能源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减少和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4)改进燃烧技术,提高洁净煤技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5)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6)其它措施:增强全民节能意识,健全环境法规,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市绿地面积,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170. 酸雨的危害1)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水生生物(如鱼类)的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4)危害人体健康。171. 我国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
1)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城市和工业区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等);2)气候湿润,水汽含量多,降水多;3)地形闭塞,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4)土壤呈酸性,对酸雨缺乏中和作用。172. 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危害:PM2.5被吸入人体后直接进入支气管,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等。防治措施:1)加强大气环境监测;2)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3)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5)推广低碳生活。173. 减少PM10危害人体的主要措施1)加强大气环境监测;2)严格执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3)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减少裸地;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优先),提倡骑自行车上下班;5)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6)防止因施工而产生大量扬尘;7)避免在PM10峰值时段进行室外锻炼。174. 治理水污染的措施1)节约用水,实现清洁生产,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2)兴建污水处理厂,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3)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治农业污染。4)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管理。175. 减轻环境问题,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4)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效率。5)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6)进行国际合作,保护地球环境。176.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危害原因:大多因人为因素引起,即因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不协调而引起,主要是:1)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2)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3)科技进步的负面作用。危害:1)破坏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77.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和防治措施原因:1)过度抽取地下水;2)建设高楼和其它大型工程建筑;3)修建地下工程等。措施:1)加强监测;2)控制开采地下水,在雨季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3)加强立法和管理等。【注】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178. 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带来的影响1)地下水位下降;2)地面沉降;3)海水倒灌;4)水质恶化;5)土地盐碱化加剧。179.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处理和利用的原则、措施1)危害: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等;危害人体健康;占用大量土地,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2)处理和利用的原则: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3)措施:分类收集、密封运输;破碎、压缩、焚烧;卫生填埋;资源化。 180. 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1)巨大的人口压力;2)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181.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1)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如砍伐森林、环境污染等,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2)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森林火灾等)导致动植物生存环境受损。3)外来物种的侵入。4)过度捕捞捕猎、滥砍滥伐等不合理的活动,直接导致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减少。182.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1)(低碳)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公交优先;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2)(固碳)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保护原始森林;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固碳技术。3)(适应)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等。4)(参与)公众积极参与,加强国际合作。十三、综合类183.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1)空间分布:集中或均匀分布、空间变化规律(×多×少或从×向×递增或递减)等。2)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等。184. 分布规律从总体上把握属于“点”、“线”、“面”哪种分布状况。
1)“点”状分布:“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分布在某地理区域的某方位。
2)“线”状分布: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面”状分布: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185. 分析地理图表数据描述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规律总体变化趋势(增、减或波动变化)、变化周期、峰值和谷值出现的时间。186. 分析地理图表数据描述地理事物的结构特点总体中的主要与次要部分(或成分)、比例关系、结构合理与否等。187. 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一)自然条件:1)气象:天气晴朗,降水少,大气透明度高;风力小;2)纬度:纬度低,地势较高,以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降低燃料消耗和发射成本;3)地形和地质:地形平坦开阔,便于跟踪和搜救;地质稳定,保证安全。二)人文条件:1)人口:地广人稀,不造成伤亡和破坏;2)交通:交通便利(沿海、沿铁路等);3)安全:符合国防安全和保密需要,即保密性和安全性好。(简记:晴天多,纬度低,地势高,地质稳,交通便利,人口稀少,安全隐蔽。)188. 航天回收基地的区位条件1)位置:位于飞船的运行轨道内,飞船多圈次通过该地区上空。2)气象:气候干燥,晴天多、风力小,大气能见度高。3)地形地质:地质构造稳定,地势平坦开阔,便于飞船软着陆和地面人员的观察和调运。4)人口和地貌:地广人稀,场地开阔,无重要交通线路和高层建筑物,树木稀少,无河流和湖泊。5)交通便利。189.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等);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190. 某天体上存在生物的条件主要看该天体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是否能满足生物的生存。一般地,要有适宜的温度、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的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文地理+区域发展重要原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共37页。
这是一份(5)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城市类、自然灾害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改善城市交通条件的措施, 解决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的措施, 城市道路网, 城市化特征, 卫星城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4)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集锦—经济类、交通类-202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区位因素,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某地农业区位远离市场的原因, 海洋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 生态农业的优势, 灌溉农业的区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