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0-16934970415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0-1693497041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0-16934970416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0-169349704171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0-169349704173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0-169349704177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0-169349704180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0-169349704183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2-16934970430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2-16934970430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5-16934970447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1-16934970424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3-16934970435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86801/4-1693497044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七上历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分层训练)
展开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下列曾经统治过黄河流域的政权有(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北魏 ④前秦 ⑤孙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初,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的战乱没有波及洛阳城
B.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主要代表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民族。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三 西北民族的方凳、圆凳也传到了中原地区,成为汉族人民所喜爱的家具,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习惯;蒸馍与烙饼原是西北民族的食物,南北朝时在中原地区却很风行。
材料四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魏”是指的同一个政权吗?请阐明理由。
(2)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试分析它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何关系。
(4)综上所述,当你再次唱起材料四中的《爱我中华》这首歌时,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吴始终占据着江东地区,未涉及黄河流域。排除含⑤的选项。故选A项。
2.【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孝文帝迁都洛阳以来,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故C项符合题意。
3.(1)【答案】不是。材料一中的“魏”是曹魏政权,材料二中的“魏”是北魏政权。
【解析】依据材料一“东汉、魏、晋时期”可知,“魏”指的是曹魏政权;依据材料二“拓跋氏”“宜改姓元氏”可知,“魏”指的是北魏政权。
(2)【答案】改鲜卑姓为汉姓。巩固鲜卑贵族的阶级统治地位。
【解析】依据材料二“宜改姓元氏”“姓或重复,皆改之”可知,材料体现了孝文帝改革中的改鲜卑姓为汉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巩固鲜卑贵族的阶级统治地位。
(3)【答案】民族交融的加强。民族迁徙和各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是实现民族交融的两个重要方式。
【解析】依据材料三中“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习惯”“蒸馍与烙饼原是西北民族的食物,南北朝时在中原地区却很风行”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加强。结合材料一反映的是民族迁徙,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三反映的是民族交融,可知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关系是民族迁徙和各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是实现民族交融的两个重要方式。
(4)【答案】五十六个民族杂居相处,亲如一家,民族间友好相处、互相交融,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