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速度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并会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分析
本班学生全部都是农村娃,生活阅历较少,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大多数情况只是等教师讲,而不是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但是优点是课堂纪律很好,听课很认真。速度的概念在小学时也有接触过,只是没有系统地研究过,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对速度有更专业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举出一些物体运动的例子?(找到学生举的速度不同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刚才所举的这几例子里这些物体都在运动,但是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二)新课讲解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观看赛跑的图片并思考那个运动员跑得快?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思考我们现在的判断方法和裁判的判断方法一样吗?请你们说说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短则运动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2.速度的概念
师:这就是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而在实际当中,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生(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人为地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
(1)让它们运动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通过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经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师:鉴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引进了速度的概念,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即速度是路程与时间之比,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板书: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速度的定义式
师:请大家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
备课笔记
思想方法: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
生(踊跃回答):速度=路程/时间,用符号表示是v=s/t.
师:回答正确,很好.
下面让我们看各个物理量的意义及单位: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
板书:
1.速度定义式:速度=路程/时间,用符号表示是v=s/t.
2.速度的单位: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
交通运输中还用到千米每小时作速度的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
两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m/s =1×1/1000km÷1/3600h=3.6km/h.
师:不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如我们上学步行的速度通常约为1.1 m/s,骑自行车时的速度约5 m/s,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的速度通常可达33m/s.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20“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师生一起阅读,并举例,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速度.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二)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4、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 运动的快慢: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 运动的快慢,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推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共3页。
2020-2021学年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新课教学,匀速直线运动与,练习计算解题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