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展开七年级上册语文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2.掌握并能基本运用列锦的手法。
3.领悟作者深层的情感意蕴。
教学重点
通过散曲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掌握诗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在感受诗人的凄苦的同时,对作品有创新性的解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品——秋之境
质疑:读到思乡之情,但是我们却发现,本首曲子中无一“秋”,无一“思”,是否文题不合呢?
追问:如果不是,本曲如何表达忧伤的情思呢?
提示:找到曲子中描写的景物。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①意象:文艺作品中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形象。
②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
③意境: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小结:曲子中无一“秋”,无一“思”,但处处写秋,处处写对家乡的思念。
巩固:游戏:找出曲子中的意象
二.悟——秋之情
列锦手法的使用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我们来看看王国维对本曲的评价:
我们“《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
再来看看马致远的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质疑:游子悲秋怀乡作品繁多,为何马致远和本曲评价如此之高?
提示:读文章,知人论世,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深度解读。
补充:元代,蒙古统治者压迫汉人,歧视士人,知识分子穷困潦倒,流离失所。
作为汉人,马致远在青壮年时,积极进取,一心寻求功名,在外漂泊二十多年,终于博取一官职。为官后又屡遭挤压,在经历苦闷挣扎之后,人到晚年,罢官隐居。
作为文人,马致远经历了仕进与退隐歧路上彷徨挣扎,对官场的厌倦与疏离,对自然田园醉心向往的心灵之旅。
明确:马致远的悲伤不仅是思乡,还有怀才不遇的悲痛!
追问: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这份肠断,不仅是他个人的情感,更是一类人的缩影,他们有谁?
示例:信而见疏,愤而投江的屈原;苟活忍辱,只为著书立说的司马迁;壮志难酬,早生华发的苏轼;以生活为炉,以苦痛为炭的曹雪芹……
质疑:由此,仅指眼前所走之路吗?
明确:“古道”不仅是马致远他们眼前所走的这条道路,更是他们这一类人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道路。
追问:这条追梦的道路看得到头吗?
明确:不能。“天涯”,距离遥远,到达无期,理想抱负难以实现,更让人悲痛!
小结:别有诗情画意生 此时无思胜有思
三.练——作业巩固
①推荐观看郦波讲解《天净沙·秋思》
②积累运用列锦手法的诗句,并尝试用列锦手法创作一两句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文本定位,设计理念,目标定位,教学环节,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初读知面,初步感知,再读晓事,三读明情,四读悟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