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动力学中的板块模型(解析版)—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00考点100讲
展开
这是一份3-10动力学中的板块模型(解析版)—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00考点100讲,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讲 动力学中的板块模型,5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10讲 动力学中的板块模型
【知识点精讲】
“滑块-木板模型”一般涉及两个物体的受力分析(整体与隔离法)和多个运动过程的过程,而且涉及相对运动,是必修1牛顿定律和受力分析的重点应用,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了系统地研究这个模型,我们将此模型分作四类:
1、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木板。
2、木板瞬间获得一个初速度。
3、滑块水平方向受力。
4、木板水平方向受力。
【方法归纳】
在滑块-木板模型中,经常需判断滑块和木板共速后,之后的运动二者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图1和图2是典型的滑块与木板共速瞬间的情况,图1两者都不受力,图2中木板B受力,且F大于B的最大静摩擦力。
1、分析图1,A受滑动摩擦力一定做减速运动,A减速后,B有相对于A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A也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所以A也减速。但问题是:A受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果A受静摩擦力,说明AB相对无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如果A收滑动摩擦力,则说明AB有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不同。
判断要点:滑块A由摩擦力提供加速度,所以滑块A的最大加速度 aAmax=μ1g
判断方法:假定AB无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则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共同的加速a共=μ2g。若a共≦ aAmax (等效于μ2≦μ1),二者将以共同的加速度μ2g做匀减速运动;
若a共>aAmax(等效于μ2>μ1),二者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其中aA=μ1g,
2、分析图2,题设F大于B的最大静摩擦力,则B受滑动摩擦力,加速向右运动,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A也会加速向右。仍然需要判断二者是否发生相对滑动。
判断要点:滑块A由摩擦力提供加速度,所以滑块A的最大加速度aAmax=μ1g。
判断方法:假定AB无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则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共同的加速度
。
若a共≦aAmax=μ1g,二者将以共同的加速度a共做匀加速运动;若a共>aAmax=μ1g,二者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其中aA=μ1g,
滑块-木板模型详细分类讨论
一、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木板。
如图,木板上方的滑块A突然获得一个初速度v0,一般题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初始时刻受力分析是基础,但也是关键。
如上图所示,滑块A的受力十分明确,木板B的所受摩擦力不明确(可能为静摩擦力,也可能为滑动摩擦力),需要根据不平衡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分类讨论。
1、若fAB≦f地静max,即μ1mg≦μ2(m+M)g,滑块A将向右以加速度aA=μ1g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B将保持静止。
下一步需要判定滑块A是否会滑出木板。滑块减速到0时的位移, xA1= .
若xA1≧L,滑块A将滑出木板B,滑出时的速度,时间t=
若xA1μ2(m+M)g,二者发生相对滑动。滑块A仍然向右以加速度aA=μ1g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B将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此后的运动过程需要判断滑块A和木板B是够保持以上运动状态,直至A滑出木板右端(木板是否足够长)的问题。以A与B共速时的相对位移判断。
设时刻t1时,A与B速度相同,为v1.。
此时A相对于B的位移Δx=xA-xB。
A) 若木板不够长,Δx>L时,则AB还没达到共速时,滑块A就从B木板上滑下,设t时刻滑落,速度分别为vA,vB。
,,
,, xA-xB=L
B)、若木板足够长,Δx≦L时,二者共速时,滑块A没有滑下木板B,如下图所示。
AB共速后,因为题设μ1mg>μ2(m+M)g,则μ1>μ2,参考背景知识,可知A和B共同以加速度a共=μ2g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
二、木板瞬间获得一个初速度
初始时刻,二者受力分析如下图。
滑块A将向右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A=μ1g,木板B将向右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此后的运动过程需要判断滑块A和木板B是够保持以上运动状态,直至A滑出木板左端。以A与B共速时的相对位移判断。
设时刻t1时,A与B速度相同,为v1.
=,
,,
此时A相对于B的位移Δx=xB-xA。
1、若木板不够长,Δx>L时,则AB还没达到共速时,滑块A就从B木板上滑下,设t时刻滑落,速度分别为vA,vB。
,,
,
xA-xB=L
2、若木板足够长,Δx≦L,二者共速时,滑块A没有滑下木板B,如下图所示。
AB共速后,参考背景知识,二者的运动需要分类讨论。
A)、若μ2≦μ1,二者将以共同的加速度μ2g作匀减速运动。
B)、若μ2>μ1,二者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其中aA=μ1g,
,aAfB静max,即F>μ2(m+M)g,则B相对地面运动,此时A和B一起向右作匀加速运动,整体法分析可得出二者共同的加速度
1、当F>FA静max=μ1mg时,A与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此时滑动摩擦力f1=μ1mg,A的加速度.
。根据B的受力分析再分类讨论。
A)若f1≦FB静max,即μ1mg≦μ2(m+M)g,B与地面相对静止。A向右匀加速。
B)若f1>FB静max,即μ1mg>μ2(m+M)g,则B相对地面运动,此时A和B都右作匀加速运动,但发生相对滑动,
,
设滑出时二者速度分别vA,vB,时间为t。
,,
,, xA-xB=L
四、木板受水平向右的外力
参考背景知识,A与B无相对滑动共同加速的最大加速度a=μ1g,对应外力的临界值
F临=(μ1+μ2)(m+M)g,
1、若F≦fB静max=μ2(m+M)g,则B静止不动,A也静止不动。
2、μ2(m+M)g(μ1+μ2)(m+M)g,则A和B都向右加速,但加速度不同,其中 aA=μ1g ,
设t时刻A从B最左端滑落,滑落时AB速度分别vA,vB。
,,
,, xA-xB=L
2.分析“板块”模型时要抓住一个转折和两个关联
【最新高考题精练】
1. (2021高考全国乙卷) 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长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质量为m2的物块,如图(a)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物块上,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其中F1、F2分别为t1、t2时刻F的大小。木板的加速度a1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c)所示。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图(a) 图(b) 图(c)
A. F1=μ1m1g
B. F2=m2m1+m2m1(μ2−μ1)g
C. μ2>m1+m2m2μ1
D. 在0~t2时间段物块与木板加速度相等
【参考答案】CD【关键能力】 本题通过物块木板模型,分别以F——t图像和a——t图像给出解题信息,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
【学科素养】本题考查的学科素养主要是物理观念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考生要能够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能从物理学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
【解题思路】由(c)可知,在0~t1时间内,木板加速度为零,木板静止。在t1~t2时间内,木板加速度逐渐增大,t2时间后,木板加速度为恒量。由图(b),根据力F随时间变化图像的面积表示冲量可知,在0~t1时间内,物块与木板之间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物块静止,木板静止。在t1~t2时间内,物块与木板之间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物块静止,木板滑动,选项D正确;把物块和木板看作整体,在t1时刻,牛顿第二定律,F1- μ,1(m1+m2)g=0,解得:F1-=μ,1(m1+m2)g,选项A错误;t2时间后,物块相对于木板滑动,木板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恒力,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2时刻木板加速度为a,在t2时刻,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μ2m2g- μ,1(m1+m2)g=(m1+m2)a,显然,μ2>,选项C正确;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F2-μ2m2g=m2a,与μ2m2g- μ,1(m1+m2)g=(m1+m2)a,联立解得:F2=+(μ2-μ1)m2g,选项B错误。
2.(16分)(2019高考江苏卷物理15)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先敲击A,A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上滑动距离L后停下。接着敲击B,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B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A;
(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B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B、aB';
(3)B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B.
【名师解析】.(1)由牛顿运动定律知,A加速度的大小aA=μg
匀变速直线运动 2aAL=vA2
解得
(2)设A、B的质量均为m
对齐前,B所受合外力大小F=3μmg
由牛顿运动定律F=maB,得 aB=3μg
对齐后,A、B所受合外力大小F′=2μmg
由牛顿运动定律F′=2maB′,得aB′=μg
(3)经过时间t,A、B达到共同速度v,位移分别为xA、xB,A加速度的大小等于aA
则v=aAt,v=vB–aBt
且xB–xA=L
解得
3. (2018海南高考物理)如图(a),一长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t=0时, 小物块以速度滑到长木板上,图(b)为物块与木板运动的图像,图中t1、、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由此可求得
A.木板的长度
B.物块与木板的质量之比
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D.从t=0开始到t1时刻,木板获得的动能
【参考答案】BC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物块木板模型、动量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对速度图像的理解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由图(b)的速度图像可以得出物块相对于长木板滑动的距离,不能得出长木板的长度,选项A错误;由动量守恒定律,mv0=(m+M)v1,可以得出物块与木板的质量之比m/M=,选项B正确;由图(b)的速度图像可以得出物块在长木板上滑动的加速度a=,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ma,可以解得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a/g=,选项C正确;从t=0开始到t1时刻,木板获得的动能为Ek=Mv12,由于不知道长木板的质量M,因此不能得出从t=0开始到t1时刻,木板获得的动能,选项D错误。
4.(2017全国III卷·25)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和,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木板的质量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1)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为
(2)、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
【名师解析】
(1)如图所示对、和木板受力分析,其中、分别表示物块、受木板摩擦力的大小,、和分别表示木板受到物块、及地面的摩擦力大小,设运动过程中、及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和,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①
②
③
且:④
⑤
⑥
联立①~⑥解得:,,
故可得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向右匀加速运动;且,显然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先与木板达到相对静止状态,且此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妨假设此时与木板的速度大小为:
⑦
⑧
解得:,
(2)设在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分别为,,由运动学公式得:
⑨
⑩
此后将与木板一起保持相对静止向前匀减速运动,直到和相遇,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仍为,设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则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对木板和:⑪
假设经过时间后、刚好相遇,且此时速度大小为,为方便计算我们规定水平向右为正向,则在这段时间内速度变化:
对和木板:⑫
对:⑬
联立⑪~⑬解得,可以判断此时和木板尚未停下
则时间内物块、的位移大小假设为、,由运动学公式:
⑭
⑮
则和开始相距满足:⑯
联立解得:
5.(2015·全国理综II) 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
(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
【名师解析】分析:分别隔离A、B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相关知识列方程得到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分析A在B上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可知,A在B上的运动可分为二者均做加速运动,A加速运动B减速运动,B静止不动A继续滑动,分别求出各段时间,然后求出总的运动时间。
(1)在0~2s内。A、B受力如图所示。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f1=μ1N1,
N1=mgcsθ,
F2=μ2N2,
N2= N1+mgcsθ,
以沿着斜面向下为正方向,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a1=3m/s2。
a2=1m/s2。
(2)在t1=2s,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有:
v1= a1 t1=3×2m/s=6m/s,
v2= a2 t1=1×2m/s=2m/s
t>t1时,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此时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
a’1=6m/s2,
a’2=-2m/s2,
即B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2,B的速度减为零,则有:
v2+ a’2 t2=0
解得:t2=1s。
在t1+ t2时间内,A相对于B运动的距离为:
s=(+ v1 t2+)- (+ v2 t2+)=12m12N时,木块才会在木板上滑动
D. 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参考答案】AC
【名师解析】
木板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当时,木块与木板仍保持静止状态,木板与地面间为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F,故B错误,A正确;
当拉力为时木块与木板间刚好发生相对滑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所以当F>12N时,木块才会在木板上滑动,故C正确;
D.当时,木板向右运动,故D错误。
5.(2023重庆名校教育联盟质检)如图所示,质量的物块(视为质点)放在质量的木板的右端,木板长。开始木板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木板及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空气阻力,。则物块在木板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与木板以相同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B.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C.物块的最大速度大小为3.5m/s
D.物块到达木板左端时木板前进的位移大小为
【参考答案】.D
【名师解析】.物体与物体恰好相对滑动时物块的加速度:
拉力的临界值:解得:物块与木板相对滑动,不可能以相同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A错误;
木板的加速度:B错误;
木块的加速度:经过时间木块从木板上滑落,则:
代入数据解得:此时木块的速度最大为:C错误;
物块到达木板左端时木板前进的位移大小:D正确。故选D。
6.(2022山西大学附中模拟)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上静置一质量为m1的小滑块。现给木板施加一随时间均匀增大的水平力F,满足F=kt(k为常数,t代表时间),长木板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小滑块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2s时间内,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不变
B. 在2~3s时间内,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在数值上等于m2的大小
C. m1与m2之比为1:2
D. 当小滑块从长木板上脱离时,其速度比长木板小0.5m/s
【参考答案】BD
【名师解析】
.根据图像,经分析可知,在0~2s时间内小滑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它们之间为静摩擦力,对小滑块有f静=m1a,a在增加,所以静摩擦力也在线性增大,故A错误;
.长木板的加速度a在3s时突变,所以小滑块在3s时脱离长木板,对长木板在3s时刻前后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3k﹣f=m2a前=m2•(2m/s2),3k=m2a后=m2•(3m/s2)
两式联立可得:
f=m2•(
故B正确;
.在0~2s时间内,F=(m1+m2)a1=kt,所以
在2~3s时间内,F﹣f=m2a2,所以
根据图像斜率可知
,
解得:m1=m2,故C错误;
D.在 2s时刻小滑块与长木板速度相同,在2~3s时间内,滑块块运动的a﹣t图像如图中红色线段所示,小滑块的速度的变化量为△v1=1m/s,长木板的速度的变化量为△v2=1.5m/s,所以在3s时,长木板比小滑块的速度大0.5m/s,故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6.8液柱模型(解析版)--2024高考一轮复习100考点100讲—高中物理,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讲 液柱模型,6 c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6.7气缸模型(解析版)--2024高考一轮复习100考点100讲—高中物理,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讲 气缸模型,5HS+4SH/3=S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3.6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解析版)—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00考点100讲—高中物理,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讲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0N,选项A正确,75kg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