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教师用书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教师用书第1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教师用书第2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教师用书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植被与土壤教师用书

    展开

    第一节 植被与土壤一、植被1.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可分为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2)植被与环境的关系。①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②稳定的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③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2.森林类型分布特征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3.草原(1)热带草原。①分布: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②特征: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4.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二、土壤1.观察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3)野外观察内容。①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②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③土壤剖面构造。自然土壤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耕作土壤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因素作用备注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生物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候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和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是土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地貌通过影响水热条件和成土母质的颗粒等,影响土壤的发育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时间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耕作培育下,形成耕作土壤 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①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②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③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④人类种植农作物的物质基础。(2)土壤的养护。①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②注重种养结合: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植被是环境的一面镜子,植物的种类与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地形:海拔不同,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不同。(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植被的主要功能)。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减轻(灾害)。考点一 植 被(2022·辽宁卷)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1)~(2)题。(1)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2)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思维培养】知识储备材料信息水分利用效率的含义运知识常见森林植被的主要特点,影响植被生长和影响蒸散发的因素思维路径第(1)题第(2)题【我的解答】(1)D (2)B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光照植物类型喜光植物喜阴植物光照要求需要充足的阳光需要少量的阳光分布位置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植被群落的上层多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植被群落的底层2.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的纬度带形成不同的植被带。如亚欧大陆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3.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的植被景观。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为森林,200~400毫米为草原,在200毫米以下为荒漠。4.风向:长时间风吹会使迎风面的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树木的枝叶主要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旗子插在地上。5.水分:不同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可分为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四类。6.地形: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在高山地区,由于热量减少和水分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7.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陆地气候类型与自然植被的对应关系考向1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023·莆田模拟)对艾比湖流域的沙丘、河岸、荒漠、盐沼地四种生境的典型植被研究表明:不同植被在不同季节利用的土壤水源占比不同;植被为了减小盐胁迫的伤害,通常放弃表层土壤水而选择吸收含盐量较小的深层土壤水。下图为植被根系利用水源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根据水源利用情况,判断根系埋藏最浅的植被是(  )A.白刺   B.盐穗木  C.胡杨   D.梭梭2.夏季,艾比湖流域的植被对浅层土壤水利用较少的直接原因是(  )A.蒸发大,盐度高B.降水少,水位低C.光照强,温差大D.水量少,肥力低3.生境与典型植被对应正确的是(  )A.荒漠——胡杨   B.沙丘——梭梭C.河岸——盐穗木   D.盐沼地——白刺1.B 2.A 3.B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盐穗木在四种植被中春夏秋三季吸收浅层土壤水所占比例都是最高的,说明盐穗木在四种植被中根系埋藏最浅。第2题,艾比湖位于新疆,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表层土壤水盐分高,植被为了减小盐胁迫的伤害,通常放弃表层土壤水而选择吸收含盐量较小的深层土壤水,所以植被对浅层土壤水利用较少。第3题,读图可知,胡杨能吸收河水,其他三种植被没有,说明胡杨分布在河岸;梭梭主要吸收地下水、中层土壤水、深层土壤水,沙丘浅层土壤水少,且梭梭根系很发达,所以梭梭分布在沙丘;盐穗木主要吸收的是浅层土壤水,而浅层土壤水盐分较高,说明盐穗木耐盐碱,应分布在盐沼地;白刺的适应性极强,为荒漠地区典型植物,主要分布在荒漠。考向2 自然植被的类型2019年下半年,澳大利亚多地发生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山林大火。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灾情最严重,对当地居民和游客造成了严重威胁。图1为澳大利亚简图,图2为堪培拉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3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图1          图2图34.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发生林火的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是(  )A.亚寒带针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与正常的晴天相比,林火引发的烟霾最可能会使白天的(  )①a增强 ②b增强 ③c减弱 ④d减弱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新南威尔士州东部某山地植被几乎被林火烧光,利用水循环原理推测其带来的影响有(  )①降水量减少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地表水下渗率增加 ④蒸腾作用减弱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D 5.B 6.C 解析:第4题,判读堪培拉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堪培拉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此当地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亚寒带针叶林生长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北纬50°以北至北极圈地区,A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B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C错误。第5题,林火引发的烟霾导致大气中的固体颗粒和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进而使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增强,到达地面的有效太阳辐射a减弱,地温较低,地面辐射c减弱,①错误,②③正确;同时使得大气逆辐射d增强,保温作用增强,④错误。故选B。第6题,森林火灾导致当地植被覆盖率下降,植被的各项生态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年降水量取决于当地气候,气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短期内不会因为森林火灾发生变化,因此降水量不会明显减少,错误。植被减少会导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且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因此坡面径流增加,正确,错误。植被减少会导致蒸发(腾)量减少,④正确。考点二 土 壤(2022·山东卷)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厘米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题。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思维培养】知识储备材料信息图像:甲、乙、丙、丁四处的植被类型;②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调运知识不同类型土壤剖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思维路径【我的解答】C 土壤的组成组成特征作用关系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供植物吸收土壤的主要成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①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②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 有机质(腐殖质)多集中在表层;释放氮,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土壤的最重要成分,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形成发育的主要标志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温土壤不可缺少的成分,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水分 土壤剖面的构造类型剖面层特点森林土壤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坚硬的岩石耕作土壤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自然环境各要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2.气候与土壤3.生物与土壤4.地形与土壤考向1 影响土壤的形成因素森林火灾是大兴安岭危害性较大的自然灾害,对大兴安岭北部高纬度地区针叶林生态系统土壤性状和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下表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根河样地在重度火灾后,不同时期植被的恢复情况。此次火灾火烧迹地地表乔木均被焚毁,恢复期前15年内,落叶松林生长慢。根据表格资料,完成1~3题。类型火烧强度落叶松材积占比样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恢复2年重度灌草群落阶段恢复3年重度灌草群落阶段恢复9年重度灌草群落阶段恢复15年重度灌草群落阶段恢复31年重度19.05%白桦林阶段恢复50年重度80.19%落叶松林阶段原始林86.94%落叶松林阶段1.据表推测,森林过火后短期内( D )A.乔木层的密度增加B.草本和灌木层光照减少C.土壤养分含量减少D.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2.土壤有机碳指土壤中含有的与有机质有关的碳素。恢复2~9年后,导致火烧迹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B )A.气温明显上升   B.草本灌木恢复C.降水明显增多   D.岩石风化加剧3.恢复15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最低值,主要原因是( C )A.凋落物输入量的增加B.处于乔木向灌木转型阶段C.土壤养分消耗量增加D.全球变暖考向2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黑河中游位于祁连山北麓,龙首荒漠区海拔约1 680 米,西洞荒漠区海拔约1 550 米,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下图为2008—2016年龙首、西洞荒漠区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据此完成4~6题。4.2008—2016年龙首、西洞荒漠区土壤含水量(  )A.下降趋势明显   B.距地面越近波动越大C.随深度增加而下降   D.10厘米处降速最快5.影响2008—2016年龙首荒漠区土壤含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增多   B.土壤贫瘠C.气温升高   D.人口数量6.受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可以推测2008—2016年龙首、西洞两地(  )A.龙首生物量下降   B.西洞生物量锐减C.龙首生物量稳定   D.西洞生物量增加4.B 5.C 6.A 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龙首的土壤含水量下降明显,但是西洞相对比较稳定,A、D错误;10 厘米处的含水量波动最大,说明距离地面越近,受大气影响越大,土壤含水量波动越大,B正确;土壤含水量与深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C错误。第5题,降水增多,土壤含水量会增加,A错误;土壤贫瘠对土壤含水量的年际变化没有影响,B错误;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得土壤含水量减少,C正确;荒漠区并不适合人类居住,D错误。第6题,龙首地区土壤水分减少,其生物量可能会下降,A正确,C错误;西洞地区的土壤含水量并没有太大变化,对其生物量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其生物量最可能保持稳定,B、D错误。二十 植被与土壤(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3·保定模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前往北欧(下图)开展了一次研学旅行,对当地的植被、土壤类型与自然环境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甲、丙两地的植被特征有较大差异,甲地土壤肥力明显高于乙地。据此完成1~2题。1.与丙地相比,甲地植被的典型特征是(  )A.阔叶终年常绿    B.群落结构复杂C.季相变化明显    D.针叶乔木耐寒2.甲、乙两地土壤肥力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成土母质   D.生物1.D 2.B 解析:第1题,据图所知,甲地比丙地纬度高,气候冷湿,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为耐寒的针叶乔木,树叶为针状;甲地位于亚寒带,季相变化不明显;群落结构复杂、阔叶终年常绿不是亚寒带地区的植被特征。第2题,甲、乙两地土壤肥力差异显著,地形因素主要影响土壤物质的重新分配,产生垂直差异;甲、乙两地气候差异较大,甲地分布有大片针叶林,冷湿气候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乙地纬度高,植被带为苔原带,土壤贫瘠;成土母质是土壤的物质基础,决定土壤的矿物成分,对土壤肥力影响小;生物主要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主要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地表反射率的差异,获取我国某区域植被生长状况,从而了解数十年来该区域植被生长季始期与末期的变化。下图示意该区域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3~5题。3.该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A.落叶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C.荒漠草原   D.高山草甸4.研究者发现,该区域近十年来植被生长季的年际变化较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季气温偏低,生长季始期将提前B.夏季降水增多,生长季始期将推迟C.秋季气温偏低,生长季末期将提前D.冬季降水增多,生长季末期将推5该区域土壤突出特点是(  )A.酸性较强   B.碱性较强C.富含有机质   D.淋溶层厚度大3.C 4.C 5.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故该地区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类型以荒漠草原为主。第4题,荒漠草原的生长季始期在春季,生长季末期在秋季,当春季气温偏低,生长季始期会推迟;夏季降水增多,不会影响生长季始期;秋季温度偏低时,生长季末期会提前;生长季末期在秋季,冬季降水增多,不会影响生长季末期。第5题,由于该地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土壤碱性较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土壤含水量小;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降水少,土壤淋溶层厚度小。(2023·武汉模拟)北京某地理兴趣小组于8月15日前往下图所示岛屿的甲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科学考察。据此完成6~7题。6.与中部地区相比,图示岛屿的沿海地区(  )A.降水较多   B.森林较少C.气温较低   D.沼泽较少7该地理兴趣小组发现甲地附近森林中的土壤(  )A.以砖红壤为主,土壤贫瘠B.以燥红土为主,富含矿物质C.以黄棕壤为主,透气性好D.以黑钙土为主,腐殖质层厚6.B 7.A 解析:第6题,图示岛屿为地处赤道附近的世界第三大岛加里曼丹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沿海为平原;沿海平原地区降水少,气温高,沼泽较多,森林较少。第7题,据图可知,该岛纬度低,受气压带、风带和地形影响,为热带雨林气候,甲地附近森林植被属于热带雨林,土壤以砖红壤为主,受雨水淋溶作用和植物生长旺盛的影响,土壤贫瘠,透气性差,腐殖质层较薄;燥红土是发育于热带草原植被下的土壤,黄棕壤是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的土壤,黑钙土是发育于温带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草甸草原和草原植被下的土壤。2019年10月28日,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正式揭牌,为国内首条正式向社会开放的国家森林步道示范段。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全长2 330千米。下图示意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路线。据此完成8~9题。8.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全线森林占比70%,其最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   D.针阔叶混交林9.人们发现,与太行山西坡相比,同纬度同一森林植被类型在东坡分布的海拔较低,原因可能是东坡(  )A.降水多,气温高   B.降水少,气温高C.降水多,气温低   D.降水少,气温低8.A 9.C 解析:第8题,太行山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最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我国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错误;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50°N~65°N 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地区,C错误;针阔叶混交林不是该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D错误。第9题,太行山东坡处于我国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排除B、D;西坡为夏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显著,所以同一海拔而言,西坡气温更高,排除A,故选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取决于有机物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的相对大小。土壤有机物质的输入量主要依赖于有机残体归还量的多少及有机残体的腐殖化系数,有机残体的腐殖化系数与其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呈负相关关系。贡嘎山位于四川省西部。下表示意多年10月份贡嘎山东坡1 700~3 700米不同植被垂直带气候要素、生物量及其分配构成。据此完成10~11题。植被带海拔/m年均温/℃年降水量/mm生物量占比/%总计生物量/(吨/公顷)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稀疏灌丛带1 7002 3002 9003 5003 70011.88.24.61.00.21 0931 4831 8732 2632 39398.251.620.13233.4997.872.080.05524.5597.412.450.14415.8195.064.9420.86草甸带10.植被带②③④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11.研究发现,贡嘎山东坡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 700 米处达到峰值,其原因是(  )A.枯落物的输入率低,分解率高B.枯落物的输入率低,分解率低C.枯落物的输入率高,分解率高D.枯落物的输入率高,分解率低10.C 11.D 解析:第10题,灌木和草本植物对水热、土壤条件要求低,从植被带②③④所在区域水热条件和土壤条件来看,该范围内均适合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带②③④的优势树种为乔木,受乔木树冠的遮光作用影响,地表光照条件差,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较少。第11题,贡嘎山东坡2 700 米处为针阔叶混交林,枯落物较常绿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多,且气温低,分解率低,故有机质含量高。二、非选择题12.(2023·安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东北平原是黑土的集中分布区,黑土层是在独特的气候条件下,枯萎植被转化并积累形成的腐殖质层,黑土是肥力最高的土壤类型。近年来,东北地区的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研究表明,黑土退化与翻耕有直接关系,因此科学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措施。保护性耕作是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减少翻动表层土壤,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土壤表层的一种耕作技术。下图为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率与黑土侵蚀率关联示意图。(1)分析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2)说明在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3)为恢复黑土肥力,提出除保护性耕作之外的有效措施。解析:第(1)题,黑土是我国温带半湿润气候和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雨,植物繁茂;秋季植物死亡,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冬季漫长寒冷,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土质肥沃的黑土(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10%,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第(2)题,我国东北黑土区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及高强度开发利用,导致土壤水土流失加重,土地盐碱化加重;加上春季风大、干旱等因素,水蚀和风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次生盐碱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最终使得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与开垦初期相比,黑土层平均厚度减少约40厘米,有机质含量下降50%,土壤明显退化,因此需要实施保护性耕作。第(3)题,首先要根据土地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调整农林牧业用地。对平缓黑土上的农田,应实行粮豆轮作、套种牧草,肥料方面,多采用绿肥、有机肥料,适量使用氮磷化肥;采用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如等高种植,达到保持水土、培养肥力的目的。对地形较陡的坡地宜营造防护林带,加强治坡治沟工作,减少水土流失等土地退化;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如乳牛、肉牛业等,生产实践证明,黑土区也是重要的牧业基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增强法治建设,加大黑土保护力度,对于破坏黑土地、乱采滥挖、倒卖黑土资源、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从重打击。答案:(1)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植物繁茂;秋末植物死亡,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冬季漫长而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利于腐殖质形成和积累,形成肥沃的黑土。(2)长期大规模开垦、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及高强度开发利用,春季多大风、干旱,夏季多暴雨,水蚀和风蚀严重,水土流失、土壤沙化严重,最终造成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土壤明显退化。(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林牧业用地;实行轮作、套种等农业技术;多采用绿肥、有机肥料;采用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加强治坡治沟工作;增强法治建设,加大黑土保护力度。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苔原带的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 000~2 550米,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该区域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海拔每升高100米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1)据图说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至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2)简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3)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是指海拔每升高100 米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读图可知,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至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为负值,说明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由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小值出现在4月份。第(2)题,读图可知,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为正值,说明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苔原带,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热量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第(3)题,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与灌木相比,因为自身耗水量的关系,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耗水量少,因而灌木减少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但随着灌木的减少,枯枝落叶减少,草本植物不能提供足够多的腐殖质,有机质来源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答案:(1)此时段,垂直变化率为负,即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在1月达到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值,在4月达到土壤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小值。(2)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3)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木减少,耗水量减少,土壤水分增加;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