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卷06 变异、进化-【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卷06 变异、进化-【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第1页
    专题卷06 变异、进化-【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第2页
    专题卷06 变异、进化-【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卷06 变异、进化-【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卷06 变异、进化-【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变异、进化
    难度:★★★★☆ 建议用时: 30分钟 正确率 : /20

    一、单选题
    1.(2023·江西南昌·一模)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雌果蝇甲的两条X染色体连接在一起,在产生配子时,连接在一起的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可依此来判断雄果蝇X染色体基因突变的类型。将一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的野生型果蝇乙与果蝇甲交配得F1,F1中不含X或含3条X染色体的果蝇不能存活,不考虑XY同源区交叉互换与其他突变。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诱变可引起X染色体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B.F1雌雄果蝇中都含有Y染色体且分别来源于父本和母本
    C.若F1子代只有雌果蝇,则发生了X染色体基因致死突变
    D.若F1雄果蝇与父本性状不同,则发生了X染色体显性突变
    【答案】D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有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详解】A、诱变可引起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引起X染色体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A正确;
    B、雌果蝇甲的两条X染色体连接在一起,基因型是XXY,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是XY,由于甲的两条X染色体连接在一起,在产生配子时,连接在一起的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则甲产生的配子是XX和Y,乙产生的配子是X和Y,由于F1中不含X或含3条X染色体的果蝇不能存活,则F1雌雄果蝇中都含有Y染色体且分别来源于父本和母本,B正确;
    C、两者杂交,子代中基因型是XXX(死亡)、XY、XXY(雌性)、YY(死亡),若F1子代只有雌果蝇(XXY),即XY死亡,说明X染色体基因致死突变,C正确;
    D、两者杂交,子代中基因型是XXX(死亡)、XY、XXY(雌性)、YY(死亡),F1中雄果蝇基因型是XY,由于Y染色体来自母本,X染色体来自父本,若F1雄果蝇与父本性状不同,则发生了X染色体显性突变或隐性突变,也可能是Y染色体发生了突变,D错误。
    故选D。
    2.(2023·甘肃·模拟预测)中国科学家在植物中成功建立了一种高效、广适的新型基因组引导编辑系统(ePPE),研究人员利用ePPE将OsALS—T6基因上的碱基序列“TGG”替换为“ATG”,致使色氨酸变为甲硫氨酸,成功创制了对除草剂具备抗性的新水稻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PPE改变了旧水稻的碱基序列
    B.ePPE改变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C.新水稻细胞内的蛋白质有所变化
    D.ePPE使水稻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
    【答案】B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AD、分析题意可知,ePPE将OsALS—T6基因上的碱基序列“TGG”替换为“ATG”,该过程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故改变了旧水稻的碱基序列,该过程会产生新的等位基因,AD正确;
    B、ePPE并未改变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依旧是DNA→RNA→蛋白质的过程,B错误;
    C、新水稻的氨基酸由色氨酸变为甲硫氨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故新水稻细胞内的蛋白质有所变化,C正确。
    故选B。
    3.(2023·河南·校联考一模)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并被证实与肾细胞癌(RCC)密切相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已成为应用于RCC治疗的一种新型药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DAC可以诱导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细胞癌变
    B.HDAC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可能通过催化有关代谢抑制细胞分裂
    C.HDACIs可能通过与底物竞争酶的相关结合位点从而抑制HDAC的活性
    D.细胞癌变后,其膜的成分发生变化,蛋白质含量降低,物质交换减慢
    【答案】C
    【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HDAC是一种酶,并不能诱导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的突变,基因突变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自发的突变,A错误;
    B、HDAC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HDACIs可用于治疗RCC,说明HDAC可能与促进细胞的分裂有关,B错误;
    C、HDACIs能用于治疗RCC,说明抑制了HDAC的作用,则可能是与底物竞争酶的相关结合位点从而抑制HDAC的活性,C正确;
    D、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物质交换速率加快,D错误。
    故选C。
    4.(2023·辽宁·模拟预测)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图是结肠癌发生的模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是与癌变相关的基因,两类基因的表达将导致癌变
    B.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但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变
    C.癌细胞转移时,其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减少
    D.比较导入某个与癌变相关基因的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增殖情况,可判断其为原癌基因还是抑癌基因
    【答案】A
    【分析】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②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③获得无限增值的能力。
    【详解】A、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是人和动物细胞中本来就存在的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属于正常基因,两类基因的表达产物调控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正常表达不会导致癌变,A错误;
    B、基因突变后碱基序列发生变化,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等原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B正确;
    C、发生转移时,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已发生明显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C正确;
    D、原癌基因过量表达会使相应蛋白质活性增强,引起细胞癌变,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因此通过比较导入某个与癌变相关基因的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增殖情况,可判断其为原癌基因还是抑癌基因,D正确。
    故选A。
    5.(2022·贵州黔南·统考一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相关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从而使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最终使红细胞由圆饼状变成了镰刀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B.每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而每一种氨基酸都能由多种密码子决定
    C.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之一是头晕、乏力
    【答案】D
    【分析】有关密码子,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详解】A、若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之后,转录出的mRNA上相应的密码子决定的还是之前的那种氨基酸,则生物的性状未发生改变,A错误;
    B、有些氨基酸只能由一种密码子决定,例如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只有AUG,B错误;
    C、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若发生的部位不在基因上,则不会导致基因突变,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结构异常,导致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从而使有氧呼吸减弱,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D正确。
    故选D。
    6.(2023·辽宁·校联考一模)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易位和基因突变都可导致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B.三倍体无子西瓜中偶尔会出现种子,可能是三倍体产生了少数正常生殖细胞
    C.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后即可得到三倍体小麦
    D.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互换会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
    【答案】C
    【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
    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详解】A、染色体易位会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它们都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A正确;
    B、三倍体无子西瓜联会紊乱,很难形成正常配子,偶尔出现种子,是由于双亲产生了少数正常的生殖细胞,形成正常受精卵,B正确;
    C、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后得到是单倍体,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C错误;
    D、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互换会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C。
    7.(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如图所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图2-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图2-③)。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
    B.图④和图⑤分别表示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
    C.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一个子细胞中
    D.上述变异可能包括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
    【答案】B
    【分析】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和d基因之间,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2个不同的子细胞中。
    【详解】A、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A正确;
    B、由图可知,图④的着丝粒(点)已经一分为二;图⑤表示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发生随机断裂后移向细胞两级,故图④和图⑤都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B错误;
    C、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一个子细胞中,C正确;
    D、若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断裂的部位发生在某个基因内部,则可能会造成该基因部分碱基对的缺失,而发生基因突变;若该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片段互换,即基因重组;由于端粒的断裂、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会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故上述变异可能包括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B。
    8.(2023·福建宁德·校联考模拟预测)杀配子染色体是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致死时细胞中含有杀配子染色体
    B.杀配子染色体能诱发普通小麦突变,产生新的基因
    C.图中染色体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配子的类型有221种
    D.可借助半致死情况下的染色体缺失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答案】D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①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②MI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③MI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④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⑤M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MII前期: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布;⑦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II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⑨MI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详解】A、由图可知,致死时细胞中不含有杀配子染色体,A错误;
    B、杀配子染色体能诱发普通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但不能诱发普通小麦突变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
    C、图中染色体42W+1A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配子的中含有A的类型有221种,另外还有不含A的半致死配子,所以图中染色体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配子的类型大于221种,C错误;
    D、杀配子染色体能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等),染色体上含有基因,故可借助半致死情况下的染色体缺失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D正确。
    故选D。
    9.(2023·福建南平·武夷山一中统考模拟预测)甲、乙、丙三个精原细胞中,下图甲为正常细胞,乙、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丙细胞中染色体1的部分片段转移到了染色体3上。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发生自由组合,则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B.乙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2种配子,一种配子正常,一种配子不正常
    C.乙细胞中发生的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乙细胞的变异类型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但是丙细胞的观察不到
    【答案】B
    【分析】据图可知,与甲正常细胞相比,乙中多了一条含a的染色体,说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a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与甲正常细胞相比,丙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甲只是一个细胞,正常减数分裂,不考虑其他变异,最终产生4个2种基因型的配子,即RA、 ra、或Ra、 rA, A错误;
    B、乙细胞中多了一条含a的染色体,不考虑其他变异,经减数分裂形成2种配子,即RAa、 ra或Raa、rA或RA、raa或Ra、rAa,不论哪一种配子组合,都是一种配子正常,一种配子不正常,B正确;
    C、乙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这种变异既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
    D、乙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都属于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也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错误。
    故选B。
    10.(2022·四川宜宾·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校考模拟预测)果蝇性染色体组成XX、XXY的个体为雌性,XY、XYY、XO(缺少一条性染色体)的个体为雄性,其余类型在胚胎时期死亡。已知果蝇的红眼基因(R)和白眼基因(r)仅位于X染色体上。将正常红眼雄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父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R突变成了基因r
    B.父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R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
    C.父本XY未分离,子代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O
    D.母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XX未分离
    【答案】C
    【分析】正常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而亲本雄性果蝇为红眼,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配子中含R基因,所以若出现白眼雌果蝇,可能是父本产生了Xr的配子,即父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XXY也为雌性,所以若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XrXr,与含Y的精子结合也能形成白眼雌蝇。
    【详解】A、正常红眼雄果蝇(XRY)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可能是父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R突变成了基因r,形成了XrXr的白眼雌果蝇,A正确;
    B、若父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R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发育成雌性个体的受精卵的基因型为XrXO,表现为白眼雌性,B正确;
    C、父本XY未分离,则形成的精子的基因型为XRY和不含性染色体两种,不含性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r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子代的基因型为XrO的个体表现为白眼雄性,C错误;
    D、由题干可知,XXY为雌性,因此可能是母本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XX未分离,形成了XrXr的卵细胞,并与含Y的精子结合形成了XrXr Y的白眼雌果蝇,D正确。
    故选C。
    11.(2022·安徽滁州·校考三模)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下图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型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图甲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图乙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丙三图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D
    【分析】分析图解:图甲中,两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很明显图中“环形圈”是上面一条染色体多了一段,或下面一条染色体少了一段,因此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图乙中,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进行发生了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丙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详解】A、甲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或增添,图乙中,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进行发生了联会现象,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
    B、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甲图中部分基因发生了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B错误;
    C、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乙图的易位现象,只能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错误;
    D、甲和乙都发生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图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了交叉互换,也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正确。
    故选D。
    12.(2023·陕西西安·一模)某XY型性别决定的雄性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是Y染色体
    B.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1个染色体组、1对等位基因
    C.下一时期该细胞的细胞质等分形成两个染色体数目相等的子细胞
    D.出现如图所示的基因组成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的结果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又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大小不同,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是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所以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A错误;
    B、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1个染色体组,1对或2对等位基因(X染色体上若发生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等位基因产生),B错误;
    C、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下一个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C错误;
    D、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过程,图示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含有B和b基因,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3.(2021·辽宁葫芦岛·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利用基因型为HHrr的玉米植株甲和基因型为hhRR的玉米植株乙培育新品种(HHRR)、植株丙和植株丁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植株丙的基因型为HHRR,则可推测植株乙产生了含HR的配子
    B.植株丁为单倍体,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
    C.利用单倍体育种培育出新品种(HHRR),花药应来自植株甲或乙
    D.从花药→幼苗(单倍体)不能反映出植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C
    【分析】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项目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育种程序





    应用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高产青霉菌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快速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转基因“向日葵豆”、转基因抗虫棉
    【详解】A、若植株丙的基因型为HHRR,则表明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为HR,而植株乙的基因型是hhRR,则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含HR的配子,A正确;
    B、玉米是二倍体,因此植株丁是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该单倍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会发生着丝粒分裂,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即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利用单倍体育种培育出新品种(HHRR),花药应来自植株甲与乙杂交所得的子一代,C错误;
    D、从花药→幼苗(单倍体)可反映出植物的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但不是体细胞,D正确。
    故选C。
    14.(2023·湖南邵阳·统考二模)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1和2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C.若亲代种群生活的环境相对稳定,则种群的基因库将保持稳定不变
    D.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A
    【分析】隔离是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物种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选择作用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B、种群1和2出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与其生活的环境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
    C、由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因素的存在,即使亲代种群生活的环境相对稳定,种群的基因库也可能会发生改变,C错误;
    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经过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A。
    15.(2022·江苏盐城·阜宁县东沟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下列各项说明中,都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的是(  )
    ①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③环境改变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⑤突变和重组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③⑤⑦
    【答案】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①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使种群中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①正确;
    ②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②正确;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不可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③错误;
    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正确;
    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错误;
    ⑥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⑥正确;
    ⑦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⑦错误。
    综上所述,③⑤⑦都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符,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16.(2022·江苏南通·统考一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该变异是定向的
    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界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
    【答案】ABD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A、转基因技术又叫基因工程,能打破种间生殖隔离障碍,能定向改造生物体的性状,其原理为基因重组,能产生定向变异,A正确;
    B、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将不同物种的体细胞融合,人为造成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B正确;
    C、人工诱变的原理为基因突变,有改变突变的本质,能提高突变率,但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D正确。
    故选ABD。
    17.(2023·山东济南·一模)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是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之一,A、B、C、D四种抗生素均可治疗SAU引起的肺炎,为选出最佳疗效的抗生素,研究者将分别含等剂量抗生素A、B、C、D的四张大小相同的滤纸片a、b、c、d置于SAU均匀分布的平板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h,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对该实验使用的培养皿进行灭菌
    B.抗生素D治疗SAU感染的效果最好
    C.接种涂布后的培养培养皿正向放置于37°C的恒温箱中培养
    D.滤纸片b周围抑菌圈中出现一个菌落,可能是形成该菌落的SAU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BC
    【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
    (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
    (3)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
    2、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
    【详解】A、由分析可知,实验使用的培养皿可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A正确;
    B、由题图和分析可知,抗生素A治疗SAU感染的效果最好,B错误;
    C、接种涂布后的培养培养皿应倒置于37°C的恒温箱中培养,C错误;
    D、滤纸片b周围抑菌圈中出现一个菌落,可能是形成该菌落的SAU发生了抗药性基因的突变而得以存活,D正确。
    故选BC。
    18.(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模拟预测)短串联重复序列广泛存在于人的基因组中,由2~50个首尾相连的重复单位串联而成,其重复单位为1~6个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序列能发生遗传信息的传递。研究发现,熊蜂控制X蛋白合成的Smr基因中也存在重复序列CAG。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不同个体中,位于Y染色体上的某些重复序列可能有特异性
    B.CAG重复序列增多会改变Smr基因的结构,引起Smr基因发生突变
    C.若CAG重复次数增加,会改变Smr基因中嘌呤碱基的比例
    D.若CAG重复序列增加1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答案】CD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基因突变问题。基因突变指的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在进行翻译的过程当中,每三个碱基对编码一个氨基酸,逐渐连接成一条肽链。
    【详解】 A、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不同DNA分子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存在差异,因此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排列顺序包含特定的遗传信息,从而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由此,人不同个体中位于Y染色体上的某些重复序列可能有特异性,A正确;
    B、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故CAG重复序列增多会改变smr基因的结构,引起基因突变,B正确;
    C、DNA分子是双链结构,双链中嘧啶碱基和嘌呤碱基的数量是一样的。因此CAG重复次数增加不会改变smr基因中嘌呤碱基的比例,C错误;
    D、若CAG重复序列增加一次,即增加三个碱基对,由于基因中碱基对数目与所编码氨基酸数目的比例关系为3:1。正好增加了一个氨基酸,包含在重复氨基酸里。所以重复序列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D。
    19.(2021·江苏盐城·盐城市伍佑中学校考一模)雄绿头鸭的羽毛有美羽和素羽之分,设定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雄鸭的羽毛性状,A决定美羽,a决定素羽。美羽雄鸭羽毛艳丽易被天敌发现,但有利于雌鸭的识别,避免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而素羽雄鸭则有利于躲避天敌,不利于雌鸭的识别。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经过足够长时间进化,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的地区,A基因频率大于a
    B.绿头鸭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形成
    C.绿头鸭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的原因是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D.绿头鸭的素羽性状是在天敌作用下诱发A基因突变为a基因产生
    【答案】B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A、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的地区,主要的种间关系是竞争,a决定素羽,不利于雌鸭的识别,因此a基因频率会降低,A基因频率会升高,A正确;
    B、新物种形成要经过生殖隔离,因此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形成,B错误;
    C、具有生殖隔离的物种不能交配,绿头鸭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的原因是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
    D、绿头鸭的素羽性状和美羽是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天敌作用下不会诱发A基因突变为a基因,只是起到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BD。
    20.(2022·山东·一模)果蝇的灰翅(基因A控制)和黑翅(基因a控制)是一对相对性状,且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果蝇种群可随机交配。如图是某地区三个时期基因A与基因a的频率变化数据。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Ⅱ~Ⅲ时期,黑翅果蝇数量增多后趋于稳定
    B.I时期中,灰翅果蝇与黑翅果蝇的比例约为24:1
    C.因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导致Ⅱ时期黑翅基因频率增大
    D.Ⅰ时期与Ⅲ时期,杂合灰翅果蝇的基因型频率相等
    【答案】ABD
    【分析】1、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种群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
    2、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
    3、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详解】A、Ⅱ~Ⅲ时期,黑翅基因频率增大后趋于稳定,因种群随机交配,说明黑翅果蝇数量增多后趋于稳定,A正确;
    B、I时期中,灰翅基因的频率为0.8,黑翅基因的频率为0.2,故种群中黑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0.2×0.2=0.04,灰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0.96,则灰翅果蝇与黑翅果蝇的比例为24:1,B正确;
    C、Ⅱ时期黑翅基因频率增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I时期与Ⅲ时期,杂合灰翅果蝇的基因型频率均为2×0.2×0.8,D正确。
    故选ACD。


    相关试卷

    专题卷14 实验探究-【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卷14 实验探究-【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卷11 发酵工程 -【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卷11 发酵工程 -【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卷04 遗传规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卷04 遗传规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