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卷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卷03 细胞的生命历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细胞的生命历程
难度:★★★☆ ☆ 建议用时: 30分钟 正确率 : /30
一、单选题
1.(2023·吉林·统考模拟预测)如图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最先出现,其次出现的是③,最后出现的是②
B.将①移到视野中央后持续观察,可观察到着丝粒分裂
C.细胞③中染色单体数等于DNA分子数
D.细胞①中完成了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①是间期,②是中期,③末期,有丝分裂图像先后出现的是①②③,A错误;
B、细胞已死亡,不会再出现着丝粒分裂,B错误;
C、细胞③是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为零,C错误;
D、细胞①为间期,完成了DNA分子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2.(2023·安徽淮北·统考一模)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 EeRr(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体内某细胞X经过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为EERr和eeRr。不考虑突变情况下,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细胞X进行有丝分裂,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间出现互换现象
B.细胞X进行有丝分裂,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出现分离现象
C.细胞X进行减数分裂I,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间出现互换现象
D.细胞X进行减数分裂Ⅱ,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出现分离现象
【答案】C
【分析】据题意“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EeRr(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但体内某细胞X经过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为EERr和eeRr”,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若为有丝分裂,其基因型不变,仍应为EeRr,故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详解】ABCD、据题意“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EeRr(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但体内某细胞X经过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为EERr和eeRr”,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若为有丝分裂,其基因型不变,仍应为EeRr,故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不论两对基因的连锁情况如何,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互换现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2023·全国·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动物细胞的存活与存活因子有密切关系。存活因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内部信号途径,抑制细胞凋亡,下图表示其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Bcl-2 mRNA量增加,凋亡程序启动
B.存活因子受体的竞争抑制剂不会加速细胞凋亡
C.动物体细胞核中都存在Bc1-2基因,细胞凋亡与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有关
D.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坏死是所有细胞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的表达和外界环境因子共同调节,存活因子作为调节凋亡的信号分子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而引发Bcl-2基因的表达,其产物Bcl-2蛋白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细胞中的Bcl-2mRNA量增加,会合成Bcl-2蛋白质,抑制细胞凋亡,A错误;
B、存活因子受体的竞争抑制剂会阻碍存活因子与受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抑制Bc1-2基因的表达,促进凋亡,B错误;
C、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中基因都相同,动物体细胞中都存在Bc1-2基因,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故细胞凋亡与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有关,C正确;
D、不是所有细胞都经历裂、分化、衰老、凋亡过程,由于某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有些细胞可能还未衰老就坏死了或凋亡了,再比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即无分裂、分化等过程,D错误。
故选C。
4.(2022·山东·高考真题)某种干细胞中,进入细胞核的蛋白APOE可作用于细胞核骨架和异染色质蛋白,诱导这些蛋白发生自噬性降解,影响异染色质上的基因的表达,促进该种干细胞的衰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的APOE可改变细胞核的形态
B.敲除APOE基因可延缓该种干细胞的衰老
C.异染色质蛋白在细胞核内发生自噬性降解
D.异染色质蛋白的自噬性降解产物可被再利用
【答案】C
【分析】1、异染色质是指在细胞周期中具有固缩特性的染色体。
2、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如动物)或液泡(如植物、酵母菌)降解自身组分以达到维持细胞内正常生理活动及稳态的一种细胞代谢过程。
【详解】A、由“蛋白APOE可作用于细胞核骨架”可知APOE可改变细胞核的形态,A正确;
B、蛋白APOE可促进该种干细胞的衰老,所以敲除APOE基因可延缓该种干细胞的衰老,B正确;
C、自噬是在溶酶体(如动物)或液泡(如植物、酵母菌)中进行,不在细胞核内,C错误;
D、异染色质蛋白的自噬性降解产物是氨基酸,可被再利用,D正确。
故选C。
5.(2022秋·山东潍坊·高三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2月,《细胞发现》上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研究。研究表明,尿苷(尿嘧啶核苷)是一种能延缓人类干细胞衰老、促进多组织再生修复的关键代谢物。研究人员用注射、涂抹、口服尿苷等方式处理小鼠可以促进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后修复。此前的研究也发现,年轻个体血浆中的尿苷含量比老年人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尿苷与腺苷、鸟苷、胸苷等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可形成RNA
B.用3H标记的尿苷饲喂动物,可能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核、内环境中检测到放射性
C.干细胞衰老后便失去了细胞的全能性,影响了组织的损伤修复
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端粒 DNA序列逐渐向外延长
【答案】B
【分析】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胸苷是合成DNA的组成成分,不是合成RNA的组成成分,A错误;
B、3H标记的尿苷是合成RNA的组成成分,凡是有RNA出现就有尿苷,就有放射性,因此可能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核、内环境中检测到放射性,B正确;
C、干细胞衰老后仍具有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根据端粒学说,细胞衰老是因为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两端的端粒就会缩短一截,最后使DNA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因此衰老细胞的端粒DNA序列不会向外延长,而是缩短,D错误。
故选B。
6.(2023·河北衡水·一模)图甲是某二倍体动物的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曲线图;图乙表示该动物的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某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DE段细胞中可能有 0、1或2条X染色体
B.图甲和图丙中FG段均可发生基因重组
C.图甲中CD段和图丙HJ段细胞内都含有2条Y染色体,图丙FL段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图甲中的HI段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答案】B
【分析】分析甲图:图甲是某二倍体动物的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曲线图,其中虚线之前表示有丝分裂,虚线之后表示减数分裂;分析乙图:图乙表示该动物的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丙图:图丙表示该动物某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其中FG表示前期和中期;HJ染色体组加倍表示后期;KL表示末期。
【详解】A、图乙中的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或2条X染色体,末期结束染色体数减半,含有1条X染色体,A正确;
B、图甲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该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而图丙表示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图甲中CD段和图丙HJ段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着丝粒分裂,细胞内都含有2条Y染色体,图丙表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各个时期都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图甲中的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
故选B。
7.(2023·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个阶段,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分子,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答案】A
【分析】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无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核DNA=1:1。
【详解】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染色单体分开后,染色单体消失,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所以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无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核DNA=1:1,a、b、c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甲、乙,故选A。
8.(2023春·江苏镇江·高三校考开学考试)某果蝇精原细胞中8条染色体上的DNA已全部被15N标记,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A和a,现给此精原细胞提供含14N的原料让其连续进行两次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分裂过程中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发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4条染色体
B.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含2个A基因
C.若四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则每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
D.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则一定有一半子细胞含有a基因
【答案】D
【分析】1、DNA的复制过程:
(1)解旋: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旋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两个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有丝分裂复制一次分裂一次,产生与亲代细胞一样的两个子细胞;减数分裂复制一次分裂两次,产生的子细胞中DNA和染色体是亲代细胞的一半。
【详解】A、若四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核DNA含15N,说明DNA不止复制一次,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所以每个子细胞均含8条染色体,A错误;
B、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8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子细胞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相同,则每个子细胞中均只含有1个A基因和1个a基因,B错误;
C、若四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均含15N,则DNA只复制一次,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四个子细胞为精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C错误;
D、若四个子细胞中均含4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则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形成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故有一半子细胞含有a基因,D正确。
故选D。
9.(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Xb,Y,Y B.Xb,aY,Y
C.AXb,aY,Y D.AAaXb,Y,Y
【答案】A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分析题意,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A所在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两个精子,而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Y的两个精子。因此,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Xb、Y、Y。
故选A。
10.(2023届湖南省株洲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生物试题)卵巢储备指的是卵泡形成和储备在女性胎儿时期完成,并且每一个卵泡中的卵母细胞都会停止发育,直至排卵后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卵巢储备建立的表观遗传机制的大致内容为:PRC1是E3泛素连接酶,通过对组蛋白进行泛素化修饰阻遏减数第一次分裂特定基因的表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组蛋白泛素化修饰,不会改变卵母细胞基因碱基序列
B.卵巢储备的表观遗传机制可说明基因的表达时间和空间受到调控
C.排卵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在输卵管内完成,卵子一经排出就具备受精能力
D.一个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极体与第二极体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答案】C
【分析】1、卵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是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卵子排到输卵管中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当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发生受精作用,然后在受精作用过程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2、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排出的卵是未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成熟的卵子在受精作用时才形成。
【详解】A、组蛋白泛素化修饰,属于表观遗传,不会改变卵母细胞基因碱基序列,A正确;
B、卵巢储备的表观遗传机制,需要PRC1对组蛋白进行泛素化修饰,进而阻遏减数第一次分裂特定基因的表达,说明基因的表达时间和空间受到调控,B正确;
C、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排出的卵是未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故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卵巢内完成,且卵子只有发育到MⅡ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一个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不完全相同,而第二极体是由次级卵母细胞产生,故两种极体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C。
11.(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的长臂在着丝粒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表型正常,但形成配子时,在细胞中形成异常的联会复合物(如图所示),该联会复合物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女性携带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卵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会出现图示复合物
B.初级卵母细胞中可形成22个正常四分体
C.一个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有22或23种
D.与正常男性所生子代表型正常的概率为1/6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故不会出现图示复合物,A错误;
B、初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如图所示的异常的联会复合物,其余的同源染色体正常联会,故形成的正常四分体有23-2=21个,B错误;
C、由于发生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女性卵细胞中含有染色体为,1~13号染色体,15~20号染色体,22号染色体, X 染色体,再加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14号染色体或21号染色体中的1条或2条,故一个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有22或23种,C正确;
D、已知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表型正常,该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女性携带者形成的卵细胞类型有6种:①含有14、21号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②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的卵细胞、③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④含有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⑤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⑥含有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其中①②与正常男子的精子进行受精作用后,所产生的子代为正常,故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女性携带者正常男性所生子代表型正常的概率为2/6,即1/3,D错误。
故选C。
12.(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如图1表示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示意图,图2表示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细胞①中发生过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
B.细胞②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子细胞变形后可参与受精作用
C.细胞③分裂形成的基因型aB的细胞中仅含有一条性染色体
D.细胞处于BC段的时期时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一定存在等位基因
【答案】C
【分析】细胞③为不均等分裂,细胞③为次级卵母细胞;BC段的细胞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前、中、后四个时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①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不同的基因A、a,但是另一条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同,说明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而不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A错误;
B、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可知细胞③为次级卵母细胞,细胞②则为第一极体,其分裂过程中细胞质是等分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不参与受精作用,B错误;
C、细胞③不均等分裂,形成的含基因aB的细胞为卵细胞,细胞中含有一条性染色体,C正确;
D、BC段的细胞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前、中、后四个时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不一定有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C。
13.(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952年,美国费城癌症研究院的2名生物学家布里格斯(R。W。Briggs)和金(T。J。King开始用两栖类动物豹纹蛙进行无性生殖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是“细胞核移植”,1955年他们用这种无性繁殖的方法培育出了可以摄食的蝌蚪,具体步骤如图,该实验说明了( )
A.将蝌蚪的肠上皮细胞单独培养能获得新的个体
B.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
C.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含有蝌蚪的全部遗传物质
D.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能表现出的全能性就越高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①过程为用紫外线破坏蛙卵中的细胞核,②过程表示细胞核移植,③过程为细胞分裂,④过程为细胞分裂与分化。
【详解】A、已被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所以肠上皮细胞单独培养不能获得新个体,A错误;
B、该实验中取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的蛙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细胞能培育出可以摄食的蝌蚪,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B正确;
C、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因此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不含有蝌蚪的全部遗传物质,C错误;
D、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越难表现出全能性,全能性越低,D错误。
故选B。
14.(【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升高
②细胞衰老,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分化,基因不变
③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
④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
⑤抑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进程;细胞癌变,膜黏着性增强,代谢增强
⑥细菌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
【答案】D
【分析】1、细胞衰老的特征:;
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③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
④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性结束生命的过程。
3、细胞癌变是致癌因子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的结果。
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②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随着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时,细胞表面积/体积减小,相对表面积减少,导致物质运输速率下降,①错误;细胞衰老,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基因不变,②正确;凋亡的细胞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坏死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③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性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④正确;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糖蛋白含量减少,膜黏着性降低,⑤错误;细菌的繁殖方式为二分裂,⑥错误。综上所述,②④的叙述正确,①③⑤⑥的叙述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5.(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如图所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具 吸收功能的细胞b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a、b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细胞b不具有细胞周期,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C.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变化
D.细胞c凋亡有利于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b更新,与溶酶体无关
【答案】D
【分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据图示可知a为细胞增殖过程,b为细胞分化过程,c为细胞凋亡过程。
【详解】A、a、b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由于细胞分化细胞程度不同,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
B、细胞b不会再进行有丝分裂,因此没有细胞周期,但细胞核仍有全能性,B正确;
C、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过程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但是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C正确;
D、细胞c凋亡有利于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b更新,细胞凋亡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有关,D错误。
故选D。
二、多选题
16.(2023届河北省高三开年摸底联考生物试题)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I至Ⅳ过程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浆细胞识别抗原后可以增殖以增加浆细胞的数量
B.细胞2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Ⅱ过程所有酶活性都下降,而Ⅲ过程大多数酶活性增强
D.I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能产生多种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
【答案】ABC
【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
【详解】A、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也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细胞2为癌细胞,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B错误;
C、衰老细胞代谢速率下降是由于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导致的,细胞癌变后大多数酶活性增强,C错误;
D、Ⅰ过程是细胞分化,其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能产生多种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D正确。
故选ABC。
17.(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下图是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的作用效果会引起细胞内生物膜面积减小
B.③过程会使酪氨酸酶活性升高
C.④过程可能引起细胞内基因突变
D.⑤可来自辐射、有害物质入侵和细胞内的氧化反应等
【答案】ACD
【分析】通常把细胞内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因氧化反应、辐射以及有害物质的刺激而产生,进而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物分子,最为严重的是攻击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进而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极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蛋白质分子时期活性下降、攻击DNA,引起基因突变,进而导致细胞衰老。
【详解】A、①②过程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破坏细胞内生物膜,使生物膜面积减小,A正确;
B、③过程自由基进攻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会导致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降低,B错误;
C、④过程自由基攻击DNA,可引起基因突变,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C正确;
D、⑤自由基的产生途径有辐射、有害物质的入侵和细胞内的氧化反应等,D正确。
故选ACD。
18.(2022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二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科学家发现遗传物质的交换不仅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以发生交换。现有一只杂合野生型果蝇(Yy),下列关于该果蝇某一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该果蝇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也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
C.该果蝇体内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的细胞,也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的细胞
D.该果蝇的某一体细胞在衰老的过程中出现细胞以及细胞核体积减小的现象
【答案】ABC
【分析】根据题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既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杂合野生型果蝇(Yy)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型为YY/yy,交换之后,染色体上的基因型为Yy/Yy。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交换后,染色体上的基因型为Yy/Yy,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YY的子染色体可能移向一极,yy的子染色体移向一极,形成的就是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和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 B正确;
C、该果蝇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即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Y或y,C正确;
D、衰老的细胞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D错误。
故选ABC。
19.(2022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研究发现施万细胞包裹在神经纤维上,其摄入血糖是通过非胰岛素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实现的。该细胞内糖浓度随细胞外浓度变化而变化,当细胞外高糖环境形成后,导致细胞内线粒体正常氧化分解过程中断而产生超氧化物,超氧化物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变为活性氧自由基,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的施万细胞比正常人的衰老得更快
B.施万细胞摄入血糖不依赖胰岛素的根本原因是缺少胰岛素受体基因
C.人体成熟红细胞凋亡机制与施万细胞不同
D.葡萄糖转运体的活性减弱或数量减少,可能会使胰岛B细胞缺乏营养而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导致人患糖尿病
【答案】ACD
【分析】分析题意:当细胞内高糖环境形成后,导致线粒体正常氧化呼吸过程中断而产生超氧化物,超氧化物的积累会引发细胞凋亡。
【详解】A、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导致线粒体中自由基增多,而细胞衰老与自由基增多有关,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施万细胞比正常人的衰老得更快,A正确;
B、由题意可知,施万细胞摄入葡萄糖的方式为被动运输,不需要胰岛素的调节,B错误;
C、人体成熟红细胞内无线粒体,染色体等,故凋亡机制与题图所示机制不同,C正确;
D、葡萄糖转运体的活性减弱或数量减少,可能会使胰岛B细胞缺乏营养而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导致人患糖尿病,D正确。
故选ACD。
20.(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研究发现,秀丽隐杆线虫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有131个细胞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被去除,使得成虫体内总共有959个细胞,这一凋亡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其中四种基因的表达产物EGL-1、CED-3、CED-4、CED-9精细控制着细胞凋亡的启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会使部分细胞提前被动结束生命,不利于个体发育
B.正常情况下,发生凋亡的细胞内EGL-1、CED-3的含量会增加
C.用某种药物抑制CED-9基因的表达,细胞凋亡过程可能会减慢
D.在严重病理性刺激下,细胞正常代谢中断也可能会引起细胞凋亡
【答案】ACD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A、细胞凋亡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个体的发育有利,A错误;
B、图中显示EGL-1的存在解除了CED-9对CED-4的抑制作用,进而促进了CED-3的生成,促进了细胞凋亡,即细胞内EGL-1、CED-3等的含量增加会激发细胞凋亡过程,B正确;
C、用某种药物来抑制CED-9基因的表达,则CED-9对CED-4的抑制作用减弱,进而促进了CED-3的生成,促进了细胞凋亡,因而细胞凋亡过程可能会加速,C错误;
D、在严重病理性刺激下,细胞正常代谢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是不正常的死亡,对机体有害,属于细胞坏死,D错误。
故选AC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卷14 实验探究-【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卷06 变异、进化-【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卷04 遗传规律-【小题小卷】冲刺2023年高考生物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