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三课时教案
展开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5全等三角形等判定(第三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帮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判定是对简单的平面图形的进一步研究,也是后续研究多边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在平面几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
首先是学生的知识特征,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但是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老师积极引导。
然后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教师通过合适的方法引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三角形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会运用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推理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会数学严谨的推理,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线段相等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过哪些方法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边边公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边角边公理(SAS)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思考讨论
思考: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那么两个角
与这条边的位置上有几种可能性呢?
在图1中, 边AB是∠A与∠B的夹边, 我们称这种位置关系为两角夹边
在图2中, 边BC是∠A的对边, 我们称这种位置关系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
二、讲授新课 :
做一做 请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ΔABC,使BC=3, ∠B=400、 ∠C=600 将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
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全等
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3: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数学语言表示:
在△ABC和△A´B´C´中
∠B=∠B´
BC= B´C´
∠C=∠C´
∴ΔABC≌ΔA´B´C´(ASA)
必须按照角边角的顺序书写
三、典例精讲
例4 已知:如图,∠1=∠2,∠C=∠E,AC=AE.
求证:△ABC≌△ADE.
证明: ∵∠1=∠2
∴∠1+∠BAE=∠2+∠BAE
即∠BAC=∠DAE
在△ABC和△ADE 中,
∠BAC=∠DAE
AC=AE
∠C=∠E
∴ △ABC≌△ADE(ASA)
思考讨论:
如图,已知∠ABC=∠D,∠ACB=∠CBD
判断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
不全等。因为虽然有两组内角相等,且BC=BC,但不都是两个三角形两组内角的夹边,所以不全等。
必须是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才全等
例5 已知:如图,点B,F,E,C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且AB=CD,∠A=∠D.求证:AE=DF.
证明:∵ AB∥CD
∴ ∠B=∠C
在△ABE与△DCF中
∠A=∠D (已知)
AB=DC (已知)
∠B=∠C
∴ △ABE≌△DCF(ASA)
∴ AE=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思考讨论:
如图,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吗? 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
你能说明其中理由吗?
利用“角边角定理”可知,带B 块去,可以配到一个与原来全等的三角形玻璃。
四、课堂检测:
1..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D分别在边AP、AQ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后可推出AB=AD,那么该条件不可以是( )
A.BD⊥AC
B.BC=DC
C.∠ACB=∠ACD
D.∠ABC=∠ADC
答案.B
2.王老师的一块三角形教学用玻璃不小心打破了(如图),他想再到玻璃店划一块,为了方便他只要带哪一块就可以了(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A
3.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 ( )
A.∠B=∠C B.AD=AE C.BD=CE D.BE=CD
答案D
4.如图,E是BC上一点,AB⊥CB于点B,CD⊥CB于点C,AB=CB,∠A=∠CBD,AE与BD相交于点O,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①AE=BD;②AE⊥BD;③EB=CD; ④S△ABO=S四边形CDOE.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5.如图,要证明△ACE≌ △BDF,根据给定的条件和指明的依据,将应当添设的条件填在横线上
(1)AC∥BD,CE=DF, AC=BD (SAS)
(2AC=BD, AC∥BD,∠A=∠B (ASA)
( 3 ) CE=DF,__∠AEC=∠BFD∠C=∠D (ASA)
( 4 )∠ C= ∠D, AC=BD,__∠A=∠B_ (ASA)
6
.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B∥ED,AC∥FD.求证:AC=DF.
证明:∵FB=CE,
∴BC=EF.
∵ AB∥ED,
∴∠B=∠E.
∵ AC∥FD,
∴∠ACB=∠DFE.
∴△ABC≌△DEF.
∴AC=DF.
拓展提高:
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AE的垂线CF,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点D.
(1)试说明:AE=CD;
(2)AC=12cm,求BD的长.
解:(1)∵ AF⊥DC ∴∠AFC=900
又∵ ∠AC·B=90°,
∴∠DCB+∠DCA=∠EAC+∠ACF=90°
∴∠EAC=∠DCB(同角的余角相等)
∵DB⊥BC
∴∠DBC=∠ACB=900
在△ACB和△CBD中
∠DBC=∠ACB
AC=BC
∠EAC=∠DCB
∴△DCB≌△EAC(ASA)
∴AE=CD
(2)由(1)得△DCB≌△EAC
∴CE=DB
∵E为BC的中点
∴DB=BC=C=6cm
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小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3)ASA
作业:课本P33页作业题第4、5 题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四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四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思考讨论,讲授新课,课堂检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提炼概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