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讲义】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昼夜与四季(知识点总结讲义)
展开六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昼夜与四季
1.日复一日,太阳东升西落;年复一年,季节不停变换。我们不断地经历着昼夜的交替,经历着四季的轮回。
2.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太阳升起就是白天,落下就是黑夜,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3.地球自转时围绕着一条假想的轴,人们称之为地轴。
4.有些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当不同的假设似乎都能成立的时候,应该改变一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更多更广的方面去思考。
5.模拟地球自转实验
实验方法:
(1)一名学生手举着太阳模型,另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面向太阳模型。
(2)坐在转椅上的学生假定自己是地球,自己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然后分别缓慢地进行顺时针旋转(自东向西)和逆时针旋转(自西向东),同时观察“太阳”在视野中的运动情况。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我们逆时针旋转(自西向东)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实验结论:地球在太空中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的。
6.16 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地心说”是错误的。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 40 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哥白尼认为,处于宇宙中心的不是地球,地球和别的行星一道绕太阳运转,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
7.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
8.模拟昼夜形成实验
实验方法:(1) 在地球仪上确定一点,粘上橡皮泥做的小人。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使地球仪被照亮一半,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区域。
(2)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转动,观察橡皮泥小人所在位置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小人所在位置出现了“昼夜”交替。
9.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对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10.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不同位置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因为上海的位置比乌鲁木齐靠东,所以上海先被太阳照到。
.忠德科学崔天翔
11.“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 着月球跑。绕着太阳转呀转,一年一年停不了。”朗朗上口的儿 歌简单描述了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
12.我们通过观察三球仪来研究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运动方式。
13.
| 赤道直径(千米) | 平均距离(千米) |
太阳 | 1 392 000 |
|
地球 | 12 756 | 距离太阳 149 600 000 |
月球 | 3 476 | 距离地球 384 403 |
14.根据数据按比例制作一个三球模型
材料:白纸、铅笔、计算器、直尺、圆规、铁丝、橡皮泥、钳子等。
制作方法:
(1)将地球的直径(12 756 千米)缩小至 1 厘米,把月球和太阳的直径以及三球间的平均距离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2)按照缩小后的数据绘制三球模型图,并在图中标出相应数据。
(3)选择合适的材料分别制作地球、月球和太阳模型。
(4)寻找合适的地点,按照缩小后的距离摆放三球模型。
15.地球围绕着地轴自转的同时,也在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同时也在自转。月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一个月,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大致相同,所以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我们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16.英国科学家牛顿经过研究发现:地球表面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地球引力。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物体下落是因为它们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17.工人叔叔盖房子时,利用垂线砣来检验墙壁是否垂直,因为物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8.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季节变化明显,春天,乍暖还寒;夏天,烈日炎炎;秋天,金风送爽;冬天,寒风刺骨。
19.不同季节事物的变化与温度有关,说明影响四季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阳光。
20.四季变化的时间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的周期也是一年,说明四季形成原因是由于地球公转。
21.四季形成模拟实验
材料:地球仪 4 个、台灯 1 个、立柱(小棍)4 根等。
实验方法:
(1)照下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北。
(2)在地球仪上选择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处。
(3)打开台灯,观察四个位置立柱的影长。
实验现象:随着“地球”公转,夏至点影子最短,冬至点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过程中,夏至点阳光直射,影子最短,温度最高,所以是夏天。冬至点阳光斜射,影子最长,温度最低,所以是冬天。
22.早晚影子长,温度低;中午影子短,温度高。
23.很早以前,人们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就发明了圭表。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了解到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表影则最长;在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影长则是逐渐变化的。
24.1965 年,在江苏仪征的一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件袖珍铜圭表,它由19.2 厘米长的表和 34.5 厘米长的圭构成,圭表之间有枢轴相连,可将表平放于匣内,圭表合装一体,启合自如,携带方便,是设计者和铸造师密切配合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