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教案
展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1.陆地水体的组成,分布状况。
2.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3.不同水体之间的补给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陆地水体的组成,分布状况,作用。
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3.实例分析不同水体之间的补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教材第73页引言文字材料和图4-1-1提出问题:井水真的“不犯”河水吗?
学生发言:略。
引出话题:实际上,从水循环的角度讲,河水井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地水体的组成和之间的相互转化。
组织同学阅读教材第73至78页文字材料及图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10完成任务。
1、文字梳理陆地水体的组成,分布状况,作用;湿地的生态意义;
2、理解个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绘图或文字梳理):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潜水与承压水之间;
3、分析比较大气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积极性、永久性两种)、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五种补给的特点、分布、流量过程图。
课件展示同学梳理文字绘制图像,教师点评。
课件展示相应图示,教师归纳小结,梳理归纳如下:
一、陆地水体
1.含义:陆地上水体的总称,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和地下的水体。
2.类型及特点
(1)类型:陆地水
(2)利用: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思考] 为什么人类对冰川中的淡水直接利用的很少?
提示:冰川多分布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但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开发利用困难。
二、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
(一)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补给而联系的。陆地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
1.陆地水体之间水源相互补给关系:(见下图)
2.大气降水是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3.冰川补给是单向补给。
4.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如下列各图)
(1)地下水与河流水:因为水位变化,可相互补给。水位高的补给低的一方。
(2)河流与沿途的湖泊互补
(二)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不同,同一河流不同时间的主要补给形式也不一定相同,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河流的补给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也不尽相同,具体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补给类型 | 补给季节 | 补给特点 | 影响因素 |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
雨水补给 |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 |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 春季 | ①有时间性; ②连续性; ③水量较稳定 |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 东北地区 | |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 主要在夏季 | ①有时间性; 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 化; ③水量较稳定 |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 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 |
湖泊水补给 | 全年 |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 普遍 | |
地下水补给 | 全年 |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 普遍 |
[思考] 河流流域内的湖泊与河流之间都存在互补关系吗?
提示:不一定。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只能补给河流,不存在河流补给湖泊的现象。
1.图示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2.河流补给形式的判断方法
河流补给形式的判断主要看河流汛期、枯水期的时间和流量的大小及变化趋势。
(1)河流汛期出现在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全年流量稳定但流量较小: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
(3)汛期出现在夏季而冬季断流:高山冰川融水补给。
(4)汛期出现在夏季而冬季未断流:雨水补给。
知识拓展
(一).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以下图为例)
(1)识别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纵坐标为流量与降雨量,乙图为流量与温度。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分析过程曲线弯曲变化的时段、峰值和流量。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温度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估算径流量,确定补给形式。甲河流量与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总结:流量过程线图判断河流补给类型的方法
(1)看图例、坐标轴
(2)看是否有断流
冬季有断流、汛期在夏季的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3)看流量高峰期
①汛期在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②汛期在夏季且冬季未断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③全年流量稳定但流量较小,以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为主。
(二).比较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其答题思路如下:
河流的特征
(1)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流速、水位、补给形式等。
要素 | 特征描述 | 影响因素 |
流量 |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 补给量、流域面积、支流数量等;补给量变化 |
汛期 | 季节早晚、长短 | 补给形式补给时间 |
含沙量 | 含沙量大小 | 植被、土质状况、地形起伏、降水强度等 |
结冰期 | 有无、长短 | 最冷月均温(纬度) |
凌汛 | 有无 | 有结冰期;由低纬流向高纬 |
流速 | 大小 | 水量、落差 |
水位 | 高低 | 流量大小 |
课堂练习: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解析:第(1)题,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差异,长江水位变化大,洞庭湖水位变化小,夏秋季节长江处于丰水期,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第(2)题,甲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都有相互交换,长江水和洞庭湖水都属于地表水,与其有相互交换的要么是地下水,要么是大气水(蒸发、降水)。第(3)题,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即洞庭湖区面积扩大,洞庭湖区调蓄能力增强,丰水期能容纳更多的江水,枯水期能更多地补给江水。
答案:(1)C (2)B (3)D
下图表示重庆附近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
A.地下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湖水补给
(2)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
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单一暖气团控制,少锋面雨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补给类型①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应为雨水补给。第(2)题,补给类型②在春夏季较多,秋、冬季没有,应该是冰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量一般随着气温及冰雪量多少的变化而变化,其补给最大值出现在春季的理由:一方面春季的气温回升快,融化量增加;另一方面随着融化量的增加,高山地区冰雪数量在减少。因此,夏季气温虽然最高,但由于此时积雪量少,使它的补给量没有春季高。
答案:(1)B (2)A
右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1)图b显示局地暴雨后甲水文站先出现洪峰,说明局地暴雨出现在甲水文站上游。
(2)考查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用。由图b可知,乙水文站洪峰水位低于甲水位站,且时间滞后,说明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起到分洪、蓄洪作用。
[答案] (1)D (2)C
课堂小结: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精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陆地的水体,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讲授新课,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获奖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