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3.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9129/0-1692325427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3.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9129/0-16923254272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3.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719129/0-169232542729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3.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教案
展开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教学目标】
1.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点。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结合实例分析,掌握季风的形成原理。
4.理解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季风的形成原理。
【教学过程】
【导入】读教材56页引言图文材料
提出问题:东非大草原上的动物为什么要大规模迁移?这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系吗?
引出话题: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做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结果形成7个气压带6个风带。对全球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
那么全球风压带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发言:略。
(课件出示图文资料)组织学生读教材57至58页文字,观察图3-2-2及3-2-3,完成任务:
(1)认识并记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图。
(2)展示学生的绘图结果并点评。
教师归纳小结,课件展示,梳理归纳教材内容如下:
一、大气环流
1.含义: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大致上平行于纬线呈带状分布。
(1)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特点: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局部图和变式图,有以下三种类型:
2.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思考] 试分析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有何不同?
提示: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因素而形成的。
3.形成: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进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
(1)“动力”——形成气压带
(2)“偏转”——形成风带风向
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 分布规律 | 成因 | 气候特征 |
温带海洋 性气候 |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 全年都受西 风带控制 | 终年温和 湿润 |
热带沙 漠气候 |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 全年都受副热 带高气压带或 信风带控制 | 终年炎热 干燥 |
热带雨 林气候 | 南北纬10°之间 | 全年都受赤 道低气压带 控制 | 终年高温 多雨 |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 分布规律 | 成因 | 气候特征 | |||
地中海 气候 | 南北纬 30°~40° 大陆西岸 |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 夏季炎热干 燥,冬季温 和多雨 | |||
热带草 原气候 | 南北纬 10°~20° |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全年高温, 一年可分干 湿两季 | |||
3.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气压带 | 形成的气候特征 | 主要景观 |
赤道低 气压带 |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雨林景观 |
副热带 高气压带 | 炎热干燥的气候 | 热带荒漠景观 |
副极地 低气压带 | 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暖而短促 | 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
极地高 气压带 | 酷寒干燥的冰原气候或者苔原气候 | 冰原或者苔原景观 |
4.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1)信风控制:气候干燥,多荒漠景观。
(2)西风控制的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极地东风控制:形成苔原气候与景观。
5.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南北纬 10°~25°地区 |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 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与稀树草原景观 |
南北纬 30°~40°大陆 西岸地区 |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 形成地中海气候与常绿硬叶林景观 |
[思考] 在地中海地区发展农业种植,必须首先考虑的自然区位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水源。因该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干燥,降水少。
四、季风与季风气候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1)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
(2)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切断
2.季风环流与季风气候
| 东亚季风 | 南亚季风 | ||
成因 | 海陆热力差异 |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季节 风向 | 夏季 | 东南风 | 夏季 | 西南风 |
冬季 | 西北风 | 冬季 | 东北风 | |
源地 |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西北太平洋地区 |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印度洋 | ||
性质 | 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 夏季湿热,冬季温暖干燥 | ||
气候 类型 |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
[思考] 我国云南南部的滇南谷地形成了热带季雨林景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该地地处我国的热带地区,纬度较低,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明显,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了热带季雨林景观。
高中地理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精品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与自然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