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1页。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一 生 物 试 题
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选题(共30题,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基于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理解,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C. 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
D. 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是多细胞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多样性,A错误;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二者具有统一性,B错误;
C、原核生物中有自养生物如蓝细菌,也有异养生物如大肠杆菌等,C正确;
D、真核生物中也有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酵母菌等,D错误。
故选C。
2.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是防疫的重要环节,保存咽拭子的小试管内含有的红色液体是病毒核 酸保存液,内含蛋白质变性剂和抑菌剂,对该保存液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 抑菌剂可防止杂菌对样本的污染
B. 可促进病毒繁殖,提高病毒浓度,方便检测
C. 可保证样本核酸的稳定性和检测的准确性
D. 可杀死病毒,降低二次传播感染的风险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C、核酸检测依据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在保存液中加入抑菌剂可防止杂菌对样本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保证核酸的稳定性,AC正确;
BD、新冠病毒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分析题意,核酸保存液中含有蛋白质变性剂,可以杀死病毒,降低二次传播感染的风险,而不能促进病毒增殖,B错误,D正确。
故选B。
3.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草履虫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 每个生物体都具由功能相关器官组成的系统
C. 一片森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D. 学校草坪上的所有蒲公英属于一个种群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详解】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一个草履虫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
B、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不具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植物无系统层次,B错误;
C、一片森林,既包括其中的生物,也包括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C正确;
D、学校草坪上的所有蒲公英,是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B。
4.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创立过程及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B.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由魏尔肖总结的
C. 细胞学说内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D. 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器官、组织、细胞等水平的认知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要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从老细胞中分裂产生的。
【详解】A、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它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
B、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魏尔肖修正了他的说法,指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正确;
C、细胞学说其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并未揭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C错误;
D、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最终形成理论,经历了器官、组织、细胞等水平的认知过程,D正确。
故选C。
5. 某条多肽链由 31 个基本单位构成,如图为其部分结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多肽的R 基有 31 种
B. 该多肽至少有一个游离氨基
C. 该多肽有 30 个肽键
D. 该多肽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540
【答案】A
【解析】
【分析】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它们都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详解】A、氨基酸有21种,所以该多肽的侧链基团最多有21种,A错误;
B、一条多肽链至少有1个游离的氨基,位于肽链的一端,B正确;
C、该多肽链由31个氨基酸构成,其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1-1=30个,C正确;
D、该多肽链由31个氨基酸构成,形成过程中的脱水数=氨基酸数-链数=31-1=30个,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30=540,D正确。
故选A。
6. 下列化合物与其功能不符的是( )
A.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B. 自由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
C. 脱氧核糖核苷酸——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D. 葡萄糖——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水: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参与生物化学反应。
葡萄糖: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
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详解】A、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A不符合题意;
B、自由水是细胞中的良好溶剂,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参与生物化学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核酸是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C符合题意;
D、葡萄糖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生物学实验常用颜色反应来鉴定细胞中的一些化合物或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时,不需要水浴加热,直接显色
B. 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颗粒时,若染色时间过长可能观察不到脂肪颗粒
C. 向2mL马铃薯匀浆中加入两滴碘液,震荡摇匀后组织样液呈蓝色
D. 鉴定还原性糖实验,所用的苹果、梨等匀浆必须现制现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还原糖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苏丹Ⅲ可将脂肪染橘黄色。
需要加热的是还原糖的鉴定,需要借助显微镜的是脂肪鉴定。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详解】A、由分析可知:还原糖鉴定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显色,A错误;
B、若染色时间过长,苏丹Ⅲ染液其实是苏丹Ⅲ固体颗粒溶于高浓度乙醇(70%-95%,多用95%)配制而成的,而脂肪同样较易溶于高浓度乙醇,所以染色时间长了就会让样品中的脂肪溶解,洗浮色的时候被洗掉,就观察不到了,B正确;
C、马铃薯匀浆中有淀粉,遇碘液呈蓝色,C正确;
D、苹果、梨等匀浆必须现制现用,时间过长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褐色物质,产生颜色干扰,D正确。
故选A。
8. 细胞内的无机物主要是水和无机盐,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帮助人体运输营养物质 B. 水参与人体体温的调节
C. 人体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受阻 D. 人体血液中Ca²浓度过高会导致抽搐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由水的生理功能:
1、良好的溶剂
2、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3、参与生化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料)
4、物质运输(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①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②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肌肉兴奋性;③构成多种活性物质的成分
【详解】A、机体中的自由水可以运输营养物质,A正确;
B、由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的存在,水的比热容较高,这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B正确;
C、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要元素,所以人体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受阻,C正确;
D、人体血液中Ca²浓度过高会导致肌无力,D错误。
故选D。
9. 下图展示了四种细胞器的电镜照片,关于这四种细胞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和④分别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两者都是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 ①为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所有细胞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
C. 在高等植物体内②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D. ③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线粒体,②为高尔基体,③为叶绿体,④为内质网。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线粒体,②为高尔基体,③为叶绿体,④为内质网,其中②高尔基体和④内质网为单层膜细胞器,A正确;
B、①为线粒体,作用是为细胞提供能量,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但原核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无线粒体,通过依靠细胞内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来产生能量,B错误;
C、③为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过程中,合成纤维素,由于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
D、③为叶绿体,在真核生物细胞中,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为植物提供养料,完成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所以叶绿体是细胞内“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D正确。
故选B。
10. 以下图一、图二分别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不应出现的结构是⑥,图二不应出现的结构是①
B. 能作为动植物细胞边界的是图一中的⑦和图二中的④
C. 图一中的④是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D. 两图中的②都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一为动物细胞,①中心体、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核仁、⑥叶绿体、⑦细胞膜;图二为高等植物细胞,①中心体、②线粒体、③核膜、④细胞壁、⑤叶绿体、⑥液泡。
【详解】A、图一为动物细胞,不应出现⑥叶绿体,图二为高等植物细胞,不应出现是①中心体,A正确;
B、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图二中的④是细胞壁,B错误;
C、图一中的④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的作用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主要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正确;
D、两图中的②都为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车间,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B。
11. 下列关于“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B. 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C. 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D. 实验材料应选择藓类的小叶或菠菜叶的上表皮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叶绿体:(1)制片:用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A、叶绿体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绿色,因此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A正确;
B、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B错误;
C、制作植物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C错误;
D、实验材料应选择藓类的小叶或稍带叶肉的菠菜叶下表皮,因该部位的叶绿体大而少,易于观察,D错误。
故选A。
12. 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下图。则有关各细胞实验前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乙>丙>甲 D. 丙>甲>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也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分体题图,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乙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说明乙的细胞液浓度最大,甲的原生质层收缩程度小于丙,说明甲的细胞液浓度大于丙,故实验前三个细胞细胞液浓度的关系为乙>甲>丙,B符合题意。
故选B。
13. 人体内,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参与但不消耗能量的是( )
A.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分子 B. 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蛋白酶
C. 肺内氧气进入肺泡上皮细胞 D. 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参与但不消耗能量,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详解】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分子,水分子透过细胞膜时,依靠膜内外的浓度差,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参与,且不消耗能量,A错误;
B、胰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
C、肺内氧气进入肺泡上皮细胞,氧气透过细胞膜时,依靠膜内外的浓度差,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参与,且不消耗能量,C错误;
D、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依靠膜内外的浓度差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但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14. 图表示在不同含氧条件下,胡萝卜细胞在KNO3溶液中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及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 载体蛋白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蛋白数量
C. 载体蛋白数量、离子浓度
D. 能量、离子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A点和B点相比,氧气浓度不同,因此能量不同,故影响A,B两点吸收量的因素是能量;
B点和C点相比,氧浓度相同,因此能量相同,但运输不同的离子,故影响两点吸收量的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不同。
故选B。
15. 酶为生活添姿彩,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酶制剂,如促进消化的多酶片、加酶洗衣粉、含酶牙膏等。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酶共有的元素是C、H、O、N
B. 酶制剂适宜在最适温度条件保存
C. 酶能显著提升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酶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 。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蛋白质与RNA共有的元素是C、H、O、N,故不同酶共有的元素是C、H、O、N,A正确;
B、酶制剂适宜低温条件保存,B错误;
C、酶具有催化作用,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不一定在细胞内,D错误。
故选A。
16.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项目中,苏翊鸣凭借两个1800高难度动作夺得冠军。下列关于人在比赛过程中的细胞能量代谢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不一定全部来自线粒体
B.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能量
C. 为两个1800高难度动作供能的直接能源物质是葡萄糖
D. ATP水解可以使参与Ca2+运输载体蛋白磷酸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等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能量通货。
【详解】A、苏翊鸣运动过程中,人体细胞呼吸产生CO2全部来自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人体细胞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A错误;
B、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能量释放,B错误;
C、驱动两个1800高难度动作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需经细胞呼吸氧化分解形成ATP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C错误;
D、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以使参与Ca2+运输的载体蛋白磷酸化,进而引起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完成相应生化反应,D正确。
故选D。
17.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得到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①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无水碳酸钠代替无水乙醇②研磨时没有加入碳酸钙③研磨时没有加入二氧化硅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⑤取的叶片叶脉过多,叶肉细胞过少⑥画滤液细线的次数少
A. ①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实验中,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的原因可能是滤液中色素含量少,或者在滤纸条上画滤液细线时,重复的次数太少。或者加入的提取液太多,使滤液中色素浓度降低。滤液中色素含量少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加入二氧化硅,导致研磨不充分;研磨时没有加入碳酸钙,使部分色素被破坏;选取的叶片中叶肉细胞少,色素含量低;叶片不新鲜,里面的色素被破坏。
【详解】①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无水碳酸钠可以代替无水乙醇,不会导致色素带颜色较浅,①错误;
②研磨时没有加入CaCO3,使部分色素被破坏,②正确;
③研磨时没有加入SiO2,导致研磨不充分,色素没有充分提取,③正确;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使部分色素被破坏,叶中所含色素少,④正确;
⑤取的叶片叶脉过多,叶肉细胞过少,绿叶中所含色素少,⑤正确;
⑥在画滤液细线时,应等滤液干燥后再重画一到两次,画滤液细线次数太少,会使滤纸上的色素量少,也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较浅,⑥正确。
故选D。
18. 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 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体积减小
C. 细胞凋亡不会发生在植物细胞中
D. 细胞寿命与基因控制的衰老与凋亡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属于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2、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的体积减小,新陈代谢减慢,线粒体体积未减小,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细胞凋亡也会发生在植物细胞中,C错误;
D、细胞寿命与基因控制的衰老与凋亡有关,凋亡影响细胞的寿命,D正确。
故选D。
19. 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部分时期的模式图(不考虑任何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
B. a构成纺锤体,动植物细胞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
C. 图2中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完全相同
D. 图2所示的时期,细胞内高尔基体的活动显著加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图2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图1细胞染色体具有染色单体,共有四个着丝粒,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A正确;
B、动物细胞中,a是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可构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中a是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故动植物细胞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B正确;
C、图2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复制而来的,故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完全相同,C正确;
D、图示为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2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是通过细胞膜缢裂实现的,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板的形成有关,D错误。
故选D。
20. 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B. 一般情况下,细胞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
C. 受精卵能在自然状态下发育成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D.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细胞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详解】A、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A正确;
B、一般来说,细胞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B正确;
C、受精卵在自然状态下能发育成个体,说明其全能性最高,C正确;
D、种子中的胚是植物的幼体,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属于个体的发育过程,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D错误。
故选D。
21. 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6×和16×、物镜标有10×和20×的镜头,图乙是在图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装片中右上方细胞放大320倍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直到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 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
C. 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 换高倍镜后,图乙视野内细胞数将变为2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甲图中①②是目镜,③④为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①在低倍显微镜下将目标物体移到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③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详解】A、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乙图中的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相反,因此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则可导致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A项正确;
B、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B项正确;
C、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32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20×即可,即转动转换器将物镜从④换成镜头③,而目镜不需要换,C项正确;
D、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假设细胞为边长为a正方形,换成高倍镜后,细胞边长为2a,其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为4a2,而视野范围不变,为故可观察到的细胞个数为4×a2/4a2=1,即图乙视野内细胞数将变为1个,D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22. 研究发现一类称做“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有高度的专一性
B. “分子伴侣”溶于盐水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C. “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则不可逆转
D. “分子伴侣”介导加工的直链八肽化合物中至少含有9个氧原子和8个氮原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使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蛋白质变性不涉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即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并不发生改变。
【详解】A、由题意可知, “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没有高度专一性,同一“分子伴侣”可以促进多种氨基酸序列完全不同的多肽链折叠成为空间结构、性质和功能都不相关的蛋白质 ,A错误;
B、“分子伴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NaCl溶液如果是生理盐水0.9%的浓度,那就不会丧失活性,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 “分子伴侣”在发挥作用时会改变自身空间结构,并可循环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判断“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的改变是可以逆转的,C错误;
D、每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直链八肽化合物由8个氨基酸脱去7个水形成,其中8个氨基酸中至少的氧原子数为8×2=16,7分子水(H2O)包含的氧原子数7,则直链八肽至少有氧原子8×2-7=9,直链八肽化合物至少含有氮原子数为8,D正确。
故选D。
23.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的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证明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磷脂
B. 科学家选择动物的神经细胞吸水涨破离心分离,从而提取纯的细胞膜
C. 利用荧光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结果,为建立生物膜模型提供了实验证据
D.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3)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详解】A、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提出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但没有证明脂质的具体成分,A错误;
B、科学家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吸水涨破离心分离,从而提取纯的细胞膜,B错误;
C、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为建立生物膜模型提供了实验证据,C正确;
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D错误。
故选C。
24. 科学家推测,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序列,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新生肽与SRP结合后,停止蛋白质的合成,只有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才能继续蛋白质的合成,这就是信号肽假说,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B. 信号肽需借助DP和SRP的识别结合才能转移至内质网膜上
C. 若在合成新生肽阶段切除信号序列,则无法合成结构正确的分泌蛋白
D. 与分泌蛋白加工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均具有膜结构,这些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核糖体与蛋白质的信号肽结合,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肽,再与内质网上信号识别受体结合,再与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切除信号肽,与信使RNA结合,形成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形成折叠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依赖于核糖体上合成的信号序列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结合,即依赖于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错误;
B、由图分析可知,信号肽需借助DP(SRP受体)和SRP的识别结合,引导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才能转移至内质网膜上,B正确;
C、若在合成新生肽阶段切除信号序列,结合信号肽的SRP不与DP识别结合,则游离核糖体不能附着于内质网上,分泌蛋白会停止合成,无法合成结构正确的分泌蛋白,C正确;
D、与分泌蛋白加工及分泌有关的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二者均具有膜结构,这些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D正确。
故选A。
25.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在根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单向的
B. 利用台盼蓝染色剂判断细胞的死活时,活细胞会被染液染成蓝色
C. 当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时候,细胞会吸水膨胀
D. 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与烧杯内溶液浓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情况下,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
动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细胞内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有差异,导致细胞吸水或失水。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有,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详解】A、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水分子自由可进出细胞,因此水分子在根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双向的,A错误;
B、台盼蓝染色剂不是细胞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可被台盼蓝染色成蓝色,B错误;
C、当当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时候,水分子进入细胞内数量多于从细胞中出来的,表现为细胞会吸水膨胀,C正确;
D、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的渗透压与水柱对水分子的压力相等,表现为水分子进出半透膜数量相等,此时漏斗内溶液浓度大于烧杯内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C。
26. 人体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衰老损伤的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溶酶体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B. 图中的水解酶(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膜的流动性
D. 溶酶体分解后的部分产物可能通过耗能的方式排出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1、溶酶体:“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排出细胞外。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详解】A、溶酶体水解酶包括催化多糖、蛋白质、脂质、DNA和RNA等的降解,不包括淀粉酶、纤维素酶等,A错误;
B、水解酶大多是蛋白质,蛋白质类的酶在核糖体合成,B正确;
C、图中溶酶体膜与自噬体膜的相互融合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被细胞再度利用或者排出细胞外,可能以胞吐的方式,胞吐是一个耗能过程,D正确。
故选A。
27. 泰乐菌素(TYL)是一种抗生素,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泰乐菌素高效降解菌株TYL-T1.下列有关TYL-T1胞内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pH过低会对TYL-T1胞内酶的活性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
C. Co2+能提高TYL-T1胞内酶活性,原因可能是其改变了酶的构象
D. 与微生物相比,利用酶处理环境污染物可克服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的限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详解】A、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所以pH过低会对TYL-T1胞内酶的活性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B正确;
C、Co2+可能通过改变酶的构象,提高了TYL-T1胞内酶活性,C正确;
D、温度会改变酶的结构,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酶处理污染物也有温度条件的限制,D错误。
故选D。
28. 下列实例中不能用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
A. 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限制a点的因素是H2O2被消耗完
B.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的变化,a点新陈代谢速率较大
C. 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速率随O2浓度的变化,限制a点的因素是膜上葡萄糖载体蛋白数量有限
D.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限制a点的因素是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的数量有限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纵坐标是随着横坐标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且曲线的起点不为零。
【详解】A、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限制a点的因素是H2O2被消耗完,A正确;
B、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的变化,a点新陈代谢速率较大,B正确;
C、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所以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与О2浓度无关,C错误;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限制a点的因素是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的数量有限,D正确。
故选C。
29. 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B.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2、分析曲线图: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则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c段表示前期和中期,ce段表示后期和末期;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规律,则ab段表示间期,bc段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ce段表示末期.
【详解】A、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中包含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都是1个,B正确;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包含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
D、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该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D正确。
故选A。
30. 下列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增殖过程中不一定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B. 分化过程中细胞的数量和种类都增加,但是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C. 正常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
D. 电离辐射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使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过程。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详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而无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A正确;
B、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蛋白质种类发生变化,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的种类增加,但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细胞数量增加,B错误;
C、正常的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C正确;
D、自由基会攻击破坏细胞内执行功能的生物分子,尤其是对膜的损伤比较大,还会攻击DNA和蛋白质,引起基因突变和蛋白质活性下降,进而导致了细胞衰老,使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正确。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31-35,每题2分,共10分。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将答案涂到答题卡上)
31. 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甲、乙、丙、丁、戊、己代表不同的物质,1、2、3、4代表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甲彻底水解可得到4种有机化合物
B. 光合细菌、小球藻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C. 己和丙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结构,膜的功能主要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
D. 若丁、戊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相同质量的丁、戊含能量多的是戊
【答案】CD
【解析】
【分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甲和丙组成染色质,乙和丙组成核糖体,而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据此推测甲是DNA,乙是RNA,丙是蛋白质,1是脱氧核糖核苷酸,2是核糖核苷酸,3是氨基酸;戊和丁的组成元素是C、H、O,据此推测丁是多糖,4是葡萄糖,戊是脂肪;己的组成元素是C、H、O、N、P,则己是磷脂。
【详解】A、甲是DNA,DNA彻底水解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其中磷酸属于无机物,则彻底水解的有机物有5种,A错误;
B、光合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有核仁,B错误;
C、己的组成元素是C、H、O、N、P,则己是磷脂,丙是蛋白质,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生物膜的功能,C正确;
D、丁、戊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丁是糖原、戊是脂肪,脂肪中氢的相对含量较等质量糖原中的多,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含能量多的是脂肪,D正确。
故选CD。
32. 下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m、p依次指叶绿体内膜、线粒体内膜
B. 细胞内,g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运输,g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C.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与物质交换有关,有的与信息交流有关,有的与生物催化作用有关
D. 在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最先在a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可以在f、h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核膜、b是细胞器膜,c是细胞膜,d是叶绿体,e是线粒体,f是内质网,g是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囊泡,h是高尔基体。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m是光反应场所,因此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膜,P上能合成ATP,应该是线粒体内膜,A错误;
B、据图可知,g是囊泡,g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运输,h是高尔基体,h能够接受囊泡g,也能够生成囊泡g,故起重要交通枢纽作用的是h高尔基体,B错误;
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与物质交换有关,如载体蛋白,也有的与生物催化作用有关,如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酶,有的与信息交流有关,如受体蛋白,C正确;
D、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放射性同位素在图中依次经过的部位是:f→g→h→g→c,不会出现在a处(核膜),D错误。
故选ABD。
33. 下图表示借助转运蛋白进行的两种跨膜运输方式,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运输速度比载体蛋白介导的快100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是静止不动的
B.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物质转运时作用机制相同
C. 水分子更多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
D. 载体蛋白转运时会发生构象改变导致运输速率较慢
【答案】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乙两图物质跨膜运输特点是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都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是静止不动的,而具有流动性,A错误;
B、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要与物质结合发生构象变化,通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不与其结合不发生构象变化,二者作用机制不同,B错误;
C、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行转运,但是以协助运输为主,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C正确;
D、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子时,会与离子或分子结合,导致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导致运输速率较慢,D正确。
故选CD。
34. 将某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在 25℃恒温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对某气体的吸收或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实 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所测的气体应为 CO2
B. b 点时,该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为光饱和点
C.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 30℃,若将温度从 25℃提高到 30℃ 时,a 点将下移
D. a 点时,气体的吸收量可以表示呼吸速率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强度不断变强,直到d点,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a点时无光照,只进行细胞呼吸;b点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为光补偿点;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为0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因变量应该是氧气的变化量,所以实验所测的气体应为氧气,A错误;
B、b 点时,该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为光补偿点,B错误;
C、a点时无光照,只进行细胞呼吸,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呼吸酶的活性增强,a点上移,C错误;
D、a点时无光照,只进行细胞呼吸,气体的吸收量可以表示呼吸速率,D正确。
故选ABC。
35. 如图曲线a和b能用于表示( )
A. 动物细胞体积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B. 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C. 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吸水能力的变化
D. 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脱分化困难,全能性越低;
2、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3、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3)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4、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收水分,鲜重增加;种子萌发前,消耗有机物使得干重减少,出芽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加。
【详解】A、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可用a表示细胞体积,b表示物质运输效率,A正确;
B、种子萌发在出土之前前,消耗有机物使得干重减少,用b表示;在此过程中细胞呼吸会产生很多中间产物,有机物种类增加,用a表示,B正确;
C、细胞质壁分离是由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的,随细胞失水量增加,植物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能力增强,不能用图中曲线表示,C错误;
D、一般来讲,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越低,可用a表示细胞分化程度,b表示全能性高低,D正确。
故选AB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三、非选择题(共4题,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6.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溶酶体中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 ________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________→_______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2)若图示细胞表示乳腺细胞,用同位素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培养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
A. c 和 f B. c 和 d C. a 和 e D. a 和 d
(3)图中含有尿嘧啶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写图中 1-5 数字)
【答案】(1) ①. 核糖体 ②. 1 ③. 4
(2)A (3)2、3、5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被利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达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图中,1表示内质网,2表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3是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4是高尔基体,5是线粒体。
【小问1详解】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过程类似于分泌蛋白,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核糖体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核糖体合成)→1(内质网加工和运输)→4(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溶酶体。
【小问2详解】
分泌蛋白首先出现在核糖体a上,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b和高尔基体c的加工修饰后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d的膜面积变小,高尔基体e的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f的膜面积增大,因此b和d相同,均为内质网,c和f相同,均为高尔基体,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小问3详解】
尿嘧啶是RNA中特有的碱基,图中含有尿嘧啶的细胞器即含有RNA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包括附着的核糖体和游离的核糖体)和线粒体,即 2、3、5。
37. 下图 1 表示某细胞的细胞膜结构,A、B 表示物质,a~e 表示不同的物质运输方式。图 2 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表示的是细胞膜_________模型示意图,其中_________侧是细胞膜的外侧。图 1 中运输方式 e 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图 2 中曲线甲对应图 1 的运输方式__________(填字母),影响曲线乙所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
(3)科学家研究发现肾脏吸水时,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图 1 中_________(填字母)表示,其速度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自由扩散速度。
【答案】(1) ①. 流动镶嵌 ②. 乙 ③. 一定的流动性##流动性
(2) ①. d ②. 载体数量、能量供应
(3) ①. b ②. 大于
【解析】
【分析】据图1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分子层;a、c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表示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出细胞,c表示进细胞;e表示通过胞吐出细胞;d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b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小问1详解】
图1表示的是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细胞膜乙侧有糖蛋白,因此乙侧为细胞膜外侧。e表示通过胞吐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小问2详解】
图2中甲运输方式中,物质运输速率和细胞外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属于自由扩散(或简单扩散或扩散),可用d来表示。而乙运输方式中,可以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小问3详解】
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借助水通道蛋白的是协助扩散,可用图1中b表示,其速度大于自由扩散速度。
38. 甲图是大麦幼根的呼吸作用图,乙图为大麦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图,呼吸底物只考虑葡萄糖。请回答:
(1)甲图中E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BC,则A点大麦幼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
(2)乙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对应的最低温度约为________℃,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2倍的点是________,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为________。
(3)某同学以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请帮助他提出一个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需特别注意的是,该实验必须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答案】(1) ①. 在此氧气浓度下,大麦幼根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 1∶3
(2) ①. 在此温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或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为0) ②. 10 ③. C和E ④. 60
(3) ①. 探究温度(O2浓度或C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 ②. 遮光(黑暗)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小问1详解】
分析图甲可知,E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说明该氧气浓度下,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所以阴影部分表示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如果AB=BC,则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由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1mol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6mol二氧化碳,由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2mol,因此若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小问2详解】
分析图乙可知,A点植物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是0,即在此温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时应是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最多时对应的温度,分析题图乙可知,10℃是植物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最低温度,此时积累有机物最多;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二倍,说明净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题图乙中净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C和E两点;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实际上是指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析题图可知,实际光合作用最大的点是E点,在该点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作用相同,都为30,因此图中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最大量为30+30=60。
【小问3详解】
某同学以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探究课题可以设计探究温度(O2浓度或C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需特别注意的是,该实验必须在遮光条件下进行,防止受到光合作用的影响。
39. 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一些高等生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图2中 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
(2)图2中的Ⅱ图表示的分裂方式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 。
(3)就图2中Ⅰ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 ______条染色体,染色单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______。请绘制该细胞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________。
(4)图2中Ⅲ图在细胞板位置分布较多的细胞器是 ______。
【答案】(1) ①. DNA的复制 ②. Ⅰ
(2)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3) ①. 4 ②. 1:1 ③.
(4)高尔基体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着丝粒分裂;C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分析图2:Ⅰ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Ⅱ细胞表示正在进行无丝分裂;Ⅲ细胞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解螺旋,重新出现核膜,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小问1详解】
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一个DNA变为两个DNA;图1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图2中Ⅰ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故图2中Ⅰ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
【小问2详解】
图2中的Ⅱ图表示的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小问3详解】
图2中Ⅰ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染色单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1。Ⅰ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该细胞下一个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其分裂图像为: 。
【小问4详解】
Ⅲ细胞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板位置正在形成细胞壁,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24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