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步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案 试卷 5 次下载
- 【同步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案 试卷 5 次下载
- 【同步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2课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教案 试卷 5 次下载
- 【同步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案 试卷 5 次下载
- 【同步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教案 试卷 6 次下载
【同步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教案
展开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学习目标】
(1)列举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止爆炸的必要措施。
(2)能说出引起爆炸的原因、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辨认常见的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4)学会必要的火灾自救知识。
【学习重点】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难点】爆炸条件的理解。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海外网2021年5月6日电 当地时间5日下午,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一家制氧厂发生剧烈爆炸,造成至少3人死亡、8人受伤。据《印度时报》报道,事发时民众带着空的氧气瓶排起长队,等待充氧。爆炸非常剧烈,导致许多伤者当场失去手脚。有目击者称,“听到一声巨响,地面也在震动,还以为是地震。”据悉,该制氧厂位于居民区,事发后工厂经理和许多员工逃离了现场。事故造成至少3死8伤,其中2名顾客一死一伤,其余受害者均为制氧厂工作人员。消防部门表示,对于事故原因,初步判定与一位顾客的巨型氧气瓶存在问题,并在充气过程中发生故障有关。
二、新课学习
【引言】北宋王安石的古诗《元日》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读完这首诗,你能说出此诗中哪一句涉及化学变化吗?该化学变化又是怎么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提问】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识,你了解它们的含义吗?
知识点1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讲解】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当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或可燃性粉尘等的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爆炸极限),点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注意: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如锅炉爆炸等没有新物质生产的爆炸属物理性爆炸;煤气泄漏遇明火爆炸,面粉,粉尘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的爆炸属化学性爆炸。
常见的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 |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
H2 | 4.0%~74.2% |
CH4 | 5%~15% |
CO | 12.5%~74.2% |
【播放】观看“粉尘爆炸实验”视频,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有些燃烧不会爆炸,有些燃烧却会爆炸呢?
【回答】学生交流、发言。
【实验与探究】探究粉尘爆炸
实验操作: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金属罐,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听到“砰”的一声响,面粉发生爆炸,金属罐的塑料盖被高高掀起。
实验结论: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提问1】为什么要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
【回答】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是为了形成一个有限的空间。
【提问2】为什么要将面粉充满金属罐?
【回答】将面粉充满金属罐是使面粉和空气充分接触。
【提问3】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鼓入空气是为了使面粉能与空气充分混合。
【提问4】点燃的蜡烛起了什么作用?
【回答】点燃面粉。
【交流与反思】
1.易燃物与易爆物
易燃物:是指那些容易燃烧、自燃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硫、白磷、红磷、酒精、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钠等物质。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氯酸钾、硝酸铵等。
2.爆炸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空气或氧气
(3)有限空间内急剧的燃烧
(4)放出大量的热
3.爆炸防范
一切可燃性气体(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可燃性蒸汽、可燃性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或者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展示】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知识点2 火灾与自救
【引言】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同时告知接警人员详细地址、着火部位、火源种类、燃烧状况等。
【播放】请同学们“观看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视频,并讨论视频中的自救知识。
三、课堂小结
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2.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会发生爆炸,只有在爆炸极限内才会爆炸,混合的比例低于或超出这一范围都不会发生爆炸。
3.发生火灾时,要沉着应对的,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报警和自救。
【教学反思】课件中应多插入一些火灾自救图片或录像,这样会让学生记忆更深刻,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学习到应对灾难的本领至关重要。知识学习结束后,应进行火灾演练,看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知识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