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质量达标检测4第4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第四章质量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品牌农业是指经营者通过取得相关质量认证、取得相应的商标权、并且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的农业产品,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品牌农业的产品,市场认知度高,具有质量和安全健康保证。我国有许多优质农产品,一直徘徊在自然经济的状态下,由于低值、易损、包装难等特点限制了其品牌的发展,导致“有品无牌”。下图为品牌农业五大标准。据此完成1~3题。
1.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业( B )
A.原生态生产,产量大
B.规模小,影响力小
C.生产历史悠久,知名度高
D.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2.低值、易损、包装难的农产品有( C )
A.坚果类 B.果脯类
C.鲜活水产品 D.脱水蔬菜
3.创建农产品品牌战略有( A )
①创建独特标准,引领行业
②立足生态,注重质量,形成规模
③高仿知名品牌,缩短上市时间
④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生产效率较低;自给自足的生产,规模小,产量小,影响力小;自然经济下的农业生产虽然历史悠久,但因规模小,难以形成较高的知名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鲜活水产品,易腐烂变质,难以实现机械化包装,C正确;坚果类、果脯类和脱水蔬菜,不易变质,对包装要求低,即A、B、D错误,故选C。第3题,创建农产品品牌,首先要创建行业标准;其次,要注重经济、生态效益,形成规模生产;还可以融入文化元素,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①②④对,高仿知名品牌是违法行为,③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如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据此完成4~5题。
4.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D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5.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B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解析] 第4题,“绿色出行”倡导的是多骑自行车、多坐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读图可知,2011年之后,市民出行自行车占比开始上升、小汽车出行占比明显下降、公共交通占比明显上升。第5题,小汽车出行占比的下降和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占比的上升,会使道路上小汽车的数量减少,进而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与初期上天、下海、入地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当前新兴战略资源的探索显得越来越迫切。据此完成6~7题。
6.有关在上天的过程中所经地球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该圈层只是由气体组成的圈层
B.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
C.该圈层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
D.该圈层使得地球温度变化和缓
7.如果人类有能力一直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在入地的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密度是均匀的
B.可以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
C.地球的外核为液态物质,该层物质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
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解析] 第6题,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的系统,A错误;大气圈的底部有生物的生存,B错误;大气圈是连续的,C错误;大气圈白天能够削弱一部分太阳辐射,使地球温度不会过高,夜晚又通过保温作用使地球温度不会过低,从而使得地球温度变化和缓,D正确。故选D。第7题,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各圈层不相同,说明各圈层的密度是不均匀的,A错误;可以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B正确;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是地幔的软流层,C错误;自地表至软流层以上,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D错误。故选B。
读下面因热带雨林被破坏而引起的自然环境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数码与代表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C )
A.①——温室效应加剧
B.②——海平面上升
C.③——两极冰川融化
D.④——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9.针对全球变暖可采取的措施有( B )
①保护森林 ②开发新能源
③禁止矿物燃料燃烧 ④国际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8题,过度砍伐热带雨林使雨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下降,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①,从而加剧温室效应②,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③,海平面上升④,沿海低地濒临淹没。第9题,禁止矿物燃料燃烧不符合客观实际。开发新能源与国际合作有助于节能减排,保护森林有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①②④正确,故选B。
(2022·四川乐山十校期中联考)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下图为我国各省区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发展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沿海省级行政区均好于内陆省级行政区
B.直辖市绿色发展水平都较高
C.绿色发展指数与公众满意度呈负相关
D.西南三省处于中游水平
11.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优势主要在于( C )
①资源利用 ②环境治理
③环境质量 ④生态保护
⑤增长质量 ⑥绿色生活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解析] 第10题,本题考查地理图像的判读能力。读图可知,并非所有沿海省级行政区的绿色发展状况均好于内陆省级行政区(如重庆绿色发展指数高于天津),A错误;天津绿色发展指数较低,B错误;绿色发展指数与公众满意度并不完全呈负相关,C错误;西南三省为四川、贵州、云南,其绿色发展指数处于中游水平,D正确。故选D。第11题,本题考查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因素。北京作为首都,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环境质量较高,因此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②③④正确;北京的资源优势(自然资源)并不明显,①错误,排除A、B、D。故选C。
(2022·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二期中)目前,我国进口原油的8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2010年,中俄油气管道进入试运行阶段、中缅油气管道开工建设,加上西北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和海上油气进口线路,我国油气进口通道格局初步形成。油气运输渠道的多元化,将有力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下图示意我国大型油气进口通道。据此完成12~13题。
12.以下油气进口通道中,石油进口量最大的通道和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对应正确的是( B )
A.中哈原油进口通道 铁路运输
B.海上油气进口通道 海洋运输
C.中缅油气进口通道 海洋运输
D.中俄油气进口通道 铁路运输
13.我国由单一海上油气进口通道发展到现今多条大型油气进口通道,这对我国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是( D )
A.消除能源供需矛盾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D.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解析] 第12题,中哈原油进口通道为管道运输,A项错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石油主要通过海上油气进口通道运往我国,为海洋运输,是目前我国石油进口量最大的通道,B项正确。中缅油气进口通道为管道运输,不是海洋运输,C项错误。中俄油气进口通道为管道运输,不是铁路运输,D项错误。故选B。第13题,我国多条大型油气进口通道的形成,实现了油气进口渠道多元化,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增强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但不能消除能源供需矛盾,A项错误,D项正确。多条大型油气进口通道的形成,对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影响不大,B项错误。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不属于对我国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意义,C项错误。故选D。
被动屋即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起源于德国。其主要原理是从建筑技术层面采用节能环保材料,综合利用建筑物所有自然得热方式(如太阳光、照明、人体和电器散热等),来维持一定室温且保持室内空间高舒适度,从而可以不需要额外采暖或者制冷。读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目前,制约被动屋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B )
A.环境与设备 B.资金与技术
C.市场与政策 D.劳动力与材料
15.与德国相比,我国北方建造被动屋的成本较高,影响其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D )
A.光照强 B.纬度低
C.降水多 D.温差大
[解析] 第14题,本题考查制约被动屋推广的主要因素。被动屋是国际认可的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高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被动屋要求技术水平高,且资金需求量大,B正确。与交通、劳动力和环境等关系不大,A、C、D错误。第15题,本题考查影响被动屋建造成本的自然因素。被动屋建造原理是综合利用建筑物所有自然得热方式,维持舒适温度。与德国相比,我国北方温差大,需要用更好的材料和更先进的技术才能将被动屋的室温维持在一定温度,因此成本会较高,D正确。
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等要求。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土地退化类型分布示意图。
(1)试简要分析乙区相对于丙区土地退化更为严重的原因。(4分)
(2)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c区域土地加速退化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中意见的要求,简述保护我国土地生态应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 (1)自然原因:位于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区,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地表植被破坏(砍伐森林、乱砍滥伐、过度樵采等);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陡坡开荒、过度开垦、过度耕种、不合理扩大耕地面积等);开矿。
(2)地形:地处丘陵山地;气候:降水丰富(夏季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人口稠密,过垦过伐(写“城镇化”不得分)。
(3)提高科技水平(科学种田,改进耕作方法,优化轮作制度);调整农业结构;科学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增施有机肥;改善农田环境。
[解析] 第(1)题,从自然条件分析,乙区位于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区,生态环境脆弱。从人为因素分析,乙区滥伐森林,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如陡坡开荒、过度开垦、过度耕种、不合理扩大耕地面积等。开矿也导致植被破坏。所以土地退化更严重。第(2)题,读图,c区域位于江南丘陵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夏季多暴雨,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人口稠密,过垦过伐导致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加速了土地退化。第(3)题,结合材料内容可知,保护我国土地生态应采取的措施包括提高科技水平,实行科学种田,改进耕作方法,优化轮作制度。调整农业结构,科学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增施有机肥,改善农田环境等。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贵州是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5位,埋藏浅,煤质好;年水电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为752.42 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的5%。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成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下图为贵州省主要自然资源、生物质能及铁路线分布图。
(1)简述贵州建设能源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分析贵州省“西电东送”的区位优势。(2分)
(3)贵州省形成煤—电—煤化工、煤—电—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建材等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评价这样做的意义。(5分)
(4)列举贵州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可开发的新能源。(2分)
[答案] (1)贵州省水能及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水火互补的独特优势;水能资源分布集中;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
(2)贵州省距广东省等用电量大的地区近,电力输送距离短,竞争优势明显。
(3)减轻煤炭外运压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煤炭的洁净利用;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增加相关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等。
(4)生物质能。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可判断贵州水能及煤炭资源丰富;结合“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可知其具有独特的水火互补优势;根据分布图判断,贵州水能资源分布集中,便于开发;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第(2)题,结合贵州省的位置分析,贵州省与广东省等电力需求量大的地区距离近,输电成本较低,竞争优势明显。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会向外输出煤炭,而西南地区交通不便,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减轻煤炭外运压力;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可以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压力;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增加相关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等。第(4)题,根据图中小油桐、蓖麻、栾树的分布状况可判断生物质能丰富。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刚果河全长4 370千米,上游源自赞比亚境内东非大裂谷的高地山区,流域支流众多,河网稠密,干流绕行于刚果盆地边缘地带,形成一个向北突出的大弧形,并两次穿越赤道,径流量巨大且较稳定,其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为3:1,是世界大河中流量变化最小的河流之一。刚果河流域的水力蕴藏量占世界已知水力资源的六分之一,但目前尚未进行多少开发。
材料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非洲肯尼亚西南部,突然出现了一个延伸数英里的巨大裂缝,并且伴随着轻微地震活动,这一裂缝在数日内持续扩大。据研究人员判断,或许数百万年后,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
材料三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在非洲稳步实施,如中国援建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的亚吉(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和肯尼亚的蒙内(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就是成功的典范,它们分别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5月开通运营,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被誉为“中非友谊合作之路”。
(1)分析刚果河径流量巨大且较稳定的原因。(4分)
(2)推测裂缝形成的原因并说出主要判断理由。(4分)
(3)中非“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主要为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请说明主要理由。(4分)
[答案] (1)流量巨大的原因: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刚果河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所以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量稳定的原因:支流南北对称分布,北侧支流汛期(湿季)在4~10月,南侧支流汛期(湿季)在10~3月;两次汛期错开,可避免干流水量暴涨暴落,所以流量稳定。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有涵养水源的功能。
(2)裂缝形成的原因:处在板块张裂地带,地壳张裂陷落形成裂缝。判断理由:裂缝深且狭长;裂缝位于东非大裂谷位置,伴随轻微地震裂缝在数日内持续扩大。
(3)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但非洲许多国家却十分落后;发展交通可以促进农矿产品的销售;可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促进工业化进程;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可促进农业发展,解决温饱问题;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强。(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组以中部非洲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板块运动和“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与中非的合作主要方面。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第(1)题,影响河流流量大小及变化的因素有:河流的补给、蒸发量大小、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植被覆盖率高低、下渗量的大小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等。刚果河径流量大主要是处于刚果盆地,结合材料一并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刚果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刚果河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所以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量稳定的原因:支流南北对称分布,北侧支流汛期(湿季)在4~10月,南侧支流汛期(湿季)在10~3月;两次汛期错开,可避免干流水量暴涨暴落。所以流量稳定。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有涵养水源的功能。第(2)题,材料二中肯尼亚西南部,突然出现了一个延伸数英里的巨大裂缝,并且伴随着轻微地震活动,并且数日内持续扩大。图中显示此地属于东非大裂谷范围,所以裂缝形成的原因是处在板块张裂地带,地壳张裂陷落形成裂缝。判断理由:裂缝深且狭长;裂缝位于东非大裂谷位置,伴随轻微地震裂缝在数日内持续扩大。第(3)题,长期以来非洲基础设施落后,使许多国家的农矿产品不能外销,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瓶颈。“道路通,百业兴”,设施连通是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农业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条件,旨在解决非洲的温饱问题;互联互通是社会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早日实现。
19.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及分类
分类及安全系数指标 | 国家(安全系数值) | |
高安全度国家(>5) | 俄罗斯(23.98)、A国(13.97)、巴西(11.38) | |
低安 全度 国家 (<5) | 一般低安全度 国家(3~5) | 孟加拉国(3.87)、 尼日利亚(3.19) |
次低安全度 国家(1~3) | 印度尼西亚(2.17)、 巴基斯坦 (1.78)、 B国(1.74)、 中国(1.73) | |
完全低安全度 国家(<1) | 日本(0.9) |
(1)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同属于一般低安全度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状态优于其他五个人口大国,说出两国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4分)
(2)巴基斯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有何相同之处?B国也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日本属于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其资源环境有何特点?(2分)
(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十分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4分)
[答案] (1)孟加拉国的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尼日利亚的可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均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
(2)相同之处:森林覆盖率过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生态环境恶化。
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与本国有限的资源环境基础的矛盾突出。
(3)严重依赖于国际资源环境市场。
(4)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资源优势、环境特征及确保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稳定性的措施。第(1)题,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孟加拉国的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尼日利亚的可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均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第(2)题,巴基斯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相同之处是森林覆盖率过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生态环境恶化。B国应是印度,也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与本国有限的资源环境基础的矛盾突出。第(3)题,日本属于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其资源环境特点是严重依赖于国际资源环境市场。第(4)题,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应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