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第四节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章章末质量检测 学案 0 次下载
-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四章章末质量检测 学案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课件PPT,共24页。
第三节 国际合作目 录CONTENTS1 学习目标2 新课导入3 新课讲解4 课堂小结5 当堂小练6 拓展与延伸7 布置作业综合思维:结合材料,理解在资源、环境安全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的实际行动。课程导引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中国的行动拓展:未来地球计划0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如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如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等,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当前资源、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具有意愿高、涵盖面广和影响面宽、活动频繁等特点。 国际社会围绕共同关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实施了多种途径的国际合作。有些国际合作进展良好,有些国际合作虽进展有限但仍在艰难前行。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双边、多边合作协议人员交流及能力建设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资金援助02中国在行动 在资源、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向持积极态度,愿意承担合理的国际义务,作出应有的贡献。我国已经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一个学习者、参与者、受益者,逐步变成分享者、推动者、贡献者。 我国批准了有关臭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等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例如,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我国累计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50%以上,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 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例如,我国通过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环保合作,借鉴先进的环保理念和经验,促进环保技术水平提升和环保产业的发展;积极倡导和推动资源、环境领域的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拓展与国际组织合作。我国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务实合作,签署一系列合作研究协议,实施一批研究项目,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减缓和适应、应对政策和措施等。 加强与发达国家务实合作。我国与美国、欧盟、意大利、德国、挪威、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和合作机制,签署相关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将气候变化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我国与南非、印度、巴西、韩国等国家签署相关的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建立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加强在气象卫星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援建200个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 积极推动气候变化谈判取得进展。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我国代表团本着负责任、合作精神和建设性态度,积极推动谈判取得进展,为促成巴黎大会达成协议作出重要贡献。03拓展:未来地球计划 2012年,国际社会科学联盟理事会等组织提出了为期10年的“未来地球计划”,其核心思想是加强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为人类生存的地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未来地球计划是一个国际科学合作平台,通过学者、政府、企业、资助机构、用户等利益攸关者协同设计、共同实施、共享科研成果和解决方案,旨在打破学科壁垒,重组国际全球变化科研项目与资助体制,填补全球变化研究和实践的鸿沟,使自然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更积极地服务于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满足全球对水、 能源和食物的需求,建立水、能源与食物之间的协同和平衡管理实现社会经济系统低碳化, 以稳定气候保护支撑人类福祉的陆地、淡水和海洋自然资源建设健康发展、弹性强、生产力旺盛的城市促进农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改善人类健康鼓励可持续的、 公平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提高社会应对未来威胁的弹性, 建立适应性治理系统全球环境如何以及为什么发生变化?未来可能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对人类发展和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什么?动态地球,侧重于认识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事实,了解这些机制在过去的相互作用以及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全球发展,聚焦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迫切需要的知识,认识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福祉和发展之间的联系。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解决社会如何通过变革应对全球环境与可持续性挑战所迫切需要的知识。2008年7月8日,八国集团(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及俄罗斯的联盟)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声明称,八国寻求2050年实现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但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对声明提出批评,认为八国应承担更多责任。1.八国集团领导人声明要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问题 B.全球变暖C.臭氧空洞 D.水土流失2.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认为八国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A.消耗的能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C.防治技术先进 D.经济发达BB
第三节 国际合作目 录CONTENTS1 学习目标2 新课导入3 新课讲解4 课堂小结5 当堂小练6 拓展与延伸7 布置作业综合思维:结合材料,理解在资源、环境安全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的实际行动。课程导引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中国的行动拓展:未来地球计划0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如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如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等,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当前资源、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具有意愿高、涵盖面广和影响面宽、活动频繁等特点。 国际社会围绕共同关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实施了多种途径的国际合作。有些国际合作进展良好,有些国际合作虽进展有限但仍在艰难前行。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双边、多边合作协议人员交流及能力建设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资金援助02中国在行动 在资源、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向持积极态度,愿意承担合理的国际义务,作出应有的贡献。我国已经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一个学习者、参与者、受益者,逐步变成分享者、推动者、贡献者。 我国批准了有关臭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等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例如,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我国累计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50%以上,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 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例如,我国通过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环保合作,借鉴先进的环保理念和经验,促进环保技术水平提升和环保产业的发展;积极倡导和推动资源、环境领域的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拓展与国际组织合作。我国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务实合作,签署一系列合作研究协议,实施一批研究项目,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减缓和适应、应对政策和措施等。 加强与发达国家务实合作。我国与美国、欧盟、意大利、德国、挪威、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和合作机制,签署相关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将气候变化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我国与南非、印度、巴西、韩国等国家签署相关的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建立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加强在气象卫星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援建200个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 积极推动气候变化谈判取得进展。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我国代表团本着负责任、合作精神和建设性态度,积极推动谈判取得进展,为促成巴黎大会达成协议作出重要贡献。03拓展:未来地球计划 2012年,国际社会科学联盟理事会等组织提出了为期10年的“未来地球计划”,其核心思想是加强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为人类生存的地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未来地球计划是一个国际科学合作平台,通过学者、政府、企业、资助机构、用户等利益攸关者协同设计、共同实施、共享科研成果和解决方案,旨在打破学科壁垒,重组国际全球变化科研项目与资助体制,填补全球变化研究和实践的鸿沟,使自然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更积极地服务于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满足全球对水、 能源和食物的需求,建立水、能源与食物之间的协同和平衡管理实现社会经济系统低碳化, 以稳定气候保护支撑人类福祉的陆地、淡水和海洋自然资源建设健康发展、弹性强、生产力旺盛的城市促进农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改善人类健康鼓励可持续的、 公平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提高社会应对未来威胁的弹性, 建立适应性治理系统全球环境如何以及为什么发生变化?未来可能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对人类发展和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什么?动态地球,侧重于认识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事实,了解这些机制在过去的相互作用以及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全球发展,聚焦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迫切需要的知识,认识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福祉和发展之间的联系。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解决社会如何通过变革应对全球环境与可持续性挑战所迫切需要的知识。2008年7月8日,八国集团(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及俄罗斯的联盟)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声明称,八国寻求2050年实现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但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对声明提出批评,认为八国应承担更多责任。1.八国集团领导人声明要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问题 B.全球变暖C.臭氧空洞 D.水土流失2.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认为八国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A.消耗的能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C.防治技术先进 D.经济发达BB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