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质量评价31群落及其演替---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展开三十一 群落及其演替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3·辽宁丹东月考)在某一农田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2.(2020·江苏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3.(2022·湖北黄冈月考)研究者调查了管理方式相同的“茶树与马尾松间作茶园”和“常规茶园”中的叶蝉及其天敌蜘蛛,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茶园 类型 | 叶蝉总 数/只 | 蜘蛛总 数/只 | 游猎型蜘 蛛丰富度 | 结网型 蜘蛛丰富度 |
间作 | 692 | 1 542 | 14 | 12 |
常规 | 1 410 | 995 | 14 | 8 |
A.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属于种间竞争关系
B.马尾松遮阴有利于结网型蜘蛛的生存和繁殖
C.与常规茶园相比,间作茶园显著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天敌增加是间作茶园中叶蝉环境容纳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4.(2023·广东深圳模拟)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海岸典型自然景观。下列有关该保护区的四项研究中,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空间结构 B.种间关系
C.抵抗力稳定性 D.生态位
5.(2022·山东德州月考)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群落外貌和物种组成也不相同,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草原群落中的生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
B.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都能适应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因此不存在种间竞争
C.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完全相同
D.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分别与它们各自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6.下图1所示为在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关系
C.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7.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垂直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8.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装置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二、非选择题
9.(2021·全国卷Ⅰ)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
(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与北方的荒漠、黄土和冻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带。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需要经历石漠化阶段→草丛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顶级群落阶段。
(1)群落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该地区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时可采取__________法。
(2)石漠化阶段应该引进优良的草种,如三叶草,而不能引种构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级群落阶段,动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在上述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阶段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阶段是__________。
(3)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居民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传统分散的小农经济效益不显著,专家建议这一地区改玉米种植为牧草种植,发展畜牧业,形成“牧草—牲畜—沼气—牧草”的循环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生态农业的______________(答两点)原理。有同学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你是否赞同,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一 群落及其演替
1.D 解析:由题中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正确。由题中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错误。
2.C 解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生物种类数,B错误;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的水草体现了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
3.C 解析:游猎型蜘蛛和结网型蜘蛛都捕食叶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间作茶园中结网型蜘蛛丰富度比常规茶园中大,游猎型蜘蛛丰富度相同,则马尾松遮阴有利于结网型蜘蛛的生存和繁殖,B正确;间作茶园与常规茶园在垂直方向上的群落分布差异较大,C错误;间作茶园中蜘蛛总数较大,捕食更多叶蝉,降低了叶蝉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4.C 解析: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属于“群落”水平,A不符合题意;一个群落中物种之间可形成复杂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B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研究的问题,C符合题意;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之为生态位,属于“群落”水平,D不符合题意。
5.D 解析:生活在草原群落中的有些生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A错误;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都能适应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但是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故存在种间竞争,B错误;各个群落中的生物与各自的环境相适应,各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各有差别,C错误;不同生物群落,其生态环境不同,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与环境相适应,D正确。
6.C 解析:题图1裸露岩石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由题图2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多,并趋于相对稳定,C正确;由题图2可知,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前4年,植物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也增大,D错误。
7.C 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题图中所有的植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等,而地形、湿度、盐碱度等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C正确;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8.C 解析:甲装置中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以保证土壤小动物的有氧呼吸,A正确;乙装置较为简易,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B正确;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进行采集的,C错误;用乙装置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便于计数和观察,D正确。
9.解析:(1)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因此,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
答案:(1)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有限的 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 (2)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 (3)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
10.解析:(1)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调查植物丰富度可选用样方法。(2)引进植物时需要考虑植物与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由于石漠化条件下,缺乏构树等灌木生存的土壤条件,灌木容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被淘汰,因此石漠化阶段应该引进优良的草种,如三叶草,而不能引种构树、盐肤木等灌木树种。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在题述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阶段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阶段是物种最丰富、营养结构最复杂的阶段,即顶级群落阶段。(3)改玉米种植为牧草种植,发展畜牧业,形成“牧草—牲畜—沼气—牧草”的循环经济模式。这体现了生态农业的循环和整体原理。应为牧草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沼气池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后被牧草吸收,该过程中能量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牧草不能循环利用能量,因此这种模式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样方 (2)石漠化条件下,缺乏构树等灌木生存的土壤条件,灌木容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被淘汰 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 顶级群落阶段 (3)循环、整体 不赞同,因为牧草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沼气池中的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后被牧草吸收,能量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牧草不能循环利用能量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1 群落及其演替(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1 群落及其演替(含解析),共12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四十三群落及其演替: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四十三群落及其演替,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群落及其演替课时质量评价+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群落及其演替课时质量评价+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群落及其演替课时质量评价docx、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群落及其演替课时质量评价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